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二轮复习课件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99245761 上传时间:2019-09-18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11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政治二轮复习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政治二轮复习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政治二轮复习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政治二轮复习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政治二轮复习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政治二轮复习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政治二轮复习课件(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经济生活二轮复习一知识体系的建构1.建构“专题型”知识网络 货币的本质、职能 商品货币理论(第一课) 纸币、外汇商品经济理论 谁影响 价值价格理论专题一:经济基础理论 (第二课) 影响谁 市场经济基本原理市场经济理论 (第九课)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宏观调控) 公有制经济生活生产制度: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 (第四课) 非公有制 企业经营和发展生产理论 生产主体:企业和劳动力 (第五课) 劳动就业 商业银行(存款储蓄) 专题二: 生产与消费 生产融资 (第六课) 居民投资(股票、债券、保险) 消费及其类型消费理论 (第三课) 树立正确的消费观 制度个人收入分配 (效率与公平) (第七课) 原则专题

2、三:收入与分配 财政国家收入分配 (财政的作用) (第八课) 税收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科学发展观 (第十课) 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专题四:科学发展与对外开放 经济全球化 对外开放 (第十一课) 国际经济竞争与合作2.建构“程序性”知识网络 生产消费 发展生产力 基本经济制度 企业公司 劳动就业 投资理财 客观背景 微观主体货币职能 个人收入分配 货币 生产 制度 纸币外汇 消费 谁影响 中国特色社会 原则 价格 主义市场经济 分配 国家收入分配 影响谁 财政 消费因素 交换 消费 税收 消费观 国内市场 国际市场 市 宏 科 经 对 场 观 学 济 外 经 调 发 全 贸 济 控 展 球

3、 易 观 化说明:建构“程序性”的知识网络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为主线,从消费入手,依据社会再生产的消费、生产、分配和交换四个环节来贯通整个模块知识。其基本顺序是:消费(生产什么)生产(如何生产)分配(为谁生产)交换(国际国内市场)。3.“以主体为线索”对经济生活进行整理归纳。经济生活涉及三类主体:国家、企业(公司)、个人。按照这三类主体,有关知识可以做如下归纳: 国家角度:解放发展生产力,提高综合经济实力; 改革和完善制度(基本经济制度;分配制度和原则;社会保障制度);发挥市场的基础性作用与国家的宏观调控相结合;完善法律法规,整顿和规范市场秩序;加强市场监管,维护消费者合法权益; 贯彻落

4、实科学发展观,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经济持续协调发展); 坚持对外开放、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国际经济合作;“走出去”战略)。企业角度:公司的经营发展(提高经济效益的四点具体措施); 消费对生产具有反作用(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树立市场意识);又好又快发展(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走新型工业化道路;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市场经济(遵守市场规则和市场交易原则、树立诚信意识);劳动者(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提高劳动者的职业技能);对外开放(“走出去”战略、优化资源配置;提高国际竞争力,打造国际品牌)。 个人角度:货币财富的所有者对待金钱的态度; 理智的消费者消费心理;消费结构;影响消费水平的因素;树立正确的消

5、费观; 新型的劳动者树立正确的就业观;维护劳动者权利;提高就业; 理智的投资者居民投资理财的方式;理性投资; 诚信的纳税人依法纳税。 说明:以上归纳侧重于解答措施类(“怎么办”)的主观试题,若解答意义类(“为什么”)的主观试题则转化表达方式即可(如:有利于)。二、出现频率较高的知识点: 货币的职能;人民币汇率变化的影响;价格的决定与影响因素;价格变动的影响;影响消费水平的因素(居民消费结构);树立正确的消费观;生产与消费的关系; 企业与劳动就业;效率与公平(我国的分配制度);财政和税收的作用;市场调节与宏观调控;科学发展观;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经济全球化;“引进来”与“走出去”。 注意:

6、计算题历年来倍受出题者青睐,而2012年没有考,2013年的备考要引起重视(如:价值量的计算;汇率的计算;货币流通量的计算;利息的计算;个人所得税的计算); 近年来,“价格变动对人们生活和生产经营的影响”的曲线图的形式出现在多个省(市)的试卷上,2013年应重视曲线类试题; 历年高考都重视对社会热点的考查,促进我国经济平稳健康较快发展,促进收入分配公平,实现城乡协调发展(城镇化),保持物价稳定(房价)等经济热点问题,在2013年政治试题中将有所体现; 由于今年来高考主观大题的设问越来越具体化,所以对以上主干知识点要细化归纳。例如:“价格变动的影响”这一知识点应从价格变动对消费者、生产、需求量的

7、影响三个角度去把握,并进一步弄清如何影响,这样才能在考试中做到灵活运用。三、重点知识讲解 一专题一:经济基础理论 1. 商品的价值量 弄清价值量、劳动时间、劳动生产率的关系无关正比 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反 比无关反比 社会劳动生产率 正 比单位商品价值量 商品的使用价值量 = 价值总量无关正比 正 比 个别劳动生产率无关反比 反 比 个别劳动时间商品价值量的计算题 方法:弄清它们之间的关系(正比、反比、无关) “正比用乘法,反比用除法,增加用加法,减少用减法“例1.(2011.课标全国卷)2010年某企业的生产条件处于全行业平均水平,其单位产品的价值量为132元,产量为10万件,如果2011年该

8、企业的劳动生产率提高10,而全行业的劳动生产率提高20,其他条件不变,则该企业2011年生产的商品价值总量为( C )A. 1542万元 B. 1320万元 C. 1210万元 D. 1100万元【解析】该企业的劳动生产率(个别劳动生产率)不影响商品的价值量,但影响产量,即10(1+10)=11(万件);全行业劳动生产率(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20,即价值量为132(1+20)=110(万元),所以,该企业2011年生产的商品价值总量为11011=1210(万元)。例2.假设2011年A国生产的某件商品的价值量用本国货币表示是100元,出口到B国,用B国货币表示,可以卖到120元。如果2012年A过该种商品的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20,B国货币贬值20,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那么该商品卖到B国价格应该是( C )A. 100元 B. 120元 C. 125元 D. 83元【解析】两国的汇率从价格可以看出是100:120,即1:1.2;2012年A国生产该商品的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20,那么在本国的价值量为100(1+20);B国货币贬值20,则说明A国货币可以换更多B国货币,据此可得出:100(1+20)1.2(1-20)=125(元)。纸币发行量的计算题 商品价格总额 商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教学/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