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社区劳务输出的个人工作总结

上传人:明*** 文档编号:99321752 上传时间:2019-09-18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94.2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年社区劳务输出的个人工作总结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2019年社区劳务输出的个人工作总结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2019年社区劳务输出的个人工作总结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2019年社区劳务输出的个人工作总结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2019年社区劳务输出的个人工作总结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年社区劳务输出的个人工作总结》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9年社区劳务输出的个人工作总结(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社区劳务输出的个人工作总结 南厂宅社区全面调整工作思路,全力破除思想障碍,牢固树立品牌意识,立足优势,整合资源,采取“政府推、干部带、宣传促、政策引”的措施和办法,大力推进劳务经济发展步伐,取得了一定成效。现将工作情况汇报 一、强化组织领导,落实工作责任 建立了由街道统一领导,社区紧密配合,内外协调,上下联动的劳务输转组织网络,为靠实责任,镇政府更加突出了劳务输出在全镇经济工作中的重要位置,加大劳务工作目标管理考核,形成了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局面和强大的工作合力,使劳务工作远有目标,近有措施,务工人员出去有人管,挣钱有保障,为劳务输出的快速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组织保障。 二、广泛宣传发动

2、,营造浓厚氛围 一是充分利用板报、标语等多种形式,广泛宣传劳务输出的重要意义、扶持政策,引导群众转变观念,进一步增强外出务工的积极性。二是在社区干部广泛宣传。三是及时总结劳务输转工作中涌现出的先进典型,组织务工能人召开座谈会和巡回报告会,现身说法,交流他们外出务工的经验、做法,用身边的事引导身边的人。四是结合“春风行动”和“再就业援助月”活动,积极开展职业介绍和“五送一落实”活动,拓展就业援助渠道。 三、整合资源优势,认真组织培训 实现劳务输转由数量型向质量型转变、苦力型向技能型转变、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分散型向规模型转变,提高劳动者的素质是关键。一是整合资源强化素质培训。有计划、分阶段对外出

3、务工人员开展了就业知识、生活常识、法律法规等项目的素质培训。二是因需施教进行对接培训。采取依托用人单位,实行委托培训、定点培训、联合企业培训。提高培训的针对性、实用性和有效性,经过培训的人员均实现了转移就业。三是立足优势进行岗位培训。在原有培训设施的基础上成立劳动力培训基地,进行职业技能培训班。 存在的问题: 一是外出务工人员组织化程度低,由于中介组织发展缓慢,规范的劳务中介组织在群众中的影响不够,部分群众盲目外出创市场,导致就业率、稳定率和收益率差,从根本上影响了群众外出的积极性。 二是劳动者整体素质偏低。培训缺乏相应的师资力量和培训设施,由于务工人员没有一技之长,大部分外出从事苦、累、脏、

4、险、重的体力劳动,季节性多,长期性少,自发、零散、季节性、体力型的输出所占比例大,而大规模集中组织 输出、常年输出、技能型输出所占比例小,个别输出人员素质低,吃苦精神不强,输出质量低,还不能适应工作的需要,尽管我社区的培训基地购置了部分设施,但还是比较单一,使培训有一定的局限性。 下一步的打算: 1、进一步理顺有组织劳动力转移渠道。加强与东南沿海劳务中介组织的联系,有计划的选择一批务工基地,以劳务基地的进一步拓展,保证劳务输转的持续发展。 2、树立品牌意识,抓好特色培训工作。坚持市场引导培训,培训促进转移的原则,大力开展劳动技能培训,充分发挥培训网络和阵地作用,提高务工人员素质,以需定培,让更

5、多的人学到一技之长,计划在三年内,将全社区40岁以下富余劳动力全部培训一次,动员有特长的人做好技能鉴定,提高技能型输出比例。 3、狠抓劳动力市场建设。加大基础设施投入,加强工作人员培训,大力开展宣传,按照竞争公平、运行有序、调控有力、服务完善、城乡一体的目标,实现公共就业服务体系的制度化、专业化和社会化。 社区劳务输出工作总结(二) 近年来,镇党委、政府把劳务输转工作作为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全力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一大产业来抓,全面调整工作思路,全力破除思想障碍,牢固树立品牌意识,立足优势,整合资源,采取“政府推、干部带、宣传促、政策引”的措施和办法,大力推进劳务经济发展步伐,取得

6、了一定成效。近三年,劳务输出人数累计达2.xxxx人(次),其中组织输出0.xxxx人(次),自谋输出0.xxxx人(次),就地转移0.xxxx人(次),劳务收入累计达619xxxx元。劳务收入占农民人均纯收入的3xxxx。全镇在东南沿海建立劳务基地xxxx,劳务基地累计达1xxxx。现将近年来工作情况汇报 一、强化组织领导,落实工作责任 镇党委、政府顺应大势,切实转变对城乡二元经济结构的固有观念和思维定势,充分认识到新时期加快农村劳动力转移的重大意义。坚持把劳务输出做为解决“三农”问题、增加群众收入的主要途径,建立了由镇政府统一领导,镇劳务工作站牵头,各村、社区紧密配合,村民小组劳务信息员参

7、与齐抓共管,劳务中介组织、劳务经纪人、带头人积极参与,内外协调,上下联动的劳务输转组织网络,其中:镇劳务工作领导小组下设三个职能小组,村社建立16xxxx的劳务工作小组。为靠实责任,镇政府更加突出了劳务输出在全镇经济工作中的重要位置,加大劳务工作目标管理考核,形成了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局面和强大的工作合力,使劳务工作远有目标,近有措施,务工人员出去有人管,挣钱有保障,为劳务输出的快速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组织保障。 二、广泛宣传发动,营造浓厚氛围 针对部分群众文化素质低、思想观念保守的现状,镇党委、政府首先从解决思想认识入手,不断加大宣传教育力度,采取多种措施把劳务产业喊响叫亮。一是充分利

8、用广播、电视、远程教育网络、新闻媒体、板报、标语、报纸等多种形式,广泛宣传劳务输出的重要意义、扶持政策,引导群众转变观念,进一步增强外出务工的积极性。二是在镇、村、社干部和广大青年农民中广泛宣传县委、县政府坚持发展劳务经济的有效做法和成功经验,并展开大讨论,使干部进一步提高了自发抓劳务输出的自觉性和责任感,让群众认识到劳务输出是一项投资少、风险小、见效快的富民产业,是饱了肚子、挣了票子、换了脑子的“铁杆庄稼”,教育广大务工青年克服“怕”字当头,怕担风险的守旧思想。三是及时总结全镇劳务输转工作中涌现出的先进典型,组织务工能人召开座谈会和巡回报告会,现身说法,交流他们外出务工的经验、做法,用身边的

9、事引导身边的人。四是结合“春风行动”和“再就业援助月”活动,积极开展职业介绍和“五送一落实”活动,拓展就业援助渠道,制定服务计划书份,下发“春风服务卡”228份。三年来,全镇召开各类会议近400场(次),粘贴宣传标语2244条,出黑板报12期10xxxx块,走访居民、农户上万人(次),发布各类宣传单及劳务用工信息800xxxx份。通过宣传发动,全镇劳动力外出务工的愿望日趋强烈,外出务工的信心日益增强。 三、整合资源优势,认真组织培训 实现劳务输转由数量型向质量型转变、苦力型向技能型转变、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分散型向规模型转变,提高劳动者的素质是关键。一是整合资源强化素质培训。充分利用镇农科教中

10、心基地网络设施,紧紧依托劳动、安监、乡企、建筑等部门,有计划、分阶段对外出务工人员开展了就业知识、生活常识、法律法规等项目的素质培训。二是因需施教进行对接培训。采取依托用人单位,实行委托培训、定点培训、联合企业培训。重点开展了家电维修、家政服务、汽车、农用车辆驾驶员、安全管理等行业的技能培训,提高培训的针对性、实用性和有效性,经过培训的人员均实现了转移就业。三是立足优势进行岗位培训。在原有培训设施的基础上,今年,镇政府又挤出资金1xxxx元,建成镇劳动力培训基地,购置了投影仪、电焊机、电动缝纫机、电工维修设备等,聘请专兼职教师1xxxx,组织建筑公司xxxx项目部务工人员和有培训意愿的农民工举

11、办了瓦工、架子工、抹灰工、混凝土工、防疫、能源沼气建设、实用电工等1xxxx专业的职业技能培训班,有60xxxx人参加各班次培训,按照各专业的要求,县劳动部门组织进行了资格考试,对考试合格的人员申请了职业资格证书和培训证书,实行带证输出,持证上岗。至目前,全镇共举办各类培训班109期,受训人员达762xxxx(次)。 四、稳固基地,扩大输转规模 充分利用已建立的劳动力市场服务网络,立足城郊、信息畅通、建筑工程企业多、劳务输转灵便的优势,坚持把就地输转一批、季节性输出一批、能人带动输转一批、有组织输出一批作为工作的主要形式,扩大劳务输转的规模和渠道。一是稳定就地劳务转移。围绕城郊做文章,开拓眼界

12、搞三产。全镇在县城范围内从事餐饮、商业、娱乐、修理等各类个体从业人员达180xxxx;沙建公司xxxx项目部常年组织本镇160xxxx名劳动力参与建筑工程,并有3xxxx小型建筑工程队活跃在张掖、高台及本县参与小康住宅建设,常年带动劳务输出80xxxx(次)。二是能人带动继续巩固西北劳务基地。在开辟新基地的同时,继续同老基地保持良好合作关系,劳务输出呈现出常年性“东南飞”与季节性“走西口”的喜人局面。全镇培育出五三村王淑珍、西头号村贾天海、东寨村顾学明、张华林、沙河村汪世明等3xxxx劳务带头人,赴青海、酒泉、敦煌、张掖等地,从事工矿企业、铁路电气化改造、高速公路建设。三是主动联系拓展东南沿海

13、劳务基地。镇上继续坚持领导外出考察基地、与用工单位联系、及时发布用工信息等措施,把有组织向东南沿海输出作为今年劳务输出的重头戏,充分发挥镇、村两级职能作用,积极与深圳百灵职业介绍所、深圳永信职业介绍所建立了劳务协作关系,近三年,共向东南沿海输送劳动力90xxxx人,占有组织输出人员的1xxxx,使有组织输出成为劳务输出的重头戏。四是探索输转新途径。依托在外务工的“劳务带头人”、“劳务能人”,发挥他们丰富的市场信息和广泛的社会关系,开展带动式输转;依托深圳永信职介所,餐饮业张华林,化音村在天然气公司的宋瑞,西头号村在奥瑞金务工的贾天海,先后向深圳、成都等地带出本镇青壮年劳力70xxxx人,带动了

14、劳务输出,为外出务工人员创造了良好的务工条件,避免了外出务工人员的盲目性和回流率。 五、建立劳动力市场,开展全方位服务 今年,按照劳动力市场建设要求,我镇挂牌成立了沙河镇劳动力市场,配备专职工作人员,完善了服务设施,开展了求职登记,职业介绍,职业指导,政策咨询,职业培训等一条龙服务。一是强化信息服务。进一步健全完善了劳动力资源数据库和劳务用工信息库,实行动态管理,对准确真实的用工信息,及时编印下发沙河信息服务62期420xxxx份,为前来求职的人员开展了职业指导,为200xxxx人提供了用工信息,做到信息上下衔接、内外沟通、快捷高效;二是加强维权服务。认真开展农民工维权活动,督促用人单位依法与

15、农民工签订规范的劳动合同,配合 劳动部门加大对农民工侵权案件的查处力度,及时协调沙建公司各项目部发放农民工工资31xxxx元;三是提供组织服务。对每一批外出人员镇上都举行隆重的“劳务大军欢送仪式”,镇上领导全 部参加,并由领导或干部带队护送,与用工单位协作沟通,先后向外输送务工人员800xxxx(次),使外出务工人员输得出、留得住、挣上钱;四是开展优质服务。开辟劳务输出绿色通道,为外出务工人员体检、统一办理证件;协调各村为外出人员家庭开展了 一、基本情况 二、工作措施及成效 1、强化组织领导,基础网络建设基本完善 一是加强组织领导,建立健全组织机构。为了加强对全乡劳务产业的领导,乡上成立了以乡长为组长,分管副乡长为副组长的劳务产业领导小组,具体负责劳务产业组织协调。并定期召开劳务工作会议,研究部署劳务输出工作。二是坚持跟踪督导。按照海原县人民政府关于对劳务输出工作进行责任目标管理考核的通知要求,对劳务产业进行跟踪督促指导。三是积极发展劳务输出中介机构。我乡按照劳动力市场管理规定的要求,积极鼓励有条件的行政村开办劳务产业中介机构,并加强引导服务和市场监管,推动劳务产业向规范化、市场化方向发展,目前已建立腾飞劳务中介公司、田福劳务中介公司、田宏劳务中介公司、三源劳务中介公司、欣欣劳务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总结/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