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一轮复习学习方法指导资料

上传人:w****i 文档编号:99194924 上传时间:2019-09-17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7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历史一轮复习学习方法指导资料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高中历史一轮复习学习方法指导资料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高中历史一轮复习学习方法指导资料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高中历史一轮复习学习方法指导资料》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历史一轮复习学习方法指导资料(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高中历史一轮复习学习方法指导人类已进入了知识经济时代,经济的增长方式和人们的生活方式、工作方式、学习方式,都已发生巨大变化。只要功夫深,铁棒磨成绣花针的“勤学”、“苦学”已不能适应今天信息化时代的需要.充分利用各种信息的“巧学”显得更为重要。所谓“巧学”就是要求人们身必须具备一定能力,掌握巧妙、高效的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现代教学论认为:“教学的实质就是教学生学会学习。”方法是人们求知探索的钥匙,因此加强学法指导策略的研究和从历史教学的现实着力加强历史学法的指导,对学生终身学习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指导学生掌握正确的阅读历史教材的方法阅读是学生从事学习的基本活动,是获取知识和发展学生智力的重

2、要途径,也是自学的手段,学会阅读是学好历史的第一步。而现行历史教材(人教版新课程实验教科书),它具有体例新、容量多、学术性强、难度大、融通古今中外、内在逻辑严密等特点,如何阅读并提高历史阅读能力,是历史学习中学生面临的首要问题。作为历史教师,首先要教给学生“粗读、细读、精读”的三种方法并理解其涵义。所谓“粗读”就是浏览教材,知其大意;所谓“细读”,就是要逐字逐句地读,掌握时间、地点、人物等基础知识;所谓“精读”就是对重点内容进行分析概括、归纳成要点。其次在具体的学习中,要指导学生读目录,构建知识体系;读诱发性导语,了解教材重点;读正文,把握主体知识;读平面地图和形象插图,掌握历史活动空间和强化

3、学习的直观效果;读注释,拓宽历史知识;读大事年表,理清繁杂的历史头绪,形成完整的时空概念。总之,通过新闻记者思考,最后达到将教材内容问题化、系统化,答案内容要点化,要点内容条理化。、指导学生找准学习重点,解决关键突破难点高中历史教材(人教版新课程实验教科书),记载着人类从远古到现在几百万年的重要活动。由于高中历史学科课时相对较少,教学任务重,如果在学习中不能抓住重点,找准关键,那么必然会在繁多的史实中迷失方向,陷入事倍功半的困境。那么如何才能抓住重点呢?一是告知学生教科书的重点章、节、子目和需要掌握的重点知识,使学生学习时做到必中有数,学习时有的放矢二是教会学生掌握确定重点知识的原则或方法,具

4、体表现在:凡是发生在历史转折时期,对历史进程有重大影响的历史人物和事件;凡是教材文字表达中具有“最大”、“最早”、“第一”、“领先”、“标志”、“开端”、“序幕”等字眼的内容;凡是和当今世界时政热点和社会焦点有密切联系的历史知识;凡是教材内容配有插图,课后有思考题、讨论题和练习题的内容。、教会学生掌握科学的记忆方法高中历史教材从学生生理、心理特点和认知规律出发,描述性的内容较少,没有大量生动具体的史实,对学生理解、分析和综合能力要求特别高,这无疑增大了学习高中历史的难度。为了提高能力,那么对基础历史知识的记忆显得尤为重要,“温故而知新”,“不记则思不起”,正如法国作家伏尔泰说的“如果没有记忆,

5、就无法有创造和联想”。良好的记忆可以使学习得心应手,运用自如,从而大大提高学习效率。每个人大脑都有巨大的记忆潜力,但问题的关键在于如何充分挖掘记忆潜力?一是在处理教材内容时把握教材,化繁为简,理清线索,有助于学生记忆。二是向学生传授历史知识记忆的一般原则:先粗后细、先大后小、层层深入步步展开;理清历史知识的内在联系,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注意知识的前连后挂、同类知识的联想扩散等等。三是应向学生传授科学的记忆方法,让学生在学习中广泛而灵活地运用,从纷繁复杂历史事实上去寻找记忆的规律。对于动态性的历史知识,一般采用的记忆方法有以时间为轴、以情节为灿、以年代为序来记忆等等。对于静态性质的历史知识一般采

6、用的记忆方法有谐音、联想、歌诀、首字例如我国首次对外开放的城市是深(深圳)、珠(珠海)、厦(厦门)、头(汕头)、海(上海)、图表、信息化简、方法图示、尝试回忆、比较异同等记忆方法。有时同一个知识点可以采用几种方法记忆,看哪种方法效果更佳就采用哪种。、注意提高学生的解题技巧教育部考试中心 刘芃考试文集“与其大量做题,不如抽出时间认真研究往年的试题,往年的试题是精雕细磨的产物,它反映了对考试内容的深思熟虑、对设问和答案的准确拿捏、对学生水平的客观判断。研究这些试题,就如同和试题的制作者对话。”考查能力已成为当今高考的主基调、主旋律。要想在高考中立于不败之地,平常就应训练学生解答选择题、材料分析题、

7、问答题等题型的思路,提高学生的解题技巧,增强应试能力。文综历史试题构成:1、客观题模块:2435题;2、主观题模块(视政治而定):(1)40题材料解析;(2)41题开放式论述题题;(3)4446题选修题。例如(一)选择题的正确解题步骤是:(1)三审题干一审:审时、空、角度等限制条件明确选择范围二审:审关键的词句明确中心内容及内涵、外延注意材料当中的转折词(转折词后面往往是材料强调的重点)三审:审整体明确考查意图(2)三辨选项(咬文嚼字)确定最后答案一辨:是否符合历史史实;二辨:是否符合题干主体内容;三辨:是否与题干有必然的逻辑联系。注意:浓缩材料找大意,题干与选项的完全对应(二)材料解析题的正

8、确解题步骤是:先浏览问题,再阅读材料,带着问题有意识地去阅读材料;认真阅读、理解材料,找出材料中的有效信息(如时间、地点、人物、事件、观点、引文出处等);结合材料中的有效信息,联系教材;紧扣题意、认真作答。作答时还应注意有三种不同的回答形式:纯粹用所引材料或归纳概括材料观点;引用教材观点和材料回答;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教材知识回答。(三)论述类试题大概可以概括为三步:(1)首先表明自己的立场。不能写“我同意材料中的观点或我同意作者的观点”,一定要有自己明确的观点,不要对观点进行辩证分析。观点表述要准确且简洁。(2)用史实来论证自己的观点。要求史实准确,史论结合,要注意层次、角度的多样性。(3)总

9、结重申自己的观点。史观分析法在答题中的运用是“点睛之笔”,将会使考生的答案说理更为透彻,立意更为高远和丰满。因此,总结争取能上升到历史学科素养所要求的理论高度。基础建模:A、论题(论点、观点、信息):15个字以内、围绕关键词、指向简洁明确、不带符号;B、阐述(论证、评析):两到三个自然段、史实全面贴切、有段落总结;C、小结:重申升华观点、带入历史术语、体现历史素养。(四)近六年高考改革史考察特点1、历年试题均是非教材内容,新材料新情景。2、答案多数均从材料中归纳。3、设问是材料结合所学知识的,难度要求相对大。4、历年考向多集中于原因(背景)、意义(作用),目的和特点各出现一次。应对策略1、加强材料阅读理解能力的训练,做题时材料优先。2、做题后,要学会总结,总结答题思路、答题术语。3、利用好历年真题,明白高考怎么考。注重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使学生学会学习,逐步掌握学历史和认识历史的一些基本技能和方法,是课程改革新形式的要求,目的是要让学生掌握“点石成金”、“举一反三”之术,真正达到叶圣陶先后说的“教是为了不需要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