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语文教学的语文味---李资料

上传人:w****i 文档编号:99151285 上传时间:2019-09-17 格式:PPT 页数:45 大小:23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谈谈语文教学的语文味---李资料_第1页
第1页 / 共45页
谈谈语文教学的语文味---李资料_第2页
第2页 / 共45页
谈谈语文教学的语文味---李资料_第3页
第3页 / 共45页
谈谈语文教学的语文味---李资料_第4页
第4页 / 共45页
谈谈语文教学的语文味---李资料_第5页
第5页 / 共4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谈谈语文教学的语文味---李资料》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谈谈语文教学的语文味---李资料(4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谈谈语文课堂的“语文味” 李 晶,一 、关于语文味语文味的内涵诠释,(一)程少堂对语文味的定义,所谓语文味,是指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在主张语文教学要返朴归真以臻美境的思想指导下,以共生互学(互享)的师生关系和渗透教师的生命体验为前提,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丰富学生的生存智慧、提升学生的人生境界和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为宗旨,主要通过情感激发、语言品味、意理阐发和幽默点染等手段,让人体验到的一种富有教学个性与文化气息的,同时又令人陶醉的诗意美感与自由境界。 ,(二)对语文味的说明 语文包含“语言文字”、“语言文学”、“语言文化”,其核心是“语言”。“味儿”有滋味、意味、趣味、情味、韵味等之义。语

2、文味不是纯粹的味道,不是单一的语言文字训练,也不只是一种文学鉴赏,它是一种具有语文学科个性色彩的、富有文化特色的整体审美感受。,“语文味”就是守住语文本体的一亩三分地。语文的本体是什么?显然不是语言文字所承载的内容,即“写的什么”。而是用什么样的语言形式来承载这些内容,即“怎么写的”。语文要学的就是“这个”。”语文味”所指的就是“这个味”。我理解的就是我们每次训练重点中提到的“学习作者运用了怎样的表达方法”,其实“怎么写的”就包括这种“表达方法”。王崧舟还说:具体地说,”语文味”表现在“动情诵读、静心默读”的“读味”,“圈点批注、摘抄书作”的“写味”,“品词品句、咬文嚼字”的“品味”王崧舟,于

3、漪老师也曾说:“语文教师要坚守母语教学阵地,指导学生认识母语的特征与作用,体会它的丰富的文化内蕴,培养他们对母语的感情。”,(三)语文味的界定,1.语文味是一种具有诗意美感和达到自由境界的教学,文化味是“语文味”的重要元素; 2.语文味是语文教学给人的一种感觉,一种体验,这种感觉或体验具有令人欢愉的、吸引人的魅力; 3.具有语文味的教学是渗透了教师的生命体验的教学; 4.语文味只有在一种共生互学(互享)的师生关系中才能形成;,5.语文味主要通过情感激发和语言品味、意理阐发和幽默点染等手段来获得; 6.语文味是文本、教师、学生和教学手段等教学要素在动态中形成的一种和谐的整体美; 7.语文味是教师

4、的发展和学生的发展的和谐统一; 8.语文味理论主张语文教学要返璞归真。,需要特别关注的三个因素: 1、它是师生在课堂互动中呈现出来的,是动态的; 2、它所呈现的是学科指标,具有鲜明的学科特点; 3、它给人的是一种直观感受,往往需要现场体验或形象再现。,(四)语文味的构成要素,1、文本个性语文味的散发原点 2、教学设计语文味的实施路径 3、咀嚼词句语文味的分子释放 4、教师言语语文味的强力助剂 5、课堂生成语文味的游动点缀,第一个设计:,A小鸟去寻找好朋友树,为什么找不到?(树被砍了) B没有找到后,它问了哪些东西?(树根、大门、火柴、灯火) C它们有什么对话?(学生一一朗读对话)D从这些行为和

5、对话中可以看出小鸟的什么品质?(对友情的执着),第二个设计:,A小鸟和好朋友树有什么约定?(小鸟答应明年再为树唱歌)B第二年,小鸟去的时候没有见到树,它问了哪些东西?(树根、大门、火柴、灯火)C它们有什么对话?(学生朗读对话)D想一想:找不到树,为什么还要去问树根、大门、火柴、灯火?(说明小鸟对树有真情)D再想一想:树根、大门、火柴、灯火与树有没关系?它们与树的关系是越来越远还是越来越近?(有关系,越来越远)E是的,灯火与树的关系已经非常远了,可是小鸟最后为什么还要为灯火唱歌?(它不肯轻意放弃,有诚意,说话算数)F它是怎么唱的?(唱前,它睁大眼睛,盯着灯火看了一会儿;唱后,鸟儿又盯着灯火看了一

6、会儿)G它为什么要这样?你从这里看出了什么?(可以看出对友情的忠贞,对自己承诺的执着)。,慈母情怀,背直起来了,我的母亲。转过身来了,我的母亲。褐色的口罩上方,一对眼神疲惫的眼睛吃惊地望着我,我的母亲,秋天的怀念,A、“母亲就悄悄地躲出去,在我看不到的地方偷偷地听着我的动静。” B、“北海的菊花开了,我推着你去看看吧。她憔悴的脸上现出央求般的神色。”,月光曲,A、贝多芬听出了姑娘虽然双目失明,但依然热爱生活;虽然家境贫寒,但从来没有放弃过对艺术的追求,他的心被触动了。带着这份理解,我们再读一读盲姑娘与哥哥的对话。 B、知音难求啊!贝多芬没有想到在一间茅屋里遇到了自己的知音。我相信,他和盲姑娘一

7、样,内心十分激动,所以他决定为盲姑娘再弹一曲。俞伯牙摔琴谢知音,贝多芬再弹一曲为的也是知音。,二、课堂中的语文味,(一)课例分析-丹顶鹤一课片断分析 1浓墨重彩的涂色,失缺了语文的味道 2点到为止的涂色,留存了语文的味道 3画外之意的涂色,凸显了语文的味道,片段二:蟋蟀的住宅案例分析,1.字词训练为主体的导入彰显语文味。 2.注重学生听说的训练凸显语文味。 3.扎实的字词训练尽显语文味。 4.课外积累课内延伸尽显语文味。,王崧舟语:学语文,要有强烈的语文意识,要用语文的眼睛看问题,用语文的耳朵听声音,用语文的心感受语文。” 王尚文先生说:“语文意识是指我们在听、说、读、写过程中,对如何运用语言

8、文字正确表达,如何遣词造句,如何布局谋篇的一种自觉的、有意识的心理活动,即对语文的自觉关注。”,(三)”语文味”给课堂方式带来的新变化,1.返璞归真回归真实的语文课堂 走过了课改之初的热闹、浮躁,课堂 正在去除浮华,追求生动而又扎实的语文课堂。无论从教师的教态,还是从教师的语言;无论从教师对问题的处理,还是对教案的调整都在回归一种自然。,2.教学有法增强了四种意识,第一种意识:增强了学段意识,体现了教学的层次和坡度。 第二种意识:增强了目标意识,目标明确、可操作性强,并注重落实。 第三种意识:增强了方法意识,从教教材转向用教材教,从教课文转向教阅读,体现了教会学生学习。 第四种意识:增强了读写

9、意识,努力挖掘读写结合的点。,3.教无定法体现了三点关注,第一,关注学习情境的创设。运用恰当的教学手段,和老师语言的生动渲染,把学生带入学习情境中,使课堂呈现生气勃勃的场面。 第二,关注字词教学的落实。无论是低年级还是中高年级都没有抛开字词教学进行阅读教学。关注表达:文本的遣词造句、连句成段、布局谋篇、语言风格。 第三,关注师生情感的融洽。每位老师都在努力地建构一个民主的,和谐的师生关系,让课堂气氛更轻松、更自由,让学生积极发挥主体作用。,三、若干相关问题的厘清,1、语文味随着年级的递升而变化。 2、语文味与课型有着直接的关系。 3、语文味不是纯粹的语言文字训练。 4、语文味不是纯粹的文学鉴赏

10、。,王崧舟先生在好课三味中这样说:语文味表现在“动情诵读、静心默读”的“读味”,“圈点批注、摘抄书作”的“写味”,“品词品句、咬文嚼字”的“品味”。,四、对语文味的深度思考,(一)语文味是语文教学的本质所在 语文教学的理论和实践的价值准则是语文教学的本质特征。语文味的存在价值也应用语文教学的本质特征去判断和验证。从教育哲学的角度看,语文味符合语文教学的本质规定。,(二)语文味是语文意识的具体表征 从心理学角度看,“味儿”是一种感觉、感受和意识。语文味就是一种语文意识,而语文意识又是一种语文行动的向导。语文课堂教学中语言的习得、语言问题的讨论、语言文化的渗透等都是在语文意识驱动下的语文行为。只有

11、在强烈的语文意识引导下,学生才可能产生强烈的动机,充分发挥学习语文的潜力。,(三)语文味是语文素养的客观要求 从语文教学论看,语文味是语文素养的客观要求。既包括语言能力,也包括语文学习习惯和方法,还包括知识视野、情感态度、思维品质、文化品味、人文精神等等。,(四)语文味是语文教学特点的外化,语文味是一种语文教学个性的弘扬。语文味概念的提出,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当前人们对语文教学特点认识的肤浅和模糊。这也是语文教学改革和发展缓慢的深层原因之一。正确把握语文教学的特点,既是推进语文课程改革的需要,也是确立语文教学原则和方法的依据。,四、语文课该怎样拥有语文味,全国小语会理事长崔峦老师提出:今后小学语文

12、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是从“教会知识” 转向“教会学习”。 明确语文教学的性质,坚守语文教学的本真。要体现“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一个中心是指:以语言训练为中心。 两个基本点:培养学生语文能力,提高学生人文素养,与内容分析式的阅读教学说再见,实现阅读教学美丽的转身,把以学生发展的理念变为我们的自觉行为。,全国小语学会陈先云理事长,1.新课标提出“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理念的意义是什么? 2.在什么背景下提出“学习语言文字运用”? 3.语文学科的根本特点是什么? 4.理清基本的概念。 5语言文字运用的内涵是什么? 6.强调语言文字运用需要具备哪些基本能力?,语言文字运用的内涵是什么? 课标在总目标中,

13、有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现在我借用这三维度的说法,用四维度认识“语用”,即:理解、表达、交流、分享。,语文教学的核心是阅读教学,阅读教学重点是理解体会文本内容和主旨,品味语言、积累语言、学习表达方法,学生在学习课文过程中,需要运用自己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能力,思考推测,这次语文高端论坛,就是考虑不同年段学生的特点在语用上表达的不同特点,所以在阅读教学中,联系上下文、猜测、理解词语的意思,抓中心句段,理解文本主旨,领会表达特点,这些思考,推断、揣测过程是理解语言学习的过程,也是运用语言文字的过程。所以理解与运用是不可分割的。,理解的主要途径是读,“读书百遍其义自见”

14、,语文教学要以读为本,语文课堂是书声朗朗的,没进校园就能听到书声,朗读有三重境界:初读,读懂词句段的意思,疏通文意,读得正确,从整体上把握内容。精读,读出词句段间意义的结合,读出情感,读出段与段的联系。诵读,读出文本的情趣,领悟主旨,读得声情并茂。,阅读目的的不同,方式不同,阅读方式有:朗读、默读、猜读、略读、浏览、速读等,这些阅读方式需要在课堂上训练,获得阅读技能和策略。,交流。在语文课堂上,表现生生间,师生间的互相交流,在这个过程要发挥教师主导作用,突出学生主体地位,教育中要防止两种倾向,一种只管教,不管学生的兴趣,不 注重学生提问的错误倾向;前一种是无计划,后一种倾向把学生灌成“烤鸭”。

15、 交流体现在教学中的评价、反馈环节,通过交流诊断学情,调整教学,激发兴趣,保持激情。在评价环节,课堂语言要规范,课堂语言质量影响课堂教学质量,评价不要太随意,要到位。,分享。在多种情况下,是单向活动,与表达不同的是,有对象才能开展的活动,分享带有个人情感,与个人态度有关系,交流分享过程中,离不开倾听,要培养倾听的习惯与能力,参与者要听得进,听得懂,还要把信息进行编码加工,进行反馈,交流分享过程既是运用听说读写能力的过程,也是培养听说读写能力的过程,同时也是体现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的过程,可以说,理解、表达、分享、交流包含了语文教学领域的听说读写综合运用过程,体现了教学目标。,四者的关系是,理解是

16、前提是基础,表达是目的,有了理解表达,才会有交流分享活动,所以在讨论语言文字运用时,既不能只重视表达,又不能忽略理解、交流、分享三种,又不能割裂四种训练。如果只重表达,把语文课上成语言文字训练课,真正的语文课堂应该是引导学生亲历语言文字训练的课堂,也是师生、生生之间的沟通交流、分享经验与成果的课堂,是情感激荡,思维活跃的课堂,希望语文课是有激情的课,是有意思的课,是学生对于文科提出的希望,也是对语文老师提出的要求。,(一)需要关注的共性问题,1.教什么的问题仍然是首要研究的问题 2.教学设计上要把课文特点、教学目标、 教学方法、教学时间、学习主体等统 整考虑。 3. 阅读教学改革创新的程度还有待提高。 4.教师的强势问题仍未根本解决。,(二)语文课堂教学充满语文味的关键,1. 吃准目标。把课上成语文课,上成你所教那 个年段、那个课型的课,年段目标要准确。 2. 夯实基础。干好小语该干的事情,读好书、 写好字;听能听明白,写能写好,说能说得 清楚。 3. 学法指导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