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类文本阅读之散文专题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99253867 上传时间:2019-09-18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3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文学类文本阅读之散文专题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文学类文本阅读之散文专题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文学类文本阅读之散文专题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文学类文本阅读之散文专题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文学类文本阅读之散文专题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文学类文本阅读之散文专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文学类文本阅读之散文专题(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文学类文本阅读之散文专题一、平房情缘总难忘柳萌从平房院落迁入楼群,有一二十年了,可是,至今还怀念住平房的日子。 有人也许不屑一顾,甚至于暗自嘲笑:“纯粹是矫情,作秀!难道你真想住平房吗?”其实,这话看怎么说了。如果平房有楼房设施,当然还是愿意住平房,可惜咱不是没那个条件嘛。楼房比之老式平房,设施齐全,整洁安静,生活要方便滋润得多。只是不知为什么,有时想起住平房的情景,总还难免有着怀念。那么,到底怀念平房的什么呢?说白了,怀念平房院落那种氛围,怀念平房邻里那种关系,无论什么时候,只要回想起来心就发痒,往昔日子就会重现眼前。那些老邻居老街坊,别看已分别多年,他们的音容笑貌,依然时时闪出。平房在全国

2、民宅都有,惟有北京的平房可爱,原因大都因四合院,这种格局如同火盆,把人气拢得红红火火。门对着门户挨着户,好似并肩而立的兄弟,天生透着亲热劲儿。早晨开门道一声:“早啊,您!”下班回来说一声:“下班啦,您!”邻居之间无半点陌生,有的是亲热,以及犹如春风的情分,荡漾在人们的心中。老邻居老街坊相处几十年,彼此之间不仅是面熟,经过艰难岁月的磨砺,有的连脾气性情都清楚,说话做事也就从不隔心。有外人打听某某人,遇到邻居说起来,甭问开口准是:“他呀,那可是个好人,老邻居了,我太了解啦。”话就这么简单几句,透着人间的情缘,更有着无限的信任。我至今还记着这样的情景:院里一条长长的晒衣绳,搭着多家的衣服被褥,响晴天

3、突然变成风雨时,即使正在上班都不必担心,准有人给你收起来保管好。下班回来刚一进院,就会听到喊声:“他大兄弟,您的衣服在这儿哪,下雨我收进来了。”还有,大人有事匆忙出了门,孩子放学别怕没饭吃,到时有人争着抢着,接到自家的餐桌上,比在自己家还照顾得好。父母回来告诉一声,在哪家吃了喝了玩了,知道了也就完全心安,连句谢谢的话都不必说。谁让“远亲不如近邻”呢?假如谁家寄来汇款包裹,邮递员一声悠长的喊叫,恰好当事人忙家务未听见,或者有事外出未在家,准有人接话或者拿图章代领,这是邻居之间常有的事情。至于谁帮谁带点菜,谁求谁买点早点,谁陪谁看个病,谁代谁办点事,谁为谁接待客人,如同每天吃饭一样,平常得提都不需

4、提。更不要说夏天院里纳凉,冬天炉旁聊天的自在,哪一样不是平房院落的氛围?就连院里孩子淘气,谁看见都得管管,管轻管重都成,就跟自家的娃娃一样。如此种种,透着多少温馨,散着多少欢乐,漫着多少和谐这样不分彼此的邻居,请问如今高楼里普遍吗?大概不普遍。这样亲如一家的关系,请问现在小区里很多吗?恐怕不很多。钢筋阻挡了交往的机会,水泥浇固了流动的情感,一家一户分隔开的小格子,如同挤在一起的孔孔蜂窝,每家人都似忙碌的蜜蜂,奔来维生的食物钻进去,独享属于自家的那份甜蜜。这就是楼房居民的生存状态。这就是仍在发展的城市民居。用牺牲人间美好情感,换来现代化生活方式,这究竟值不值得呢?不知道。说不清。只是从感觉上认为

5、,倘若,拥有的仍然拥有,失去的寻找回来,似乎生活质量会更高。就拿我来说吧。搬到这栋大楼快10年了。除了本单位同事有来往,其他邻居面熟却不知姓甚名谁,更甭说类似平房邻居的关系。有时因为什么事情必须得交涉,只能在对方半开的门缝交谈,连一声“您请进来坐”的话都很难听到啰。邻居间本该有的亲密尊敬,早成为回忆里的往事。原来家住团结湖小区,水电费轮流收,楼里事商量办,邻居间还有见面机会,自然而然也就认识了。认识了见面就得打招呼,似乎还不显得十分生分,多少总有些平房感觉。现在的事情全靠物业管,电梯有人开,信报有人送,连通知事情都贴告示,居民省心倒是省心了,人与人的情缘也就不再了。真的,很怀念平房日子啊!由于

6、怀念平房日子,有时我就瞎想:邻居相见不相识,这种既熟又生的情况,难道真的就无法改变吗?回想在平房院落的年月,新搬来的人家刚落脚,立刻就会有老住户过来,上赶着搭话:“有需要帮忙的事,您尽管言语,来不及做饭您说话,我加双筷子。”说的人实诚,听的人舒服。从此,就算接上茬搭上话,再也没有了陌生感,心与心开始真诚互动。倘若新住户有半大孩子,跟老住户孩子玩一会儿,得,这邻居的情缘哪,你就是想怎么着,八成都不会拉扯得开。噢,平房日子再好再温馨再惬意,终归已是“昨夜星辰昨夜风”,只能让它在住过平房人的回味中,留下几许踪影几许温情。如果能够在高楼里,营造哪怕一点温馨氛围,记忆中平房的“春色三分”,不至于因为现代

7、化生活,在感情上成为“二分尘土,一分流水”,这对于跟平房有情缘的人,我想就是最大的安慰啦。但愿:城乡喜见新建筑,大厦小楼浴春风;居民喜得安乐日,留下平房一片情。 人民日报海外版 19. 作者在第三段说至今还“怀念平房院落那种氛围,怀念平房邻里那种关系”,文中描述了平房院落怎样的氛围和关系?(4分)20文章回忆了北京四合院的生活细节,这样写有什么作用?(4分)21“如果能够在高楼里,营造哪怕一点温馨氛围,记忆中平房的“春色三分”,不至于因为现代化生活,在感情上成为“二分尘土,一分流水”,这对于跟平房有情缘的人,我想就是最大的安慰啦。”请把你对这句话的理解写在下面。(5分)22“钢筋阻挡了交往的机

8、会,水泥浇固了流动的情感,一家一户分隔开的小格子,如同挤在一起的孔孔蜂窝,每家人都似忙碌的蜜蜂,奔来维生的食物钻进去,独享属于自家的那份甜蜜。”这是现代人的城市生活写照,应该怎样改变这种缺乏温情的生活状态?谈谈你的建议。(5分)二、书房花木深 冯骥才有一天,我突发奇想,用一堆木头在阳台搭了一间木屋,还用剩余的板条钉了几只长方形的木桶,盛满泥土,栽上植物,分别放在房间四角。鲜花罕有,绿叶为多。再摆上几把藤椅、竹几、小桌和两只木筋裸露的老柜子,各类艺术品随心所欲地放置其间。还有一些老东西,如古钟、傩面、钢剑以及拆除老城时从地上拣前的铁皮门牌,高高矮矮挂在壁上最初是想把它作为一间新辟的书房,期待从中

9、获得新的灵感。谁料坐在里边竟写不出东西来。白日里,阳光一晒,没有涂油漆的松木的味道浓浓地散发出来,与植物的清香混在一起,一种享受生活的欲望被强烈地诱发出来。享受对于写作的人来说是一种腐蚀,它使人心灵松弛,握不住手里沉重的笔了。到了夜间,偏偏我在这书房各个角落装了一些灯,这些灯使所有事物都陷入了半明半暗,明处很美,暗处神秘。如果再打开音响,根本不可能写作了。写作是一种与世隔绝的想象之旅,是钻到自己心里的一种生活,是精神孤独者的文字放纵。在这样被各种美迷乱了心智的房子里怎么写作呢?因此,我没有在这里写过一行字。每有“写”的欲望,我仍然回到原来那间堆满书卷与文稿的书房伏案而作。渐渐地,这间搭在阳台上

10、的木屋成了花房。但那些花得不到我的照顾,我只是想起给那些植物浇水时才提着水壶进去,没时间修剪与收拾。房内四处的花草便自由自在、毫无约束地疯长起来。从云南带回来的田七,张着耳朵大的碧绿的圆叶子,沿着墙面向上爬,像在“攀岩”;几棵年轻又茂盛的绿萝已经蹿到房顶,一直钻进灯罩里;最有生机的是窗台上那些泥槽里生出的野草,已经把窗子下边一半遮住,上边一半又被蒲扇状的黑糊糊的葵叶捂住。又窗外射入的日光便被这些浓密的枝叶撕成一束束,静静地斜在屋子当中。一天,两只小麻雀误以为这里是一片天然的树丛,从敞着的窗子唧唧喳喳地飞了进来,使我欣喜至极。我怕惊吓它们,没走进去,它们居然在里边快乐地鸣唱起来了。一下子,我感受

11、到大自然野性的气质,并感受大自然的本性乃是绝对的自由自在。我便顺从这个逻辑,只给它们浇水,浇点营养液,却从不人为地改变它们。于是忑们开始创造奇迹首先是那些长长的枝蔓在屋子上方织成一道道绿莹莹的幔帐:常春藤像长长的瀑布直垂地面,然后在地上愈堆愈高;绿萝是最调皮的,它在上上下下胡乱“行走”从桌子后边钻下去,从藤椅靠背的缝隙中伸出鲜亮的芽儿来。几乎每次我走进这房间,都会惊奇地发现一个画面:一些凋落的粉红色的花瓣落满一尊木佛,几片黄叶盖住桌上打开的书。一次,我把水杯忘在竹几上,一枝新生的绿蔓从杯柄中穿过,好似一只娇嫩的手臂挽起我的水杯。于是,在我写作过于劳顿之时,或在画案上挥洒一通水墨之后,便会推开这

12、房间的门,撩开密叶纠结的垂幔,独坐其间,让这种自在又松弛的美,平息一下写作时心中涌动的风暴。我开始认识到这间从不用来写作的房间非凡的意义。虽然我不在这里写作,但它却是我写作的一部分。我前边说,写作是一种忘我的想象,只有离开写作才能回到现实中来。这间小屋却告诉我,我的写作常常十分尖刻地切入现实,放下笔坐在这里所享受的反倒是一种理想。我被它折服了,并把这种奇妙的感觉告诉一位朋友。朋友笑道:“何必把现实与理想分得太清楚呢!其实你们这种人理想与现实从来就是混成一团的。你们总不满现实,是因为你们太理想主义。你们的问题在于总用理想要求现实,因此你们常常被现实击倒在地,也常常苦恼和无奈。”于是当我坐在这间花

13、木簇拥的木屋中时,心里常常会蹦出这么一句话:我们是天生用理想来生活的人!19、文章前面说身处书房“根本不可能再写作了”,后面又说“它实际上是我书房的一部分”,这样的表述矛盾吗?为什么? (4分)20、作者运用了那些手法来描写书房里的植物?这样写有什么作用?请结合文章具体内容加以说明。(4分)21、作者为什么说“我们是天生用理想生活的人”?请结合全文回答。(5分)22、文章题目化用了常建的名句“竹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拟定这样的题目有何好处?(5分)五、(2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17题。我爱水张秀亚 我爱水。多少年来,生活的戏剧虽几易市景,但我总喜欢滨水而居,为了在梦中可以听到那清淡的

14、柔声,明晨启扉,更可见到那一片照眼的清光。一湾澄明的流水,静静地向前滑流着,滑流着,把我的思念与忧虑都带走了,最后只将我留在岸边,悄然独立,盈耳只有那净琼微响,向我诉说一个无终结的故事。我最喜爱的那片水,该是故都城北的什刹海了。那如一块青玉的平静流水,曾做了我四年的伴侣。什刹海正位于我母校的后门,度过一道筑在溪水上的石桥,再一转弯,便会听见那愉快的水声,伴着水滨青翠的树色在欢迎来访者了。送着清晨无课,我总是拿了一本诗集,在水边倘佯,那时候,正是充满了诗意与幻梦的年纪,水边有时是“自在飞花轻似梦”的诗境,有时是“无边丝雨细如愁”的凄凉境界,还有什么更适于少年的心灵流连徘徊?我常是将书放在身边,双

15、足垂到水面,叫水上的白云,将我带到又温暖又惆怅的幻梦里。我曾有一首小诗,其中两段是:我曾持一卷诗一朵花来到你身旁,在柳荫里静听那捆捆的水响。诗,遗忘了;花,失落了,而今再寻不到那流走的时先。你曾几番入梦,同水上一片斜阳,还有长堤上卖书老人的深色衣裳。我曾一叠叠买去他的古书,却憾恨着买不去他那暮年的悲伤。诗中“你”的称谓,即是指什刹海,这首诗里,实在交织着无限的怀念和怅惘。什刹海的可爱处,在于它的“变”,在于它的“常”,晴阴风雨,春去夏来,水边的景色不同,而它那最高度的关与宜人处,却永远蕴藏在那一片源脱水雾,以及激伦清光里,引人系恋。当冬天撤去了那皎白的冰雪之幕,在水面薄冰上试步的乐趣享不到了,但一片温柔的春意,却把整个什刹海的灵魂浸透了。不知何处传来一声声鹧鸪的啼唤,像是那么遥远,又像是那么逼近,听来似是不分明,然而却又是那般动听,直扣人的心门。再过几天,水边的杨柳出了浅浅的绿痕,水堤上的泥土渐软了,而几场雨后,水已平了堤,时时刻刻似乎要涨溢出来,却又似被一道神秘的边界拘拦住了。一直在那里溶溶漾漾,如同一个殷勤的主人的手,将酒杯斟得太满了,使每一个来游者,都想一尝过葡萄色的琼浆,而低吟:“呵,你新鲜的湖水,陶醉了我的心灵。”放假的日子,水边那块大石,便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教学/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