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报告之幼儿园小班开题报告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99139013 上传时间:2019-09-17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1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工作报告之幼儿园小班开题报告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工作报告之幼儿园小班开题报告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工作报告之幼儿园小班开题报告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工作报告之幼儿园小班开题报告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工作报告之幼儿园小班开题报告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工作报告之幼儿园小班开题报告》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工作报告之幼儿园小班开题报告(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幼儿园小班开题报告【篇一:幼儿良好生活习惯的培养研究的开题报告】 幼儿良好生活习惯的培养研究的开题报告 大丰市大中镇裕华幼儿园小班课题组 许萍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及意义 幼儿期是人的一生身心发展尤其大脑结构和机能发展最为旺盛的时期,更是良好生活习惯形成的关键期。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在健康领域中明确提出:幼儿要养成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有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幼儿期良好生活习惯的养成对人的一生影响巨大,这是由于这个时期孩子的心理特点所决定的。这一时期一旦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能让孩子终生受益,但如果不适时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便会错失良机,形成不良的生活习惯,而积习难改,会给将来的发展带来难以弥补的缺憾

2、。我们经常可以看到这样的场面,父母抱着或爷爷奶奶背着健康结实的孩子上幼儿园;在家里四个老人、两个大人轮流充当“保姆”,穿衣、洗脸、洗手,一切都照顾得周周全全。吃鱼吃虾时更是挑净刺,剥去壳,亲自送到孩子的口中。为孩子创设了一个“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全自动化”的环境。如此这般,父母辛苦,幼儿受害,害在何处? 不良的生活习惯,这不仅关系到幼儿的身体健康,而且关系到对幼儿的自信心、意志品质、交往能力等方面的培养。例如:有的幼儿晚睡晚起,没有养成良好的作息习惯,所以不能保证按时上幼儿园,影响他与其他小朋友正常的活动与交往,久而久之就会影响到孩子的自信心;高质量的睡眠能保证幼儿有充沛的精力参加各种活动

3、,而有的幼儿没有午睡的习惯,有的幼儿养成了不正确的睡眠姿势,这样就造成了幼儿的精神不佳,使他在活动中不能与同伴尽情游戏,交往能力受到影响。按时起居、定时进餐、合理膳食、积极锻炼等良好的生活习惯是孩子健康成长的基础。没有健康,孩子的发展就无从谈起。因此,从良好生活习惯的培养入手,促进健康人格的发展,不仅可以克服长期以来儿童德育工作中存在的主要弊端,而且也符合少年儿童身心发展的特点,适应新的时代环境和形势。这一研究,从现实和长远看,无疑都具有重要意义。 二、研究现状 近年来,从习惯入手来研究儿童德育也开始受到国内学术界的关注。世界许多国家对习惯与人格的关系研究越来越深入,许多国家的教育普遍重视以习

4、惯养成为人格发展奠定坚实基础。许多学者提出诸多教育观点,如世界著名心理学家威廉詹姆士提出:播下一个行动,收获一种习惯;播下一种习惯,收获一种性格;播下一种性格,收获一种命运,大力倡导习惯的养成。 本课题根据我园实际情况,着重于针对3-5周岁幼儿良好生活习惯培养的研究。现在的孩子因家长的过于溺爱,老人带孩子的现象比较普遍,在家父母包办的多,久而久之养成了一些不良的生活习惯,而幼儿是在生活中获取经验、适应环境、形成习惯的,所以我们不光注重研究幼儿在园一日活动中良好生活习惯的培养,更着力探索为家庭教育提供新观念和新思想,从而改变家长观念,通过家园合作,为幼儿良好生活习惯的形成创造一个积极的环境,并在

5、操作层面上,提供相应的切实可行的方法和措施。 三、概念的界定、重点、难点 习惯:是指在长时期里逐渐养成的、一时不容易改变的较为稳定的行为倾向。 良好的生活习惯:是指幼儿在科学引导的基础上,经过多次练习所形成的、符合幼儿身心发育特点的良好的生活常规及初步的生活自理能力。主要包括卫生习惯、饮食习惯、睡眠习惯和简单的生活自理能力等。本课题重点:着重于针对我园3-5周岁在园幼儿良好的卫生习惯、进餐习惯、睡眠习惯和简单的生活习惯。 本课题难点:幼儿自理能力培养的研究。 四、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1.陈鹤琴先生理论的相关内容。 “凡是儿童能够学的而有应当学的,我们都应当教他” “你要儿童怎样做,就应当教儿童

6、怎样学” “幼稚园要使儿童养成良好的习惯” 在家庭教育一书中,陈鹤琴先生从生理上的、心理上的、哲学上的一些最为基本的原理出发,与小孩子的科学知识学习、道德习俗养成、生活习惯培养、身体健康护卫等一些具体的事例形成了互证。 2.纲要指出:“培养幼儿良好的饮食、睡眠、盥洗、排泄等生活习惯和生活自理能力。”“教育幼儿爱清洁、讲卫生,注意个人和生活场所的整洁和卫生。” 五、研究的目标 通过课题的研究,让幼儿自己的事情尽量自己做。学会自我服务、自我管理,使之具有独立生活、自觉安排个人生活的能力,使之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具体目标是: 1.了解幼儿生活习惯的现状,分析形成这一习惯的原因。 2.探索幼儿园一日

7、生活中幼儿生活习惯培养的途径和方法,从而促进幼儿良好生活习惯的养成。 3.引导家长积极配合幼儿园,同时注重家庭良好生活习惯的培养,共同做好幼儿生活习惯的培养工作。六、研究的内容 1.幼儿生活习惯的现状调查。 2.如何通过幼儿园一日生活的各个环节来培养幼儿良好的生活行为习惯。 3.如何将本课题研究深入到家庭教育中,使家长在研究过程中掌握一定科学育儿的知识与方法,共同促进幼儿良好习惯的形成。 七、研究的对象和方法 裕华幼儿园2012年在园的小班幼儿。 本课题研究的主要方法有:观察法、行为研究法、个案分析法和谈话法和文献资料研究等方法。 观察法:在研究中,教师通过对幼儿的行为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的

8、观察,获得最直接的第一手资料,积累幼儿生活习惯的不同表现方式。 行为研究法主要包括问卷调查法:针对家庭教育方面,教师设计的,与课题实施内容相关的系列问题。通过家长的问答,更进一步地、全面地了解幼儿生活习惯的现有发展水平。 个案研究法:对群体中存在心理障碍或特殊表现的某个幼儿进行的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的跟踪记录与观察分析,并加以一定的措施和手段,促进其良好生活习惯的培养。 谈话法:采取教师和幼儿面对面、教师和家长面对面交谈的方法,取得第一手的资料和信息,共同配合与协作,从根本上促进幼儿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取得教育上的一致和统一。 文献研究法:本课题将对古今中外的已有相关理论做综合参考研究。 八

9、、研究的步骤第一阶段:准备阶段(2012年3月-5月) 1.制定研究计划,确定参加研究的人员。 2.组织全体人员学习幼儿生活习惯培养的内容。 3.通过问卷调查了解幼儿生活习惯的现状。 4.了解幼儿园和家长目前对幼儿进行生活习惯采用的方法和措施。 第二阶段:实施阶段(2012年5月-10月) 1. 方案具体细化,由专人负责执行。 2. 采用多种方法深入研究有人实际生活中的问题。 3.运用多种方法探索幼儿在园一日生活中生活习惯培养的方法和措施。 4.及时进行经验的总结与交流,进行阶段性总结。 第三阶段:总结阶段(2012年11月-2012年12月) 1. 归纳、整理研究资料 2. 形成3-5周岁幼

10、儿良好生活习惯培养的研究优秀案例。 3. 撰写课题的总结报告和研究报告。 九、完成本课题的条件分析及保证措施 课题组成员具有强烈的事业心,教学经验丰富,合作能力强,有较强的理论水平和研究能力;均为教学一线的教师,能够将教育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因此能够胜任此课题的研究工作。 我园教学资料丰富,教学设备齐全,园内联网,随时能上网查找资料、收发邮件,能够保证课题研究的顺利进行。 根据本课题的教育理念和科研过程,我园将适当调整教育教学计划,将培养幼儿良好生活习惯渗透幼儿园教学和幼儿一日生活之中,【篇二:幼儿教育论文开题报告】 幼儿教育论文开题报告 1、试论陈鹤琴幼儿教育思想的现实意义 2、试论陶行知幼儿

11、教育思想的现实意义 3、试论张雪门幼儿教育思想的现实意义 4、论游戏是幼儿园的基本教育活动 5、传统游戏(或玩具)的教育价值探新 6、论幼儿入园前的准备 7、家、园合作是幼儿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 8、试论幼儿园应成为社区 幼儿教育中心 9、关于幼儿提问的研究 10、幼儿(小班托班)自我服务能力的调查 11、幼儿(大中班)自我服务及参与家庭劳动情况的调查 12、幼儿教育小学化(非正常化)倾向的调查分析 13、班级中幼儿伙伴交往情况的观察分析 14、幼儿同伴交往中混龄交往的研究 15、教师对幼儿游戏 指导策略和能力的调查 16、自由游戏中教师参与及指导情况的调查 17、幼教机构儿童意外伤害事故的调查

12、研究 18、关于幼儿园一日生活中各类活动时间的调查 19、幼儿园常规教育研究 20、幼儿户外活动现状研究 21、乡土教育资源在幼儿园教育中的运用 22、利用农村自 然环境促进儿童主动发展的行动研究 23、中班幼儿环保意识和行为培养的行动研究 24、关于某某省编幼儿计算用书(小班)使用情况的调查 25、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2001)与幼儿园教育大纲(1983)的比较研究 26、托幼机构“特色教育”的调查与思考 27、现阶段某地区幼儿教师专业素质的调查 28、现阶段某地区幼儿教师心理健康的调查 29、幼儿园教研活动的调查研究 30、行动研究与幼儿教师的专业成长【篇三:培养幼儿早期阅读兴趣和能力的实

13、践研究开题报告】 培养幼儿早期阅读兴趣和能力的实践研究课题报告 一、 问题的提出 幼儿生理、心理发展的过程和特点告诉我们:在幼儿能力发展过程中,某些能力的获得存在着关键期,错过这一关键期再想获得这一能力就非常困难,甚至是不可能的。现代心理学研究成果表明:36岁是儿童口头语言发展、书面语言发展的关键期。在这个阶段,孩子的口头语言发展速度惊人,同时开始认识符号、声音与意义的关联性,尝试用自己所学的语言解释周围生活中的所见所闻。提出培养幼儿早期阅读兴趣和能力的实践研究这项课题。 二、课题的界定。 本课题是运用现代幼儿教育基本理论知识和幼儿园素质教育的理论,采取确立幼儿主体地位,让幼儿积极主动地学习,

14、独立自主的去阅读知识,教师和家长则通过创设激发幼儿阅读欲望的支持性环境和发展性环境,通过大量图文并茂的读物,通过亲子阅读、分享阅读帮助幼儿积累有关语言的信息,形成和发展具有个人特点的语言,促进和提高幼儿口语表达能力。 三、课题的理论依据: 1、苏联教育实践家和教育理论家苏霍姆林斯基认为:阅读能力是任何学习的基础,因为每一门学问都从阅读书籍开始。我们的孩子至今还有很多人由于阅读能力弱,导致产生学习的困扰。以今日学校的教育方法,要培养孩子快乐地阅读教科书的阅读能力是不可能的,唯有在幼儿期就培养孩子的阅读能力,才能真正解决上面的问题。 2、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布卢姆研究标明:儿童早期阅读对日后的智力发展

15、影响最大。智慧的孩子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喜欢阅读。 四、研究目标 1、通过多种方法,激发幼儿喜欢听故事、阅读图书,对文字符号感兴趣。2、能集中注意地倾听成人讲述图书中画面的文字说明,理解书面语言和口头语言的对应关系,掌握一定的阅读能力。 3、运用绘画或剪贴等制作图书, 进一步了解图书的构成并能自配解说词(由教师、家长代笔记录)。 4、教师与家长密切合作,与小学相互衔接利用各种教育资源为幼儿创造良好条件。 五、研究内容 1、幼儿阅读能力培养的诸要素的研究(包括兴趣、爱好、习惯、量数、途径方法等); 2、注重口语与书面语有机的结合,提高幼儿语言水平。 3、幼儿阅读能力的培养对幼儿潜能的影响和利用。 4、通过师生互动合作、生生互动合作、亲子互动合作的良好人际关系从幼儿兴趣入手,在看、听、说的阅读过程中,萌发幼儿热爱图书的情感,引起幼儿阅读认字的愿望,养成幼儿良好的阅读习惯,丰富幼儿的阅读经验,提高幼儿观察、想象、思维、表达能力等。 六、研究措施 1、提高教师有关早期阅读的知识和技能。 (1)组织课题组教师学习幼儿园教育规程,幼儿教育新纲要及有关早期阅读教育理论,转变观念,强化儿童教育观意识。 (2)在教学活动中能运用现代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教学/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