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的环境污染现状与发展低碳经济所面临的困难及对策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99236780 上传时间:2019-09-18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4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我国的环境污染现状与发展低碳经济所面临的困难及对策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我国的环境污染现状与发展低碳经济所面临的困难及对策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我国的环境污染现状与发展低碳经济所面临的困难及对策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我国的环境污染现状与发展低碳经济所面临的困难及对策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我国的环境污染现状与发展低碳经济所面临的困难及对策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我国的环境污染现状与发展低碳经济所面临的困难及对策》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我国的环境污染现状与发展低碳经济所面临的困难及对策(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我国的环境污染现状与发展低碳经济所面临的困难及对策摘要: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随着三十年来经济的高速增长,社会财富得到巨大的积累,人们的生活水平也得到极大的提升。然而,在繁荣的背后,环境污染问题也逐渐显现出来。过去,为了追求经济的发展,不惜以牺牲环境为代价,上马高耗能高污染产业、无度地摄取自然资源、废气废水乱排乱放、加上人们环保的意识不强,造成资源严重浪费、环境污染、气候恶劣多变,严重威胁我们的生存和发展。发展低碳经济、提倡低碳生活,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已经成为全社会的共识。但我国经济结构中以高耗能、高污染的产业为主,能源消费结构不合理,整体科技水平不高,公民环保意识低下,制约着我国从“高碳”向

2、“低碳”转变进程。如何克服当下困难,实现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我们认为:我国要发展低碳经济,必须从加快产业升级和结构调整、鼓励和促进节能环保科技发展,增强公民低碳环保意识等多个方面入手。关键词:污染现状、低碳经济、困难、对策一、我国经济发展中环境污染的现状我国的环境污染情况严重,根据世界卫生组织最新公布的2011年世界主要城市的空气质量的情况表明:我国31个省会城市在世界1081个城市中排名全部在800名之外,各种污染指标均严重超标;世界卫生组织指出:无论是发达国家或是发展中国家,对空气质量影响最大的几个因素包括汽车尾气、煤炭燃烧及火力发电厂的运转等。根据调查研究

3、发现,目前我国环境污染中主要的污染源包括汽车尾气、煤炭燃烧、工业和生活废水等。1、汽车尾气排放(1)、汽车保有量的大幅增加导致空气污染严重随着我国汽车工业的迅速发展,全国汽车保有量迅速增加,根据最新数据显示:到2011年为止,我国汽车保有量突破一亿辆,超过日本成全球第二大汽车保有国。汽车环境污染及能量消耗问题也更加引人关注。交通的便利与能源供应紧张之间的矛盾,显得更加尖锐。目前,我国石油消耗已经位居世界第二位,交通用油年平均增长10左右,进口石油迅速增长,市场油价猛涨,且一直在高位徘回。另外,汽车排放大量的碳、氮、硫的氧化物、碳氢化合物、铅化物等多种大气污染物,是重要的大气污染发生源,对人体健

4、康和生态环境带来严重的危害,汽车废气污染越来越严重。(2)、汽车废气污染对人类生存环境的危害根据最新数据显示:世界卫生组织2011年公布首份全球城市空气污染调查报告,其中中国31个省会城市上榜,普遍排名靠后,都排在后1/5分位。其中,兰州、西宁、济南、北京排在1035名之后,几乎垫底。主要参考指标为大气中可吸入悬浮微粒PM10和PM2.5,PM10是指粒径在10微米以下的可吸入颗粒物,它能够渗入到肺部并可能进入血液循环,引起心脏病、肺癌、哮喘和急性下呼吸道感染。每年全球有200多万人因吸入细小微粒而死亡。汽车尾气是可吸入颗粒物主要来源之一。1据统计,每千辆汽车每天排出一氧化碳约3000kg,碳

5、氢化合物200400kg,氮氧化合物50150kg;美国洛杉矶市汽车等流动污染源排放的污染物已占大气污染物总量的90%。汽车尾气可谓大气污染的“元凶”。(3)、汽车尾气排放对自然环境的危害汽车尾气对大气,自然和人类本身的危害都是相当大的。碳氢化合物(CnHm)、一氧化碳(CO)和氮氧化物(NOx)。这三种物质对人体都有毒害,其中CnHm及NOx在阳光及其他适宜条件下还会形成光化学烟雾、酸雨,对人体、水资源、土地资源的危害及污染更大。2、燃煤废气排放(1)、煤炭资源在我国能源消费中的比重过重中国煤炭资源丰富,但是难选煤多,高灰、高硫煤比重大。我国能源消费以煤为主,70%以上的电力供应来源火电发电

6、厂,燃煤带来的环境问题日益突出。根据最新的中国国家统计局中国统计年鉴中的数据显示中国能源消费总量及构成,如下表:2中国能源消费总量及构成年 份能源消费总量占能源消费总量的比重(%)(万吨标准煤)原煤原油天然气水电、核电、风电200369.821.22.56.5200469.521.32.56.7200570.819.82.66.8200671.119.32.96.7200771.118.83.36.8200870.318.33.77.7200970.417.93.97.8表中数据显示:2009年,我国煤炭消费量30.66亿吨(标准煤),较2003年增长66.81%,虽然燃煤比重自2006达到峰

7、值后稍有回落,但是仍然维持在70%以上。从能源消费构成来讲,煤炭资源消费总量过重,水电、核电、风电等清洁能源占比仅为7.8%,结构严重失衡。相比之下,日本、法国等发达国家,在能源消费结构中,核能及其他清洁能源消费重量占比达30%以上。我国与发达国家之间的能源消费结构相比较,存在着能源消费结构不合理,清洁能源所占比重小,高耗能源消费明显偏高的情况。(2)、燃煤产生的废气对环境的污染严重由于近70%的原煤没有经过洗选直接燃烧,造成的烟尘和二氧化硫排放量,分别占全国总排放量的70%和90%,二氧化硫排放形成的酸雨面积已占国土面积的三分之一。煤中有机质是复杂的高分子有机化合物,主要由碳、氢、氧、氮、硫

8、和磷等元素组成,而碳、氢、氧三者总和约占有机质的95以上。煤中硫是最有害的化学成分。煤燃烧时,其中硫生成SO2,腐蚀金属设备,污染环境。(3)、煤炭资源利用率不高根据煤中伴生元素的性质和用途,可分为有益元素、有害元素和指相元素3类。有益元素主要有锗、铀、钒等,可被利用。有害元素主要有硫、磷、砷等。硫是煤中常见的有害成分,其他有害元素在煤中含量一般不高,但危害极大,如砷是一种有毒元素。煤在燃烧中,硫是造成城镇环境污染的主要物质源。当然,对有害元素如果收集、处理得当也可变成对人有用的财富。从我国对煤炭资源利用情况来看,煤炭资源利用效率还十分低下。如何提高煤炭资源的利用效率,减少环境污染,有赖于环保

9、科学技术的发展,有赖于环保人才的培养。3、工业废水与生活废水排放根据我国环境保护部最新公布的全国环境统计公报(2010年)中显示:2010年,全国废水排放总量617.3亿吨,比上年增加4.7%。其中,工业废水排放量237.5亿吨,占废水排放总量的38.5%,比上年增长1.3%;城镇生活污水排放量379.8亿吨,占废水排放总量的61.5%,比上年增加6.9%。废水中化学需氧量排放量1238.1万吨,比上年减少3.1%。其中,工业废水中化学需氧量排放量434.8万吨,比上年减少1.1%;城镇生活污水中化学需氧量排放量803.3万吨,比上年减少4.1%。废水中氨氮排放量120.3万吨,比上年减少1.

10、9%。其中,工业氨氮排放量27.3万吨,与上年持平;生活氨氮排放量93.0万吨,比上年减少2.4%。工业废水排放达标率95.3%,比上年提高1.1个百分点。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85.7%,比上年提高0.7个百分点。3与2001年的数据比较:十年间全国废水排放总量较2001年上升42.56%,其中,工业废水上升16.99%,生活污水上升69.47%。从这些数据可知:工业废水排放得到有效的控制;人口的增加及城市化进程导致生活污水排放未得到有效治理,人们对水资源的浪费较为严重、节约意识不高。4、其他污染排放(1)、工业固体排放2010年,工业固体废物排放量超过60万吨的行业依次为煤炭开采和洗选业、有色

11、金属矿采选业。2个行业工业固体废物排放量占统计工业行业固体废物排放总量的60.7%。(2)、其他污染源其他污染源主要包括重复建设造成的资源浪费、乱砍乱伐、一次性用品、电子产品及电池的不分类处理等等。人们不良的生活习惯形成的生活垃圾,对环境的污染也十分严重。二、落实科学发展观,发展低碳经济,减少污染,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国家主席胡锦涛在党的十七大会议上,提出科学发展观重要思想。报告中指出:必须坚持发展的可持续性。由于长期积累的结构性矛盾的解决和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的根本改变不会一蹴而就,制约我国发展的人口、资源、环境的压力还将加大,实现可持续发展任重道远。而且随着到2030年我国人口将达到16亿的

12、高峰,能源、资源、环境的瓶颈制约将日益突出,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的矛盾将是我国发展长期面对的突出矛盾。这些事实表明,坚持可持续发展,解决好我国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的矛盾,将是贯穿我国现代化进程始终的要求。4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发展低碳经济,是我国全社会的共识,是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必然举措。1、低碳经济低碳(Low Carbon)概念是在全球气候变化和提倡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的背景下提出的。低碳经济实质是能源高效利用、清洁能源开发、追求绿色GDP的问题,核心是能源技术和减排技术创新、产业结构和制度创新以及人类生存发展观念的根本性转变。“低碳经济”提出的大背景,是全球气候变暖对人类生存和发展的

13、严峻挑战。随着全球人口和经济规模的不断增长,能源使用带来的环境问题及其诱因不断地为人们所认识,不止是烟雾、光化学烟雾和酸雨等的危害,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升高带来的全球气候变化业已被确认为不争的事实。2、我国实施低碳经济中所面临的困难(1)、我国的产业结构导致高耗能、高污染的产业仍将长期存在中国经济的主体是第二产业,这决定了能源消费的主要部门是工业,而工业生产技术水平落后,又加重了中国经济的高碳特征。资料显示:19932005年间,中国工业能源消费年均增长5.8%,工业能源消费占能源消费总量约70%。采掘、钢铁、建材水泥、电力等高耗能工业行业,2005年能源消费量占了工业能源消费的64.4%。调整

14、经济结构,提升工业生产技术和能源利用水平,是一个重大课题。5(2)我国整体科技水平落后制约“高碳”向“低碳”的转变进程作为发展中国家,中国经济由“高碳”向“低碳”转变的最大制约,是整体科技水平落后,技术研发能力有限。尽管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规定,发达国家有义务向发展中国家提供技术转让,但实际情况与之相去甚远,中国不得不主要依靠商业渠道引进。据估计,以2006年的GDP计算,中国由高碳经济向低碳经济转变,年需资金250亿美元。这样一个巨额投入,显然是尚不富裕的发展中中国的沉重负担。(3)、庞大的汽车保有及增长的困局暂时难以缓解前文所述,我国的汽车保有量已破亿辆,而且汽车保有增长还会持续一段时间

15、。如此庞大的保有量,不仅对城市道路交通造成很大的压力,同时,尾气排放所形成的城市“热岛效应”将使人们进一步消耗能源,进入一个恶性循环的“死胡同”。虽然多地政府实施限行、限制上牌等限制措施,但是收效不大。因此,汽车废气污染,这种局面在短暂时间内还难以缓解。(4)、以燃煤为主的能源消费结构有待调整我国的煤炭在能源结构所占比重达70%,结构极其不合理。必须通过大力发展清洁能源,包括风能、太阳能、核能、地热能和生物质能等替代煤、石油等化石能源,优化能源我国能源消费结构,以减少二氧化碳排放。三、我国发展低碳经济的对策1、首先控制增量,调整和优化结构。要控制高耗能、高污染行业过快增长,加快淘汰落后生产能力,完善促进产业结构调整的政策措施,积极推进能源结构调整,促进服务业和高技术产业加快发展。2、调整能源消费结构,增加清洁能源消费比重。提供专项资金和税收优惠政策,重点鼓励和支持清洁能源如风能、太阳能、核能的发展,优化能源消费结构。3、支持和鼓励新能源汽车的研发和普及,合理缩短汽车报废年限,加快报废汽车回收处理技术创新。加大投入,全面实施重点工程。加快实施十大重点节能工程;实施水资源节约项目;加快水污染治理工程建设;推动燃煤电厂二氧化硫治理;多渠道筹措节能减排资金。4、创新模式,加快发展循环经济。深化循环经济试点,推进资源综合利用,推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教学/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