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版八年级物理教案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99332421 上传时间:2019-09-18 格式:DOC 页数:19 大小:24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新版八年级物理教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最新版八年级物理教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最新版八年级物理教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最新版八年级物理教案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最新版八年级物理教案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最新版八年级物理教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版八年级物理教案(1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一章 机械运动第一节、长度和时间的测量:1、长度的测量是最基本的测量,最常用的工具是刻度尺。2、长度的主单位是米,用符号:m表示。常用单位有千米(k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 (m),纳米(nm)。我们走两步的距离约是 1米,课桌的高度约0.75米。3、长度的单位还有千米、分米、厘米、毫米、微米,纳米它们关系是: 1千米=1000米=103米;1分米=0.1米=10-1米 1厘米=0.01米=10-2米;1毫米=0.001米=10-3米 1米=106微米;1微米=10-6米。1纳米=10-9米(长度估测:黑板长度2.5m、课桌高0.7m、篮球直径24cm、指甲宽度

2、1cm、铅笔芯直径1mm 、一只新铅笔长度1.75dm 、手掌宽度1dm 、墨水瓶高度6cm )4、刻度尺的正确使用: (1)使用前要注意观察它的零刻线、量程和最小刻度值; (2).用刻度尺测量时,尺要沿着所测长度,不利用磨损的零刻线;(3).读数时视线要与尺面垂直,在精确测量时,要估读到最小刻度值的下一位;(4). 测量结果由数字和单位组成。5误差: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的差异,叫误差。 误差是不可避免的,它只能尽量减少,而不能消除,常用减少误差的方法是:多次测量求平均值。6、特殊的测量方法:(1)累计法:测量细铜丝的直径、一张纸的厚度等微小量常用累积法(当被测长度较小,测量工具精度不够时可将较

3、小的物体累积起来,用刻度尺测量之后再求得单一长度)如何测物理课本中一张纸的厚度?答:数出物理课本若干张纸,记下总张数n,用毫米刻度尺测出n张纸的厚度L,则一张纸的厚度为L/n 。如何测细铜丝的直径?答:把细铜丝在铅笔杆上紧密排绕n圈成螺线管,用刻度尺测出螺线管的长度L,则细铜丝直径为L/n。两卷细铜丝,其中一卷上有直径为0.3mm,而另一卷上标签已脱落,如果只给你两只相同的新铅笔,你能较为准确地弄清它的直径吗?写出操作过程及细铜丝直径的数学表达式。答:将已知直径和未知直径两卷细铜丝分别紧密排绕在两只相同的新铅笔上,且使线圈长度相等,记下排绕圈数N1和N2,则可计算出未知铜丝的直径D2=0.3N

4、1N2 mm(2)替代法:测地图上两点间的距离,园柱的周长等常用化曲为直法(把不易拉长的软线重合待测曲线上标出起点终点,然后拉直测量)给你一段软铜线和一把刻度尺,你能利用地图册估测出北京到广州的铁路长吗?答:用细铜线去重合地图册上北京到广州的铁路线,再将细铜线拉直,用刻度尺测出长度L查出比例尺,计算出铁路线的长度。(3)转移法:测操场跑道的长度等常用轮滚法(用已知周长的滚轮沿着待测曲线滚动,记下轮子圈数,可算出曲线长度)(4)平移法:测硬币、球、园柱的直径圆锥的高等常用辅助法(对于用刻度尺不能直接测出的物体长度可将刻度尺三角板等组合起来进行测量) 你能想出几种方法测硬币的直径?(简述)、直尺三

5、角板辅助法。、贴折硬币边缘用笔画一圈剪下后对折量出折痕长。、硬币在纸上滚动一周测周长求直径。、将硬币平放直尺上,读取和硬币左右相切的两刻度线之间的长度。7、刻度尺的使用规则:A、“选”:根据实际需要选择刻度尺。B、“观”:使用刻度尺前要观察它的零刻度线、量程、分度值。C、“放”用刻度尺测长度时,尺要沿着所测直线(紧贴物体且不歪斜)。不利用磨损的零刻线。(用零刻线磨损的的刻度尺测物体时,要从整刻度开始)D、“看”:读数时视线要与尺面垂直。E、“读”:在精确测量时,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F、“记”:测量结果由数字和单位组成。(也可表达为:测量结果由准确值、估读值和单位组成)。练习:有两位同学测同

6、一只钢笔的长度,甲测得结果12.82cm,乙测得结果为12.8cm。如果这两位同学测量时都没有错误,那么结果不同的原因是:两次刻度尺的分度值不同。如果这两位同学所用的刻度尺分度值都是mm,则乙 同学的结果错误。原因是:没有估读值。8、时间的测量1、单位:秒(S) 2、测量工具: 古代: 日晷、沙漏、滴漏、脉搏等现代:机械钟、石英钟、电子表等9、误差:(1)定义:测量值和真实值的差异叫误差。(2)产生原因:测量工具 测量环境 人为因素。(3)减小误差的方法:多次测量求平均值。 用更精密的仪器(4)误差只能减小而不能 避免 ,而错误是由于不遵守测量仪器的使用规则和主观粗心造成的,是能够避免的。第二

7、节 运动的描述1、机械运动:在物理学中,我们把物体位置的变化叫做机械运动。2、参照物:为研究物体的运动假定不动的物体叫做参照物。3、任何物体都可做参照物,通常选择参照物以研究问题的方便而定。如研究地面上的物体的运动,常选地面或固定于地面上的物体为参照物,在这种情况下参照物可以不提。4、选择不同的参照物来观察同一个物体结论可能不同。同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取决于所选的参照物,这就是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5、不能选择所研究的对象本身作为参照物那样研究对象总是静止的。练习(1)诗句“满眼风光多闪烁,看山恰似走来迎,仔细看山山不动,是船行”其中“看山恰似走来迎”和“是船行”所选的参照物分别是 船 和 山

8、 。(2)坐在向东行使的甲汽车里的乘客,看到路旁的树木向后退去,同时又看到乙汽车也从甲汽车旁向后退去,试说明乙汽车的运动情况。分三种情况:乙汽车没动 乙汽车向东运动,但速度没甲快 乙汽车向西运动。(3)、解释毛泽东送瘟神中的诗句“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第一句:以地心为参照物,地面绕地心转八万里。第二句:以月亮或其他天体为参照物在那可看到地球上许多河流。第三节、运动的快慢1、速度定义:路程与时间的比值。公式V=s/t。常用单位:m/s、km/h (1m/s=3.6 km/h)2、分类:(根据运动路线)曲线运动 直线运动 匀速直线运动:A、定义:沿着直线且速度不变(大小和方向)的运动叫匀

9、速直线运动。 理解:在匀速直线运动中,速度等于运动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 物理意义: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B、计算公式: V=S/T V:速度 S:路程 T:时间 单位:国际单位制中 m/s 运输中单位km/h 1m/s =3.6km/h 人步行速度约1.1m/s它表示的物理意义是:自行车速度5m/s ,大型喷气客机速度900km/h 客运火车速度140 km/h 高速小汽车速度108km/h 光速和无线电波 3108m/s 从图象中可以看出匀速运动的物体速度 v是个恒量与路程S时间t没关系tS 变速运动:A、定义:运动速度变化的运动叫变速运动。B、平均速度:在变速运动中,用总路

10、程除以所用的时间可得物体在这段路程中的快慢程度,这就是平均速度。用公式:V=s/t(日常所说的速度多数情况下是指平均速度)C、物理意义:表示变速运动的平均快慢 D、常识:人步行速度1.1m/s ,自行车速度5m/s ,大型喷气客机速度900km/h 客运火车速度140 km/h 高速小汽车速度108km/h 光速和无线电波 3108m/s3、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比较同时启程的步行人和骑车人的快慢采用:时间相同路程长则运动快比较百米运动员快慢采用:路程相同时间短则运动快百米赛跑运动员同万米运动员比较快慢,采用:比较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实际问题中多用这种方法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物理学中也采用这

11、种方法描述运动快慢。第二章 声现象第一节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1、声音的产生:由物体的振动而产生。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2、声源:一切振动的物体。3、声音的传播:声音靠介质传播。真空不能传声。通常我们听到的声音是靠空气传来的。4、传播声音的介质:固体、液体、气体。(介质不同传播声速度不同)5、声速:与介质有关。V固V液V气。在空气(15摄氏度)中传播速度是:340米/秒。6、回声: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被反射回来的声音。回声到达人耳比原声晚0.1s以上人耳能把回声跟原声区分开来,此时障碍物到听者的距离至多为17m 。7、回声应用:(1)可测距离:S=vt/2。 (2)增强原声(0.1s以内)第

12、二节 我们怎样听到声音1、声音在耳朵里的传播途径: 外界传来的声音 外耳廓(收集) 外耳道 鼓膜。引起鼓膜振动,这种振动经听小骨及其他组织 听觉神经,听觉神经把信号传给大脑,人就听到了声音.2、耳聋:神经性耳聋、传导性耳聋(贝多芬).3、骨传导:声音的传导不仅仅可以用耳朵,还可以经头骨、颌(he)骨传到听觉神经,引起听觉。这种声音的传导方式叫做骨传导。一些失去听力的人(传导性耳聋)可以用这种方法听到声音。4、双耳效应:声源到两只耳朵的距离一般不同,声音传到两只耳朵的时刻、强弱及其他特征也就不同。这些差异就是判断声源方向的重要基础。这就是双耳效应.(双眼效应)第三节 乐音及三个特征1、乐音:乐音

13、是物体做规则振动时发出的声音。2、三个特征:音调、响度、音色。(1)音调:是指声音的高低,它与发声体的频率有关。 频率:单位时间内振动的次数。单位:赫兹(次/秒) Hz(2)响度:是指声音的大小(强弱),跟发声体的振幅、声源与听者的距离有关。 振幅:偏离原来位置的最大距离。(3)音色:音色:由物体本身(材料、结构)有关。人们根据音色能够辨别乐器或区分人。第四节 噪声的危害和控制1、噪声:物理学角度,噪声是指发声体做无规则的杂乱无章的振动发出的声音;环境保护的角度,噪声是指妨碍人们正常休息、学习和工作的声音,以及对人们要听的声音起干扰作用的声音。2、噪声等级:分贝(dB)3、减弱噪声的途径:(1

14、)在声源处减弱;(2)在传播过程中减弱;(3)在人耳处。4、人耳可听声:频率在20Hz20000Hz之间的声波:(大于人发生范围)超声波:频率高于20000Hz的声波;次声波:频率低于20Hz的声波。5、超声波特点:方向性好、穿透能力强、声能较集中。具体应用有:声呐、B超、超声波速度测定器、超声波清洗器、超声波焊接器等。(超声波手机)(超声波能量大X)6、次声波的特点:可以传播很远,很容易绕过障碍物,而且无孔不入。一定强度的次声波对人体会造成危害,甚至毁坏机械建筑等。它主要产生于自然界中的火山爆发、海啸地震等,另外人类制造的火箭发射、飞机飞行、火车汽车的奔驰、核爆炸等也能产生次声波。(鬼屋)第

15、五节 声的利用1、信息2、能量第三章 物态变化第一节 温度计1、温度:是指物体的冷热程度。测量的工具是温度计, 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的热胀冷缩的原理制成的。2、单位: 国际单位制中采用热力学温度。 常用单位是摄氏度() 规定: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为0度,沸水的温度为100度,它们之间分成100等份,每一等份叫1摄氏度 某地气温-3读做:零下3摄氏度或负3摄氏度 换算关系T=t + 273K3、测量温度计(常用液体温度计) 温度计构造:下有玻璃泡,里盛水银、煤油、酒精等液体;内有粗细均匀的细玻璃管,在外面的玻璃管上均匀地刻有刻度。 温度计的原理:利用液体的热胀冷缩进行工作。 分类及比较:分类实验用温度计寒暑表体温计用途测物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教学/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