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地方政府网络舆情应对能力的对策与措施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99243795 上传时间:2019-09-18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2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提升地方政府网络舆情应对能力的对策与措施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提升地方政府网络舆情应对能力的对策与措施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提升地方政府网络舆情应对能力的对策与措施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提升地方政府网络舆情应对能力的对策与措施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提升地方政府网络舆情应对能力的对策与措施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提升地方政府网络舆情应对能力的对策与措施》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提升地方政府网络舆情应对能力的对策与措施(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提升地方政府网络舆情应对能力的对策与措施2010-09-07 10:18:25 作者:cegov 来源:西安日报 网友评论 0 条 网络改变了我国社会舆论的生态环境,形成了崭新的网络舆论场,在新的舆论格局中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对政府管理方式正产生着一系列冲击和深刻影响。研究熟悉网络,重视网络舆情处理,学会运用网络获取信息,了解民意,汇集民智,是新形势下对地方政府职能的基本要求,也是政府服务职能的集中体现。只要科学应对,善于运用,蓬勃发展的互联网将会为实现公众有序政治参与、政府汲取民间智慧提供一个重要平台,成为地方政府提升社会治理水平的建设性力量。(一)加强宣传和培训,增强党员干部对网络舆情

2、的政治敏锐性,自觉培养适应网络舆论监督下开展工作的能力。 日益开放透明的舆论环境要求各级领导干部不仅面对舆论压力要有承受能力,更要提升应对水平;不仅要使信息公开成为常态,更要学会主动研判网络舆情。要在公务员培训中加入应对舆情的课程,特别是根据新媒体的特点,定期开展舆情培训,创新舆情管理能力培养的方式方法。通过专门培训,提高公务员与媒体打交道的能力、运用互联网的能力、舆论引导的能力,提高网络舆情的敏锐性,确保政府在应对舆情中掌握话语权、占得主动权。必须学习在群众和舆论的批评和监督下推进工作,主动接受网络监督。通过网络这个载体,拉近领导干部与群众的距离,使老百姓可以直接向领导干部建言献策、表达诉求

3、。让互联网成为执政党学习和提高素质的重要手段,把互联网作为向实践学习和群众学习的有效途径,借助互联网形成和谐稳定的社会发展良好氛围。网络反映的问题,有些不完全准确,有些偏颇过激,这需要领导干部具有清醒的判断力,真正把民众利益当成政府施政的方向。同时,要树立正确的网络舆情观念,既不畏惧网络带来的冲击和挑战,也不忽视网络的优势和作用,把网络建设成为表达民意的平台,善于从网络舆情中发现工作的盲点、弱点和问题,寻找舆情形成的社会基础,从根本上解决问题。(二)发挥政府主流网络媒体的作用,加强对网络舆情的正确引导。 我国现有的传统主流媒体,都是党和政府的新闻舆论宣传机构,在受众中享有较高的信誉和权威。应把

4、这种信誉和权威延伸到网络,依托党报党刊办好政府能掌控的主流核心网站。地方政府要加大对本地主流核心网站的扶持力度,使其尽快发挥应有的吸引力和影响力,真正成为能对本地网络舆论起主导作用的权威网站。要努力加强正面舆论引导,用正面声音占领网络阵地,用正确舆论引导广大网民,充分发挥重点新闻网站舆论引导“主力军”、主要商业网站正面言论“放大器”和政府网站权威信息“资源库”的作用,构建大范围、宽领域、多层次网上舆论引导平台。要充分发挥网络媒体传播迅速、网民参与面广、互动性强、容易形成热点等优势,实现舆论引导效果最大化。在洞悉网络舆情特性的基础上积极引导网民的有序参与,善于倾听网民的心声和民情,坚决抵制和批判

5、失实、低俗信息的传播,使网络空间成为社会核心价值传播和弘扬的场域,使网络空间与现实社会形成良性互动。要坚持正确舆论导向,营造积极、健康、向上的主流舆论,通过准确、客观、全面的报道,向社会提供全方位信息,满足不同社会群体不同层次的信息需求, 用正面宣传挤压各种噪音杂音的生存空间,用正面声音消解各种错误、反动观点的不良影响。(三)建立健全应对舆情的工作制度和应对机制,提升网络舆情危机的化解能力。 建立健全工作制度是应对舆情的关键环节。要建立信息发布制度,在主流媒体或重要门户网站,及时将重点、热点工作信息公布。要建立舆情监控制度,利用舆情工作者队伍密切监控重要舆情动态,掌握舆论动向。要建立舆情引导制

6、度,对舆情迅速分析研判,查找发生问题的根源,并以权威发布的方式,及时回应公众疑问,不作无谓争辩,不跟风炒作,不人为制造热点。要建立舆情处理预案制度,就工作中的热点问题和容易发生舆情的网络等媒体,事先研究制定相关应对预案。同时要建立健全网络舆情快速应对机制,积极探寻内在规律。坚持预防为主,建立应对网络舆情的预警机制,对涉及本地且可能造成突发舆情的事件及时预警,防患于未然。要强化正面疏导,建立应对网络舆情的处置机制。对网民反映情况属实或有一定根据的批评性网络舆情,做到及时纠错、公开答复,争取工作的主动性及预见性;对于反映情况失实或恶语中伤的,要通过正当途径公开辟谣、以正视听;对于不当炒作、可能引发

7、重大不稳定事件的,依法妥善处置;对媒体关注甚至热炒的有关敏感案件,可以通过新闻发布会、接受专访等方式,做好有关解答。要做好风险评估,建立应对网络舆情的研判机制。地方政府要依照舆情反映的对象是否具体、线索是否详实、情节是否严重、后果是否值得关注等诸多变量仔细研判,做好风险评估,确立舆情危机等级,启动与之相对应的反应机制。要充分利用公众媒体,建立应对网络舆情的联动机制。争取传统媒体的支持,及时、客观地发布信息,争取到广泛的理解、合作与支持,避免出现不利的舆论导向。(四)以优化社会治理环境和推进社会治理水平为目标,构建网络问政新体系。 网络在反映群众心声、表达群众诉求方面有独特优势。运用得当的话,可

8、以成为党和政府发现问题的“显微镜”、体察民情的“晴雨表”。要认真对待网民留言,通过网民留言办理工作,建立网民与地方官员直接对话的网络平台,进一步拓宽信息沟通渠道,认真听取群众的好意见、好想法、好思路,努力集思广益,避免闭门造车,从而使决策制定体现公正性、增加透明性,促进科学决策、民主决策,真正做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网络问政的意义在于对民意结果的运用,要确保民众反映的问题得到有效解决,确保群众贡献的智慧得到有效发挥,从而把网络优势转化为执政的优势。网络问政应该常态化、制度化和规范化。要以建立长效机制为目标,完善信息运作体系,细化工作职责,加强组织协调,建立顺畅的舆情集中、归纳、核实、提炼、处理

9、、反馈的机制,让网络成为干群沟通联系的绿色通道。各级领导干部是网络问政的主体,也是网络建设和维护的主体,在掌握网络技能的基础上,必须树立以人为本、开明开放的执政理念,以宽阔的胸怀、强大的承受力、超强的应对能力,通过论坛、聊天室、电子信箱、博客等形式与网民交流,引导群众思想和社会舆论。要通过科学民主的程序,把网民民意内化成一种良性的执政思维与行动,争取更大范围的理解和支持,自觉把互联网的优势转化为推进社会治理的现实动力和强大合力。真正做到让网民满意、使工作受益,以实际行动解民之忧、取信于民,改善政府形象,提高社会治理能力。提升地方政府网络舆情应对能力的对策与措施2010-09-07 10:18:

10、25 作者:cegov 来源:西安日报 网友评论 0 条 网络改变了我国社会舆论的生态环境,形成了崭新的网络舆论场,在新的舆论格局中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对政府管理方式正产生着一系列冲击和深刻影响。研究熟悉网络,重视网络舆情处理,学会运用网络获取信息,了解民意,汇集民智,是新形势下对地方政府职能的基本要求,也是政府服务职能的集中体现。只要科学应对,善于运用,蓬勃发展的互联网将会为实现公众有序政治参与、政府汲取民间智慧提供一个重要平台,成为地方政府提升社会治理水平的建设性力量。(一)加强宣传和培训,增强党员干部对网络舆情的政治敏锐性,自觉培养适应网络舆论监督下开展工作的能力。 日益开放透明的舆

11、论环境要求各级领导干部不仅面对舆论压力要有承受能力,更要提升应对水平;不仅要使信息公开成为常态,更要学会主动研判网络舆情。要在公务员培训中加入应对舆情的课程,特别是根据新媒体的特点,定期开展舆情培训,创新舆情管理能力培养的方式方法。通过专门培训,提高公务员与媒体打交道的能力、运用互联网的能力、舆论引导的能力,提高网络舆情的敏锐性,确保政府在应对舆情中掌握话语权、占得主动权。必须学习在群众和舆论的批评和监督下推进工作,主动接受网络监督。通过网络这个载体,拉近领导干部与群众的距离,使老百姓可以直接向领导干部建言献策、表达诉求。让互联网成为执政党学习和提高素质的重要手段,把互联网作为向实践学习和群众

12、学习的有效途径,借助互联网形成和谐稳定的社会发展良好氛围。网络反映的问题,有些不完全准确,有些偏颇过激,这需要领导干部具有清醒的判断力,真正把民众利益当成政府施政的方向。同时,要树立正确的网络舆情观念,既不畏惧网络带来的冲击和挑战,也不忽视网络的优势和作用,把网络建设成为表达民意的平台,善于从网络舆情中发现工作的盲点、弱点和问题,寻找舆情形成的社会基础,从根本上解决问题。(二)发挥政府主流网络媒体的作用,加强对网络舆情的正确引导。 我国现有的传统主流媒体,都是党和政府的新闻舆论宣传机构,在受众中享有较高的信誉和权威。应把这种信誉和权威延伸到网络,依托党报党刊办好政府能掌控的主流核心网站。地方政

13、府要加大对本地主流核心网站的扶持力度,使其尽快发挥应有的吸引力和影响力,真正成为能对本地网络舆论起主导作用的权威网站。要努力加强正面舆论引导,用正面声音占领网络阵地,用正确舆论引导广大网民,充分发挥重点新闻网站舆论引导“主力军”、主要商业网站正面言论“放大器”和政府网站权威信息“资源库”的作用,构建大范围、宽领域、多层次网上舆论引导平台。要充分发挥网络媒体传播迅速、网民参与面广、互动性强、容易形成热点等优势,实现舆论引导效果最大化。在洞悉网络舆情特性的基础上积极引导网民的有序参与,善于倾听网民的心声和民情,坚决抵制和批判失实、低俗信息的传播,使网络空间成为社会核心价值传播和弘扬的场域,使网络空

14、间与现实社会形成良性互动。要坚持正确舆论导向,营造积极、健康、向上的主流舆论,通过准确、客观、全面的报道,向社会提供全方位信息,满足不同社会群体不同层次的信息需求, 用正面宣传挤压各种噪音杂音的生存空间,用正面声音消解各种错误、反动观点的不良影响。(三)建立健全应对舆情的工作制度和应对机制,提升网络舆情危机的化解能力。 建立健全工作制度是应对舆情的关键环节。要建立信息发布制度,在主流媒体或重要门户网站,及时将重点、热点工作信息公布。要建立舆情监控制度,利用舆情工作者队伍密切监控重要舆情动态,掌握舆论动向。要建立舆情引导制度,对舆情迅速分析研判,查找发生问题的根源,并以权威发布的方式,及时回应公

15、众疑问,不作无谓争辩,不跟风炒作,不人为制造热点。要建立舆情处理预案制度,就工作中的热点问题和容易发生舆情的网络等媒体,事先研究制定相关应对预案。同时要建立健全网络舆情快速应对机制,积极探寻内在规律。坚持预防为主,建立应对网络舆情的预警机制,对涉及本地且可能造成突发舆情的事件及时预警,防患于未然。要强化正面疏导,建立应对网络舆情的处置机制。对网民反映情况属实或有一定根据的批评性网络舆情,做到及时纠错、公开答复,争取工作的主动性及预见性;对于反映情况失实或恶语中伤的,要通过正当途径公开辟谣、以正视听;对于不当炒作、可能引发重大不稳定事件的,依法妥善处置;对媒体关注甚至热炒的有关敏感案件,可以通过

16、新闻发布会、接受专访等方式,做好有关解答。要做好风险评估,建立应对网络舆情的研判机制。地方政府要依照舆情反映的对象是否具体、线索是否详实、情节是否严重、后果是否值得关注等诸多变量仔细研判,做好风险评估,确立舆情危机等级,启动与之相对应的反应机制。要充分利用公众媒体,建立应对网络舆情的联动机制。争取传统媒体的支持,及时、客观地发布信息,争取到广泛的理解、合作与支持,避免出现不利的舆论导向。(四)以优化社会治理环境和推进社会治理水平为目标,构建网络问政新体系。 网络在反映群众心声、表达群众诉求方面有独特优势。运用得当的话,可以成为党和政府发现问题的“显微镜”、体察民情的“晴雨表”。要认真对待网民留言,通过网民留言办理工作,建立网民与地方官员直接对话的网络平台,进一步拓宽信息沟通渠道,认真听取群众的好意见、好想法、好思路,努力集思广益,避免闭门造车,从而使决策制定体现公正性、增加透明性,促进科学决策、民主决策,真正做到全心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教学/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