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德师风教育反思心得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99159511 上传时间:2019-09-17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4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师德师风教育反思心得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师德师风教育反思心得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师德师风教育反思心得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师德师风教育反思心得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师德师风教育反思心得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师德师风教育反思心得》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师德师风教育反思心得(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师德师风学习反思心得体会德安县磨溪中学 张吉凤教师既是知识种子的传播者,文明之树的培育者,人类灵魂的塑造者,又是人类社会发展与进步的开拓者,是学生健康成长的引路人和光辉典范。因而,教师的言行是构成对学生影响的最现实的因素之一,它不仅影响着学生学习状况及其效果,而且影响着学生人格等心理品质的形成和心理健康的发展水平。一、心灵关怀的无知比比皆是的伤害。教师对于学生思想和情感的影响价值是不言而喻的,教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将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到学生心灵的成长和发育。然而,许多教师至今却还并未明确地意识到这一点,以致于对学生心灵的关怀一直以来漠然而无知,由此所引起的心灵伤害也就断然不可避免了。前些年

2、,学生受伤害的事并不鲜见。有的学生被老师骂,有的教师甚至随意举手打学生;还有的教师不顾学生的颜面,故意贬损学生的人格,等等。有研究者认为,学生遭受的伤害中,体罚是表面的,而心罚所受到的伤害则是长期的,甚至是终身的。曾经有一位这样的学生,他的英语成绩很差,他自己很想学好,但又不知道怎样学,有一天上课时,英语老师按顺序叫学生站起来回答问题,眼看就要轮到他了,他心里很激动,因为那道题他能做出来,但还是有点紧张,然而,英语老师却没有叫他,而是叫了他后面的同学,这时,这位学生感到侮辱,后来升高中时,英语才考了48分,使他进不了重点中学。这是一个极其普通的例子,尤其是在老师讲公开课、观察课、优质课、示范课

3、的课堂上更为多见,客观地讲,英语老师没叫他回答问题是无意的,可能是一时疏忽,但对于这个学生来说却不是无意的,他认为是英语老师看不起她,嫌她英语太差才不让回答问题。此例中,英语教师的无意伤害极大地改变了这个学生的学业发展和心理状况。她不仅放弃努力学习英语的动机,而且发展到害怕上英语课。这直接导致了她升学的失败和对未来的焦虑。当然,引发无意伤害的根本原因也应归之于这个学生,归之于她的无中生有和过度自尊。但是,这并非说老师没有任何责任,从心灵关注的角度来看,老师的言行任何时候都应是教育的一个组成部分,不能随心所欲,更不能漫不经心。 二、心灵关怀的前提了解学生的心灵。事实上,许多教师行为偏差,也正是由

4、于不了解学生的心理特点而造成的。 我们常说,教学要获得应有的效果,必须依赖于我们对教育的两条基本规律的遵循。一条是教育的内容符合社会的要求。这是从教育与社会的关系来看的,教育首先是一种社会现象,它必须为社会的政治、经济服务,才会有安身立足之本,因此,教育要紧紧地扣住时代的脉搏,时时关注社会的发展和需求。另一条就是教育还必须遵循儿童身心发展的规律,即教育的内容与方式都要符合儿童的年龄特征。这样,教育才会成为儿童自身的需要,并为儿童所接受。而这一条主要是从教育与人的关系出发来看的,就是说,教育还是一种培养人的实践活动,如果教育脱离了人的身心实际,那么,就很难促成人的身心发展了。因此,教育中的有关年

5、龄特征的问题,是不能被忽视的。在这两条规律中,就教师的工作性质而言,主要应该是对第二条规律的把握。原因有两点:第一,教育与社会的关系往往是由政府部门的大政方针所决定的,教师并无权利随意更改教材的内容,但怎样把时代精神、教育的方针政策以及教材内容中的规范与要求有效地落实到学生身上,却是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这就离不开教师对学生本身的研究了;第二,教育为社会服务的最终目标,还是为了促进人本身的身心素质的发展,是为了人类的生存幸福而服务的;同时,社会的要求也只有凝聚为人的个体的一种内在的、永恒不变的身心素质之时,教育的效果才会真正显露出来,我们才可以说教育是成功的。而教育要有效地促进人的身心发展,外在

6、教育影响要凝结为人的内在素质,则又都离不开教师对学生现有身心发展水平与特征的了解和遵循。也就是说,以人为本,以人的身心素质为本,这不仅是教育的出发点,而且也是教育的最终归宿。对此,任何人都是不能忽略或轻视的,否则,就无真正的教育效果可言!因此,从心灵关注的角度来看,儿童的心灵具有可塑性,同时也是一颗脆弱的心灵,一颗向上的心灵,一颗善于学习的心灵。所以教育的效果,并不在于教育内容本身的正确与否,而主要在教育内容与教育方式是否贴近和符合受教育者的身心实际。同时,符合儿童身心实际的教育,又首先是建立在对儿童年龄特征的尊重与了解基础之上的,要关注学生心灵的成长,要使教师真正具有一种富有实效的教育行为,

7、教师就必须认真研究和了解学生的心理特点与年龄特征,并以此作为教育的起点。 三、心灵关怀的策略:掌握教育的方式与艺术。心灵关怀在了解了学生心灵发育的特点之后,还应注意掌握一些具体的教育方式与艺术,这是教育怎样更好地防止教育伤害,避免无意伤害,根除有意伤害的又一重要的前提条件,在学生心灵成长的道路上,需要教师的爱,需要教师的辅导,需要教师的帮助。爱,是师德的灵魂。老师们都知道这一点,而且许多老师也很热爱自己的学生,但爱心的付出有时并不能获得学生的认可。通过师德师风学习,我认识到:爱学生,还要会爱学生。怎么算会爱学生呢?一要了解学生。不了解学生,不熟悉自己教育的对象,就像在黑夜里走路。因此要重视了解

8、每个学生的个性特点,了解他们各自不同的精神世界、爱好和才能、欢乐和忧愁。二要对学生一视同仁。教师要爱所有的学生,不但要爱聪明、活泼、可爱的学生,更要爱差生、特殊生、顽皮捣蛋生、一般生。特别是对毛病较多的学生,更要亲近他们,了解他们,热忱地关怀、帮助他们,挖掘他们心灵深处埋藏的良好品质,激发他们的上进心。我班有个学生,常常上课铃响了还不回教室、听课走神,作业不想做,甚至要逃学。开始,我经常找他谈心,了解到他怕困难,不想做作业,喜欢玩游戏。我就用第二课堂的时间跟他玩21点的扑克游戏,结果他很有兴趣,回家也玩这个游戏,这样一来他的口算能力进步很大,也喜欢上数学课。最后向他提出要求:上什么课都要专心听

9、讲、作业要认真完成,他诚恳地接受了。只要该学生稍微有进步,我就肯定表扬他,课堂上给他创造表现的机会,适当多提问,让他有更多的机会回答问题,得到更多的鼓励和帮助。一段时间下来,该学生取得了令人可喜的进步,再也不想逃学了。三要尊重和信任学生。学生在教师的尊重下学会了自尊,学会了做人。如果教师不尊重学生甚至怀疑、讽刺、挖苦学生,就会极大地伤害学生的心灵,挫伤他们的自信心。相反,师生关系和谐、融洽,学生感受到教师对自己的肯定,便会主动亲近教师,乐于接受教师的教诲,使师生心灵沟通。这就是所谓“亲其师,信其道”。爱,不仅仅只是一种付出和给予,它包含了丰富的内涵和灵巧的艺术,爱是奉献,爱也是理解;爱可以通过

10、满意而传达,爱同样也可以通过不满意而流露;做为教师,就要体察学生心灵的变化,学会附耳细说,学会正面暗示。据说韩国有个官员在微服私访,路过田间时,看到一个农夫驾着两头牛正在耕地,就大声问:“你这两头牛,哪个更棒?”农夫看着他一言不发,等到了地头,牛到一旁吃草去了,农夫才附在官员的耳边小声地说:“边上的那头牛更好。”官员很奇怪问:“你干嘛用那么小声地说活?”农夫说到:“牛虽是畜类,但心却是和人一样的,如果我大声说这头牛好,那头牛不好,它们能从我的眼神手势、声音里分辨出我对它们的评论,那头虽然尽了力,但仍不够优秀的牛心里会难过”试想,一位农夫对待一头牛尚且如此讲究方式、方法,那么,我们做教师的在对学生进行评价时,不是更应该加以注意吗?尤其是教师的评价性语言,其意义对于学生而言,不是终生的,也是短期内难以忘怀的,无意伤害是无心的结果,但无心之过变有过,归根到底,还是与教师的素质有关。 通过师德师风教育活动,我更加认识到:教师要有高尚的职业道德、精深的专业知识、广博的综合知识和娴熟的教育技能,更要以关怀、亲切的态度与学生沟通,走进学生的心灵,与学生平等相待,真正走下神坛,变“爱生如子”为“爱生如友”。 2011年3月28日全国驴友团队、自驾俱乐部、户外俱乐部、及各旅行社、社会团体,以及户外爱好者均可报名。报名时提供真实身份证信息、联系电话等信息。以报名款到帐成功为准确认报名资格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教学/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