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四章,酶学分析技术,2,酶(enzyme)的本质:,高度特异性、高度不稳定性,高效性、可调节性,酶的应用:,由活细胞产生的能高效催化特异生化反应的蛋白质,属于生物催化剂,酶的特点:,酶活性的检测、代谢物的酶学分析和同工酶及亚型测定用于临 床诊断和疗效判断,3,主要内容:,酶活性测定的基本知识 酶活性单位的计算与校准 酶活性的测定 代谢物的酶法检测 同工酶测定,4,掌握酶活性单位的表示方法与计算、酶活性测定的定时法与连续监测法、代谢物的酶法测定 熟悉酶促反应进程、酶促反应动力学、酶活性测定的直接法与间接法、酶活性测定的影响因素 了解同工酶产生的机理与测定方法、酶活性单位的校准、工具酶的应用教学要求:,5,第一节 酶活性测定的基本知识,酶测定,绝对定量法(酶量直接测定法):免疫学方法 相对定量法(酶活性间接测定法):生化检测方法,,,E,E,6,简介内容:,一、酶活性 二、酶活性单位与酶活性浓度 三、酶促反应进程 四、酶促反应动力学,7,一、酶活性,定义:酶活性(enzyme activity)也称为酶活力,指酶促反应速率,即规定条件下在单位时间内产物的生成量或底物的减少量表示方法:,,或,,式中v:反应速率,[P ]:产物浓度,t:时间,[S]:底物浓度。
8,二、酶活性单位与酶活性浓度,(一)酶活性单位,定义:表示酶的相对含量,指在一定条件下,单位时间内 生成一定量的产物或消耗一定量的底物所催化的酶量表示方法:,惯用单位(一定的反应量/一定的反应时间) 国际单位IU(µmol/min) Katal单位(mol/s),9,1.惯用单位:,20世纪60年代以前根据酶活性测定方法建立者的姓氏命名的单位,ALP的金氏单位(King) 氨基移转酶的卡门氏单位(Karmen),特点:各单位对温度、时间、物质量的定义不同,导致各测定值、参考范围相差很大,彼此间无法比较,现在临床应用较少卡门氏单位:1.0ml血清在25℃,340nm,反应体积3.0ml,光径1.0cm时每分钟测定吸光度下降0.001,即消耗4.82 10-4μmol NADH为一个卡门氏单位,举例:,金氏单位:100ml血清ALP在37℃与底物作用15min,产生1mg酚10,,2.国际单位IU(µmol/min),定义:在规定条件下(25℃及其他最适条件),每min催化1µmol 底物转变为产物的酶量,为1IU或1U,1IU=1µmol/minIFCC,2001年 37℃,3.Katal单位,定义:1Katal是在规定条件下,每秒钟催化1mol底物转变为产物的 酶量。
1Katal=1mol/sIU与Katal单位的关系:1katal = 60×106IU,1IU = 16.67nkatal,11,(二)酶活性浓度,酶活性浓度指单位体积样本中的酶活性单位国际单位用IU/L或U/L表示酶活性浓度才具有临床可比性,但其多数情况下都被不严格地称为酶活性单位乃至酶活性.,12,三、酶促反应进程,以产物生成量(或反应物减少量)为纵坐标、反应时间为横坐标作图所得到的一条曲线,称为反应进程曲线(或反应时间曲线、速率曲线、时间曲线),13,(一)延滞期(lag phase、延迟期 ),特点:为反应的初始阶段,反应速率一开始时较慢,通常为几秒到几分钟,,t1 t2 时间t 图5-1 酶促反应进程曲线,吸光度A,,,,,,线性期,非线性期,R1,R2,延滞期,,,孵育期,延滞期,,14,(二)线性期,此阶段酶促反应速率基本保持恒定; 对底物而言,为反应速率与底物浓度[S]的零次方成正比的零级反应,即不受底物浓度的影响,而只与酶活性浓度成正比 ;,此时底物的消耗量小于5%,反应速率为反应初速率 酶活性浓度越高,线性期就越短,线性度:判断线性期的一个指标,指吸光度(A)相对于时间(min)变化的可以接受的程度 。
线性度=[前半段△A/min-后半段△A/min]/[(前半段△A/min+后半段△A/min)/2]×100% 线性度值越小则线性越好一般判断标准:不大于15%,否则判为非线性,特点:可代表酶促反应速度,,15,,(三)非线性期(偏离线性期、平坦期 ),进入非线性期的原因:,反应的不断进行,底物消耗越来越多,酶变性失活增加、可逆反应增强、产物抑制增加等使得反应速率明显下降特点:,若为单底物的反应,则此时反应速率与单底物浓度[S]的一次方 成正比,为一级反应16,四、酶促反应动力学,研究内容:,研究酶促反应的速率及其各种影响因素(如底物浓度、酶活性浓度、温度、pH、激活剂和抑制剂等)的科学,指导选择底物种类、确定底物浓度,确定最适温度、最 适pH、激活剂和抑制剂类型与含量等,从而准确测定酶活性 或代谢物浓度研究意义:,17,(一)酶促反应,酶促反应式,米氏方程:,,K4,18,(二)Km的含义与意义,1.Km的含义:,当Km=[S]时, ,可见Km值等于反应速率达到最大反应速率Vmax 一半时的底物浓度2.Km的意义,Km是酶的一个特征性常数(其他如等电点),Km的大小只与酶的性质有关 反映酶对底物亲和力的大小 选择酶的最适底物或天然底物 计算不同底物浓度时的反应程度 鉴别酶的种类 判断可逆反应的速率 判断酶偶联反应的限速反应 计算工具酶的用量,19,(三)Vmax的含义,定义:Vmax表示在一定酶量时的最大反应速率,即酶完全被底物所饱和时的反应速率,与酶活性浓度呈正比。
应用:计算酶的转换数(TN,催化常数Kcat)单位时间内每个酶分子将底物分子转换成产物的最大值 计算公式为:,,(单位是s-1),计算时要保证酶的浓度单位与底物的浓度单位一致),20,(四)Km和Vmax的测定,1、双倒数作图法:,纵轴截距为,斜率为,横轴截距为,,Linweaver-Burk作图法,21,利用此图还可用于判断可逆性抑制反应的性质:,如竞争性抑制:,22,第二节 酶活性单位的计算与校准,一、酶活性单位的计算(掌握) 二、酶活性单位的校准(了解),内容简介:,23,一、酶活性单位的计算,(一)通用公式,,前提条件:必须保证启始底物量充足([S]》Km),使酶促反应处于零级反应期即线性期,反应初速率等于最大反应速率,从而使酶发挥最大活性——mu与酶活性正相关,而与启始底物量无关,24,,注释:式中U:酶活性单位数,m0:规定的产物生成量或底物消耗量,V0:规定的样本体积,t0:规定的反应时间,mu:实际产物生成量或底物消耗量,Vu:实际样本体积,tu:实际反应时间,实测的酶活性大小,规定的酶活性单位,(5. 1),25,(二)采用酶活性惯用单位的计算公式,常用设立标准管(校准管)的对比法(简称对比法、比较法) 测量吸光度的变化求出。
特点:校准管并不含酶 常用定时法(固定时间法)求ΔA, ΔA=A终止点-A空白 也可用不设校准管的比尔定律摩尔吸光系数法求出,mu的确定方法:,26,惯用单位的计算公式:,测定产物生成类的计算公式,测定底物消耗类的计算公式,,根据测 定对象,27,1、测定产物生成类的计算公式,mu为生成的产物量,反应后从无到有,其存在量即生成量,与酶活性成正比,常规计算方法和公式: 设立一个校准管,与测定管同步操作特点:,,·Cc=Cu,△Au:测定管吸光度,△Ac:校准管吸光度,Cc:校准物摩尔浓度, Vc:校准物体积,,Mu=Cu×Vc,(5.2),28,校准曲线法和公式:,,设立多个校准管制备△A-U校准曲线,测出△A值后查出U值,,其中,k1和△Ac都是变量,随不同的Vc而呈比例变化上相当于直线方程Y = bX 图5-3纵坐标上某一点△Au(=△Ac)相对应的横坐标U值为k1各校准管所相当的酶活性单位数k1可由其不同的Vc代入公式算出 ),,(5.3),29,测定管:血清0.1ml加底物液等后于37℃水浴15min,再加显色液显色同时,设立除先不加血清、其它步骤相同的空白管(在反应最后加血清),510nm处以空白管调零测出△Au。
校准管:以校准曲线中第2管为例取0.05mg/ml的酚校准液0.4ml,加显色液等至总体积与测定管相等,用蒸馏水替代酚校准液、其它步骤相同的空白管调零,510nm处测出△Ac 【计算】 由式5.2有:,可见,第2管相当于酶活性单位为:20金氏单位/100ml血清,常简写为20金氏单位单位定义】1金氏单位:100ml血清ALP在37℃与底物作用15min,产生1mg酚操作】,例: 金氏法测定血清ALP30,2.测定底物消耗类的计算公式,mu为消耗的底物量,反应后从多到少 在测定底物消耗类时,将不加样本不加底物而加蒸馏水、其他操作与测定管相同的操作管称为空白管; 将不加样本而加蒸馏水、其他操作与测定管相同的操作管称为“对比”校准管(校准管)空白管不含有底物对比”校准管与测定管反应前底物量相同特点:,单一校准管即“对比”校准管时的测定:因产物生成量与底物消耗量 相等,将式5.2中代表产物生成量的△Au换成代表底物消耗量的△Ac-△Au 后有:,,计算方法和公式:,(5.4),31,例:碘色法测定血清淀粉酶(AMS),【单位定义】 1惯用单位:100ml血清AMS在37℃15min,水解5mg淀粉。
操作】 测定管:稀释10倍后的血清0.2ml中加0.4g/L的淀粉溶液1ml37℃水浴7.5min后显色 校准管(“对比”校准管):用蒸馏水替代血清,其它步骤相同 反应完成后,660nm处以蒸馏水调零,分别测出△Au、△Ac 【计算】由式5.4有:,32,(三)采用酶活性国际单位的计算公式,1.用微摩尔吸光系数(µε)表示的国际单位计算公式,摩尔吸光系数ε是表示吸光度与摩尔浓度(mol/L)、光 径(cm)之间关系的一个法定计量单位.,摩尔吸光系数 微摩尔吸光系数 毫摩尔吸光系数,33,在连续监测法测定酶活性时,tu为酶促反应曲线线性期内时间变化值(亦可表示为△tu ),△Au为线性期内测定管吸光度变化值,,,上式中ε:摩尔吸光系数,Cu:样本摩尔浓度(原始浓度),l:比色杯光径注意Cu/nu为比色杯中的样本摩尔浓度(比色浓度)根据酶活性国际单位的定义:m0=1µmol,t0=1min常取规定样本体积V0=1L 相应地,tu计量单位为min,ε变为µε的L·µmol-1·cm-1,l为cm,则用微摩尔吸光系数(µε)表示的国际单位计算公式由上式可简化为:,,(5.5),34,另外一种推导方式,,将比尔定律△Au =εCul/nu两边同时除以tu,结合样本稀释倍数展开后得到,35,0.2ml样本中加入底物液于37℃15min,终止反应后总体积为 5.2ml。
405nm处以空白管调零,1cm比色杯中测△Au已知对硝 基酚在该条件下的ε为18 380 L·mol-1·cm-1例: 对硝基酚比色法测β-N-乙酰氨基葡萄糖苷酶(NAG)计算】由式5.7有,36,2.用毫摩尔吸光系数(mε)、摩尔吸光系数(ε) 表示的国际单位计算公式,在吸光系数的数值关系上,以340nm处NADH(还原型尼克酰胺腺嘌呤二核 苷酸,还原型辅酶Ⅰ)在一定条件下的吸光系数为例: ε= 6.22×103 L·mol-1·cm-1 mε = 6.22 L·mmol-1·cm-1 µε= 6.22×10-3 L·µmol-1·cm-1 可见,mε值 = 103µε值,ε值=106µε值,各代入式5.5后有:,,(5.6),(5.7),(5.8),37,3.计算因数与测定产物生成类、底物消耗类的吸光度变化 方向的关系,式5.5、式5.6、式5.7中△Au/tu以外的部分都相等,称为计算因数 Factor值(简称F值,或K值):,,(5.9),由式5.9展开后可见,F值的单位是µmol/L不作校准时可采用试剂盒 厂家给定的F值.,38,4.国际单位间无可比性 国际单位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