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年级语文试题

上传人:平*** 文档编号:9917473 上传时间:2017-10-05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6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一年级语文试题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高一年级语文试题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高一年级语文试题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高一年级语文试题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高一年级语文试题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一年级语文试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一年级语文试题(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高一年级语文试题第卷(共 60 分)一基础部分(1-12 题,每题 2 分;13-24 题,每题 3 分。共 60 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 )A伴侣(lu) 颓圮(p) 瞋目(chn) 叱咤纷纭(cha)B绯闻(fi) 给予(j) 漫溯(s) 屏息以待(bng)C重创(chung) 婆娑(sha) 糯米(ru) 舐犊情深(tin)D长篙(ho) 编纂(cuan) 攒射(zan) 风尘仆仆(p)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保拇 作辑 寥廓 殒身不恤B扭扣 篇幅 揣摩 阴谋鬼计C笙萧 倾轧 蹒跚 绿草如茵D喋血 噩耗 修葺 引吭高歌3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意义与

2、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A. 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 B. 诸郎中执兵,皆陈殿下C. 樊於期偏袒扼腕而进 D. 太子丹恐惧,乃请荆卿曰4.下列句中加点词的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乃遂收盛樊於期之首,函封之 又前而为歌曰 乃朝服,设九宾 顷之未发,太子迟之 使使以闻大王 箕踞以骂曰 今行而无信,则秦未可亲也 皆白衣冠以送之A. B. C. D. 5. 对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秦王还柱而走 图穷而匕首见 (秦王)乃以手共搏之 侍医夏无且以其所奉药囊提轲A. 不同,不同 B. 相同,不同 C. 不同,相同 D. 相同,相同6、对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3、持千金之资币物 币:钱币 B 厚遗秦王宠臣中庶子蒙嘉 遗:给予、赠送C 荆轲顾笑武阳,前为谢曰 谢:道歉,道谢。 D 图穷而匕首见 穷:穷尽7、依据词类活用情况,与例句加点的字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函封,燕王拜送于庭A轲自知事不就,倚柱而笑,箕踞以骂 B、又前而为歌C皆白衣冠以送之至易水上 D、秦武阳色变振恐,群臣怪之8.下列各组中词语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A、见: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 风吹草低见牛羊 B、封:又欲肆其西封 函封之C、遗:使人遗赵王书 厚遗秦王宠臣中庶子蒙嘉 D、比:比诸侯之列 朋比为奸9、下列句子中特殊句式现象与其它三句不同的是( )A、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 B、见燕使者咸

4、阳宫 C、嘉为先言于秦王 D、使毕使于前10 . 选项中的“而”与例句中“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可以解燕国之患,而报将军之仇者A .秦王必喜而善见臣。 B . 今日往而不反,竖子也。C . 荆轲奉樊於期头函,而秦武阳奉地图匣以进。 D . 樊於期偏袒扼腕而进曰。11下列句中加点的字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愿大王少假借之 少:稍微。 B. 轲既取图奉之,发图 发:发放。C荆轲废,乃引其匕首提秦王 引:举起。 D秦王复击轲,被八创 被:受。12.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 今行而无信 信:相信。 B. 顾计不知所出耳 顾:不过,只是。C. 秦王必说见臣 说:通“悦

5、” ,喜欢,高兴。 D. 进兵北略地 略:掠夺、夺取。1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运用错误的一项是 ( )A一九三八年,希特勒所达到的目标远远超过了他在一九三三年以前所许下的诺言,他已经把看来毫无希望的事情付诸实现,一时间可谓踌躇满志。B那天,我们强忍住即将夺眶而出的泪水,深情地唱起周华健的朋友 ,长歌当哭来送别我们可爱的教官。C在主场对西布朗的比赛中,曼联射手韦恩鲁尼只能屈居替补席,只在 79 分钟球队被2-2 逼平时临危受命上阵,却始终未能进球。D李零在其新作中指出,孔子是一个四处游说、替统治者操心、与虎谋皮、拼命劝他们改邪归正的人。14下列加点成语运用正确的一项是 ( )A、这人性格孤僻,

6、以邻为壑,很少跟别人打交道。B、中医擅长“望、闻、问、切” ,察言观色以诊断病情。C、最初几天的约会和采访热潮已经过去,任何外来者都会突然陷入难耐的冷清,恐怕连流亡的总统或国王也概莫能外。D、黄河小浪底冲沙调水气势壮观,江河日下。15下列各句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今年年初,美英两国曾集结了令人震慑的军事力量,使海湾地区一度战云密布。B应聘的外国专家的正式工资一般应高于或维持试用期工资。C凡事依靠群众,否则单靠自己,什么事也做不成。D昨天是转会截止日期的最后一天,中国足协又接到 25 名球员递交的转会申请。16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这种病态的需要活动不仅使他堕入偏执的癖性中去,

7、而且使他的业务天天积聚起来,使他接受他所不能实行的工作。B由于我国基础工业落后,搞二代机、三代机都有很难过关的问题,而王选开创性地以“轮廓加参数”的数学描述方法研究出一整套高倍率汉字信息压缩、还原、变倍,从而使机械部分变得简单。C一般来说,散文篇幅不长,但立意深,多见识,有真情,饶趣味,因而其文字表现有个性,富文采,成为民族语言中最为俊美的部分。D列夫托尔斯泰称上帝是“那种无限的万有,身在其中,人感到自己是一个有限的部分”,并且宣告,凡人和其他人的生活的结合惟有通过爱才会发生。17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为恰当的一项是 ( )什么是仁?孔子并没有给“仁”下一个明确的定义,他总是

8、根据不同的对象,对“仁”进行不同角度的阐述。 。所以,他说:“为人由己,而由乎人哉? ”(颜渊“仁远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 ”(述而 )只有不断反省,循礼而行,就能达到“仁”的境界。 至于什么是“克己复礼” ,他也有明确的说明,那就是“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 而要做到这一点,需要个体自觉的道德修养。孔子很重视周礼,即周代的礼节仪式、政治制度和道德规范,在春秋时期礼崩乐坏的动荡局势下,他希望社会和个体都能以“礼”为根本。实际上,就是提倡人们要以克制和礼让的态度来调和社会矛盾。而“仁”的实现,正有赖于对“礼”的实行。在颜渊篇中,他提出“克己复礼为仁” 。A B C D二。阅

9、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820 题。经学文本的演变儒家通识教育,主要是通过经典学习和主体自觉实践而实现的,由此也产生了源远流长的“经学” 。作为训解、阐述儒家经典的学问,经学起源于子夏和苟子,并随着时代发展教育变革而演化。两汉儒学处于独尊地位, “五经” 、 “七经”立于大学, “明经” 、 “孝廉”也设为察举科目,在人才培养和选拔中发挥了特殊作用。隋唐而下,经学与科举结合,对儒家通识教育的内容产生了重大影响。唐初,太宗“以经籍去圣久远,文字多讹谬,诏前中书侍郎颜师古考订五经 ,颁于天下,命学者习焉。又以儒学多门,章句繁杂,诏国子祭酒孔颖达与诸儒撰定五经义疏,凡一百七十卷,名曰五经正义 ,今天下

10、传习” 。由此完成了经注的统一。高宗永徽四年王经正义颁行后,速成为科举取士的标准经说。其后,又有贾公彦作周礼注疏与仪礼疏 ,杨士勋作谷梁传疏 ,徐彦作公羊传疏 ,合称九经正义 。唐代明经科,以九经取士,有五经、三经、二经、学究一经、三礼、三传之别;至唐文宗太和年间,刻十二经 ,立石于国学,增加的论语 、 孝经和尔雅 ,均成为了教科书。唐代学者整理的经学文本,是对汉代以来经学的一次大总结。清代经学家皮锡瑞如此评析:“自正义定本颁之国胄,用以取士,天下奉为圭杲。唐至宋初数百年,士子皆谨守官书,莫敢异议矣。 ”也有学者认为, “正义”对经、注起了详解作用,有益于普及文化教育,但士人多以读经为敲门砖,

11、并不以学术论争为意,从而造成了经典注疏的停滞。北宋庆历以后,疑古之风始兴,不信前人注疏,务出新义。熙宁间,王安石改制,废置仪礼学官,而以周礼取士,并未将春秋列于学官。当时规定:“进士罢诗赋、帖经、墨义,各占治诗 、 书 、 易 、 周礼 、 礼记一经,兼以论语 、 孟子 。”其原因主要在于三方面:春秋大义难知,不利“经术造士” ;春秋经传言灾异,不利变法;依春秋大义治狱,与王安石以法治罪相冲突。王安石自撰三经新义 ,颁行学校,作为士子惟一“经术”和科举考试标准。实际上,这是新党集体思想的结晶。 “过分热衷于将一家注经之学定于一尊的作法是导致王安石失败的原因之一。 ”此后,经学文本进一步发展。朱

12、嘉从礼记中选出大学 、 中庸两篇,与论语 、 孟子合为四书 ,并作四书集注 。这是元、明、清读书人的必修教科书,也是科举考试的法定标准。为适应读书应举的需要,宋代以后三字经 、 百家姓 、 千字文等蒙学教材流行于世,清代增有弟子规读本。18.下列对“经学”解说正确的一项是 ( )A起源于子夏和荀子的经学,随着时代发展教育变革而演化成了一门训解、阐述儒家经典的学问。B经学在两汉时处于独尊地位,隋唐后因与科举结合而对儒家通识教育产生过重大影响。C唐末后数百年间, 五经正义一直是科举取士的标准经说,也是天下士子谨守的官书。D经学文本经朱熹得到进一步发展, 四书集注是以后封建时代科举考试的法定标准。1

13、9下列不属于“推动了经学文本重大发展”的人和事的一项是 ( )A唐太宗命孔颖达与诸儒撰定的五经正义在唐高宗永徽四年颁行后,遂成为科举取士的标准经说。B贾公彦、杨士勋、徐彦在五经正义的基础上,又拓展了经学文本,合称的九经正义成为唐代明经科取士的经说。C北宋庆历后,王安石改制,废置仪礼学官,而改以周礼取士,并未将春秋列于学官。D宋代朱熹将大学 中庸 论语 孟子合成四书 ,并作四书集注 ,这是元、明、清的必修教科书和科举考试的法定标准。20下列表述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 论语是经唐代学者整理的经学文本,被列为经学教科书是在唐文宗太和年间。B唐太宗和唐文宗都十分重视对儒家经典的训解、阐述,并完成了经注的统一,使经学得以发展。C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