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节水-治污水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99240519 上传时间:2019-09-18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抓节水-治污水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抓节水-治污水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抓节水-治污水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抓节水-治污水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抓节水-治污水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抓节水-治污水》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抓节水-治污水(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抓节水 治污水13级化学一班 周强、周家风、刘佳豪、王康卫、敖善世、张文科指导老师:郑显理摘 要:本文介绍了五水共治的概况,与小组成员对抓节水与治污水的实地调查,小组选取了西湖龙井村和杭州护城河进行调查,并通过杭州市市政府近期的规划书分析五水共治现状得出五水共治仍需加大力度推进的结论。关键词:五水共治 抓节水 治污水 共治1引言:浙江省水资源丰富总量为955.34亿m3其中河流川径流量为943.94亿m3地下水资源为221.13亿m3然而由于浙江省人口众多人均拥有水资源量仅为2123m3,低于全国平均水平1。因此水资源的保护与珍惜是浙江省需要急切关注的问题。五水共治是由浙江省省委在十三届四次全

2、会上提出要以治污水、防洪水、排涝水、保供水、抓节水为突破口倒逼转型升级的战略措施。省委将五水共治分为了三个阶段,现在正处于第一阶段(2014-2016年)的初始时期,需要解决明显问题,如治理被污染的水资源,严打非法排污,严防洪水,加强市内排水系统等。“五水共治,人人有责”,这是最近在浙江省内宣传最广泛的标语。政府在此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对于五水共治,我们大学生也应积极参与其中。小组成员实地走访调查并结合自身实际情况进行了调查。2小组调查情况小组成员经过仔细讨论,结合大学生的实际情况,最终决定对“抓节水”和“治污水”这两个主题进行研究。采取实地走访的形式对周边的环境进行调查。小组内成员分成了两队,

3、分别对“节水”和“污水”进行了实地调查。第一队成员走访了西湖龙井村,调查了当地居民的节水状况。具体走访情况如下:进入龙井茶园后,到达了一处山坡比较陡峭的茶园。在对茶园走访的时候正好碰到正在补栽茶苗的茶农,我们便对茶农关于当地茶园抓节水的问题进行了采访。询问他们对五水共治及抓节水的理解。被采访者是当地的一位大婶,当问及她对节水的理解及实际行动时,她回答她们自己在家里平时都已经十分注意节水的问题,如用淘米水浇花、洗菜水浇花和冲厕所等,几乎不存在与往年随意浪费珍贵的水资源的现象。说明五水共治的思想已经深入民心了,而且也得到了很好的贯彻实施。当提及对茶园的节水其他实际行动时,大婶也对我们进行了详细说明

4、,她说,由于龙井村靠近西湖,所以气候比较湿润,所以不需要滴灌等一系列的现代化的节水设施,他们采用的仍然是古老的节水方式将天下雨山上留下来的雨水用小水池囤积起来,当缺水时再进行人工浇灌,此法虽然比较耗费人力物力,但是很高效和管用。特别是在夏天干旱少雨的时节,这种方法十分有效。大婶还详细介绍了当地人普遍采取的一种节水方式:在山上茶园边的沟壑处每隔一小段就建立一口小型的蓄水池,蓄水池周围有用水泥固定的可以引水进入水池的小水沟,在夏季干旱少雨的时候,茶农会亲自用水桶进行取水后对茶园进行逐棵灌溉,由于此法成本低廉,快捷方便,所以被保留了下来,为当地的茶农一直在沿用。图1为当地小型蓄水池的实照。图1 小型

5、蓄水池第二队成员对学校周围的河流,即护城河进行了实地调查。调查中发现,几乎整个河段均污染的。河水能见度极低,颜色各异,还泛有气泡。河水中间间断地设有一些净水植物,可相对此般污染程度和速度,净水作用微乎其微。河水的污染程度已足以对水生生物构成威胁,部分河段出现死鱼现象,如图二。我们还看到一些或粗或细的管道正向河水排放液体,这种现象极为普遍,如图三。徒步河滨丝毫感受不到河水带来的亲切感,各种异味刺激着鼻腔,有些河段飘散着腐烂和有机物挥发的味道,这对周边群众的健康必然会带来一定危害。河道的周边设计本意是为周围居民提供赏湖漫步的环境,可是河边林荫小道,石凳石椅根本无人问津。图二 河道中的死鱼图三 排污

6、管正在偷排3抓节水节约资源是中国自古以来都十分注重的传统美德,对水资源更是如此。但是现阶段仍有许多民众对节约水资源熟视无睹,反而在用水较多的农业领域人们都对节水十分重视。杭州市市政府对于“抓节水”高度重视,制定了杭州市“抓节水”三年行动计划基本原则如下:(1) 加强领导、协调联动。(二)统筹规划、重点突破。(三)典型引路、以点带面。行动目标如下:根据国务院关于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的意见以及杭州市城市节水管理“十二五”规划,健全节水法规和管理体系,重点推进节水器具改造,老旧供水管网改造,降低漏损率,加快再生利用和雨水收集利用示范项目建设,推进高效节水灌溉工程、田间排灌渠系工程,优化“渗水”、

7、“蓄水”、“用水”等三个环节,合理利用水资源。通过实施三年行动计划,继续保持我市“国家节水型城市”的荣誉称号,推进我市节水工作走在全国前列。至2016年,确保我市节水器具普及率达100%,实现我市节水型企业(单位)覆盖率20%,节水型居民小区覆盖率5%,万元地区生产总值(GDP)用水量年降低率5%,水环境质量达标率达100%。全面完成主城区居民住宅供水“一户一表”改造。公共供水的非居民用水计划用水率不低于90%,城市供水管网漏损率12%。完成城市管网末梢水综合利用改造工程。在公建设施中实施雨水回收利用项目7个,在非居民用水户中建成再生水和非常规水资源试点项目6个。新增固定式喷微灌面积4.56万

8、亩,经济型喷微灌面积1.44万亩,节水灌溉1.8万亩,改善面积共7.8万亩。完成1200公里各类渠道改造,改善面积共22.2万亩。政府对于节水的大局引导作用十分重要,可是最关键的是我们民众的节水观念的形成,这才是完成节水的根本之道。4治污水政府在治理污水方面有较多的规划及期望,如在2011年,杭州市提出了“十二五”城市河道长效管理规划,其中关于治理污水部分的管理任务如下:开展城市河道现状情况调查,编制设施改善规划;加强建管衔接,共商市区河道综保工程方案和计划,使整治建设工作服务于城市河道水质改善;制订城市河道水质改善工程资金政策、激励奖励机制;统筹城市河道水质改善工程三年专项计划,及时落实年度

9、专项资金,保障城市河道水质改善工作有效实施;联合环保等部门,科学合理设置城市河道水质监测断面;建立主城区城市河道排污口动态监管机制;研究制定城区交界断面水质监测及考核办法,开展水质水量同步监测分析评价;严格执行考核制度,促进城市河道水质改善工作。力争2013年年底前,京杭运河义桥断面水质主要指标达到类水体。(一)严控污染源。以减少城市河道污染源为目标,全面推进城市河道截污工程建设,加强城市河道排放口水质监管,不断提升城市河道截污率,全面控制城市河道点源污染;大力推行城市河道日常清淤管理,减轻城市河道内源污染;积极开展初期雨水综合治理研究,建立初期雨水治理示范区,为初期雨水面源污染控制积累经验,

10、严格控制农业面源污染。(二)完善水循环。优化主城区城市河道引配水方案;研究确定引水扩容和配水节制闸站新改扩建措施和内容;对接市区河道综保工程相关闸站建设进程,制订城市河道相关闸站建设计划;组织、监督、指导相关单位开展各项引水配水设施设备新改扩建工程实施工作;理顺市级引配水管理体制,建立区级配水调度管理体系,确保“最大引水、最优配水、好水尽用、河水尽活”。(三)加强底泥清疏。开展城市河道淤泥成因、沉积规律分析,统筹清淤河段和方式;引进使用高科技淤积及清疏测量检测技术;研究确定新型淤积清疏工艺和处置出路;提高清淤起点标准,合理安排清淤行动计划;组织、监督、指导相关单位开展各项城市河道清淤工程实施工

11、作,确保清淤到位,淤泥运输、堆放、处置环境整洁、环保。(四)改善水生态。进一步研究确定科学高效的生态处理工艺;调查确定水生植物及动物适种、适养环境;制订城市河道生态处理计划,组织、监督、指导相关单位开展各项水生态处理工程实施工作,构建健康稳定的城市河道水生态系统,降解水中主要污染物,提高水体自净能力,并美化城市河道环境。(五)优化水质模型。以提高管理效能为目标,在河道水质、水位及流量在线监测系统基础上,不断完善河道水质模型,通过水质模型实时模拟,合理安排截污工程建设时序,优化闸站调度方案,不断提高配水准确性,做到“水循环有序”。但是纵观全国上下污水到至今还没有解决,其原因如下(一)经济:国内生

12、产产值GDP崇拜国内一直对GDP的强调,一心只追求于GDP的上升而没有注重坏境的保护(二)监管:九龙混杂之乱职责不明,分工不细,争权不断,推责有余,统一协调不明,阻碍对污水的治理。(三)观念:落后自大之哀中国传统观念已经根深蒂固,以破坏环境来增长经济,没有考虑坏境的承受能力,没有和环境和谐相处,只沉寂于前人给我们留下的保障,没有想象以后的生活。5总结五水共治在一定程度上已经取得了成效,但是在一些顽疾上仍需要政府和民众一同行动,达成合作共识。在诸多细节方面需要政府下基层了解情况才能使官民联动,最终达到五水共治的目的。6小组感悟(1) 小组认为五水共治可分为三个层面:一,在表层,解决现有的污水、洪

13、水、涝水及供水问题直接与人民健康幸福生活息息相关。二,这是改革浙江省产业结构的大好时机,淘汰落后、高污染、产业脱节企业的行动已刻不容缓,促进新型产业和绿色环保的工艺技术研发与推广势在必行。三、在最深层,也是最重要的是使民众形成自觉保护水资源,珍惜水资源的良好意识,学会自我约束。(2) 五水共治关键在于“共”。“五水共治”,立意高远博大,内涵宏阔深邃,事关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态多元维度,切准污水、洪水、涝水、供水、节水内在关联,必须统筹谋划、精心组织、各方联动,方能一石多鸟、事半功倍,积小胜为大胜。“五水共治”,灵魂在于“共”。五水”之所以要“共治”,缘于五水相融相通,性质互为转化。格物致

14、知,方能细察事物演进规律;握指成拳,方能形成合围之势。洪水不会永远都是洪水,污水也不会永远都是污水,五水在不同的阶段呈现不同的表现形态,并可以相互转化,五水共治,事半而功倍,重拳出击,精准而有力,“五水共治”,“共”在上下游联动。 “君住钱江头,我住钱江尾,共饮一江水”。浙江省“五水共治”具有得天独厚的自然优势,全省八大水系除钱塘江外,源头和入海(湖)都在浙江境内,钱塘江也是85%的流域面积在省内,上下游联动治水条件十分优越,一呼众应。同时,浙江山区占比达70%,降水时空分布不均的调蓄调剂能力较强。上游的“肾功能”增强了,下游的洪涝灾害自然解除了2。(3) 节水要落实到实处就要和生产生活相结合

15、,在生产生活中让节水的理念深入人心。让节水成为人们的习惯这样才能使节水成为长效机制。节俭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只要加以引导,节水举措必将成效明显。这样,必将大大的利于“五水共治”胜利完成。(4) 通过这次社会实践,我们了解了下沙的污水治理状况,尽管近期以来,下沙的污水有所减少,我们还是深切感受到了水污染的严重,而污水的减少,也让我们看到了政府治污的决心,五水共治是我省提出的一个利国利民的战略方针,是我省战略转型的一个重要体现,它对我省的发展有着多方面的意义,它既保护了环境,维持了生态平衡,也有着重要的经济意义,对我省的经济平稳增长具有现实意义,好的水利工程,不仅能创造巨大的经济效益,而且可以造福一方百姓,治水还可以促进维护社会和谐,解决了水的问题,人们与水和谐相处,百姓生活安居乐业,整个社会也就和谐了。所以,五水共治势在必行,它是大势所趋,是受到人民群众欢迎和支持的好政策。参考文献1 钟小代 五水共治项目对流域经济发展影响的定量分析 B 能源 水利. 2014. 052 王国翔 “五水共治”灵魂在于“共” J 浙江经济 2014.05代理商以主要城市为区分,具有唯一性与排他性:一个城市或地区只能有一个代理商,别的地区的代理商不能跨地区开拓业务,但两地代理商之间进行合作公关的除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教学/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