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mapgis为平台建立城镇地籍数据库的探讨

上传人:第*** 文档编号:99152709 上传时间:2019-09-17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2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以mapgis为平台建立城镇地籍数据库的探讨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以mapgis为平台建立城镇地籍数据库的探讨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以mapgis为平台建立城镇地籍数据库的探讨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以mapgis为平台建立城镇地籍数据库的探讨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以mapgis为平台建立城镇地籍数据库的探讨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以mapgis为平台建立城镇地籍数据库的探讨》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以mapgis为平台建立城镇地籍数据库的探讨(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引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促进了城镇管理信息系统和城镇地籍数据库的建设,它已经成为“数字国土”建设工程的一项重要内容,目的是全面查清当前规划发展区范围内国有和集体土地的土地权利、土地利用和地类分布状况。利用地理信息系统(G I S、数据库管理系统(D BM S等信息技术手段,建立准确、全面和现势的地籍数据库,并实现与现有土地业务办公自动化系统的集成,为土地登记、土地利用服务。青海省湟中县城镇地籍调查和数据库建设,是全国二次土地调查的一部分,在充分利用原有数据和图件资料的基础上,利用先进的实时动态载波相位差分技术(R TK和拓普康G TS602全站仪联合作业的数字测图模式进行了外业的快速测量,对全县

2、城镇进行了一次全面的地籍调查,并在此基础上以M A PG I S为平台建立地籍数据库,为保证湟中县地籍数据的现势性和准确性、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提供了准确的基础数据资料。2利用MAPGIS建立地籍调查数据库的工作流程利用M A PG I S建立城镇地籍调查数据库的工作流程如图1所示。以M A PGIS为平台建立城镇地籍数据库的探讨黄道伟,任啟萍,张小宏(青海省地矿测绘院,青海西宁810012摘要:本文根据工作实践,对利用M A PG I S建立城镇地籍数据库工作的方法进行了探讨,简述了目前城镇地籍数据库建设方案和过程,以及应注意的问题。关键词:地籍调查数据库;M A PG I S;图形数据;属性

3、数据;湟中县城镇图1城镇地籍调查数据库建设的主要工作流程图3数据采集按照数据的用途划分,地籍数据可分为基础地理要素和地籍要素两大类。基础地理要素包括控制点、地物和地貌等要素。地籍要素包括行政区、宗地和地类等要素。按照数据的特征划分,地籍数据可分为图形数据、属性数据和档案数据三种。其中图形数据分为宗地背景图形数据和宗地图形数据,属性数据是指宗地信息、权利人信息、界址标示信息、界址线信息等,档案数据是指地籍档案扫描后的电子文件。3.1图形数据的建立建一个完整的地籍系统必须具备图形数据*.dbs、专题文件*.wp和属性数据*.wb三方面的数据。一般情况下,一个区域的地籍图按标准分幅是比较多的, M

4、A PG I S平台则为此提供了海量图库管理功能。(1基础数据为使系统在以后的应用中具有良好的可扩展性,满足地籍管理对图形的要求,对基础地图数据进行了分层、设色、设置线型、子图符号等。在本测区,因为测区面积小,地物较少,地面附着物不是很复杂,在引入基础地图库中只分为两层入库:点文件(注记一层,线文件(线状地物一层,此方法同样符合地籍库建库的标准。在基础底图图件绘制的过程中,严格以点连线的方法进行绘制,比如说一条墙线两端是以实地测点连成,宗地界址线以此线提出,所以说在图面上宗地界址线和底图对应墙线是完全重合的,界址线和底图墙线间不会产生所谓的“缝隙”。(2dbs底图库文件利用M A PG I S

5、平台编辑处理好的原始地籍图,按照所测图的范围,以50cm50cm的标准进行矩形分幅。然后再通过M A PG I S所提供的图库管理系统输入左下角大地坐标、图幅数及地图数据的属性结构,设置好层类及库类参数,将编辑好的分幅图全部引入底图库中,建立11000基础底图库。完成的*.dbs底图库文件可以进行查询,如图2。这就是以后地籍建库需要的底图库文件。图2底图库索引(3原始专题文件*.wp的集成本区域界址点采用实地全解析法测量得出,故界址点数据准确可靠;通过对界址点连线,形成基本宗地,然后进行拓扑形成宗地区(*.wp文件,等待宗地属性的录入。(4数据源文件*.wp数据源文件和原始专题文件是相关联的,

6、在数据源文件中记录了各类宗地属性信息和日常办公信息。最初数据源文件是通过系统提供的客户端配置中生成的,这里所产生的宗地属性是空的,以后所录入的各种信息就保存到这里,这时将录入人员所提供的execl属性文件导入到acces s,然后通过地籍系统提供的地籍数据转换工具,将其转换成*.wb文件放到(覆盖数据源文件夹下,这样基本的宗地属性就已关联到各宗地上。(5图像文件图像文件是在地籍调查过程中产生的一系列需要进行扫描入库的文件,主要有界址信息、申请表等,可根据需求进行扫描挂接。在这里只对调查表中签字盖章(界址信息的部分进行了扫描录入,为的是对各相邻宗地的确权作一个法律依据。扫描文件名以“宗地号+序号

7、+.t i f”的格式命名全部存放在“图像”文件夹下,所有文件名按一定的顺序输入到execl中。再通过系统提供的地籍数据转换工具生成一个pr ocpi c.wb文件,将其放入数据源文件中即可。也可以在系统中通过扫描仪或数码像机进行逐个录入,此方法可以在以后应用数据库进行办证工作时采用。3.2属性数据的采集属性数据的采集用两种方式进行:一种是在G I S 采集软件中按图形逐个输入属性内容;另一种是在外部数据库中输入属性内容,然后通过关键字段连接到图形上来。M A PG I S土地利用数据库管理系统是R ur al 系统,在该系统下打开不同的文件类型,建立对应的属性结构。宗地的属性数据内容是十分丰

8、富的。由于各地区经济发达程度不同,城市规模不同,地籍管理工作的要求也是不同的,在不同时期对宗地属性的要求也发生着深刻的变化。本系统建库只针对现调查的各种宗地属性资料进行录入。我们是通过of f i ce办公软件中的execl和access模块相互配合使用进行属性的挂接。用上述方法将所有有关属性数据按一定的技术要求录入到execl中,然后对专题文件*.wp中的结点属性(界址点、弧段属性(界址线和区属性(宗地属性进行关联。(1空间属性录入宗地空间属性主要指宗地面积、坐落、四至、界址边长、使用者姓名等。规程中规定必须具备的以及与图形紧密联系的各种属性,主要有以下三方面的内容:界址点属性:属性项主要有

9、界址点号、X坐标、Y坐标、界标类型等,其中界址点号、界标类型按实际输入。界址点号在本次建库中是以街坊分开的,也就是说每个街坊一套点号前面以街坊号区分,多少个街坊就有多少套点号,如J2-132,就是2街坊的第132号点。界址线属性:属性项主要有界址间距、界址类别、位置、指界人等,其中界址间距系统自动生成,界址类别、位置、指界人等按实际输入。宗地属性:属性项主要有面积、周长、宗地号、土地使用者、权属性质、图幅号、主要地类等,其中面积、周长是系统在自动拓扑形成宗地时自动计算出来的,宗地号、主要地类按实际输入。这里宗地号不仅是宗地实体的记录编号,同时也是宗地属性信息与宗地实体的联系纽带。根据系统规定并

10、结合实际工作需要,本次建库使用三级编号。(2人文属性录入人文属性内容按建库标准、系统用户手册规定录入。主要包括宗地权属、共用关系、宗地用途等登记发证属性信息。根据系统特点及档案资料现状,这部分内容用系统提供的成批录入功能完成。3.3数据检查建立数据库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土地管理部门工作的开展,为了消除源数据中的错误和数据重叠,保证所有数据的正确,在入库前要对数据进行检核。(1数据检查的主要内容。底图数据的分层检查。界址线准确性检查。属性数据结构的检查。属性数据的逻辑一致性的检查。图形数据拓扑结构检查,原手工记录的宗地资料出现的宗地号重复、相邻同边数据不相等、宗地界不封闭等情况要经实地调查,杜绝出

11、现。在使用原有权属资料时一定要进行误差的检验与纠正,并与新测绘资料保证使用同一坐标系统;在属性录入的过程中要对外业调查数据反复核对,相邻宗地的描述不能有矛盾。(2数据检查方法在前期数据编辑过程中,要着重处理单幅图的接边问题,尤其是宗地的闭合处理,不允许有悬挂、重叠、相交等现象。检查界址线的位置精度和表示内容的完整性和正确性。程序自动检查:利用数据的图形与属性之间、图形与图形之间、属性与属性之间的关联性、规律性和逻辑关系,通过系统设计的程序进行检查,发现提示数据中存在的错误。屏幕人机交互检查:程序自动检查不能完全发现隐含的属性、无规律的、无逻辑性的数据错误,不能完全满足和确定数据的正确性,还需要

12、对图形数据和属性数据进行屏幕人机交互检查来判断数据的正确性。4数据入库及运行4.1建立地籍管理工程文件该文件记录了很多信息,包括地形数据文件、界址数据文件、单宗地历史文件及存放属性数据的数据源文件等。工程中所包含的文件主要有四个模块,它们分别是本文3.1节所说的底图库文件、原始专题文件、数据源文件和图像文件。在建立地籍管理工程时将这四个文件按一定技术方法引入即可。4.2系统试运行在工作库错误检查中查出宗地和描扫档案的错误,经过查找原因和改正之后,系统查询统计结果正确,汇总检查各街坊(区面积、各地类用地面积结果正确,再通过修改个别模板后,图、证、卡输出格式规范,结果正确,符合地籍规程要求。图形数

13、据与属性数据链接正确,满足今后日常的地籍管理工作。通过查询、统计及输出各种图、表、证、卡等操作,系统能够正常运行,无死机现象,最终建立起地籍管理数据库。初始登记流程如图3,宗地查询如图4。图4宗地查询图3初始登记流程5结束语地籍数据库是进行土地管理的基础,湟中县的城镇地籍数据库的建立,为土地登记信息管理、土地发证管理、建设用地管理等一体化的信息化管理加快了进程,随着地籍数据库的不断更新完善和推广使用,实现了政府各管理部门之间的数据信息和技术的共享,进一步为“数字国土”建设和经济建设提供保障和服务。参考文献:1国土资源部.TD/T10152007城镇地籍数据库标准S.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0

14、8.2任啟萍,童授教,郑永虎.基于M A PG I S建立土地利用现状更新调查数据库的应用探讨J.安徽农业科学,2008,36(9:3792-3793.1引言地质灾害评估是对地质灾害发生的可能性大小与地质灾害可能造成的后果进行的评估,是自然灾害研究的重要内容1-4,地质灾害的发生具有突发性,一旦发生势必造成人员伤亡和重大经济损失。地质灾害经济损失是以货币形式反映地质灾害的价值损失的,因人员伤亡不包括在经济损失内,故经济损失主要是指房屋建筑、校舍、寺院、文物景观、交通道路、水利水电工程、农田、林木、土地等受灾体遭破坏后所造成的价值损失。本研究区都兰县位于柴达木盆地东南隅,隶属于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

15、州,北与德令哈市、大柴旦行委、乌兰县相依,南靠曲麻莱县、玛多县,西与格尔木市毗连,东与共和县、兴海县接壤,平均海拔3200m5。地理坐标为东经95349916,北纬35163722,县域东西长约315km,南北宽约189km,总面积48392km2。都兰县地质构造和岩性组合较为复杂,降水时空分布极不均匀,多阵性降雨,随着人类经济活动日益频繁,区内地质灾害呈上升趋势。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滑坡、崩塌、泥石流等突发性地质灾害时有发生,给人民生命财产造成了严重损失,地质、生态环境也遭受了严重的破环,并将继续对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构成潜在的威胁。2都兰县地质灾害种类及分布特征按地质作用的性质,都兰县境内地质灾害有不稳定斜坡、滑坡、崩塌、泥石流四种类型。根据调查资料,境内共有各种地质灾害50处,其中不稳定斜坡15处、滑坡2处、崩塌12处、泥石流21条。在50处地质灾害点中,规模巨型的7处,规模大型的9处,规模中型的25处,规模小型的9处;稳定性(易发性差(高易发的28处,稳定性(易发性较差(中易发的22处6(表1。青海省都兰县地质灾害经济损失评估初探杨玲,权开兄,蒋南杰(青海省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环境地质调查院,青海西宁810008摘要:本文介绍了都兰县地质灾害类型及特征,依据区内地质灾害经济损失评估的原则和方法,进行了都兰县地质灾害现状评估和预测评估,为防治地质灾害提供了依据。关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其它相关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