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库精品文档七年级下册语文课件土地誓言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99253961 上传时间:2019-09-18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0.8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文库精品文档七年级下册语文课件土地誓言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文库精品文档七年级下册语文课件土地誓言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文库精品文档七年级下册语文课件土地誓言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文库精品文档七年级下册语文课件土地誓言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文库精品文档七年级下册语文课件土地誓言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文库精品文档七年级下册语文课件土地誓言》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文库精品文档七年级下册语文课件土地誓言(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七年级下册语文课件土地誓言1首先听一首歌曲松花江上,谈感受。(学生可随意发言,之后教师总结导入)是的听过歌曲后,歌声中那段令人悲痛的历史再现眼前,1931年9月18日日本帝国主义强行侵略东北,发动了九?一八事变,四个月内东北全境沦陷,我们可爱的家乡就这样被日本侵略者的铁蹄蹂躏了十四年。在九?一八事变十周年之际,流离失所的东北人作家端木蕻良,怀着难以遏制的情感写下了这篇散文土地的誓言二、检查预习,夯实基础1、注音2、注音并解词想、事物到处扩散。.3、作者简介:端木蕻良,原名曹汉文,曹京平,辽宁省昌图人,现代作家,散文作品有默尔格勒河、风从草原来、花一样的石头、小说曹雪芹、科尔沁旗草原、大地的海、

2、长江。三、初读,感知誓言1、课文的标题是“土地的誓言”,是土地自身发出的誓言吗?如果不是,该如何解释?这一标题比较独特,从文章来看,这誓言是作者对着土地发出的。作者在文章末尾壮怀激越地发誓:“我要回到她的身边为了她,我愿付出一切。我必须看见一个更美丽的故乡出现在我的面前或者我的坟前。”这种掷地有声的誓言读者自可强烈地感受到。因此,这一标题应该理解为面对土地发出的誓言“而不是土地本身发出的誓言”。2、作者对家乡的土地发出了怎样的誓言?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作者发出了“我必定为她而战斗到底”的誓言,表达了作者誓死保卫家乡的决心。3、朗读“誓言”部分,初步感受作者誓死保卫家乡的决心。4、本文主要内容

3、:第一段:我常常想起关东原野上的一切,我时时听见故乡的呼唤,我的内心为此热血沸腾!第二段:故乡美好的生活令我梦萦魂牵,我发誓要为故乡母亲而战斗而牺牲!5、归纳主旨:作者通过抒发对被日本侵略者强占十年之久的关东原野的眷念之情,表达“九一八”事变以后东北 流 亡青年对国土沦丧的压抑之情,充满深沉的爱国热情。四、细读,品味情感1、第一段中列举了哪些东北特有的景物、物产?你认为有必要列举那么多吗?删去一半如何?碧绿的白桦林、奔流似的马群、蒙古狗、红布似的高粱、金黄的豆粒、黑色的土地、斑斓的山雕、奔驰的鹿群、煤块、赤色的足金、悠远的车铃等等;有必要,删去不好,因为这些都是关东大地的代表事物,代表着关东大

4、地的特征,它可以使读者充分了解关东大地,感受关东大地的美丽富饶,也可以唤起读者的想象。2、作者在第二自然段里,为了表达“我不能离开她”的感情,描述了哪些故乡特有的景物?“土壤的香气在田野里飘扬。河流浅浅地流过,柳条像一阵烟雨似的窜出来,空气里都有一种欢喜的声音。原野到处有一种鸣叫,秋天,银线似的选择有特征、有意味的景物组成叠印的一个又一个画面,像电 影镜头一样闪现,展现东北大地的丰饶美丽。比如“我想起那参天碧绿的白桦林原野上怪诞的狂风”一段,白桦林、蒙古狗、奔马群、红高粱、黑土地等东北特有的景物密集地排列在一起,加大了信息容量和对读者的冲击力。五、问题探究1、怎样理解文中“我常常感到它在泛滥着

5、一种热情”中的“泛滥”与“在那田垄里埋葬过我的欢笑”中的“埋葬”这两个词语的确切含义?作者那激愤狂放的心情用了“泛滥”来形容较之用“澎湃”“涌动”等词语更多了几分野性和难以驾驭的力量。至于“埋葬过我的欢笑”中的“埋葬”就更加特殊。昔日的快乐欢笑早已荡然无存,取而代之的只是凄苦、哀愁和悲愤!作者的欢笑确实“死了”,它被埋葬在故乡的田垄间。作者的欢乐只属于失去的故园。这样想来,用“埋葬”是不是更多了一层沉重的感觉和悲愤的心绪呢?2、当我记起故乡的时候,我便能看见那大地的深层,在翻滚着一种红熟的浆液在那亘古的地层里,存着一股燃烧的洪流,像我的心里喷涌着血液一样。这句话的深刻含义是什么?这句话里“红熟

6、的浆液”喻指什么?含义:作者思乡的心情就像地下沸腾的岩浆一样在燃烧在沸腾在奔突,就要喷涌而出。“红熟的浆液”表层是指“大地深处沸腾的浆液”。深层是指作者内心正如地下沸腾的岩浆一般。3、文章结尾一句“为了她,我愿付出一切。我必须看见一个美丽的故乡出现在我的面前或者我的坟前”的含义是什么?作者愿意为了土地不惜奋斗,为了美丽的东北故乡而奋斗,甚至不惜牺牲自己。表达了强烈而深沉的爱国之情。4、为什么文章起初写“关东大地”用“她”来称呼,而到了后面时却又改口说“土地,原野,我的家乡,你必须被解放!你必须站立”?人称的变化实际上是情感变化的结果。文章开始用第三人称,是因为感情起初比较平稳,但随着作者情绪的

7、一步步激动,作者就不满足于使用向第三者介绍的人称代词“她”了,于是抛开读者直接与自己所叙述的对象进行对话交流,对土地以“你”相称,情感显得更加直接而迫切。这在修辞上叫“呼告”,具有强烈的抒情效果。六、品读赏析1、我有时把手放在我的胸膛上因为我常常感到它在泛滥着一种热情。“泛滥”一词是贬义褒用,这里是无法操纵与控制的意思,表达了作者无法控制的思乡之情。2、她低低地呼唤着我的名字使我不得不回去。表达了作者对故乡深切的爱,渴望回到故乡去的迫切心情。3、当我记起故乡的时候这声音便是从那里来的。表达了作者与故乡密不可分的亲密之情,须臾不可分割。4、这时我起来乃是我的家乡。明确:表达了作者对解放故乡的坚定

8、信念与决心。5、我必须看见一个更美丽的故乡出现在我的面前洗去她的一切的污秽和耻辱。表达了作者解放故乡的坚定信念,及甘愿为故乡解放而奉献一切的决心。6、在故乡的土地上在那沉重的镐头上留着我的手印。作者在句中没有用“飘荡着我的欢笑”“回响着我的欢笑”之类的语句,因为埋藏只用于已经死去的事物,作者昔日在田垄间留下的欢笑曾经是晶莹如露珠般点缀在垄上,散发着迷人的光泽。而今,这一切早已不复存在。昔日的欢笑早已荡然无存,取而代之的只是凄苦、哀愁和悲愤!作者的欢笑确实“死了”,它被埋葬在故乡的田垄间。作者的欢乐只属于失去的故园。所以用“埋藏”更多了一层沉重的感觉和悲愤的心绪。谁埋藏了我们的欢笑,谁夺去了我们

9、的“田垄”,我们就要埋藏他们!让埋藏我们欢笑的田垄成为埋藏侵略者的墓地!这正是作者发出铮铮誓言的原因之一。七、延伸情感欣赏我爱这土地艾青假如我是一只鸟,/我也应该用嘶哑的喉咙歌唱:/这被暴风雨所打击着的土地,/这永远汹涌着我们的悲愤的河流,/这无止息地吹刮着的激怒的风,/和那来自林间的无比温柔的黎明/然后我死了,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的深沉八、作业:2学习目标1.流利感情的朗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2.学习作者运用多种手段或技巧来表达自己对故土的感情。学习过程一.导入新课:师:今天我们上的这篇课文是端木蕻良的土地的誓言,当同学们初看这个题目时有什么疑惑

10、呢?【设计意图:培养学生“素读”文章的能力,土地的誓言一文,从课题切入,让学生在接触文本之初提出疑问,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生1:这是怎样的一片土地?生2:土地怎么会发出誓言呢?生3:土地发出了怎样的誓言呢?师: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解决大家的疑惑!二.揭示目标:师:这节课的学习目标是:(投影出示目标)学习目标1.流利感情的朗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2.学习作者运用多种手段或技巧来表达自己对故土的感情。老师相信,同学们一定会认真自学并顺利达到目标。三.自学课文:独立自学一听读课文的同时勾画生字词,感知课文内容。提示:请用“我认为这是一块的土地,因为文中体现了这一特点”作答6分钟听读后期待你精彩

11、的回答!3.学生自学,教师巡视。五分钟后让同学们畅所欲言,教师只做评价、更正、补充。(自学检测:触摸关东大地,体味炽热情感师:先听老师朗读课文,思考这是一片怎样的土地,并用笔划下课文中的依据。投影显示:这是一片_土地(师配乐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生认真听读课文,不时圈点勾画)【设计意图:通过两段不同的配乐,让教师的朗读更具有感染力,让学生能更好理解文章的内容,能更深感受到作者笔下黑土地的美丽丰饶。】师:听了老师的朗读后,相信同学们对这片土地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请同学们先把自己的想法和同桌交流一下,然后我们全班分享。(生同桌交流)师:下面我们来请同学说说这到底是一片怎样的土地。生1:这是一片富饶的土

12、地。表现在“红布似的高粱”、“金黄的豆粒”、“斑斓的山雕”、“奔驰的鹿群”、“松香气味的煤快”、“赤色的足金”说明这片土地肥沃,物产和矿藏资源丰富。生2:从红布似、金黄、斑斓、赤色我还觉得这是一片五颜六色的土地。师:你有一双发现美的眼睛,能告诉大家通过这些词,你看到了怎样的画面吗?生2:看到高粱成熟,远远望去似一快红色的布遮盖着大地,豆粒又大又圆,浑身泛着成熟的金色,感受到这片土地的活力与丰饶。师:你的想象让老师佩服啊。生3:“粮车拉粮回来,麻雀吃厌了,这里那里到处飞”这句话中也可以看出这片土地的富饶。师:哪一个字特别能体现?生3:“厌”,形象说明了粮食多,不是吃饱了,而是已经吃得厌掉了。生4

13、:这是一片幸福的土地。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人他们快乐的劳动,快乐的收获。师:文中有具体体现么?生4:“空气中都有一种欢喜的声音”、“天空清亮透明,劳动的声音从这头响到那头”、“稻禾的香气是强烈的,碾着新谷的场子辘辘地响着”。特别是“欢喜”“香气”“辘辘”等词都能体会到人在劳时那种愉快的心情,连蛛、牛、麻雀都是那样的悠闲自在。师:说得真好,这真是一幅人与大自然的和谐图景啊。对于这片土地,谁还有其他的感受?生5:是一片生机勃勃的土地,表现在山雕、鹿群、马儿在奔跑着。生6:是一片美丽的土壤。在文章第二段中“河流浅浅地流过,柳条像一阵烟雨似地窜出来,空气中有一种欢喜的声音。原野到处有一种鸣叫,天空清亮透

14、明,老公的声音从这头响到那头”。景美,人美。生7:我觉得无论是前面讲的物产的丰饶,马儿的生机勃勃,自然的景色还是东北人民快乐的生活,都是一种美。师:相信这位同学对美的内涵有很深的认识。还有同学想谈谈自己的看法么?生8:这是一片有着作者美好回忆的土地师:能具体说一说么?生8:从“在故乡的土地,我印下我无数的脚印。在那田垄里埋葬过我的欢笑,在那稻颗上我捉过蚱蜢,在那沉重的镐头上留着我的手印。我吃过自己种的白菜,故乡的土壤是香的。”这些语句中可以看出作者这片土地上嬉戏,捉蚱蜢,劳动,种大白菜还收获了。师:这菜的味道怎么样?生8:香的。师:为什么?生8:因为故乡的土壤是香的,而且这菜是作者亲手种的,就更香了。师:这位同学回答的太精彩了。(过渡语)这片土地上留有作者成长的足迹,有欢快、幸福生活的美好回忆。看来大家对这片土地已经有很深的认识了,我们说每一种语言背后都有一颗诚挚的心灵,那么回忆着美丽丰饶的家园故土,作者又是怀着怎样的一种情感?请同学再读课文,找出文章里面抒发作者情感的语句,读给自己的同桌听一听,并谈谈自己的感想。【设计意图:这是一篇抒情散文,在文章里有许多饱含作者深情的语句,在感受作者笔下黑土地的美丽丰饶后,有必要让学生来体会作者对这片土地浓浓的热爱与思念之情。】(生热情高涨地朗读,同桌交流理解与体会,师巡视)独立自学二再读课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教学/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