梁小民10月读书笔记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99355564 上传时间:2019-09-18 格式:DOCX 页数:23 大小:29.9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梁小民10月读书笔记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梁小民10月读书笔记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梁小民10月读书笔记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梁小民10月读书笔记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梁小民10月读书笔记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梁小民10月读书笔记》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梁小民10月读书笔记(2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梁小民10月读书笔记【篇一:梁小民:10月读的28本书】 梁小民:10月读的28本书 梁小民 2014-11-08 18:51 来自 翻书党 十月外出讲课仅四天,读书也不过二十八本。究其原因,一是白天都在校译曼昆经济学原理的最新版(第七版)。二是这个月读的几万字的像洗澡之后邹氏女等可以“取巧”的书不多,十余万字的也不多,总体在二三十万字左右或以上。本数无非数字游戏而已,当不得真。 这本书被炒到了可以熔化钢铁的程度,当然要看。林行止先生认为译为“资本论”不妥,应译为“资本”。我认为作者的野心是要写一本与马克思资本论同样伟大的著作,所以书名就学了马克思,这才是他的原意。不过读了全书后感到他的野心肯

2、定没实现,因为马克思的资本论今天人们仍在读,仍在研究,但他的书恐怕明年就不会有人看。虽然今年喧闹一时,但像流感一样很快就会过去。关键在于它根本没有像马克思的资本论那样建立一个完整、严密的理论体系,充其量是一本收集了大量准确或不准确的资料,仅进行皮毛分析的书。这就是林行止先生说的“统计资本丰富而理论贫乏”。收入分配不平等一直是人类社会存在的问题,在任何社会(包括以平等为口号的计划经济中)都没有解决。这个问题不用引证大量资料就可以证明。问题在于如何建立一个令人信服的理论体系。如果能建立这样的理论体系,诺奖也是小菜一碟。可惜作者连一个起点也没有,理论之贫乏使这本书连说是经济学著作也勉强,算一本历史资

3、料汇编吧。这本书走红与人们关心收入不平等相关,也与金融危机后左翼思想流行相关,当然也难免有各种推手的炒作。爆炒出来的玉米花大是大了,不过吃起来没什么味道。流行的未必经典,更不一定就值得追逐。埃博拉现在也很流行,你会去追吗? 是对21世纪资本论的评论,既有林行止、何帆两位先生的点评,也有国内外名家的点评。读评论文章当然对理解原著有益,而且评论观点各异,甚至对立,说明国内外也并非“一致”如何。这本书编得及时、出得也及时。书中一小“瑕”,林行止说库茨内斯(我们通译库茨涅斯)在1982年获诺奖(20页),错了,是1971年。不知是作者笔误,还是排版错误。 3.企业家:经济增长的国王(张维迎、盛斌,上海

4、人民出版社,2014年6月)这本书前两版我都读过,这次又看了新版,似乎增加的新东西不多(没有仔细对照,仅凭印象)。是通俗介绍企业家理论的一本书。介绍的理论较为全面、系统,也不难读。企业家或希望成为企业家的人可以一读。 4.理解公司:产权、激励与治理(张维迎,上海人民出版社,2014年6月)是讲企业理论的。1980年代之后形成的企业理论,经过科斯、威廉姆森等大师构建,现已相当完善,这对企业发展和我国经济改革都有意义。可惜这种理论的不同组成部分散落在许多不同论著中。作者把它综合起来做一个介绍相当有意义。企业理论相当高深,作者做了通俗化处理,使一般人都能读懂,当然,全读完这本四十多万字的书不易,读者

5、可以选自己需要的读。 5.反误导:一个经济学家的醒悟(高连奎,东方出版社,2014年7月) 我没读还明白,一读反而糊涂了。中央早就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改革目标,但 件的策划与实施。也写了美国的反恐斗争。全书以调查为基础,系统全面,详尽而又具可读性。曾获普利策奖。篇幅较长(三十五万余字),但读来不烦。 与上一本书都属于“译文纪实”系列。这套书无论选题、内容还是翻译都很好,我准备买齐。这本以自传形式写作者在少林寺学武的经历,展现了1990年代中国的风貌,没有什么评论,只有客观描述。作为一个经历过这一段历史的人觉得相当真实。 10.理论、方法、发展、趋势:中国经济史研究新探(李伯重,浙江大学出

6、版社,2013年3月) 收录了作者研究中国经济史的十六篇文章。题目八个字就是文集四部分的题目。重点在近代经济史。李先生研究经济史不是完全客观的历史叙述,而是有叙述、有评论分析,也有中外比较,他研究的是“经济史”,而不是“经济史”。这一点不同于传统史学家,也给人更多启发。 1980年代曾读过一本神、陵与学者(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7年2月),其中就有商博良破解古埃及文字的故事。这本书仍写同一故事,但写得详尽又生动,尤其是写到当年学术界的勾心斗角。 12.历史的侧影(叶永烈,中华书局,2014年7月) 13.历史的注脚(叶永烈,中华书局,2014年6月) 两本书都是叶永烈先生写长篇报告文学的下

7、脚料和搜集到的其他资料的小文章。这里写的不是大事,而是细微小事,不是里程碑,而是马路牙子。大历史正是由这些细节组成的。有些相当感人,如写山西人给阎锡山墓前献醋。作为山西人我深感褪去政治色彩后,阎锡山还是活在山西人心中。这两本书的内容有点重复。 14.历史在你我身边(林达,三联书店,2014年9月) 这本书与林达以前的书有所不同。以前的书大多围绕一个中心,这本书则内容不同,且没有关联,可以看作一本随笔、散文的集子。不过我也算林达的粉丝文章写得好怎么写都行,书怎么看都值得看。这本书从内容到文字都很好。饮一杯茶,慢慢品这样的书就是人生最大的享受,或曰“效用最大化”吧。15.非常银行家:民国金融往事(

8、邢建榕,东方出版中心,2014年7月)写民国时期金融家与银行界的往事。写作一般,但有许多资料。 16.中国老会馆的故事(王日根主编,山东画报出版社,2014年7月) 我对商帮有兴趣,老会馆往往是一个商帮在外活动的中心,因此对会馆也有兴趣。该书从多角度介绍会馆的功能,偏重科举考生居住与相应的联谊文化活动,与商业相关的也有,并不多。书由不同的人写成,水平也不一样。作为参考资料,读读而已。 17.虽九死其犹未悔(叶笃义,群言出版社,2014年7月) 过去三联出版过,没买也没读。今日读了方知上当。正如他儿女们批评的,十几万字的回忆录全是检讨。似乎当时对他的批评是对的。对后人没什么启迪。而且,在中国革命

9、中他也并非什么重要的人物或经历过重大事件,在民盟中亦非决策者。他写的回忆自然对了解历史也没有什么意义。既没有启发,又没有历史价值,写这种回忆有什么用。当然,他有写的自由,我看,只能怪自己年老还无知,上当受骗,活该而已。 18.雪隐鹭鸶:金瓶梅的声色与虚无(格非,译林出版社,2014年8月)这是一本金瓶梅的评论集。这类书我看了不少,我认为这本仍值得看。起码让我这个外行知道了万历版与崇祯版金瓶梅的区别。所幸我看的就是未删过的崇祯版(在美国时看的)。我也认为金瓶梅的价值超过红楼梦,是至今为止的中国第一小说。但这本书黄色内容太多,需引导。【篇二:管理学读书笔记2】 梁小民的读经济学书读书笔记 梁小民著

10、,2005年1月,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刚读完了梁小民教授所写的这本书,他向读者推荐了一些经济学书,但这些书并不都是经济学书,还有管理学的书,更令人意外的是其中所包括的文学,梁小民教授通过看文学作品来发掘其中的经济学原理,这很值得我们学习,正所谓“经济学无处不在”。 看完这本书后,做个回顾,温故而知新。 第一部分 读经济学书,从教科书 学经济学,无论是作为专业还是作为业余爱好,都应该有一个扎实的基础。奠定经济学基础的唯一捷径就是读好一本教科书。 梁小民教授在北大经济系西方经济学专业读研时,杜度教授给他们用的教材是richard g. lipsey和peter o. steiner的经济学(第六版

11、),这本书结构清晰、框架合理,适合中国人的思维方式,而且文字简洁、通畅,易于阅读。 梁小民教授提出了选一本好的教科书的五个标准:第一是内容全面,能涵盖当代经济学的所有基本概念与理论;第二是内容新,版本新,能反映经济学的最新进展;第三是逻辑结构合理,对基本概念与理论的介绍准确、透彻;第四是举例丰富、读起来生动有趣;第五是文字通畅,不仅原书的英文通畅,而且中文本的译文也要信雅达。 1、 经济学教科书的楷模经济学 经济学的总体框架包括四各部分:经济学研究的对象与方法、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国际经济与其他经济问题。尽管后人对这种体系提出质疑。尤其认为这种体系人为的把经济学分为宏观和微观两部分,割断了

12、他们之间的内在联系,但至今没有人能从根本上推翻这个体系。 萨缪尔森曾经讲过一个故事,回答了一些经济学简介认为写教科书不入流的看法。一个人问一个耕地的农民为什么要耕地,农民说是为了赚钱。问另一个耕地的农民为什么要耕地,农民说是为了寻找创造性的乐趣。 2、 百万美元一本书经济学原理 这本书的英文版我已经读过,曼昆教授对整个体系的把握能力,以及幽默的语言令人佩服。他用浅显的语言来描述经济学原理,就是没有一点经济学知识的人也能看的懂他的书。特别是书中的大量例子来自于现实生活,加深了我们对经济学的理解以及教会了我们怎样在平时的生活中用经济学原理来解释各种现象。他在开篇中归纳的经济学十大原理,贯穿于整本书

13、的始终,使我们掌握了原理的一般方法。 看了梁小民教授的介绍后知道了书内容之外的一些内容,还根据我和梁教授对书本理解的差距来吸取教训,以后阅读文章时能有所改进。 美国德赖堡出版社决定出一本不同凡响的教科书,于是以140万美元的高价招标。哈佛大学年轻的经济学教授曼昆中标了。这么高的稿酬真令人不敢相信。经济学原理作为教科书无论在内容还是形式上都有创新,被称为是能替代萨缪尔森经济学的新一代教科书,甚至可以说是教科书历史上的一块里程碑。 应该说,与其他篇幅巨大的教科书相比,经济学原理内容并没有那么复杂,或者说称不上是百科全书式的。但它有两个显著的特点:一是重点突出,把中心问题讲深讲透;二是不断修改,增添

14、新的初学者必须了解的内容。 在宏观经济学部分,结构不同于其他的教科书。在介绍宏观经济基本指标后,本书与其他教科书先从总需求和总供给模型开始分析短期问题不同,先讲长期宏观经济问题,再进入短期分析。把长期安排在短期之前有两个好处:一是短期经济波动是围绕长期增长路径的背离,先了解长期问题再了解短期问题就容易多了;二是经济学家对长期问题的看法基本是一致的,分歧主要在短期分析上,先讲一致,再讲分歧,有利于对分歧的理解与把握。 曼昆教授的这本经济学原理最大的特点是把复杂问题简单化。这才是真正的大师。 3、 精品经济学教科书经济学 书中的每一个概念、原理都有相应的事件,读起来现实感强、不空洞,理解起来当然容

15、易了。作者的文字表述也甚好,语言简洁、通俗,如行云流水。图形使用彩印,各种变动容易掌握。 4、 读一本经济思想史经济理论与方法史 每一个学习经济学的人,甚至每一个对经济学有兴趣的人,都应该读一本经济思想史的教科书。无论在国内还是在国外,经济思想史的研究都是一个冷门,写出的书也不畅销,难以吸引有才华而又耐得住寂寞的学者。在20世纪60年代之前,最有名的经济思想史就是苏联学者卢森贝的政治经济学史了。但这套书写成于上个世纪30年代,不是客观地介绍历史,而是按当时的意识形态的要求歪曲历史。它以批判为主线,体系陈旧、内容片面,早就该退出历史舞台了。美国著名经济学家熊彼特的经济分析史(许多经济学家言必称经典的三大巨卷)。但这本书偏重于经济分析方法的演变,而且在熊彼特去世后由他夫人整理的生前讲稿,缺乏系统性,读起来不易。 这本书的书名是经济理论和方法史,表明作者不仅关注理论,而且还关注分析方法。经济学分析方法是经济学的重要内容之一,方法论的演变与思想的演变是不可分割的。许多思想史的著作偏重于经济思想,而忽略了方法论。这本书理论与方法的演变并重。作者不仅对每一个经济思想的产生与发展有翔实细致的考察,而且还着重经济学家观察经济现象的角度和进行经济研究的方法,揭示不同流派思想和理论分歧背后的方法论基础。这对读者学习运用科学方法进行经济思维,提高认识与分析问题的能力,无疑有重要的启示作用。 5、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教学/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