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栏-式”民居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99171644 上传时间:2019-09-17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1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干栏-式”民居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干栏-式”民居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干栏-式”民居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干栏-式”民居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干栏-式”民居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干栏-式”民居》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干栏-式”民居(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干栏 式”民居 “干栏”是住宅建筑形式之一。又称高栏、阁栏、麻栏。分两层,一般用木、竹料作桩柱、楼板和上层的墙壁,下层无遮拦,墙壁也有用砖、石、泥等从地面砌起来的。屋顶为人字形,覆盖以树皮、茅草或陶瓦。上层住人,下层用作圈养家畜或置放农具。此种建筑可防蛇、虫、洪水、湿气等的侵害,主要分布在气候潮湿地区。 古代中国南方盛行干栏式建筑,距今7000年前的浙江余姚河姆渡遗址中的木构建筑,是发现最早的干栏式建筑。在云南、四川、贵州、湖南、江西、广东等地的考古发掘中,也发现过不少陶制干栏式建筑模型。今壮、傣、布依、侗、水等族住房建筑形式即由此发展而来。此外,西伯利亚、东南亚、美洲、大洋洲、非洲的一些地区

2、也有干栏式建筑。 当原始人类摆脱原始狩猎与采集,进入有序的农业生产后,劳动需要定居。加上氏族人口的繁衍等,有血缘关系的人们就会聚居在一起,形成一个特定群体的普遍生活模式。而干栏式建筑正是在这个阶段形成和发展的与南方自然相结合的建筑文化。 南方地区气候炎热,雨水充足,湿度很大,林木资源丰富,并且盛产凤尾竹。而干栏式建筑,正是底部架空,用数十根木柱支撑楼上的重量,四周不设墙,主要用来养家禽、家畜,堆放柴禾、谷物等。如果设墙,墙也是由多空隙的竹篾围起,利于洪水的通过。二楼由木柱支撑在空中,主要居住,这样的设计,即可以防潮,也可以防野兽。可谓一举夺得! 浙江余姚的河姆渡建筑文化,正是新石器时期南方的主

3、要建筑文化,其特色正是以干栏式建筑为主,其中河姆渡的干栏式木构架是华夏建筑文化的缘起。但原始形式的干栏式建筑经过数千年的演化,如今其原型已经坦然无存。如果要进行干栏式建筑的研究,目前能够较完整保留下来的只分布在云南西双版纳和海南部分地区。 知识检验:你会吗?1、干栏式建筑目前主要分布在我国那个少数民族居住区?A傣族 B壮族 C藏族 D回族 快乐积累:答案:A。 傣族是古百越族群的后裔,分布在云南西南和南部的边境地带。他们聚居的地区坐落在依山傍水,视野开阔的平地,顺着山坡地势和河流走向延伸。当地和南方气候一样,炎热多雨,湿度大,并且还有霉腐、虫蛀等,这都是傣族人造房最为头痛的问题。而傣族人居住的

4、西双版纳地区,竹子随处可见。因此用竹子作材料搭建的干栏式竹楼,是目前我们国家最集中,最典型的干栏式建筑。并且,在古代,西双版纳地区的交通不便,与外界缺乏交往,山高路长,较少受到中原文化的影响,人们信奉的是本民族的原始宗教和从印度、缅甸、泰国传来的上座部佛教。所以,除了与自然环境的适应,较少受到外界影响也正是傣族竹楼能够较完整的沿袭至今的重要原因。傣族竹楼,被称为早期干栏式建筑的活化石。2、下面两幅图中,属于浙江余姚河姆渡先民建筑的是 ,属于西安半坡遗址先民建筑的模型是 。 A图 B图 快乐积累:答案:河姆渡遗址为B图,西安半坡遗址是A图。 河姆渡遗址位于长江下游地区,雨水较多,B图为干栏式建筑

5、,干栏式建筑能架空底层,可以排水防水,便于通风、防潮,它适应湿润地区。半坡文化遗址位于黄河流域,气候较为干燥和寒冷,所以没有防潮的需要,半地穴式房屋类似于现在爱斯基摩人使用的冰屋,可以有效的御寒。由此可见,两个完全不同的文明,建筑的产生根据人们生存的需要,产生与气候及环境因素相适应的不同的建筑,所以一个在土中,一个在土上。 另外,半坡遗址房屋建筑早期是半穴式,即一半在地下,以坑壁为墙,露出地面的一半盖上了屋顶,这种房屋既低矮还是比较潮湿的。到了原始社会晚期,才在地面砌墙,并用木柱支撑屋顶,这种直立的墙体及带有倾斜的屋面 ,已形成了后来我国传统房屋建筑的基本模式,这在当时可算是了不起的创举。 雲

6、南少数民族“干栏式”民居 . 水傣的传统民居是干栏式,也就是俗称“竹楼”。 特点是歇山式的屋顶,正脊很短,屋顶很大,坡度非常陡,也就是当地人说的“偏厦”,看上去很象重檐顶形式。傣族干栏民居的构架非常简単,在平地上接塔出一亇稳定的架子,底层悬空二层做出居室型,然后在顶部辅草就可以了。这种形式是因地取材便利快捷,占地面积少居住面积大,有防潮通风等特点很适合当地气候条件。 干栏式建筑的结构干栏(也作干阑)是历史极为久远的一种建筑类型,它是由原始人类的巢居逐步演变而成的。干栏一词最早见于魏书:依树积木,以居其上名曰干栏。旧唐书:山有毒草及风蝮蛇,人并楼居,登梯而上,号为干栏。干栏是一种把居住层地板用支

7、柱架离地面的建筑,以避虫蛇猛兽,并有利于防潮及通风,适用于温暖潮湿的地域。(如图) 浙江余姚的河姆渡遗址(Hemudu Site ) 云南省剑川剑湖海尾河旁的海门口遗址的复原的干栏建筑(距今7000多年) 干栏式建筑群 (距今3000多年) 干栏在中国古时候的长江以南地区曾广泛采用,后来逐渐减少,现在只存在于西南少数民族地区。如今仍以干栏为主要住房的,有傣族的竹楼、壮族的麻栏、侗族的木干栏、黎族的船形屋、水族的木楼等。其中傣族的竹楼是以竹为主要建筑材料,每家有篱笆围成的小院,种有芭蕉等热带植物,极富生趣。壮族的麻栏吸收了较多的汉族建筑手法,木材用量增加。侗族的木干栏建造工艺较高,尤其是村寨中的

8、鼓楼及风雨桥,显示出惊人的木工技巧。 干栏式竹楼具有独特的风格,它有舒适、卫生、防潮、防虫等优点。傣家的竹楼正方形,分为上下两层,上层住人,距离地面约2公尺左右,以数根木料(或用大青竹)为柱。下层无墙,用以饲养牲畜及堆放什物。竹楼层顶造型为歇山式,层面用草排复盖。设有楼梯,拾级登楼,有走廊、凉台,可以晾物和纳凉。室内用竹篱笆隔为两间,内间为主人卧室,外间为客室。客室进门内有高出地面四、五寸长的火塘,供烹饪取暖照明之用。外间是接待宾客的场所,也是室内活动的中心。卧室是一大通间,男女数代同宿一室,席楼而卧,仅仅是使用黑布蚊帐,作为间隔。室内陈设简朴,用具绝大部份为竹制品,除锅、盆、罐外。其余桌、凳

9、、箩、筐、饭盒等系竹篾编制而成。壁多无窗,阳光和风都是从这些竹片缝中透入。楼外以竹为篱笆,宅院内长着劲秀挺拔的椰子、树干高大的柚树、果实累累的香蕉、香甜可口的木瓜和婆娑苍翠的竹丛。一派诗情画意,点缀出浓郁的亚热带风光。 傣族的竹楼具有两大优点。一是竹楼能防蚊虫、防潮湿、防野兽。二是建盖竹楼的材料来源方便,就地取材,比较经济。傣族建造竹楼使用的材料主要是大青竹和少量木料。大青竹是傣族地区的特产,而竹楼屋面覆盖的草排是以当地所生长的茅草编制而成,这种制草排的茅草来源广,又很经济。加之傣族人民建造新房时有全寨互相帮助的习惯,一家盖房,全村出动,送草排,赠送青竹,出劳力。因此,傣族人民建造新房的速度也

10、相当快,一幢竹楼只需一天多即可竣工。新房落成,全村老幼都前往祝贺。傣族人民喜爱的民间歌手“赞哈”,更以自己的歌声祝贺主人迁入新居。(如图) 干栏式建筑和吊脚楼有什么区别 相同点:云南干阑式民居和湘西吊脚楼都属于古代干阑式建筑的范畴。所谓干阑式建筑,即是体量较大,下屋架空,上层铺木板作居住用的(庄裕光干阑建筑)一种房屋。它具有通风、防潮、防盗、防兽等优点,对于气候炎热、潮湿多雨的中国西南部亚热带地区非常适用。因这些地域多水多雨,空气和地层湿度大,由于干阑式建筑是底层架空,对防潮和通风极为有利。 不同点:云南干阑式民居干阑式建筑主要分布在西双版纳全境和德宏州的瑞丽,遮放坝子。干阑式住房以竹术为材料

11、,木材作房架,竹子作檩、掾、楼面、墙、梯、栏等,各部件的连接用榫卯和竹蔑绑扎,为单幢建筑,各家自成院落,各宅院有小径相通。房顶用草排或挂瓦。瑞丽的干栏式建筑体现出较高的水平。这类民居规模不大,一般三至五间,日常生活及生产活动皆在一幢房子内解决,对于平坎少,地形复杂的地区,尤能显露出其优越性。傣族民居多为竹木结构,茅草屋顶,故又称为竹楼。其下部架空,竹席铺地,席地而坐,有宽大的前廊和露天的晒台,外观上以低垂的檐部及陡峭的歇山屋顶为特色。壮族称干阑建筑为“麻栏”,以五开间者居多,采用木构的穿斗屋架。下边架空的支柱层多围以简易的栅栏作为畜圈及杂用。上层中间为堂屋,是日常起居、迎亲宴客、婚丧节日聚会之

12、处。围绕堂屋分隔出卧室。侗族干阑与壮族麻栏类似,只是居室部分开敞外露较多,喜用挑廊及吊楼。同时侗族村寨中皆建造一座多檐的高耸的鼓楼,作为全村人活动的场所。村村各异,争奇斗巧,是侗族的一项宝贵的建筑遗产。苗族喜欢用半楼居,即结合地形,半挖半填,干阑架空一半的方式。黎族世居海南岛五指山,风大雨多,气候潮湿。其民居为一种架空不高的低干阑,上面覆盖着茅草的半圆形船篷顶,无墙无窗,前后有门,门外有船头,就像被架空起来的纵长形的船,故又称“船形屋”。景颇族、德昂族的干阑建筑的屋顶皆有民族的独特形式。而布依族的民居原来亦是干阑式房子,但居住在镇宁、安顺、六盘水一带的布依族,由于建筑材料的限制,则完全改用石头

13、做房子,但其原型仍是干阑式规式。湘西吊脚楼湘西吊脚楼建筑形式活泼,可临水,也可依山傍谷,或就建在田坝边。稍稍开凿修砌,选上好木料支撑起一座座或者一排排的吊楼来,旁边饰以几丛茂林修竹,省时又省工,温馨而有画境。这种楼飞檐翘角,三面环廊,吊着几根八菱形、四方形刻有绣球或金瓜的悬柱,壁板漆得光亮光亮的,并嵌有花窗,通风向阳。花窗也往往用意极深,镂有双凤朝阳、喜鹊恋梅等图案,古朴而秀雅。吊脚楼的妙处,一是防潮避湿,通风干爽;二是节约土地,造价较廉;三是依山傍水或靠着田坝而建的吊脚楼,悬柱之间往往留有一定的空地,可喂养家畜,人家吊脚楼下有小羊叫(沈从文鸭窠围的夜)。 古老的黑瓦木结构吊脚楼,堂屋很敞亮,温暖而亲切。如有幸叩访,热情的湘西人泡茶筛酒,摆出种种野味,令人宾至如归。全国驴友团队、自驾俱乐部、户外俱乐部、及各旅行社、社会团体,以及户外爱好者均可报名。报名时提供真实身份证信息、联系电话等信息。以报名款到帐成功为准确认报名资格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教学/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