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导入应用状况和效果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99253659 上传时间:2019-09-18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4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文化导入应用状况和效果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文化导入应用状况和效果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文化导入应用状况和效果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文化导入应用状况和效果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文化导入应用状况和效果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文化导入应用状况和效果》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文化导入应用状况和效果(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目前在国内看到的英语教材中,有一些是适用于文化教学的,现推荐五种:南华美和戚云方合编的现代美国口语(Modem American English:Living and Learning in the West,1983),这不仅是一本很好的口语教材,而且是很好的文化教材。它针对中国学生的特点介绍了西方的风俗习惯,非常实用。莱文(Levine)和阿德尔曼(Adelman)合编的语言之外(Beyond Language: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 for English as a Second Language,1982),这是专为外国学生编写的介绍美国文化的教科书,并

2、附有相应的会话练习,重点突出。霍宁(Homing)编写的当代文化选读(Readings in Contemporary Culture,1979),这本书重点介绍了美国文化的25个方面,简明扼要。其他较好的文化阅读教材还有麦肯齐(Mackenzie)和威斯伍德(Westwood)合编的英国背景知识(Background to Britain,1983)和马斯曼(Musman)编写的美国背景知识(Background to the USA,1983)。上述教材可供英语教师参考,并在课堂上配合使用。早在70年代,我国教育工作者就开始认识到了文化在外语教学中的重要性,并提出语言与文化相结合,把语言教

3、学置于文化背景之下,也就是在教授语言知识的同时要有意识地传授目的语国的文化知识。“语言是传达文化的媒介,语言教学必然包含文化教学。” 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发展,这种观点得到了越来越多的语言学家及教师们的肯定和接受,文化教学被提到了空前重要的地位。随着我国英语教学与研究的深入,人们越来越认识到文化在英语学习和教学中的重要性。语言和文化密不可分,学好英语就要了解英语国家的文化背景, 否则学到的只能是“中国式英语”。在多年英语教学实践中,笔者深深体会到,英语教学中,必须注意并加强文化背景知识的传授。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应重视文化导人,这非但不会弱化语言教学,反而能更好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他们对语言学习

4、的兴趣。同时,进行适时适度地文化导入还有益于培养学生的世界意识和加深对本国文化的理解与认识,从而提高对中外文化差异的敏感性和鉴别能力,使学生具有初步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实现外语教学的最终目标。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应重视文化导人,这非但不会弱化语言教学,反而能更好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他们对语言学习的兴趣。同时,进行适时适度地文化导入还有益于培养学生的世界意识和加深对本国文化的理解与认识,从而提高对中外文化差异的敏感性和鉴别能力,使学生具有初步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实现外语教学的最终目标。言学发展的制约。不管是传统语言学、结构主义语言学还是转换生成语言学,都认为语言学研究的对象是语言本身(胡春洞、王才仁

5、外语教育语言学)。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往往没有把教授语言知识和文化知识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2、受教师自身文化素质的影响以培养跨文化交际能力为目的的现代英语教学对教师素质要求很高,教师不但要有深厚的语言功底,还要“会通中西”。然而,现任英语教师中大多数虽然毕业于英语专业,但文化功底比较薄弱,而且教学任务相当繁重,普遍超负荷T作。调查表明,90以上学校的大学英语教师每周上课都在1O学时以上,教师没有时问和精力从事教学研究,也很少有机会进修和培训,这也成为教学中进行文化导人的绊脚石。3、相关课程及书籍较少目前虽然部分外语院系已经开设了“语言与文化”“跨文化交际学”等课程,但对于非英语专业的学生来说,所

6、开设的关于西方文化的课程及相关书籍极少,这也导致了目前大学英语教学中文化导人的难度。生动有趣,文化意识加强,激发动机教育部颁布的大学英语教学大纲规定,大学英语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具有跨文化交际能力(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ve competence)o跨文化交际能力是指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相互进行交际时所具有的多元文化意识(multicultural awareness),以及避免因受单元文化影响而出现的语用失误,使交际得以成功进行的综合能力。然而,跨文化交际能力需要的不仅是语言本身,更为重要的是语言产生的土壤 文化。在跨文化交际中,目的语文化是阻碍交际顺利进行的重要

7、因素,同样主体文化(ParentLanguage Culture)的缺失是造成交际失败的重要原因。1 揭示词汇的文化内涵2 创设听说的文化语境薛晓萍:试从文化导入因素看大学英语教学改革日期:2009-11-20来源: 作者:admin字体:大 中 小 试从文化导入因素看大学英语教学改革薛晓萍(本文发表于大学英语教学改革:方法与途径,外研社,2006)摘要 本文从语言与文化的关系出发,探讨了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导入文化因素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并通过实例从不同方面,对实际教学中如何导入文化背景知识进行分析,使学生从中西文化差异中获取更多的跨文化信息。从而指出,跨文化交际教育也是大学英语教学的一部分,进而

8、从跨文化交际的角度,对目前高校英语教学改革的深化提出一些建议和思路。关键词 语言;文化;跨文化交际;高校英语教学改革;大学英语教学 1. 语言与文化任何语言都是文化的反映,有其深刻的文化内涵。对于语言与文化的联系,早在20世纪20年代,美国语言学家萨庇尔(E,Sapir)在他的语言(Language)一书中就指出:“语言有一个环境,使用语言讲话的人们属于种族,也就是说,属于一个由于身体特征不同而与其它集团分开的集团。再者,语言不能脱离文化而存在。”可见,萨庇尔的观点就是语言是社会文化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同时又是文化的载体,是人类思维的工具。语言学家帕尔默也曾在现代语言学导论一书中提到“语言的历史

9、和文化的历史是相辅而行的,他们可以互相协助和启发”。这些观点都为所有研究语言与文化的学者认同。然而,在1999年大学英语教学大纲(文理本科用)中提出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具有较强的阅读能力、一定的听的能力、初步的写和说的能力,使学生能以英语为工具获取专业所需要的信息。”这里主要强调了听、说、读、写四种语言能力,并没有提到语言中另一种不可缺少的能力社会文化能力。这就与萨庇尔的观点“语言不能脱离文化而存在”不相符合。因此,这就给大学英语教师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是否应该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导入文化因素? 实际上,文化背景知识在语言教学中的重要性,已被越来越多的教育工作者所认识。在2004年,教育部宣布

10、,正式启动大学英语教学改革,制定了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试行)(以下简称课程要求),取代了过去沿用多年的大学英语教学大纲,提出大学英语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特别是听说能力,使他们在今后工作和社会交往中能用英语有效地进行口头和书面的信息交流。以此为目标的大学英语是“以英语语言知识与应用技能、学习策略和跨文化交际为主要内容,以外语教学理论为指导,并多种教学模式和教学手段为一体的教学体系。”课程要求的正式启动,标志着中国大学英语教学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而新的教学改革,在给高校的广大师生带来希望和机遇的同时,也使全国的大学英语教学面临着新的考验和挑战。长期以来,我国的大学英语教

11、学,由于种种原因,重语言形式轻社会文化因素的现象在教学过程中的各个环节都相当普遍。而且,在过去很长的一段时间里,外语教学界普遍存在着一种观点,即外语教学主要是解决学生掌握外语技能和外语知识的问题,至于那些与语言有关的文化知识则可以让学生通过阅读、观察或其他方法获得。而且,这样的教学观点使大学英语教学走入了一个误区。因此,在现实的教学过程中,我们常常会遇到这样一些情况,许多学生认识一篇文章中所有词语,也理解所有的语法结构,但是却仍然不能正确地理解其内在含义。更有一些学生虽然语言知识掌握得较好,词汇量也相当大,语言基本能力也较扎实,并且也通过了全国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可是,在与英美人交往时却遇到

12、了许多障碍。这种情况不能不说是语言教学与文化脱节造成的。而新制定的课程要求则提出了大学英语是“以英语语言知识与应用技能、学习策略和跨文化交际为主要内容,以外语教学理论为指导,并多种教学模式和教学手段为一体的教学体系。”这意味着大学英语教学“从原来的以评价语法、阅读、理解为主转变到以评价学生的听说能力及英语综合应用能力上来”(吴启迪,2004)。更重要的是要重视培养跨文化理解能力的问题。要“扩大教学视野,由语言技能提升至跨文化交际”。(王奇民,2000)显然,这是为了适应我国加入WTO以后,对外交流在整个社会的扩大,以及社会对英语的综合应用能力的要求。因此,文化因素的导入在大学英语教学中是不容忽

13、视的,同时也是极其必要的。 2. 大学英语教学中文化导入的特点 大学英语毕竟不同于专业英语,其文化教学也应有自己的特点。鉴于非英语专业学生对西方文化了解甚少,而且因课时限制又无法为他们开设专门的文化课这一特点,大学英语教学的文化背景知识的传授应遵循实用性与相关性原则,即语言知识讲到哪里,文化知识就解释到哪里,文化教学贯穿于外语教学的始终,落实到各种课型的教学中去。语言知识与文化知识的传授同步,使二者构成一个水乳交融的完整的教学体系。在高校英语教学中,我们首要遇到的就是词汇的教学。词汇空缺现象是指由于文化和语言的差异,一种语言有的词在另一种语言中也许没有对应或契合的词。这些词语由于文化背景和社会

14、生活的不同而产生对客观世界的认识不同。例如:英语中的American house (美国梦) ,指美国标榜的立国精神, 人人自由和机会均等; Halfway house (中途的房子) ,指康复医院; Pink Lady (红粉佳人) ,指一种鸡尾酒名等等。又如:英语中有些动物词的文化内涵汉语中是没有的。英语中有很多与猫有关的习语,如, bell the cat(为别人冒险) ,let the cat out of the bag (泄露机密) ,a cat in the pan (叛徒) 等。面对这些问题,笔者认为,在进行词汇教学时,应多渗透文化因素,阐释社会文化意象的不同,从而引导学生进行

15、词义的联想。例如数字,英语国家的人们往往认为单数吉利,如在表示更深程度时,常在整百整千的偶数后再加上“一”:one hundred and one thanks (十分感谢,千恩万谢) ,have one thousand one things to do (日理万机) 等。基督教文化的三位一体(the trinity) 确定了“三”的神秘文化内涵,被看成“完美的数字”、“造物主的象征”。英语中有“All good things go by threes”(好事成三) 的谚语。人们习惯于把事物存在的量或其发展过程一分为三,以图吉利。然而“十三”却被视为凶数,对其避之而惟恐不及,楼房的第13 层,常用“12A”代替,飞机、火车、剧院等都没有第13 排,每月的第13 日都不宜进行喜庆活动。与之相反,中国传统文化则认为双数是吉利的数字。汉语俗语“好事成双”在对外汉语教材中可以译为Good things go by twos。在英语教学的听力材料中,也有许多文化内涵丰富的词汇,中国学生往往望文生义,根据字面意思或者只根据中国的文化传统加以理解,导致错误的理解,甚至闹出笑话,有许多口语化的表达法或英语习语,若不加以正确理解,就难以体会其真正含义。例如,我们看到外研社出版的新编大学英语自主听力第一册中有这么一个故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教学/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