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级基层法规政策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99348035 上传时间:2019-09-18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11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村级基层法规政策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村级基层法规政策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村级基层法规政策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村级基层法规政策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村级基层法规政策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村级基层法规政策》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村级基层法规政策(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乡镇、村级基层法规政策知识 第一章 1.农业法的概念 广义的农业法:是国家权力机关、国家行政机关制定和颁布的规 范农业经济主体行为和调控农业经济活动的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法 规和政府规章等规范性文件的总称。 狭义的农业法即农业法典, 即国家权力机关通过立法程序制定和 颁布的,对农业领域中的根本性、全局性的问题进行规定的规范性文 件,即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法 。 2.我国农业生产经营的基本组织制度 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 双层经营体制: 集体统一经营、 农民承包经营 3.农业法的基本原则 1.加强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基础地位,将农业放在发展国民经济首位 的原则。 2.坚持家庭承

2、包经营制度,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 展的原则。 3.尊重农民的主体地位,保护农民利益的原则。 4.“科教兴农”的原则。 5.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原则。 4.农业生产经营体制的概念 农业生产经营体制是对农业生产过程的决策以及组织这些决 策实施的基本组织制度和形式,包括农业生产经营的基本组织制度、 生产经营主体和经营形式 。 5.农业生产经营主体 农民或者农户、农业生产经营组织(包括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农 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农业企业和其他从事农业生产经营的组织) 。 第二章 1.农村土地承包法的适用范围 农村土地承包法第 2 条规定: “本法所称农村土地,是指农 民集体所有和国家所有依法

3、由农民集体使用的耕地、林地、草地,以 及其他依法用于农业的土地” 。这一规定包括两层意思:一是它规范 和调整的是农村土地。但并不是全部农村土地。二是这些土地的用途 依法用于农业的土地。 2.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的期限 农村土地承包法 第二十条对耕地、草地和林地的承包期, 分别作了不同的规定。耕地的承包期限为 30 年,草地的承包期限为 30 年至 50 年,林地的承包期限为 30 年至 70 年,种植特殊林木的 林地,经国务院林业行政主管部门批准,承包期还可以延长。作出这 种区分,主要是考虑不同性质土地的投资收益期限差别较大。 3.土地承包经营权的内容 (1)使用承包地的权利 (2)生产经营自主

4、权 (3)产品处置权 (4)收益权 (5)土地承包经营权的流转权 (6)国家、集体建设征用、占用承包地,应给集体和承包方相应 的补偿。 (7)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权利。 4.发包方和承包方的权利和义务 农村土地承包法第十三条规定发包方享有下列权利: (1) 发包本集体所有的或者国家所有依法由本集体使用的农村土地; (2)监督承包方依照承包合同约定的用途合理利用和保护土地; (3)制止承包方损害承包地和农业资源的行为; (4)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权利。 农村土地承包法第十四条规定发包方承担下列义务: (1)维护承包方的土地承包经营权,不得非法变更、解除承包合同; (2)尊重承包方的生产经营自主

5、权,不得干涉承包方依法进行正常 的生产经营活动; (3)依照承包合同约定为承包方提供生产、技术、信息等服务; (4)执行县、乡(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组织本集体经济组织内 的农业基础设施建设; (5)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义务。 农村土地承包法 第十六条规定承包方享有下列权利: (1)依法享有承包地使用、收益和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权利,有 权自主组织生产经营和处置产品; (2)承包地被依法征用、占用的,有权依法获得相应的补偿; (3)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权利。 农村土地承包法 第十七条规定承包方承担下列义务: (1)维持土地的农业用途,不得用于非农建设; (2)依法保护和合理利用土地,不

6、得给土地造成永久性损害; (3)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义务。 5.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概念和形式 概念: 是指取得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的承包方将其所享有的承包经营 权的部分或者全部依法、自愿、有偿流转于第三人的行为。 形式:转包、出租、互换、转让 6.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合同的内容 双方当事人的姓名、住所;流转土地的名称、坐落、面积、质量 等级;流转的期限和起止日期;流转土地的用途;双方当事人的权利 和义务;流转价款及支付方式;违约责任等。 7.土地承包经营权的转包与出租 转包: 是承包方在一定期限内将部分或全部土地承包经营权让与本集 体经济组织的其他成员,由受让方对承包方承担约定的义务,承包方

7、 与发包方的承包关系不变。 出租: 是承包方在一定期限内将部分或全部土地承包经营权让与本集 体经济组织以外的第三人, 由第三人作为受让方对承包方承担约定的 义务,承包方与发包方的承包关系不变。 8.土地承包经营权的互换与转让 互换:是承包方之间为方便耕种或者各自需要,对属于同一集体经济 组织的土地承包经营权进行互换。 转让:是经发包方同意,承包方将全部或者部分土地承包经营权让渡 给其他从事农业生产经营的农户, 由该农户与发包方确立新的承包关 系,原承包方与发包方在该土地上的承包关系终止。 9.土地承包经营权入股 入股:指承包方之间为了发展农业经济自愿结合起来,将土地承包经 营权入股,主要从事农

8、业合作性生产,扩大经营,以入股的股份作为 分红的依据,但各承包户的承包关系不变。即使经营状况不好,农户 仍然可以自己经营承包地,保障生活。 不允许农民将土地承包经营权入股兴办工商企业。 10.其他方式的承包的特点 (1)承包方可以是本集体经济组织的成员,也可以是集体经济组织 以外的成员。在同等条件下,本集体经济组织的成员有优先承包的权 利。 (2)承包方可以是农户家庭,也可以是单位、联户或者个人。 (3)承包方法不是人人有份的平均承包,而是实行招标、拍卖或者 公开协商,发包方按照“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确定承包人。 (4)承包的土地主要是“四荒”及果园、茶园、桑园养殖水面等不 适宜家庭承包的

9、土地。 第三章 1.自然资源的分类及特点 是指在一定的技术经济条件下, 自然界中对人类有用的一切自然 要素。 如:土壤、水、矿物、森林、草原、野生动植物、阳光、空气等。 自然资源的特点: 整体性、动态稳定性、区域有限性、多用性。 自然资源可以分为三大类 可再生资源:生物资源、土地、水 不可再生资源:矿产资源 恒定性资源:气候资源(阳光、风) 2.耕地的概念 是指人们经常进行耕耘并能够种植、生长各种农作物的土地。包 括:熟地、新开荒地、休闲地、草粮轮作的土地和连续撂荒可复垦的 土地。 3.森林的类型 (1)防护林:以防护为目的的森林、林木和灌木丛。 (2)用材林:以生产木材为主要目的森林和林木(

10、包括以生产竹材 为目的的竹林) (3)经济林:以生产果品,实用油料、饮料、调料、工业原料和药 材等为主要目的的林木。 (4)薪炭林:以生产燃料为主要目的的林木。 (5)特种用途林:以国防、环境保护、科学实验等为主要目的的森 林和林木。 4.森林法关于植树造林的有关规定 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制定植树造林规划, 确定本地区提高森林覆盖 率的奋斗目标。 还对植树造林规划的组织实施、 宜林荒山荒地造林、 铁路、 公路、 江湖等区域造林、宜林荒山荒地承包造林等方面进行了详细的规定。 为充分调动各单位和个人造林、育林、护林的积极性,法律上明 确规定了营造的林木归营造单位和营造的个人所有。 封山育林: 就是利用

11、林木天然更新的能力,在有条件的山区,定期封山,禁 止或者限制开荒、砍柴或者其他有害有于林木生长的人畜活动,经过 封禁和管理,使森林植被得以恢复的育林方式。可加快林业发展,也 有利于改善野生动植物的生存环境,有利于生态环境的保护。 4.森林法关于森林采伐的有关规定 (1)年森林采伐限额:是指国家根据合理经营、永续利用的原则, 对森林和林木实行限制采伐的最大控制指标, 依照法定程序和方法对 所有森林的林木分别林种测算并经国家批准的合理年采伐量。 根据用 材林的消耗量低于生长量 的原则,国家严格控制森林的年采伐量。 (2)各种森林和林木的采伐方式 对成熟的用材林应当根据不同情况分别采取择伐、皆伐和渐

12、伐方式; 防护林和特种用途林中的国防林、母树林、环境保护林、风景林只准 进行抚育和更新性质的采伐; 特种用途林中的名胜古迹和革命纪念地的林木、 自然保护区的森林严 禁采伐。 (3)实行林木采伐许可证制度 林木采伐许可证: 是采伐林木的单位或个人依照法律规定办理的 准许采伐林木的证明文件。 种类:国有林林木采伐许可证 集体、个人所有林林木采伐许可证 内容:采伐地点、面积、蓄积(株数) 、树种、发展、方式、期 限和完成更新造林的时间等。 5.草原的所有制度和使用制度 国家所有权 集体所有权 全面所有制单位、集体经济组织等对于草原的使用权。草原属于国家 所有,由法律规定属于集体所有的除外。 全民所有

13、制单位、集体经济组织等对于草原有使用权,但必须由县级 以上人民政府登记造册,发放证书后才能确认所有权或者使用权。 6.草畜平衡制度 草原载畜量是指在一定放牧时期内,一定草原面积上,在不影响草原 生产力及保证家畜正常生长发育时,所能容纳放牧家畜的数量。 草畜平衡制度是指草原的载畜量和草原的实际饲养量之间要达到平 衡。通过以草定畜,草畜平衡制度扭转目前草畜矛盾不断加剧的恶性 循环,逐步建立起草畜平衡的良性系统。 第四章 1、我国的渔业生产方针 渔业法第 3 条规定: “国家对渔业生产实行以养殖为主,养殖、 捕捞、加工并举,因地制宜,各有侧重 的方针” 。 “ 各级人民政府应当把渔业生产纳入国民经济

14、发展计划, 采取措施, 加强水域的统一规划和综合利用” 2、取得渔业捕捞权的两种方式 渔业捕捞权:是单位或个人享有的依法采集、捕捞、收获水生生物资 源,以获得经济利益的权利。 捕捞权的取得: (1)特许取得:国家对捕捞业实行捕捞许可证制度。 (2)自由取得:对娱乐性钓鱼和未进行养殖管理的滩涂手工采集零 星水产品,不需要申请捕捞许可证。 1.我国城乡二元社会经济结构的主要表现 (1)体制的二元性:城乡居民的户籍制度、就业制度和社会保障制 度完全不同。农民工进城务工,但和城市工人的制度措施不同;在医 疗、卫生、失业等方面都有很多不同。 (2)经济的二元性:城乡在经济运营机制上完全不同,城市步入市

15、场经济轨道,农村在很大程度上还是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城市经济 发展较快,配套制度和设施健全,国家投入多,资源充足,而农村资 源贫乏,国家投入少,农民增收缓慢,城乡居民收入还在加大。 (3)社会的二元性 城市社会具有快节奏的现代化生活方式和生活观念, 相应的还具有现 代化的生活设施, 交通便捷, 通讯快速、 信息交流和反馈都十分灵敏; 农村以传统的生活方式为典型,具有密切而封闭的人际关系,交通不 发达,信息交流和反馈不便捷,生活设施简陋落后,在生活方式和生 活观念上,也与城市有很的差距。 2.城乡关系失衡的表现 一是不平等的工农差距加剧了农业的弱质性:改革开放前 20 年,农 村积累转移给城市

16、6000-8000 亿元,现在每年仍然有 1000 亿元,剪 刀差形式挤压和索取农业。 二是不均衡的收入差距使农民成为低收入群体 三是不平等的社会资源占有差距使农村成为落后地区:在社会保障、 教育、医疗、环境等方面所享有的发展机会和社会福利远低于城市。 3.城乡经济社会统筹协调发展的内涵 (1)统筹城乡生产力布局,提高农村生产力发展水平. (2)统筹城乡产业结构调整,加快农村二三产业发展. (3)统筹城乡就业,加快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 (4)统筹城乡社会事业,提高农村教育、卫生和文化水平. (5)统筹城乡投入,加大对农业和农村的支持保护力度. 4.农民工子女义务教育的政策和法律规定 要保障农民工子女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流入地政府应采取多种形 式, 接受农民工子女在当地的全日制中小学入学, 在入学条件的方面, 与当地学生一视同仁,不得违反国家规定乱收费,对家庭经济困难的 学生要酌情减免费用。 要加强对社会力量兴办的农民工子女简易学校 的扶持,将其纳入当地教育发展规划和系统,统一管理。流入地政府 要专门安排一部分经费 ,用于农民工子女就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教学/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