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传播资料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99245743 上传时间:2019-09-18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34.2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政治传播资料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政治传播资料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政治传播资料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政治传播资料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政治传播资料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政治传播资料》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政治传播资料(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一、政治传播 1.政治传播的定义:政治传播是指存在于政治行为主体与客体之间的、以达到待定目的和取得特定效果为价值取向的、以符号和媒介为途径的使政治信息得以流动的过程。 2.政治传播的基本方式:政治说服:包括政治宣传、政治广告、政治辞辩、选取四个主要题材; 政治修辞:政治主体围绕政治利益、利用政治语言的表达技巧所进行的修辞行为。其目的是说服受众,达到政治主体的政治目标。其作用包括:信息传输、情感表达、社会控制、人际协调;政治沟通:广义上指一切有关政治的消息、思想和态度的流动和传播,狭义上政治系统进行输入输出的工具。国家运行的有序状态主要依赖于正式的政治沟通机制。其作用包括:促进决策科学;整合政治

2、文化、维护系统运作、改善政府形象、保证政治稳定。 3.政治传播的功能: 形成特定的政治文化政治文化是客观政治过程在社会成员心理反映上的积累,包括政治认知、信念、感情、态度、价值等。 政治传播促进政治民主化A信息的充分流通是政治民主化的前提;B政治民主化强调平等;C政治民主化强调决策的科学性;D政治传播在促进政治民主化进程中起一定的教化作用。促进政治民主的基础性建设,促进民主政治的制度性建设,促进公民的民主政治教育; 政治传播促进政治社会化A政治社会化与政治传播具有相似的政治要件,二者都作用于一定的政治文化,都是一种政治实践过程,二者的显著特征都是人们成长为政治人的过程;B政治社会化与政治传播拥

3、有共同的媒介,即政治符号、大众传媒、各种社会、政治、经济组织;C政治社会化和政治传播有共同的影响因素,即利益因素、政治权利因素、社会经济发展水平、文化因素、政治事件。 二、政治传播学 1.政治传播学定义:政治传播学是政治学与传播学的交叉学科,它是对政治传播现象的总结和政治传播规律的探索和运用,它包括政治传播的结构、功能、本质及技巧等方方面面。 2.政治传播学研究范围: 政治传播行为,即政治传播的主体、客体及他们之间的相互关系体系; 政治传播内容,即对政治的信息处理体系; 政治传播途径,即政治符号和传播媒介体系; 政治传播环境,即政治传播与相关社会现象; 政治传播形态,即政治传播本体的形貌或表现

4、体系。第一章 政治传播学研究综述 引子:传播引起的权力转移 拒绝沟通:政府丧失的公信力 邓玉娇案与公权力合法性沉默的特权公民的审判逆向沟通(舆论的猜测)舆论的胜利政府丧失了强制力之外的公权力 无力沟通:权力的实质性转移 叉腰肌与谢亚龙的缺席审判 争夺沟通的主动权足协的敌人是谁强势权力的假象与足协创造的权威李承鹏是一个符号 第一节 政治传播学的产生与发展 一、政治传播学的产生背景 大众传媒的发展对政治发生了重大影响;政治参与的范围扩大与精英主义的消退;传播学的发展与行为主义的理论积淀 二、政治传播学的界定之难 政治传播的研究边界在哪里? 狭义的政治传播是研究政治家、政治组织与公民之间的关系 广义

5、为三大派 主流学派(说服选民派)研究选举相关内容;批评学派:批评政治与传播的利益关联;中程学派:寻找政治系统与传播系统的关系 第二节 政治传播基础理论综述 一、政治与政治传播 丹尼谋:政治与政治传播同义说。政治就是谈论(politics is talk) 政治与政治传播的主从说:政治传播是政治的组成部分,政治是权力与利益的分配过程政治传播实质是利益博弈的一种特殊侧面,其核心在于相互说服的心理过程,这个过程是权力走向公共性的关键二、政治传播的性质与界定 祝基滢:政治传播是一种符号活动,理想的政治传播是一种政治符号的共识(共同解释)邵培仁:政治的喉舌和特定利益集团的工具(否认了全面共识的可能),是

6、互动行为、过程与相应规范策略的集合三、政治传播的目的告知、解释、劝说、规范、娱乐、核心是达成共识(但对共识的公正性没有特定要求)四、政治传播的主要职能表达、说服与控制(一)组织层面的职能1塑造形象:公共权力的公共权威形象(TV萨达姆的形象)2培养角色:社会角色与主观角色的统一3弘扬理想:社会方向4争取谅解与实现团结:社会集团谋求上位5动员与管理:政治、经济与社会事务的具体运行(二)社会层面的职能报道:政治信息的发布表达:政治意志的传达解释:政治沟通教育:政治教化控制:思想倾向的钳制(TV金日成葬礼的意义)以上都是从公共权力对民众的单方面视角考察,从互动的角度看,政治传播体现的是民众与政府之间意

7、志的博弈,存在竞争性特点五、政治传播的类型(一)埃尔鲁:煽动型和巩固型(革命型和理性型)轴状型和网状型理性型和情性型:事实、两极/情绪、厉害关系(二)祝基滢:政治说服和政治新闻(政治意图是区划关键)(三)综合划分方法1、轴状、单向政治演说:寻求支持政治新闻:事实大于新闻,目前已经从轴状转向网状政治广告:塑造、培育潜在支持政治公文:政治意志的清晰化2、网状、相向互动政治辩论:公义的形成政治谈判:政治对立方的妥协过程政治流言:千里之风,起于萍末政治歌谣:民意的反映六、政治传播的传受双方(一)传播者与把关人传播者不等同于公共权力,传播者会产生权力把关人:政治信息的控制者(二)政治传播的受众选择性心理

8、:选择性注意、理解、记忆崇尚权威、从众、思维定势、认知不和谐:躲猫猫与INGO、求新求实、逆反第三节政治传播的个案研究大众传媒与民主问题实质是商业诉求和民主问题真正的大众传媒所具有的特点公共通道:信息供给(同时向执政者和民众);表态支持;议程设置(突出某个议题的重要性)eg个人所得税与台湾道路坍塌中的官员“冰柜”失语守门人角色:当公共生活所必需的信息由少数人掌握时,自利性与寻租就变得可能第二章政治传播理论的发展第一节政治与传播的互动“很少人是亲身认识政治的,对大多数人来说,他们的政治现实是经过大众传媒及群体传播的中介而出现。这个中介过程产生、传输及采纳了不同的政治幻想,并确定了什么是真正的现实

9、。”Nimmo一、政治背景下的传播第一阶段一战中的军事宣传1917年美国成立公共信息委员会宣传的艺术:辱骂,光辉泛化转移证词平民百姓洗牌作弊乐队花车。战后美国军事情报局聘请心理和社会学者研究电影对士兵的心理改变第二阶段:肯尼迪与尼克松的辩论,李普曼的议程设计说和想象-外在世界区别说二、传播对政治的影响传播与公民的民主自由:民主权利的实现路径传播与公民监督:纽约时报案与水门事件传播与公民政治态度的形成传播与政治社会化:提供社会模仿学习的相关模式与观念第二节政治传播理论及其发展一、国家为本和社会为本的政治传播学国家为本:研究政治行动者和非政治行动者的行动,及媒体中介的作用。重要是形成对受众产生意义

10、的信息输送社会为本:研究信息内蕴含的意义、框架、意识形态。重视少数群体的对信息的对抗性解读。强调观念可以独立于物质基础作用一叶知秋二、政治传播理论的发展媒介皮下注射理论:一战总体战理论指导下的强势单向灌输,在强有力的统治体制下起作用有限效果理论:媒体可以强化而非塑造公众意见。真正起作用的是政治意识媒体(意见领袖公众)例:大明王朝1566:嘉靖与海瑞2%收视率与其成功议程设置理论:态度和信息都是政治传播的主要内容,以往研究过多注意态度的灌输,政治传播可以通过信息选择形成议程设置,影响受众知识结构,媒介使用与满足论:受众使用媒体是为了满足已有的需要并加强它,这意味着媒体可能受制于理性的公众“我为渔

11、人还是鱼”第三章政治传播的研究对象第一节政治传播中人的研究一、传播者注:拉斯韦尔的五W研究:谁传播,传播什么,什么渠道传播,向谁传播,传播效果1、政治人物:政治风度与控制传媒的能力(尼克松)2、专业传播者:“将一个团体中的语言、利益、价值观、信念、动机转化为不同团体接受的内容”。充当把关人角色,有权对这种现象进行修改、增减并决定是否传递到下个环节3、政治行动者:公私团体中的游说者和意见领袖。他们往往有明确的政治倾向。意见领袖;两级传播理论和意见领袖的活跃性例:日本商场与老太的博弈;退洗衣机带来的收益二、政治传播受众不是所有对象都对政治信息感兴趣,有效的传播必须细分受众,细分议题,做到必要的兼顾

12、性(塑造战争形象的差别)公共舆论不是一个价值系统,可能是一个混杂的矛盾的观点集合控制受众的核心不是观点灌输,是思维方式的设计第二节政治传播的内容信息是一种表达方式,可以在一切符号中获得哈贝马斯沟通理论认为,政治传播内容必须包括:言辞可以理解,内容真实,行动得体,意向真诚第三节政治传播媒介媒介中主要有官僚体制、政党和大众传媒等。我们关注大众传媒在于受众广大,但它实质所包含的对政治决策起作用的精英人数可能更为重要一、报纸目前受众开始减少,但其分析性、使用的便捷性和使用习惯带来的影响依然存在,重要的是它拥有精英群体的支持和一支专业化的队伍支持二、杂志信息细分作用明显,专业性指向性更强,但成本和周期过

13、长是其问题三、广播达到传播与接收同步,传递周期最短,但存储能力差,受电视冲击四、传单图片和招贴:具有最强的针对性,但偶然性和不定期特点,无稳定接收群体五、电视电视兼具视觉听觉,视觉信息占人接收信息总量83%,听觉渠道11%,同时听看人记住50%。它兼具专业的队伍,稳定的收视群体和现场效应,但记忆性差六、网络第四媒介。信息实时性、存储性好,并首次实现人际传播、组织传播大众传播的一体化,实现了单向传播向双向转换。是最自由的传播渠道。缺点在于信息筛查机制不好,专业队伍无法与报纸、电视相比,有质量的信息分析主要依靠传统媒体第四节政治传播的环境媒介与个人间互动构成受众生态环境媒介系统与社会系统构成媒介制

14、度政策环境媒介间竞争构成媒介生态环境媒介与经济界关系构成广告资源环境媒介环境成为政治传播内容、态度形成的外部情景例子孟母三迁大众传媒的核心是创造虚拟环境,模拟现实环境虚拟环境通过选择性影响现实环境,也被称为建构,她可能是消极的或积极的例子共产主义传媒环境与政治环境的关系政治环境对传媒环境有决定能力传媒尽管对政治产生监督,但传媒并没有高于政治的权力政治体制与传媒的博弈历史极权主义自由资本主义垄断时期社会主义时期政治传播的功能包括:(1)形成特定的政治文化政治文化是客观政治过程在社会成员心理反映上的积累,包括政治认知、信念、感情、态度、价值等。(2)政治传播促进政治民主化1.信息的充分流通是政治民主化的前提;2.政治民主化强调平等;3.政治民主化强调决策的科学性;4.政治传播在促进政治民主化进程中起一定的教化作用。促进政治民主的基础性建设,促进民主政治的制度性建设,促进公民的民主政治教育;(3)政治传播促进政治社会化1.政治社会化与政治传播具有相似的政治要件,二者都作用于一定的政治文化,都是一种政治实践过程,二者的显著特征都是人们成长为政治人的过程;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教学/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