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中班数学说课稿(同名24309)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99173403 上传时间:2019-09-17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3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幼儿园中班数学说课稿(同名24309)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幼儿园中班数学说课稿(同名24309)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幼儿园中班数学说课稿(同名24309)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幼儿园中班数学说课稿(同名24309)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幼儿园中班数学说课稿(同名24309)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幼儿园中班数学说课稿(同名24309)》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幼儿园中班数学说课稿(同名24309)(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中班数学说课稿有趣的几何图形一、说教材这一活动主要要求幼儿辨认平面几何图形,中班小朋友他们的思维是直觉形象的,在学习过程中要着重感知事物的明显特征。然而几何图形的认识往往过于单调、抽象。因此根据纲要中指出的:教育内容的选择,既要贴近幼儿的生活,为幼儿感兴趣的事物和问题,又要有助于拓展幼儿的经验和视野。设计此活动,让幼儿能大胆地参与活动,积极地投入实践中去。二、说目标活动目标是教学活动的起点和归宿,对活动起着导向作用,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实际情况,确立了认知、情感、能力等方面的目标.其中有探索认知部分,也有操作部分,目标是:1引导幼儿区分图形(三角形、长方形、正方形、圆形)。2让幼儿初步感知图形

2、之间的转换关系,并能想办法解决问题。3培养幼儿思维的灵活性,发展幼儿动手能力,激发幼儿学习数学的欲望。根据目标,我把活动的重点定为:复习巩固对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形的认识;难点定为:初步感知几种图形的组合和转换关系。三、活动准备活动准备是为了完成具体活动目标服务的,同时幼儿是通过环境、材料相互作用获得发展的,活动准备必须与目标、活动主体的能力、兴趣、需要等相适应,所以,我既进行了物质准备又考虑到幼儿的知识经验准备。知识准备:已认识简单、常见的图形物质准备:1、教具:自制的“石路”上面画有大小不同图形“土坑”若干。2、学具:圆形、三角形、长方形、正方形的图形卡片若干,幼儿人手一个小塑料筐。

3、四、说教法、学法(一)、教法新纲要指出:教师应成为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活动中应力求“形成合作式的师幼互动”,因此本活动我除了和幼儿一起准备丰富的活动材料,还挖掘此活动的活动价值,采用适宜的方法组织教学。活动中我运用了:1、情景创设法:活动导入部分既要让幼儿发现问题,引出下面一系列的疑问及探索,又要通过幼儿感兴趣的方式设置悬念,因而我设计了铺石头这一情节,并通过情景表演的方法启发幼儿思考。2、演示法:是教师通过讲解谈话把教具演示给孩子看,帮助他们获得一定的理解,本活动的演示是运用几何图形的基础上,学会区分异同。3、观察法:观察可丰富幼儿感性经验,培养幼儿对周围事物的兴趣和求知欲。通

4、过组织幼儿观察石头的颜色和形状,达到巩固和比较各种形状特征的目标。4、游戏法:“富教育于游戏之中”是规程的原则体现之一,淡化模式,把教育内容寓在有趣的游戏中,充分调动幼儿学习的积极性,让幼儿在“玩中学,在学中玩。”在本次活动中,以“游戏”贯穿活动始终,游戏是本次教学活动的一条主线,让幼儿在捡石头铺石头踩石头的一系列游戏来达到预设目标5、活动过程中,我渗透了“多元智能”的理念,将各领域的知识有机整合在一起,如在观察活动中渗透了语言表达教学,在“铺石头”中渗透了方位词教学及社会情感教育等等。(二)学法幼儿是学习的主人,以幼儿为主体,创造条件让幼儿参与探索活动,不仅提高了幼儿探索能力,更让幼儿获得了

5、学习的技能和激发了幼儿的学习兴趣。本活动采用的方法有:1、操作法:是指幼儿动手操作,在与材料的相互作用过程中进行探究学习。纲要指出教师在提供丰富材料时,要使幼儿都能运用多种感官,多种方式进行探索。本活动的操作是帮助小朋友铺路,让幼儿通过看一看、比一比、放一放、拼一拼来认识几何图形。2、交流法:同伴间相互交流探索问题。在交流的过程中既能发展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又能将自己获得的经验与同伴交流分享,使纲要中指出的“生生互动”得到真正体现。因为幼儿是学习的主人,所以我创设了游戏的情景,让幼儿全身心地投入到活动中去,并且在游戏中给幼儿自由展现的空间。五、说教学程序1、创设情境、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兴趣

6、是最好的老师。通过创设捡石头铺路的情景一下子抓住幼儿的眼球,吸引他们的注意力,激发他们参与活动的兴趣。2、第一次操作捡“石头”带领幼儿捡“石头”,引导幼儿观察“石头”的形状,并通过交流发言,做分类游戏等多种方式来复习巩固对三角形、长方形、正方形、圆形的特征以及常见颜色的掌握。3第二次操作铺“石头” 在这一环节中我设置了“铺石头”的游戏,让幼儿在动手操作中巩固所学内容。纲要中指出:要尽量创造条件让幼儿真正参加探索活动,使他们感受科学探索的过程和方法。让孩子通过摸一摸,看一看,比一比来巩固对图形(圆形、三角形、长方形、正方形)特征的掌握。3第三次操作拼“石头”在孩子们操作的过程中发现难点问题有些坑

7、找不到相同形状的“石头”来填,并及时抛出问题,引导他们思考问题,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相互交流帮助,分享探索的过程和结果。从而得出结论用几个不同形状的图形能拼出一个新的图形来。幼儿在游戏过程中反复感受、反复体验以突破难点。同时也培养孩子初步的合作意识和能力。我一共安排了三次操作活动,这三次操作活动每次的药企业和难度都不同,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层层递进,线条清晰,利于孩子逐步深入的仔细观察和主动探索。4、音乐活动踩“石头”纲要中指出幼儿的活动要动静交替,切合幼儿年龄特点。中班幼儿的专注时间一般在2530分钟左右,在三次操作活动后,我特意安排了这个音乐活动,让孩子在轻松活泼的音乐中跳一跳,蹦一蹦,抢

8、一抢,放松心情,活跃气氛,而且也再次巩固了对图形的认识和掌握。5、活动延伸一次活动的结束不代表这次内容的终结,幼儿的知识要经过多次反复的巩固和联系,要不断的积累和深入。一次活动后,我们的教具和学具也还有大量的再次使用空间,所以我请孩子们把材料转移到活动区,在那里感兴趣的孩子们还可以接着探索形状的奥秘。六、效果预测整个活动程序的安排,能遵循纲要中组织与实施中的教育性、互动性、针对性的原则,也符合中班幼儿的学习特点和规律。因此,我想通过这样的一个活动,孩子们不仅能认识几何图形,能详细地说出各图形的区别,初步感知图形之间组合和转换关系,而且在以后的学习中遇到困难时尝试用已学的知识来解决问题、动手操作

9、及与同伴交流等方法来解决问题。中班数学教案 有趣的几何图形一、活动目标1引导幼儿区分图形(三角形、长方形、正方形、圆形)。2让幼儿初步感知图形之间的转换关系,并能想办法解决问题。3培养幼儿思维的灵活性,发展幼儿动手能力,激发幼儿学习数学的欲望。二、活动准备1学会了各种图形的特征。2、自制的“小路”,上面镂刻大小不同的图形“土坑”,将镂刻下来的图形作成铺路的“石头”。小篮同幼儿人数。 3、圆形、三角形、长方形、正方形的图形标记,音乐。 三、活动过程-一、情景导入“捡石头”,激发幼儿活动兴趣。 1、“小朋友,今天的天气真好,我们一起去郊外捡石头!”(随音乐进入活动室) 2、教师提出操作要求:“快看

10、!有那么多五彩缤纷的小石头,大家可以捡自己喜欢的颜色、形状的石头。” 3、引导幼儿观察、操作,鼓励幼儿边操作边交流。 4、请小朋友大胆介绍自己喜欢的石头(颜色、形状)。 5、游戏:按标记举“石头”。(分类练习)2幼儿操作铺“石头”(1)谈话引入。大家捡到了那么多漂亮的石头,我们用它来铺一条石子路,好吗?(2)提出几点要求:要把“坑”填满。不要用太多的胶水。遇到问题动脑筋想办法,找伙伴帮忙。(3)幼儿自由操作:把捡到的“石头”一一对应嵌入相应形状的“坑”里。 3开动脑筋拼“石头”(1)抛出问题:小石头没有了,但是正好有坑没有铺好的,该怎么办?(2)幼儿再次操作(3)引导幼儿想办法互相合作,用捡来的“石头”拼在一起铺平地上的“坑”。(4)教师小结:用几个不同形状的图形能拼出一个新的图形来。4、踩“石头”: 1)“路铺平了,我们来玩踩石头的游戏!” 教师介绍玩法:“音乐一响,小朋友就一边念儿歌一边动起来,音乐一停就立即踩到“石头”上,并说说踩的是什么形状、颜色的“石头”。 2)游戏重复23次。 四、活动延伸1幼儿操作材料放入活动室计算角,让幼儿在自由活动中继续操作。2让幼儿回家找一找、想一想、在日常生活中有什么东西也是这种形状。 全国驴友团队、自驾俱乐部、户外俱乐部、及各旅行社、社会团体,以及户外爱好者均可报名。报名时提供真实身份证信息、联系电话等信息。以报名款到帐成功为准确认报名资格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教学/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