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成往届试题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99349236 上传时间:2019-09-18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77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构成往届试题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构成往届试题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构成往届试题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构成往届试题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构成往届试题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构成往届试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构成往届试题(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试卷代号:2457中央广播电视大学2010-2011学年度第二学期“开放专科”期末考试构成试题一、单项选择题(将你认为正确答案的字母填在括号内。每小题5 分,共25分)1渐变构成( )。 A由一个形象逐渐变化为多个形象 B由一个形象逐渐变化成为另一个形象 C同一个形象的不同变化 D是指基本形或骨骼逐渐地、有规律的循序变动,它能给人以富有视觉上的节奏、韵律的美感意味2光源有三种( )。 A灯光、太阳光、月光 B灯光、太阳光、有太阳时所特有的蓝空味的昼光(太阳漫射光) C灯光、太阳光、紫外光 D灯光、蓝光、有太阳时所特有的蓝空味的昼光3平面构成是指( )。 A是指在三维的“平面”空间中,按照一定的

2、设计原则,将平面要素(点、线、面)组织 成为一种新颖、美好、适用的形态 B是指在两维的“平面”空间中,按照一定的设计原则,将平面要素(点、线、面)组织 成为一种新颖、美好、适用的形态 C是指在三维的“立体”空间中,按照一定的设计原则,将平面要素(点、线、面)组织 成为一种新颖、美好、适用的形态 D是指在两维的“立体”空间中,按照一定的设计原则,将平面要素(点、线、面)组织 成为一种新颖、美好、适用的形态4色相环上的120度至150度之间的对比关系,属于( )。 A同类色相关系 B对比色相关系 C近似色相关系 D同性色相关系5中性混合包括( )。 A色盘旋转混合与空间混合两种 B加色混合与减色混

3、合 C色光混合与空间混合 D色盘旋转混合与减色混合二、判断题(在你认为正确的题后括号内划,反之划。每小题5分,共40分) 1特异是在重复、近似、渐变等规律性的构成形式中,有意识地设置一个或数个非规律的基本形或骨骼单位,以此突破规律性的单调感觉,并使其形成鲜明视觉反差,造成动感,增加趣味,这就是特异构成。( ) 2色彩的三属性:色相、明度、纯度。( ) 3构成元素中的点:有位置,而无面积、大小和外形轮廓。( ) 4平面构成的具体构成方式主要有重复、渐变、变异、对比、空间与矛盾空间、肌理等等。 ( ) 5色相环上的120度之间的对比关系,属于补色色相关系。( ) 6发射构成是一种特殊的重复、渐变形

4、式。有两个特点:第一发射有很强的聚焦,有发射中心,所有形象均向中心集中,或由中心散开,这个焦点通常位于画面中央;第二发射有一种深邃的空间感,光学的动感,使所有的图形向中心集中或由中心向四周扩散。( ) 7三种色立体包括日本色彩研究所的色立体、法国的孟塞尔、德国的奥斯特瓦德。 ( ) 8下图为大小对比。( )三、名词解释(每小题7分,共35分) 1对比概念: 2平面构成: 3减色混合: 4群化构成: 5骨骼特异:试卷代号:2457 中央广播电视大学2010-2011学年度第二学期“开放专科”期末考试构成 试题答案及评分标准 (供参考)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25分) 1D 2B 3B 4B

5、 5A二、判断题(每小题5分,共40分) 1 2 3 4 5 6 7 8三、名词解释(每小题7分,共35分) 1与调和相对应,或者说以相反性质的要素组合起来产生的效果是对比。 2指在两维的平面空间中,按照一定的设计原则,将平面要素(点、线、面)组织成为一种新颖、美好、适用的形态。 3主要是指色料的混合,即指那些物质的、具有吸光性的色彩混合。减色混合可分为颜料、染料的混合与叠色混合两种。 4群化构成,是基本形重复构成的一种特殊表现形式。它不像一般重复构成那样四面连续发展,而是以简洁的形态重复构成具有独立价值的图形。一般将它作为标志、标识、符号等设计的一种设计手段。 5在规律性的骨骼之中,部分骨骼

6、单位在形状、大小、位置、方向发生了变异,这就是骨骼特异。试卷代号:2457中央广播电视大学2010-2011学年度第一学期“开放专科”期末考试构成试题一、单项选择题(将你认为正确答案的字母填在括号内。每小题5分,共25分) 1在空间构成中可细分为( )。A空间构成与时间构成两部分B二维空间的平面构成、色彩构成与三维空间的立体构成 C基础构成与运用构成 D二维空间的平面构成、色彩构成 2在重复、近似、渐变等规律性的构成形式中,有意识地设置一个或数个非规律的基本形或骨骼单位,以此突破规律性的单调感觉,使其形成鲜明的视觉反差,造成动感,增加趣味,此种构成方法是( )。 A发射构成B渐变构成C特异构成

7、D肌理构成3色彩的层次是指( )。 A色彩表现上的前后距离和空间感,包括平面层次和实体层次两种B色彩表面上的重叠关系 C色彩表现上的前后距离和空间感,包括抽象层次和实体层次两种D色彩表面上的前后关系4什么光线下的黄色会改变其黄色相,黄色变得鲜红,带有橙味。( )A白光 B红光 C紫光 D蓝光5色相环上的120。150。之间的对比关系,属于( )。 A.同类色相关系 B同性色相关系C近似色相关系 D对比色相关系二、判断题(在你认为正确的题后括号内划V反之划。每小题5分,共40分) 6在色光中白色包含着色环上的全部色,故称之为全光色。( )7线的形态经概括可以分为两大类型:直线和曲线。( ) 8构

8、成元素中的点:有位置,但无面积、大小和外形轮廓。( )9在可见光谱中,红色光波长最短。( ) 10.了解色彩关系、认知色彩规律、掌握色彩设计是我们学习色彩构成应滚达到的三个目的。( ) 11任何一个有彩色,掺入白色时,明度提高,纯度也同时提高。( )12因色彩鲜浊度而形成的色彩对比称之为明度对比。( ) 13.下图为方向渐变。( )三、名词解释(每小题7分,共35分)14平面构成15具象形态构成16肌理17叠色18色彩的比例试卷代号:2457 中央广播电视大学2010-2011学年度第一学期“开放专科”期末考试构成试题答案及评分标准 (供参考)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25分) 1B 2C

9、 3A 4B 5D二、判断题(每小题5分,共40分) 6 7 8 910 11 12 13三、名词解释(每小题7分,共35分) 14指在两维的平面空间中,按照一定的设计原则,将平面要素(点、线、面)组织成为一种新颖、美好、适用的形态。 15.即自然形态构成,主要以自然本体物象为基础的构成和对自然物象进行变象分解而重新组合为新的构成。 16肌理是形象的表面特征和表面组织结构。 17.非发光物体除了因反光给人以色彩感觉之外,还以透视光给人以色感,当透明物相叠时得出的新色,称之为叠色。 18色彩的比例包含着两方面的意义:第一色彩本身之间的对比与调和程度的色差比例关系。第二是与色彩有关的整体与局部、局

10、部与局部之间的色彩数量关系,及色面积、色位置、色排列、色顺序等的比例关系。试卷代号:2457中央广播电视大学2009-2010学年度第二学期“开放专科”期末考试构成 试题一、单项选择题(将你认为正确答案的字母填在括号内。每小题5 分,共25分)1在空间构成中可细分为( )。 A空间构成与时间构成两部分B二维空间的平面构成、色彩构成与三维空间的立体构成c基础构成与运用构成 D二维空间的平面构成、色彩构成2渐变构成( )。A由一个形象逐渐变化为多个形象B由一个形象逐渐变化成为另一个形象C同一个形象的不同变化,是指有规律的循序变动,它能给人以富有视觉上的节奏、 韵律的美感意味D是指基本形或骨骼逐渐地

11、、有规律的循序变动,它能给人以富有视觉上的节奏、韵 律的美感意味3平面构成是指( )。 A是指在三维的“平面”空间中,按照一定的设计原则,将平面要素(点、线、面)组织成为一种新颖、美好、适用的形态B是指在两维的“平面”空间中,按照一定的设计原则,将平面要素(点、线、面)组织成为一种新颖、美好、适用的形态C是指在三维的“立体”空间中,按照一定的设计原则,将平面要素(点、线、面)组织成为一种新颖、美好、适用的形态D是指在两维的“立体”空间中,按照一定的设计原则,将平面要素(点、线、面)组织成为一种新颖、美好、适用的形态4了解色彩关系、认知色彩规律、掌握色彩设计是我们学习( )应该达到的三个目的。

12、A色彩构成 B平面构成 C立体构成 D光学构成5色彩的均衡,是指( )。A色彩构成中,视觉上感觉到的一种力的平衡状态,或叫视觉上的平衡安定感,是色彩分割布局上的合理性与匀称性B色彩构成中,视觉上感觉到的平衡状态,或叫视觉上的平衡安定感,是色彩分割布局上的合理性与匀称性C色彩构成中,视觉上感觉到的一种力的平衡状态,或叫视觉上的平均感,是色彩分 割布局上的合理性与匀称性D色彩构成中,视觉上感觉到的一种力的平衡状态,或叫视觉上的平衡安定感,是色 彩分割布局上的科学性二、判断题 1-特异是在重复、近似、渐变等规律性的构成形式中,有意识地设置一个或数个非规律的基本形或骨骼单位,以此突破规律性的单调感觉,

13、并使其形成鲜明视觉反差,造成动感,增加趣味,这就是特异构成。( ) 2一般的说,光源有三种:灯光、太阳光、有太阳时所特有的蓝空味的昼光(太阳漫射光)。 ( ) 3构成元素中的点:有位置,而无面积、大小和外形轮廓。( ) 4平面构成的具体构成方式主要有重复、渐变、变异、对比、空间与矛盾空间、肌理等等。 ( ) 5一般来说,波长长的红、黄、橙色称为暖色(又叫前进色,膨胀色),波长短的蓝、蓝绿色称为冷色(又叫后退色、收缩色)。( ) 6配色的源泉挖掘与创新应注意如下几方面:色彩的名称、色彩的归纳、色彩的创新。 ( ) 7在可见光谱中,红色光波最短。( ) 8下图为粗细对比。( )三、名词解释(每小题7分,共35分)1对比概念:2平面构成:3线的概念:4色彩的比例:5纯度:试卷代号:2457 中央广播电视大学2009-2010学年度第二学期“开放专科”期末考试构成试题答案及评分标准 (供参考)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25分) 1B 2D 3B 4A 5A二、判断题(每小题5分,共40分) 1 2 3 4 5 6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教学/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