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壮族自治区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99191259 上传时间:2019-09-17 格式:DOC 页数:42 大小:22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广西壮族自治区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_第1页
第1页 / 共42页
广西壮族自治区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_第2页
第2页 / 共42页
广西壮族自治区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_第3页
第3页 / 共42页
广西壮族自治区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_第4页
第4页 / 共42页
广西壮族自治区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_第5页
第5页 / 共4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广西壮族自治区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广西壮族自治区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4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广西壮族自治区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目 录 第一章 城镇化发展进入新阶段 . 第一节 发展现状 第二节 发展态势 第三节 发展道路 第二章 新型城镇化发展的总体要求 第一节 指导思想 第二节 发展目标 第三章 有序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 第一节 推进符合条件的农业转移人口落户城镇 第二节 推进农业转移人口享有城镇基本公共服务 第三节 建立健全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推进机制 第四章 促进各类城镇协调发展 第一节 提升核心城市综合功能 第二节 增强中心城市辐射带动 第三节 加快发展中小城市 第四节 有重点地发展小城镇 第五章 优化城镇化空间格局 第一节 培育发展北部湾国家级重点城市群

2、第二节 加快发展区域性城镇群 第三节 积极发展桂西地区特色城镇 第四节 强化综合交通运输网络支撑 第五节 建立城镇群协调发展机制 第六章 推动新型城镇建设 第一节 建设集约城镇 第二节 建设绿色城镇 第三节 建设智慧城镇 第四节 建设人文城镇 第五节 建设特色城镇 第七章 加强城镇规划建设和管理 第一节 提高城镇规划水平 第二节 提高城镇基础设施水平 第三节 提高城镇公共服务水平 第四节 提高城镇管理水平 第八章 推动产城融合发展 第一节 强化城镇产业支撑 第二节 优化城镇产业布局 第三节 增强城镇创新能力 第四节 营造就业创业良好环境 第九章 促进城乡发展一体化 第一节 完善统筹城乡发展体制

3、机制 第二节 推进农业现代化 第三节 扎实建设新农村 第四节 推进国有农林场城镇建设 第十章 改革创新城镇化发展体制机制 第一节 推进人口管理制度改革 第二节 深化土地管理制度改革 第三节 创新城镇化资金保障机制 第四节 健全城镇住房制度 第五节 创新城镇管理体制 第十一章 提升城镇化开放合作水平 第一节 提高城市国际化水平 第二节 合作共建跨区域城市群 第三节 培育发展沿边城镇带 第十二章 推进规划实施 第一节 加强组织领导 第二节 形成政策合力 第三节 开展试点示范 第四节 强化监测评估 附录 新型城镇化建设重大工程 城镇化是现代化的必由之路,是推动经济提质增效升级的重要抓手,是促进城乡区

4、域协调发展的重要途径,是广西与全国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建成我国西南中南地区开放发展新的战略支点的重要支撑。广西已进入实现“两个建成”目标的决定性阶段,处于城镇化快速发展的关键时期,推进新型城镇化发展意义重大。 广西壮族自治区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根据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依据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中央和自治区城镇化工作会议精神编制,对今后一个时期广西新型城镇化发展的基本路径、发展目标、战略任务、重大举措和制度创新作出总体部署,是指导广西城镇化健康发展的行动纲领。 第一章 城镇化发展进入新阶段 随着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发展,广西城镇化步伐不断加

5、快,取得了显著成效,进入了快速发展新阶段。必须深刻认识城镇化发展新趋势新特点,遵循客观规律,把握正确方向,努力探索具有时代特征、富有广西特色的新型城镇化道路。 第一节 发展现状 改革开放特别是新世纪以来,自治区党委、政府作出了一系列加快推进城镇化的重大战略部署,广西城镇化发展取得了明显成效,呈现出城镇规模快速扩张、城镇体系不断完善、城镇功能持续提升、城乡面貌深刻变化等良好态势。但城镇化质量不高的问题日益突出,面临一系列亟待解决的矛盾和问题。 城镇化快速推进,但城镇化水平仍然偏低。1978-2012年,广西城镇常住人口从360万增加到2038万,年均增加48万人;城镇化率从10.64%提高到43

6、.53%,年均提高0.94个百分点,尤其是2004年城镇化率突破30%以后步伐明显加快,年均提高1.5个百分点。但城镇化滞后局面没有根本改变,2012年城镇化率比全国低9.04个百分点,排全国第26位。 专栏1:广西城镇化水平变化 城镇规模不断扩大,但农民工市民化进程偏慢。1978-2012年,城镇建成区面积从181平方公里增加到2298平方公里,城市数量从4个增加到35个,建制镇数量从66个增加到715个。但人口城镇化滞后,2012年以常住人口计算的城镇化率为43.53%,以户籍人口计算的城镇化率为21.93%,两者相差21.6个百分点,1011万人居住在城镇但没有城镇户籍。同时,土地城镇化

7、突出,2000-2012年城镇建成区面积增长了1.3倍,而城镇人口仅增长56.4%,城镇人口密度和建设用地集约水平下降。 专栏2:常住人口与户籍人口城镇化率“剪刀差” 城镇体系逐步完善,但各类城镇发展不够协调。北部湾城市群成为国家重点培育的新兴城市群。南宁、柳州成为城区人口超100万的城市,50-100万的城市3个,20-50万的9个,10-20万的21个,10万以下的县城54个,建制镇715个。但中心城市辐射带动能力不强,14个设区城市中有一半建成区人口少于30万,还没有超300万的城市;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发展滞后,平均每个县城建成区人口8万,每个建制镇0.8万,就近就地城镇化水平偏低。 专栏

8、3:广西城镇体系变化 城镇基础设施持续加强,但建设方式比较粗放。城镇水、电、路、气、住宅、通信、公交、环保等基础设施大幅改善,教育、医疗、文化体育、社会保障等公共服务水平明显提高,综合承载力和人居环境显著提升。但城镇规划建设和管理水平不高、缺乏特色,一些城市空间开发无序,重经济发展、轻环境保护,重城市建设、轻管理服务,重地上、轻地下等问题比较突出;一些中心城市交通拥堵、住房紧张、环境污染、就业压力增大、生态空间不足等“城市病”开始显现;中小城市和小城镇集聚产业和人口不足,功能比较欠缺。一些地方过多依赖土地财政推进城镇建设,潜藏财政金融债务风险。 城镇化与工业化互动增强,但产业支撑依然薄弱。广西

9、工业化进入中期阶段,主要依托城镇和产业园区布局,培育了一批新兴产业和产业集群,带动了城镇规模扩张和人口集聚,初步形成城镇化与工业化相互支撑、相互促进的良好态势。但工业化水平不高仍然制约着城镇化发展,特别是中小城市和小城镇产业基础薄弱,中心城市产业和城市布局不够协调,城区与园区“两张皮”现象比较突出,产城融合不够紧密。城镇化与工业化、信息化、农业现代化良性互动局面尚未形成。 统筹城乡步伐加快,但城乡二元结构亟待破除。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同城化迈出新步伐,扩权强县和扩权强镇有序推进,南宁、玉林等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点全面铺开,统筹城乡发展取得进展。但城乡发展差距大、不平衡、不协调问题突出,城乡分割的户籍

10、管理、土地管理、社会保障制度,以及财税金融、行政管理等制度改革滞后,制约了农民工市民化和城乡一体化进程,大量农业转移人口难以融入城市社会,游离于城镇基本公共服务体系之外,处于“半市民化”状态,城镇内部出现新的二元矛盾。同时,市民化进程滞后导致城乡双重占地严重,2000-2012年农村人口减少了770万,农村居民点占地却增加了1100平方公里。 第二节 发展态势 随着外部条件和内在动力的深刻变化,广西城镇化进入了质量与速度并重、以提升质量为主的新阶段,呈现转型升级发展态势,面临新的趋势和新的要求。 经济转型推动城镇化转型发展。在全球经济再平衡和产业格局再调整的大背景下,我国经济增长更加注重质量和

11、效益,更加注重转方式、调结构、扩内需,更加注重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进而打造经济升级版。主要依靠农村劳动力廉价供给、土地资源大量消耗等传统速度型的城镇化模式不可持续,必须推动城镇化发展由工业化驱动向四化同步、多元驱动转变,由粗放向集约、外延扩张向内涵提升转变。 社会转型推动城镇化转型发展。国家提出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城镇化道路,推进以人为核心的城镇化,消除城乡二元结构,构建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工农互惠、城乡一体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主要以城乡分割、低水平和非均等化公共服务为特征的城镇化模式难以为继,必须推动城镇化发展由以物为本向以人为本、城乡割裂向城乡融合转变。 政府转型推动

12、城镇化转型发展。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大幅减少政府对资源的直接配置和对市场的过多干预。主要依赖行政手段推动城镇化发展的模式不可持续,必须更加尊重市场规律,在充分发挥市场作用前提下,有效履行政府制定实施战略、规划、政策、标准等职责,推动城镇化健康发展,让城镇化真正成为一个自然历史过程。 战略转型推动城镇化转型发展。目前广西城镇化处于30%-70%的快速发展区间,步入了中等收入和工业化中期阶段,物质基础持续增强,产业体系日臻完善,经济社会加快转型,特别是面临加快建成我国西南中南地区开放发展新的战略支点、打造中国-东盟自贸区升级版、共建21世纪海上丝

13、绸之路等历史性机遇,发展空间和潜力巨大。同时,广西城镇化仍处在追赶和缩小与全国差距的阶段,面临既要加快发展、缩小差距,又要转型发展、提升质量的双重任务,还要破解支撑城镇化发展的要素成本上升、资源环境制约、城乡发展不协调等难题。必须摆脱高投入、高消耗、高排放、低效率的传统粗放型城镇化模式,切实把城镇化转入到质量与速度并重、以提高质量为主的转型发展轨道上来。 第三节 发展道路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推进广西新型城镇化发展,必须以国家新型城镇化发展战略为指导,结合广西实际,走出一条以人为本、集约高效、绿色发展、四化同步、城乡一体、多元特色的新型城镇化道路。以人为本,即人的城镇化,走以人为核心的城镇化之

14、路;集约高效,即布局优化的城镇化,走集约紧凑和大中小城市、小城镇协调发展的城镇化之路;绿色发展,即生态文明的城镇化,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城镇化之路;四化同步,即产城互动的城镇化,走产业和城镇融合发展的城镇化之路;城乡一体,即城乡融合的城镇化,走新型城镇与新农村建设双轮驱动的城镇化之路;多元特色,即特色鲜明的城镇化,走因地制宜和多样化发展的城镇化之路。 走广西特色的新型城镇化道路,是在现有基础上的继承与发展,是城镇化进入转型阶段的新要求,有利于转方式、调结构、扩内需,打造广西经济升级版,保持经济持续健康较快发展;有利于破解城乡二元结构,化解城镇二元矛盾,解决“三农”问题,促进城乡发展一体化;有利

15、于推动区域协调发展,打造北部湾国家级城市群,提高西江经济带和桂西资源富集区城镇化水平,进一步完善“两区一带”布局;有利于破解资源环境制约,建设生态文明示范区,全面提高城镇化质量和水平。 第二章 新型城镇化发展的总体要求 广西城镇化是在人多地少、经济欠发达、发展不平衡、资源环境约束较强的背景下推进的,必须立足区情、因地制宜、顺势而为,积极稳妥扎实推进新型城镇化健康发展。 第一节 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转变发展理念,创新发展模式,加快推动城镇化转型发展,以人口城镇化为核心,有序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以城镇群为主体形态,推动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以综合承载力为支撑,提升城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教学/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