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党和阶级领袖和群众之间的关系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99245139 上传时间:2019-09-18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1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政党和阶级领袖和群众之间的关系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政党和阶级领袖和群众之间的关系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政党和阶级领袖和群众之间的关系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政党和阶级领袖和群众之间的关系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政党和阶级领袖和群众之间的关系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政党和阶级领袖和群众之间的关系》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政党和阶级领袖和群众之间的关系(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政党和阶级、领袖和群众之间的关系 政党与阶级的关系是十分密切的。首先,政党是阶级的一部分。没有阶级,就无所谓政党。在原始社会和共产主义社会,政党都不会存在。“党”字系从拉丁语Pars转变而来,Pars即那一部分的意思。但是,政党不是阶级的普通的一部分,而是它最积极、最能代表其阶级利益、最能带领阶级进行斗争的一部分。一个阶级为了使自己组织起来,能够作为一个阶级而行动,就必须组织自己的政党来领导。政党也必须依存于一定的阶级,代表本阶级的利益,没有本阶级群众的拥护,它也不能存在和发展。 其次,政党是阶级斗争的产物。没有阶级斗争的需要,政党就不会产生。但是,政党并不是随着阶级的产生同时产生的,它是阶级

2、斗争发展到近代的产物,是近代社会中一种特有的政治现象。 其三,政党是阶级成熟的产物,是阶级从自在阶段转变到自为阶段的标志。一个自在的阶级,是不能组织政党的。只有当一个阶级逐渐发展成熟,进到自为的阶段,其先进部分能清楚地认识本阶级的利益时,才能组织自己的政党。同时也只有组织自己的政党,才能使本阶级成为自为的阶级。如资产阶级和工人阶级在14至15世纪就出现了,它们的政党却直到17世纪70年代和10世纪40年代才分别出现。 政党和阶级的关系,也有许多复杂和特殊的情况: 其一,有时一个阶级不只有一个政党,而是有几个甚至许多个政党,如美国垄断资产阶级有自由党、民主党两大党,中国中华民国初年资产阶级立宪派

3、的政党有几百个,当代许多国家的工人阶级政党也有许多派别。这些政党虽然代表了不同的阶层、集团的利益,有时甚至斗争得很激烈,但从本质上看它们仍然是代表同一个阶级的利益的,只不过组织和主张不同罢了。 其二,有时不是一个阶级成立一个政党,而是几个阶级联合成立一个政党或组成一个政党联盟。如北伐战争时期的中国国民党及以后成立的名民主党派。前者是工人、农民、小资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反帝反封建的阶级联盟,后者则是民族资产阶级和上层小资产阶级组成的政党或联盟。之所以出现这种情况,多是由于它们在当时的斗争目标相近,政治主张相同而组织和联合起来的,有的甚至直接带有统一战线的性质。 其三,有的代表剥削阶级利益的政党,

4、却有许多被剥削阶级的群众参加,貌视“全民政党”,它们也往往打上“全民政党”的招牌。在阶级存在的社会里,“全民政党”实质上是不存在的。剥削阶级的政党吸收很多被剥削阶级的群众参加,不过是它们斗争的一种手段而已。 其四,有的政党虽然打着某个阶级的旗号,实质上却代表着别的阶级的利益。像托派,一直自称为马克思主义的工人阶级政党,实质上都是反对马克思主义的,因而与工人阶级的真正利益是相违背的。 其五,有的政党在这个时期代表了这个阶级的利益,在另外一个时期却成了另外一个阶级的代表。这或者是由于它原代表的阶级发生了变化,或者是由于政党领导人的主张发生了变化,违背了原来所代表的阶级的利益。不管政党的具体性质如何

5、变化,它总是代表一定阶级阶层的利益这一点是不会变的。 其六,有的政党是从宗教团体演变而来的,如欧洲、阿拉伯一些国家的基督教民主党、基督教联盟或伊斯兰教政党;有的则是从一些文化团体演变而来,如尼日利亚的北方人民大会党等等。这些政党除代表一些阶级的利益,还带有一定的宗教色彩或文化团体色彩。 其七,有的政党系由普通化团体发展而来,或者名为政党,实质上仍是一些社会团体。如法国的“小店主联盟”,1956年选举中获得40个席位,成为活跃的政党,1958年后失去席位,又降为一个普通的社团。这类政党,和社会团体、群众组织很难区别。 政党是跟随着阶级的最后消亡而消亡的。但是,具体到某个政党和它所代表的阶级来说,

6、并不是这个阶级消灭了或不存在了,代表它的政党也就会消亡或发生变化。一个阶级作为阶级消灭或不存在之后,它的分子还会存在一段时间。因此,代表这个阶级的政党也要存在一段时间。例如中国的资产阶级在社会主义改造结束以后,作为一个阶级就已经不存在了。代表它的一些民主党派并没有立刻发生变化,而是随着资产阶级工商业者逐渐改造成为自食其力的劳动者,性质才发生根本变化,从资产阶级上层小资产阶级政党变成为社会主义政党。 至于领袖和群众的关系,也是这样。一般来说,阶级往往通过政党来领导,而政党通常是由领袖来主持的。这是因为,一个政党对一个阶级来说虽然是最积极、最活跃、最能代表其阶级利益的一部分,但由于人数众多,其成员

7、的思想情况仍然有很大的差异。为了使它能有效地组织起来和有效地进行斗争,政党便必须由最有威信、最有影响、最有经验、被选出担任最重要职务而称为领袖的人们组成的集团来主持。如果一个政党没有杰出的领袖来领导,这个政党就会缺乏生气,难以完成本阶级委托的使命。 历史是由人民群众创造的,但马克思主义从来没有否认杰出的个人在历史上所起的作用。同样,马克思主义承认政党对阶级的重要作用,也从来没有否认领袖人物对于政党的作用。杰出的领袖,都是本政党以至本阶级的宝贵财富。特别是无产阶级政党的领袖,和其他政党的领袖有很大的甚至根本的不同。他代表的是人类历史上最先进、最革命的政党,是工人阶级以及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的代

8、表者,更是党、阶级和人民群众的宝贵财富。他们对历史所起的推动作用,是其他政党的领袖所无法比拟的。因此,无产阶级以及人民群众应该尊敬和爱护自己的领袖。 但是,个人的作用归根到底是以一定的社会历史条件为转移的,领袖也是人,而不是神,领袖人物作用的大小,客观上取决于其政党的成熟程度及其所处的时代和环境,主观上则取决于他们对历史发展趋势、人民群众要求的认识程度及个人的品质和意志等等。其中最重要的,是对人民群众要求的认识和对群众的依赖。一个领袖如果能深刻认识群众的要求和愿望,便能顺应历史的潮流,带领全党、全阶级以至广大人民群众前进,在历史舞台上演出有声有色的话剧,创造出丰功伟绩。如果他违背人民群众的要求

9、和愿望,必然不能顺应历史的潮流,起不到什么进步作用,甚至落得个身败名裂,即使是无产阶级的伟大领袖,如果脱离了集体,脱离了群众,仅凭个人意志实行个人的专断,也必然犯严重的错误,给党和人民带来灾难和不幸。正如陈云所说:“个人的作用是有的,不过自己不要估计太大了。任何人离开了人民离开了党,一件事也做不出来,应该这样估计。” 在党处于领导地位的社会主义国家,人民群众是国家和社会的真正的主人。党对国家生活的领导的最本质的内容和要求,是组织和支持人民群众当家作主。因此,领袖和群众之间的关系,必须始终遵循民主的原则来建立和发展。首先,领袖同群众在经济地位、政治地位、法律地位和社会地位上是平等的,领袖没有也不

10、能有任何高于群众的“地位”,他们必须尊重群众,相信群众,依靠群众,以平等的态度对待群众;其次,领袖不仅在地位上同群众是平等的,而且还是人民群众的公仆,必须时刻牢记群众的利益、要求和愿望,自觉代表人民群众的整体利益,一切向人民群众负责,无条件地为人民服务,把自己置身于人民群众的勤务员的地位;其三,领袖必须充分认识自己的政治责任和领导责任,充分发扬表率作用,真正做到冲锋在前,退却在后,吃苦在前,享受在后,毫不利己,专门利人,不畏艰难,勇于献身,言行一致,以身作则,以自己的行动去团结群众,影响群众,带领群众;其四,领袖必须自觉地向人民群众学习,接受人民群众的监督和教育。为了使领袖和群众保持正常的关系

11、,必须对领袖个人权力作出必要的规定,形成一套有效的制度,如坚持民主选举,实行集体领导,防止个人未断,发扬党内民主,反对无原则的吹捧和个人崇拜。同时,还要坚持群众监督的原则,发动群众对领袖实行自下而上的监督。这不仅是制约和防止领袖蜕化变质,保证党和国家不改变颜色的重要措施,也是改善和加强党和国家各方面领导工作的重要环节,是发展和完善社会主义条件下人与人之间同志式关系的重要条件。由于社会主义国家工人阶级政党领袖所处的历史环境以及党内外群众的依赖,很容易造成领袖权力过于集中的现象,损害甚至破坏正常的党内生活以及领袖同群众的正常关系,从而给党,国家、人民的事业带来损失甚至灾难。因此,正确处理社会主义国

12、家中占据领导地位的党的领袖和群众的关系,防止党的权力过分集中于领袖个人,是一个极端重要的自卫。 总之,群众、阶级、政党、领袖的关系是十分密切的。一方面,群众是划分为阶级的,阶级往往是由政党领导的,政党通常是由领袖主持的,政党和领袖对于本阶级、本政党和群众是十分重要的。另一方面,领袖必须依存于政党,政党必须依存于阶级,阶级必须由群众来组成。一个先进的政党和杰出的领袖,应该牢记群众的利益和呼声,时刻依靠群众,而不能脱离群众。(这是1985年7、8月间代熊复起草的世界政党辞典序言的第六部分)考虑到公司仍有部分低层及高层人员的补充,因此在选择招聘渠道供应商的附加值时以配送普工现场招聘会和高端人才交流会为佳,另外根据供应商平台实力,若能给公司提供合适的猎头服务也应当纳入甄选范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教学/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