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高中语文教学现状的三大思路-模板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99245018 上传时间:2019-09-18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2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改革高中语文教学现状的三大思路-模板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改革高中语文教学现状的三大思路-模板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改革高中语文教学现状的三大思路-模板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改革高中语文教学现状的三大思路-模板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改革高中语文教学现状的三大思路-模板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改革高中语文教学现状的三大思路-模板》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改革高中语文教学现状的三大思路-模板(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改革高中语文教学现状的三大思路改革高中语文教学现状的三大思路 北师大二附中 王元华 一、 追求讲什么,到追求不讲什么反向探求教什么我们看一篇具体的课文荷塘月色。这是必选的传统课文。传统的讲法是:一、 背景介绍。二、 分段解析具体内容(若是文言文要逐字逐句地解析),归纳段义。如果段落较长,则分成若干层次进一步肢解。三、 结合各段落,构成意义更为明晰的意义板块,然后整合几个板块归纳中心思想、写作特点、人物性格特征等等。四、 布置作业,巩固扩展。根据这一讲法,荷塘月色可以解析为:朱自清,原名自华,字佩弦,号秋实,中国现代文学著名散文家、诗人、学者,又是民主战士、爱国知识分子,宁肯饿死不吃美国的救济粮

2、,毛泽东称他“表现我们民族的英雄气概”。文章写于1927年大革命失败之后,作者心里非常苦闷。文章分为12自然段,可以分为三个意义段。1-3自然段为第一段,写作者郁闷散心来到荷塘边;4-6自然段为第二段,描写月色下的荷塘和荷塘上的月色;余下为第三段,写作者由荷塘想到江南,不知不觉中回到家门口。第二段又可以分为三个层次,第四自然段为第一层,描写月色下的荷塘,荷塘里的荷叶、荷花;第五自然段为第二层,描写荷塘上的月色;第六自然段为第三层,描写荷塘的四周。在意义段分析过程中解决字词句问题。文章通过描写荷塘月色,展现无比优雅、朦胧、幽静的自然之美,同时借景寓情,透露出内心的不平静。本文在写作上最大的特色是

3、善于运用比喻(尤其是通感式比喻)和拟人修辞格描摹景物,精心选用动词和叠词营造优美语境,举例或结合段落层次讲解说明。作业:评说比喻、拟人、动词、叠词的妙用,背诵4、5、6自然段。当然,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因人因时而异,细节的处理会有变化,教学组织方式也会不同,但绝大部分师生会把上面的要点裹进课堂里。反思:介绍朱自清的字号、称谓、气节,无非让学生获得一种文学知识,帮助学生理解文章,这些知识不介绍,学生能独立获取吗?三个意义段,解读了本文的意义板块,同时揭示文章的思路。如果学生不懂,解读文章是非常有必要的,但本文思路显而易见,意义板块也不难分析,花相当多的时间分解意义段有必要吗?字词句知识可以不讲吗

4、?本文的主题思想与情感是个难点,容易启发学生思考问题,但要分析清楚很不容易,这个难点讲还是不讲?本文的言语非常经典,是学习的重点,如何摆正它与情感难点的关系,如何突出这个重点?如果学生对情感定位感兴趣,对言语不感兴趣,我们怎么办?推广开来,假如我们的学生对分析文章一无所知,按照上面的讲法全面分析,他们能收获多少?假如我们的学生对分析文章已经知道得够多的了,分析了数十篇,还是按照上面的分析面面俱到,他们收获的又是什么?我们平常教学所列的要点是什么要点,文本要点还是人本要点?这些问题的答案是不言自明的。这里牵系到教育哲学的大问题,也牵涉到教育教学指导思想。很多时候,我们把学生看成是白纸,是容器,教

5、师的任务当然是涂鸦和灌输;很多时候,我们追求知识和技能的全面系统,教师自然是精雕细刻文本,然后把文本要点复制到人脑硬盘上。实际上,学生是能动的,是活生生的人,对知识和技能是有所选择的。选择的标准,一是个人基础,一是个人爱好。从个人基础上看,高中同学,至少学了九年语文,对简单的故事性文章的思路是一目了然的,用不着分解意义段:就个人爱好而言,取舍的范围更大了。因而,我们试图拿文本的单一模子无所不包地套牢学生的头脑,无异于画地为牢,这是非常可笑的。学生到了高中,已经分析过上百篇课文,还这么面面俱到,滴水不漏,其中不少东西肯定是繁琐累赘,重复罗嗦,如此刻板顽固,十足的形而上学。然而令人啼笑皆非的是,有

6、不少学生不这样讲就不习惯,相当部分学生到了高中自己不能独立分析一篇课文,不能独立学习字、词、文学文化知识。简言之,我们的学生到了高中还不能独立开展语文学习活动,这不能不叫人深思。我们教给了学生什么?我们培养了学生什么?也不能不反思。我们九年一贯制地全讲全评、包教包学,是不是培养了我们所追求的全面而缜密的分析能力呢?我们知道,围棋追求以最少的棋子占领最大的地盘,如果361个点都填上棋子,那是臭得不能再臭的死棋。为什么我们的语文课要让全面透彻分析堵死自己的棋路呢?我们可不可以,每一堂课留几条棋路,每一篇课文留几条棋路,每一学期留一片空地,给整个语文教育教学留下一片有意义的天空呢?创新精神是素质教育

7、的核心。创新意味着走自己的路,我们的课文分析把所有的问题都解决了,学生走的每一步都是教师指示的,学生有自己的路可走吗?我们给学生留了什么道路?语文教育教学几十年来已经走过了很长的路,从知识层次的传授进步到方法层次的考究,再到素养层次的追求,每一次变革都带来丰硕的成果,有关书籍潮水般汹涌而来。殊不知,要是不留给学生们创造之路,无论如何,语文教育教学都会走到尽头!每一次变革,我们的教师都孜孜不倦地为学生提供全面周到的服务。可怜天下教师心啊,以自己的智慧和辛劳压抑着学生的创造。作为明证的是,大大小小书店的书架上摆满方法、素质之类的书籍,但学生自己写的少之又少。从艺术角度看,中国书法和中国画讲究留空布

8、白,以虚写实。美学家宗白华先生在中国艺术表现里的虚和实一文里,引用清初画家笪重光画筌里的话说出了这种境界:“空本难图,实景清而空景现。神无可绘,真景逼而神景生。位置相戾,有画处多属赘疣。虚实相生,无画处皆成妙境。”语文教学能不能上升到这种境界呢?这是高中语文教学思路的第一大改革:从追求讲什么,到追求不讲什么-反向探求教什么。这是人文主义的机智感悟的必然要求。迫切要求我们反思在语文教学中一直孜孜追求的“求全求细求深求透、包教包学”的做法。除了思考教什么外,更要思考不教什么,从不教什么中明确教什么,然后留出学生思维、感受的空间与机会,让不教的东西连成一条学生学习、发展的线索。 二、从用理论检验言语

9、,到学言语用言语悟理论实践探求怎么学荷塘月色最大的写作特点是言语之美,它把汉语言文字的优势发挥得淋漓尽致。为了表现荷塘月色的柔美,它运用了汉语独有的叠词叠音、双声、叠韵。4、5、6自然段的叠词叠音有:曲曲折折、田田、亭亭、层层、粒粒、星星、缕缕、密密、脉脉、静静、薄薄、淡淡、(峭)楞楞、弯弯、远远近近、高高低低、阴阴、隐隐约约;双声词有:袅娜、仿佛、渺茫、霎时、参差、斑驳;叠韵词有:零星、宛然、酣眠、和谐。为了表现荷塘月色的优美意象,它非常注意炼字:弥望、点缀、颤动、挨着、泻、浮、洗、笼、画、漏。为了表现荷塘月色的意境美,它精心打造了一系列比喻和拟人。连绵如缕的比喻有:(白花)正如一粒粒的明珠

10、,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刚出浴的美人。感觉连通的比喻有:(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光影)如樊婀玲上奏着的名曲。拟人有:羞涩地打着朵儿,肩并肩密密地挨着、脉脉的流水,等等。推出这些言语特点,从步骤上分析有两种办法,一是就言语分析言语,“同学们,下面我们来分析本文的言语特点”另一种是“修辞立其诚”,为了达到最佳表达效果而探求最佳表达形式,“同学们,荷塘月色的意境非常优美,我们想过没有,作者用什么样的言语技巧营造了如此优美的意境?”前一种是肢解的教学方式,后一种是的教学方式。就是讲解上面所列的完全一样的内容,给学生的启发和作用是不同的。前者只是告诉学生“是什么”,后者不但告诉学生“是什

11、么”,更重要的是启发学生“用什么”和“怎么用”。前者告诉学生的是僵死的事实性知识,后者教给学生的是运用事实性知识。事实上,学生从小学到高中,学了九年语文,已经学了相当多的事实性知识,但大部分事实性知识是作为一种储备状态的死知识占据着大脑空间,学生没多久就会忘了这些知识。我们以为,学生语文水平总是提不高,与我们教师满足于教授事实性知识有很大关系。从两种方法推出的结论和具体内容看来,这两种方法似乎没有什么差别,但从本质看,两者存在方向性的对立。前者从言语到言语,只是在言语圈子里兜了一个大圈,最终又转回到言语中,没有出路。后者从言语到运用,引导言语走出了言语,最终奔向实践的海洋。这是对待言语现象以及

12、从该现象推出的言语规律的根本性变化。20世纪80年代,中学普遍系统讲授暂拟语法体系,学生从小学就知道“主谓宾定状补”,到了90年代以后,逐步不讲语法体系了,现在的学生到了高中还分不清“主谓宾定状补”。这种变化,不是简单的知识内容上的取舍,而是教学思路方向性的根本改变。之所以反对中学阶段系统地讲授汉语语法,根本原因就在于我们以前的做法是削足适履,从本本出发,用原则性的语法去套活生生的言语,试图引导学生避免错误而不是创造创新。与之相对的,我们现在提倡从言语现象中学习运用言语、感知言语规律,并使言语规律服务于言语运用。我们先举个修辞的例子来说明:以前我们教会学生弄明白什么是“比喻”修辞格,明喻、暗喻

13、、借喻、本体、喻体等,然后能够鉴别“比喻”与“非比喻”,我们考试时经常出判别比喻句与非比喻句的试题; 现在,我们反对这样做,因为这种是非判断很无聊,用固有的概念禁锢学生的思维与创造力,引导学生明白不该干什么,而不是引导学生该干什么,所以现在高考不再出此类是非判断题了,而是给一个言语现象、一个精彩语句、一首小诗等,让学生对照创造。再举个语法的例子:以前讲复句,总是要学生判断复句关系,练习和考试均是如此,而不是让学生运用这些表示微妙关系的关联词去表达关系微妙的语意,现在我们明白后者是最应该做的。鉴于此,我们现在基本上不系统地讲语法修辞了。但教师们似乎没有明白为什么不系统讲语法修辞,没有明白教育教学

14、方向上的根本转变。语法修辞不系统讲了,但教学的思路没有根本变动,还在重复系统讲语法修辞的教学思路。从荷塘月色的言语看言语特点,就是以前的语法教学思路,目的是让学生明白有这些言语特点,就像明白什么是“比喻”和“复句”一样。还不止于此,由于教师们看到了语文教学大纲反对系统讲授语法,但不明白为什么不系统讲语法,就以为讲语法是不合适的,干脆把语法划入语文教学禁区。这是目前语文教学的一个误区。新的课程标准讲感悟,感悟什么呢?感悟情感,感悟道理,当然也包括感悟规律,语法就是规律之一。我们要引导学生从大量的言语现象中感悟言语规律语法,并把它运用到语文实践中去,推广开去,我们要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感悟内化规律、

15、理论,并借此完善和促进后面的语文实践。这是新语文的方向。我们反对的,是为了理论而理论,讲那些对实践毫无用处甚至有害的理论。我们迫切需要做的,是少讲些理论,多一些实践,讲一条理论就要落实到实践中去,为实践提供尽可能多的服务。本着这种方向性的变革反思荷塘月色推出写作特点的两种方式,觉得第二种比第一种好,但第二种如果就止于归纳写作特点,尚且不够完善,还缺了回到实践这一步骤。回到实践的方式,从阅读方面赏析类似技巧当然可以,比如,与徐志摩的诗再别康桥进行比较,从写作方面运用类似技巧,如运用叠词叠音、双声、叠韵写一首小诗,那就实践得更彻底了,关键是无论如何我们要落实到具体语文实践活动之中。从这一步骤看,我

16、们的作业没有落到实处,领会荷塘月色的写作技巧和背诵4、5、6自然段只是停留在荷塘月色这一课,没有深入到让学生内化技巧,并以此完善和促进语文实践活动这一层次。因此,我们还必须增加运用技巧的练习,并且在课堂上予以落实,而不是“留”给课外。这是改变高中语文教学现状的第二点:从用理论检验言语,到学言语用言语悟理论-实践探求怎么学。这是人文主义的机智感悟的必然结果。要求我们明白学习言语的根本目的与目标: 不是为了分析言语而分析言语,而是为了运用言语表达思想感情而分析言语,总结言语规律,而且要把言语规律落实到具体的语文实践中去,让学生运用言语规律更好地组织言语表情达意,提升人生体验。三、从默默接受,隐形思维和感悟,到用听、说、读、写、唱、表演、活动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教学/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