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务科研处召开2012级人才培养方案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99246439 上传时间:2019-09-18 格式:DOC 页数:50 大小:39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务科研处召开2012级人才培养方案_第1页
第1页 / 共50页
教务科研处召开2012级人才培养方案_第2页
第2页 / 共50页
教务科研处召开2012级人才培养方案_第3页
第3页 / 共50页
教务科研处召开2012级人才培养方案_第4页
第4页 / 共50页
教务科研处召开2012级人才培养方案_第5页
第5页 / 共5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教务科研处召开2012级人才培养方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务科研处召开2012级人才培养方案(5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教务科研处召开2012级人才培养方案修订征求意见会4月26日上午,教务科研处召开了2012级人才培养方案修订征求意见会。教务科研处处长郭俊炜,各系部主管教学副主任、教学办主任和教务科研处教学科全体同志参加会议。会议由教务科研处副处长杨新宇主持。会上,各教学系部主管教学副主任或教学办主任,分别就本系部2011级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存在的主要问题作了说明,并就2012级培养方案修订工作提出了建设性的意见。教务科研处处长郭俊炜就2012级人才培养方案修订工作提出了指导性的意见。他指出,一要认真研究各专业的培养目标和培养模式;二要在课程体系构建和课程开发中引入工作工程系统化的模块化课程开发等新的理念;三

2、要保持课程体系和人才培养方案的相对稳定;四要谨慎设置专业培养方向;五要根据国家教育行政等部门的相关政策开足开齐公共课;六要进一步研究学分制;七要简化课程进程表的编排格式;八要在课程设置和开设时间上注意教育教学规律的运用。据悉,从2009年春季开始,坚持实行分年级人才培养方案制度,用人才培养方案替代原有的专业教学计划,并对三年制高职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定进行了全面的修订规范,之后又分别于2010年、2011年、2012年,根据职业岗位能力要求和职业资格标准,先后3次对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进行了修订优化,凸显人才培养过程的实践性、职业性和开放性。经过四年多的探索实践,初步形成了符合高职教学规律和人才成

3、长规律,主动适应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具有学院办学特色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在陕西新建高职院校科学制定人才培养方案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在规范教学活动,安排教学任务、组织教学过程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指导作用,已成为学院规范教学管理、指导教学活动的纲领性文件。(教务科研处 韩向阳 杨新宇)教研室: 2012年人才培养方案修定工作已经启动,请严格按照时间节点向前推进,高质量完成任务。具体要求如下: 一、拟定于3月28日(星期三)下午2:00召开专业指导委员会,请各教研室于本周三(21日)之前将拟邀请专家名单报张晓冬处,经系部审核后邀请。名单包括姓名、单位、职务、年龄等信息,每教研室邀

4、请5名左右专家(平面、会展合办)。二、重要事项说明:1、教学计划模版中,公共必修课一些课程的代码、学分、课时数与去年相比有变化。2、总学分在130-135之间,其中选修课8-13学分。总学时2200-2550。3、计算机应用、交流与表达所在学期与11级计划相同。三、以往制订人才培养方案易出现的问题。1、教学计划网上注册时没有加备注,如公共必修课、专业平台课、专业方向课;2、人才培养方案中最后两个分配表的数字与前面内容不一致,建议使用Excell软件仔细核算;3、最后一个学时/学分分配表的计算方式约定:某些公共必修课分学期实施,总课时与各学期课时加起来不一致,请在填写学时/学分分配表时将总课时多

5、出的部分均摊至各学期计算,学分在该课程实施的最后一学期计算。、4、学生考证选项中去除与专业关联不大的选项;5、第6项“相关说明”中的数值务必与教学计划表中一致;6、确保平均每周学时数、学期学时数符合文件要求。四、工作时间节点与要求开始日期结束日期具体完成材料或工作目标责任人材料提交形式材料接收人3月17日3月23日制订2012年专业计划,完成初稿专业负责人电子文档张晓冬3月19日4月13日各专业填报“2012-2013学年应开课程审核表”专业负责人纸质稿经审批后报教学运行科张晓冬老生班教学计划滚动修改,填写“教学计划滚动修改审批表”3月28日召开专指委会或实践专家访谈会教研室主任活动方案、名册

6、、纪要、影像等。张晓冬3月28日4月11日完成2012级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制订专业负责人人才培养方案电子稿张晓冬3月28日4月11日新增课程注册(2012级职业发展与就业创业指导、心理健康教育、计算机应用、应用数学均以F开头的课程代码进行重新注册)。教研室主任纸质:新增课程汇总表、课程登记注册表、课程标准电子:新增课程汇总表、课程标准网上注册。张晓冬4月12日4月13日系部预审专业负责人PPT汇报4月14日4月15日学院专家评审专业负责人PPT汇报4月16日4月22日 专业负责人根据学院修改意见,对“2012级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进行修改完善; 各专业负责人将专业教学计划录入教务管理系统,将教务

7、管理系统中的“教学计划表”复制到2012级人才培养方案中,(具体复制方法见附件三); 系部对2012级人才培养方案进行审核、提交专业负责人纸质稿、电子稿张晓冬4月23日5月6日教务处对“2012级人才培养方案”进行再次审核,专业负责人修改后定稿、提交专业负责人纸质稿:各专业负责人在“2012年人才培养方案”纸质定稿及“教学计划表”导出稿上签字确认电子稿。张晓冬五、相关表格模版附件2012人才培养方案相关表格模版附件.rar2011(去年)艺术系人才培养方案最终提交稿(供参考).rar六、学院对于教学常规工作考核的相关要求考核要求赋分办法每年进行一次专业建设情况分析,形成包括建设成果与特色、存在

8、问题与对策等内容的分析报告。2 分没有分析报告扣2分,分析报告内容不完整的扣1分。每年能通过召开专业教指委年会或实践专业研讨会等组织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调研、制订或修订,调研教材齐全。2分专业教指委年会或实践专业研讨会等记录、纪要每缺一项扣0.5分。人才培养方案质量高,能体现工学结合的特色。2分人才培养方案学校评审各专业平均分排名第6名以后的扣1分,第8名以后的扣2分。能够根据人才培养方案的要求及时进行课程改革,课程标准(或大纲)齐全规范。4分每缺一门课程标准(或大纲)扣0.2分。关于印发镇江高专关于制定(修订)2012级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指导性意见的通知各系部、各部门: 现将镇江高专关于制订

9、(修订)2012级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指导性意见,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镇江市高等专科学校二一二年四月六日主题词:人才培养 方案 意见 镇江高专校长办公室 2012年4月6日印发 共印25份镇江高等专科学校关于制订(修订)2012级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指导性意见为了进一步贯彻落实教育部关于制定高职高专教育专业教学计划的原则意见(教高20002号)、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号)、教育部关于推进高等职业教育改革创新引领职业教育科学发展的若干意见(教职成201112号)和江苏省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工作评估指标体系(试行),不断加强专业建设,优化人才培养方案,创

10、新人才培养模式,深化内涵建设,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现对2012级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制(修)订提出如下意见。一、“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理念贯穿始终专业是职业教育的基本单元,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设计体现了专业培养的目标导向,而实现这一目标的前提条件便是“工学结合,校企合作”。因此,要全面贯彻“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职业教育理念,通过多种途径,搭建好校企合作对接平台,建立协调推动的工作机制,在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职业分析、课程教学组织与实施、专业顶岗实习、“双师”教学团队以及实践教学条件建设等方面,强化行业企业的深度参与,将“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理念贯穿于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定的全过程。二、人才培养目

11、标及定位1以社会需求作为逻辑起点,准确解决专业定位问题。在广泛调研的基础上,全面了解区域经济发展、相关行业人才结构现状、专业发展趋势、人才需求状况、相应的职业资格和学生就业去向等,明确本专业就业面向的岗位群,结合区域经济发展规划,确定专业服务面向,并将专业有机融入地方产业及产业链中,对专业进行明确定位。2以职业岗位群的职责、任务、能力要求为依据,确定人才培养目标和规格。在职业分析的基础上,总结、归纳、分析岗位工作任务所需的知识、技能和态度,确定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及规格。三、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针对产业发展规律,分析总结专业面向的岗位群的特点,遵循高等职业教育规律以及学生成长成才的规律,把握我校招生

12、实际和学生特点,从根本上切实转变教育教学理念,有效构建符合专业特点和学生特点的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1. 加强对高职教育教学规律的研究认识,总结我校“2+1”和“双证制”人才培养模式构建的经验,大力开展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实践。2遵循企业生产规律,按照专业的特点,积极试行多学期、分段式等灵活多样的教学组织形式,创造条件打破传统的“六学期”制,把学校的教学过程和企业的生产过程紧密结合,校企共同完成教学任务,突出人才培养的针对性、灵活性和开放性。构建符合高职教育人才培养规律的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及运行范式。3. 关注学生成长成才规律,从培养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的角度出发,按照高职学生

13、的认知特点以及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完善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四、课程体系的开发以职业分析作为课程体系开发的起点,以知识为支撑,以实践为手段,以能力培养为目标,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和现代企业优秀文化理念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加强实践育人,构建专业课程体系。1. 高职课程开发要紧紧围绕“高端技能型人才”的培养目标,打破学科格局,始终坚持工学结合的理念,以工作过程为导向,以工作任务为基础,以学生为中心,在工作任务描述、工作结构转换为课程结构、项目(典型零件、典型产品和典型任务等)设计、知识负载、理论与实践整合上下功夫,对学生今后所从事的职业岗位、典型岗位工作任务、岗位职业能力等

14、进行理性分析,由职业能力要求开发确定学习领域(课程),按照工作逻辑来开发课程体系。实现理论知识与实践知识的综合、职业技能与职业态度、情感的综合,发挥教师的主体作用和企业专家的主导作用,由熟悉职业岗位的专家、第一线的专业技术人员和具有“双师”素质经历、掌握新课程开发技术的专业教师来完成,并要经过相应岗位的职业专家认定。2. 按照“四平台八模块”的课程体系框架,科学合理地设置课程体系,课程体系要体现两个系统化设计:一是以知识为支撑,从学生可持续发展和高技能型人才培养的目标出发,系统化设计理论教学体系;二是以实践为手段,遵循能力养成的规律,针对专业特点,结合实验、实训、实习和顶岗实习等实践教学项目,系统化设计专业技能体系,并使两个体系有机融合。做到“五个对接”,即中职课程与高职课程的对接、人才培养规格与企业需求对接、课程内容与职业岗位技术标准对接、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对接、职业教育与终身学习对接。满足学生“创业有本领,就业有技能,终身学习有基础”的要求。3. 加大课程整合力度。要以能力为核心,从需要出发精心设置课程,从育人和实用角度改革课程内容,既要坚持课程内容的“必需、够用”原则,又要考虑学生可持续发展;要以工作任务或项目为载体,整合理论知识和实践知识,实现课程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教学/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