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整理】U盘工作原理

上传人:爱****1 文档编号:993187 上传时间:2017-05-24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90.1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7年整理】U盘工作原理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2017年整理】U盘工作原理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2017年整理】U盘工作原理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2017年整理】U盘工作原理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2017年整理】U盘工作原理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17年整理】U盘工作原理》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7年整理】U盘工作原理(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U 盘原理【摘要】随着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寻求一种高效、快捷、方便的存储工具愈发的重要,并成为当代人共同追求的目标。USB 闪存盘(以下简称 U 盘)正是这种存储工具,它小巧便于携带、存储容量大、价格便宜、性能可靠。全称“USB 闪存盘”,英文名“USB flash disk”。它是一个 USB 接口的无需物理驱动器的微型高容量移动存储产品,可以通过 USB 接口与电脑连接,实现即插即用。本文从 U 盘的结构特点、存储工作原理及其今后的发展等方面论述。关键词:U 盘 结构 存储 发展一、U 盘的结构特点U 盘是基于 USB 接口、以闪存芯片为存储介质的无需驱动器的新一代存储设备。U 盘的出现是

2、移动存储技术领域的一大突破,其体积小巧,特别适合随身携带,可以随时随地、轻松交换资料数据,是理想的移动办公及数据存储交换产品。U 盘的结构比较简单,主要是由 USB 插头、主控芯片、稳压 IC(LDO)、晶振、闪存(FLASH)、PCB 板、帖片电阻、电容、发光二极管 (LED)等组成。USB 插头:容易出现和电路板虚焊,造成 U 盘无法被电脑识别,如果是电源脚虚焊,会使 U 盘插上电脑无任何反映。有时将 U 盘摇动一下电脑上又可以识别,就可以判断 USB 插口接触不良。只要将其补焊即可解决问题。通用串行总线(Universal Serial Bus USB) ,是一种快速、灵活的总线接口。与

3、其它通信接口比较,USB 接口的最大特点是易于使用,这也是 USB 的主要设计目标。作为一种高速总线接口,USB 适用于多种设备,比如数码相机、MP3 播放机、高速数据采集设备等。易于使用还表现在 USB 接口支持热插拔,并且所有的配置过程都由系统自动完成,无需用户干预。USB 接口支持 1.5Mb/s(低速)、12Mb/s(全速) 和高达 480Mb/s(USB2.0 规范)的数据传输速率,扣除用于总线状态、控制和错误监测等的数据传输,USB 的最大理论传输速率仍达 1.2Mb/s 或 9.6Mb/s,远高于一般的串行总线接口。稳压 IC:又称 LDO,其输入端 5V,输出 3V,有些劣质

4、U 盘的稳压 IC 很小,容易过热而烧毁。还有 USB 电源接反也会造成稳压 IC 烧毁。维修时可以用万用表测量其输入电压和输出电压。如无 3V 输出,可能就是稳压 IC 坏了。但有一种情况,输出电压偏低,且主控发烫,这时就是主控烧了。还有些 U 盘会在 USB+5V 和稳压 IC 之间串一个 0 欧姆的保护电阻,此时稳压 IC 没有 5V输入电压就是它坏了。现在许多主控都将 LDO 集成到主控内部了,所以我们会看到许多 U 盘都没有外置 LDO 了,它们都是 USB+5V 电压直接输入。这种情况就要换主控。晶振:早期的 U 盘大多都是用 6M 的晶振,现在的 U 盘则普遍采用 12M晶振。晶

5、振不耐摔,所以它是 U 盘上的易损件,最好的维修方法就是用相同频率的晶振直接代换。主控芯片:主控制芯片负责闪存与 USB 连接,是 U 盘的核心,我们一般所说的 U 盘方案就是指主控芯片的型号。量产工具也是与它对应的。有些主控芯片还要输入 3V 的电压给 FLASH 供电,保证闪存的正常工作。FLASH 焊盘:它的作用是固定闪存,使闪存与主控连接。此外,受外力挤压后容易使闪存与焊盘接触不良,这时会造成电脑上的 U盘打不开,无法存储文件等。只要将闪存的引脚补焊一下就可以修复,也即我们常说的拖焊。图 1 U 盘的实物结构图二、U 盘的存储、工作原理2.1 存储原理USB 端口负责连接电脑,是数据输

6、入或输出的通道;主控芯片负责各部件的协调管理和下达各项动作指令,并使计算机将 U 盘识别为“ 可移动磁盘”,是U 盘的“大脑 ”;FLASH 芯片与电脑中内存条的原理基本相同,是保存数据的实体,其特点是断电后数据不会丢失,能长期保存;PCB 底板是负责提供相应处理数据平台,且将各部件连接在一起。当 U 盘被操作系统识别后,使用者下达数据存取的动作指令后,USB 移动存储盘的工作便包含了这几个处理过程。当一个 USB 设备插入主机时,识别出 USB 设备是一个支持 Bulk-Only 传输协议的海量存储设备。这时应可进行 Bulk-Only 传输方式。在此方式下 USB与设备之间的数据传输都是通

7、过 Bulk-In 和 Bulk-Out 来实现的。在这种传输方式下,有三种类型数据在 USB 和设备传送,它们是命令块包(CBW) ,命令执行状态包(CSW )和普通数据包。CBW 是主机发往设备的命令。当设备从主机收到 CBW 块以后,它会把 SCSI 命令从 CBW 中分离出来,然后根据要求执行,执行的结果又以 CSW 的形式发给主机。由于 USB 设备硬件本身的原因,它会使 USB 总线的数据信号线的电平发生变化,而主机会经常扫描 USB 总线。当发现电平有变化时,它即知道有设备插入。USB 设备它本身会初始化,并认为地址是 0。也就是没有分配地址,这有点像刚进校的大学生没有学号一样。

8、正如有一个陌生人闯入时我们会问“你是什么人” 一样,当一个 USB 设备插入主机时,它也会问:“ 你是什么设备 ”。并接着会问,你使用什么通信协议等等。当这一些信息都被主机知道后,主机与 USB 设备之间就可以根据它们之间的约定进行通信。在源极和漏极之间电流单向传导的半导体上形成贮存电子的浮动棚。浮动栅包裹着一层硅氧化膜绝缘体。它的上面是在源极和漏极之间控制传导电流的选择/ 控制栅。数据是 0 或 1 取决于在硅底板上形成的浮动栅中是否有电子。有电子为 0,无电子为 1。闪存就如同其名字一样,写入前删除数据进行初始化。具体说就是从所有浮动栅中导出电子。即将有所数据归“1” 。写入时只有数据为

9、0 时才进行写入,数据为 1 时则什么也不做。写入 0 时,向栅电极和漏极施加高电压,增加在源极和漏极之间传导的电子能量。这样一来,电子就会突破氧化膜绝缘体,进入浮动栅。读取数据时,向栅电极施加一定的电压,电流大为 1,电流小则定为 0。浮动栅没有电子的状态(数据为 1)下,在栅电极施加电压的状态时向漏极施加电压,源极和漏极之间由于大量电子的移动,就会产生电流。而在浮动栅有电子的状态(数据为 0)下,沟道中传导的电子就会减少。因为施加在栅电极的电压被浮动栅电子吸收后,很难对沟道产生影响。USB 的这些信息是通过描述符实现的,USB 描述符主要包括:设备描述符,配置描述符,接口描述符,端点描述符

10、等。当一个 U 盘括入主机时,你立即会发现你的资源管理器里多了一个可移动磁盘。这里就有两个问题,首先主机为什么知道插入的是移动磁盘,而不是键盘或打印机等等呢?另外在Win2000 下为什么还知道是哪个公司生产的呢?其实这很简单,当 USB 设备插入主机时,主机首先就会要求对方把它的设备描述符传回来,这些设备描述符中就包含了设备类型及制造商信息。又如传输所采用的协议是由接口描述符确定,而传输的方式则包含在端点描述符中。U 盘原理的存储是:计算机把二进制数字信号转为复合二进制数字信号(加入分配、核对、堆栈等指令)读写到 USB 芯片适配接口,通过芯片处理信号分配给 EPROM2 存储芯片的相应地址

11、存储二进制数据,实现数据的存储。2.2 USB 设备分类可分为显示类,通信设备类,音频设备类,人机接口类,海量存储类。特定类的设备又可分为若干子类,每一个设备可以有一个或多个配置,配置用于定义设备的功能。配置是接口的集合,接口是指设备中哪些硬件与 USB 交换信息。每个与 USB 交换信息的硬件是一个端点。因此,接口是端点的集合。U 盘应属于海量存储类。USB 海量存储设备又包括通用海量存储子类,CDROM,Tape 等,U 盘实际上属于海量存储类中通用海量存储子类。通用海量存储设备实现上是基于块/扇区存储的设备。USB 组织定义了海量存储设备类的规范,这个类规范包括 4 个独立的子类规范。主

12、要是指 USB 总线上的传输方法与存储介质的操作命令。海量存储设备只支持一个接口,即数据接口,此接口有三个端点 Bulk input ,Bulk output,中断端点。这种设备的接口采用 SCSI-2 的直接存取设备协议,USB 设备上的介质使用与 SCSI-2 以相同的逻辑块方式寻址。三展望半导体厂商努力地将各种闪存盘的功能集成在单一芯片中,以降低闪存盘组件的成本,于是也降低了整体的成本。在增加容量的努力方面,已经不再制造 1GB 与更小的闪存盘了。 Kanguru最近发表了一款 16GB 的 USB2.0 闪存盘,并且宣称能够保存数据 10 年。Lexar正在尝试引入一种 USB 快闪 存储卡。它兼容于 U 盘,并且被希望能够取代各种快闪存储卡。闪迪发表了能够在闪存盘上控制使用有版权数据的新科技。这种科技主要的用户是学生。这种科技称为 FlashCP。金士顿科技已研制出了目前世界上储存容量最大的闪存盘,高达 512GB。在今后的发展中,信息时代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必将伴随着新一轮的 U盘发展、变革,使得 U 盘的结构和功能越来越便捷化、人性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