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等级考试二级msoffice公共基础知识资料

上传人:w****i 文档编号:99138988 上传时间:2019-09-17 格式:PDF 页数:31 大小:1.16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计算机等级考试二级msoffice公共基础知识资料_第1页
第1页 / 共31页
计算机等级考试二级msoffice公共基础知识资料_第2页
第2页 / 共31页
计算机等级考试二级msoffice公共基础知识资料_第3页
第3页 / 共31页
计算机等级考试二级msoffice公共基础知识资料_第4页
第4页 / 共31页
计算机等级考试二级msoffice公共基础知识资料_第5页
第5页 / 共3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计算机等级考试二级msoffice公共基础知识资料》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计算机等级考试二级msoffice公共基础知识资料(3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一部分二级公共基础知识(10 分) 第一章:基本数据结构与算法(3 分) 1.算法的基本概念 1.1 算法是指解题方案的准确而完整的描述。算法不等于程序,也不等于计算方法。 1.2 算法的基本特征:可行性、确定性、有穷性、拥有足够的情报。有穷性指的算法运算时 间是有限的。 1.3 算法复杂度:时间复杂度与空间复杂度。 算法的时间复杂度是指执行算法所需要的计算工作量, 即算法在执行过程中的基本运算次数。 算法的空间复杂度是指算法在执行过程中所需要的内存空间。两者没有直接关系。 2.数据结构的定义 2.1 数据结构,通俗的讲就是数据元素之间的前后间关系,一个数据结构通常用图形表示。 其中数据元素

2、用一个方框表示, 称作数据结点, 而各个元素之间的关系用一条有向线段表示, 从前个结点指向后个结点。 比如一年四季数据结构和家庭成员辈分关系数据结构: 在这种数据结构的图形中, 没有前结点的称为根结点, 没有后结点的称为终端结点即叶子结 点,春和父亲是根结点,冬,儿子,女儿是叶子结点。 对于数据结构的计算,插入就是新增一个结点,删除就是删除一个结点,插入删除是数据结 构的两种基本运算。 2.2 线性结构与非线性结构 根据数据结构中各元素之间前后关系的复杂程度, 一般将数据结构分为两大类型: 线性结构 与非线性结构。 线性结构,又称为线形表,是指满足两个条件的数据结构,有且只有一个根结点,每个结

3、点 最多有一个前结点,也最多有一个后结点,不满足这两个条件的就是非线性结构。常见的线 性结构有:线性表、栈、队列、线性链表、循环队列等,其中栈和队列是两种特殊的线性结 构。 3.栈和队列的定义 3.1 栈: 是只能在线性结构的一端进行计算 (插入或删除) 。 允许插入或者删除的那段叫栈顶, 不允许插入和删除的叫栈底。总是先进后出,后进先出总是先进后出,后进先出。栈底指针不变,栈中元素随栈顶指 针的变化而动态变化。 3.2 队列:只能在表的一端进行插入(队尾) ,在表的另一端进行删除的线性表(队头) ,是是 先进先出表先进先出表。 3.3 队列的顺序存储结构一般采用循环队列的形式,是一种顺序存储

4、结构。循环队列的队头 指针与队尾指针都不是固定的, 随入队与出队操作变化, 队列中的元素随队头指针与队尾指 针的变化而动态变化。 4.树的基本概念,二叉树的定义及其存储结构 常见的非线性结构有两个:树和二叉树。在树结构中每个结点只有一个前件,称为父结点, 每个父结点可以有多个后结点, 后结点称为子结点。 树的根结点没有前件, 树具有层次结构, 树的层次叫树的深度。 根结点在第一层。 二叉树是每个结点最多有两个结点的树(左右子树), 分支称为二叉树的度, 也就是说二叉树最多有两个度, 对于度为 0 的结点 (也就是叶子结点) 总比度为 2 的结点多一个。总结:叶子结点+度为 2 的结点+度为 1

5、 的结点=总结点数;对于 二叉树的第 N 层,最多有 2n-1 个结点。 5.查找和排序 5.1 遍历:前序遍历、中序遍历、后序遍历。前序遍历前序遍历:先查根结点再查左子树,最后右子:先查根结点再查左子树,最后右子 树树;中序遍历:先左子树,然后根结点,最后右子树;后序遍历:先左右子树,最后根结后序遍历:先左右子树,最后根结 点点。例如:A 是根,B 是左,C 是右,那么前序是 ABC,中序是 BAC,后序是 BCA 5.2 排序:对于长度为 N 的线性表排序,除了堆排序算法的比较次数是, 其他的:快速排序、冒泡排序、简单插入排序次数都是 n(n-1)/2。 第二章:程序设计基础(2 分) 1

6、.程序设计方法与风格:经过了结构化程序设计和面向对象的程序设计阶段。设计风格是: 源程序文档化、 数据说明的方法要规范有序、 语句的结构要简单易懂, 避免滥用 goto 语句、 输入和输出注重风格。 2.结构化程序设计:四条基本原则: (1)自顶向下(先考虑整体) (2)逐步求精(一步步细 化) (3)模块化(将复杂目标分解为多个小目标) (4)限制使用 goto 语句(goto 语句的数 量与程序质量成反比) 。 3.面向对象的程序设计:对象是软件系统中用来描述客观事物的一个实体,有如下一些基本 特点:标识唯一性、分类性、多态性、封装性、模块独立性好。对象间通信靠消息传递,继 承的指能够直接

7、获得已有的性质和特征, 而不必重复定义他们, 继承是指类之间共享属性和 操作的机制。 第三章:软件工程基础(3 分) 1.软件工程的基本概念 1.1 软件工程源于软件危机, 是指在计算机软件的开发和维护过程中遇到的一系列严重为题。 软件需求的增长得不到满足,软件开发成本和进度无法控制,软件质量难以保证,软件补课 维护和维护度非常低, 软件的成本不断提高, 软件开发生产了的提高赶不上硬件的发展和应 用需求的增长。 软件生命周期: 软件产品从提出、 实现、 使用维护到停止使用退役的过程称为软件生命周期。 一般包括软件可行性分析研究、需求分析、设计、实现、测试、交付使用以及维护等活动。 1.2.需求

8、分析:软件需求分析阶段的任务就是解决做什么的问题。一般分为:需求获取、需 求分析、编写需求规格说明书、需求评审四个步骤。需求分析阶段产生的文档是软件需求规 格说明书,有以下几个作用: (1)便于用户、开发人员进行理解和交流(2)反应出用户问 题的结构,可以作为软件开发工作的基础和依据(3)作为确认测试和验收的依据。其主要 分析方法有: (1)结构化需求分析方法(2)面向对象的分析方法 2.结构化分析方法 分析常用工具: (1)数据流图-DFD(2)数据字典-DD(3)判定树(4)判定表。在数据流 图中,用标有名字的箭头表示数据流。 3.结构化设计方法,总体设计与详细设计 一个设计良好的软件系统

9、应具有高内聚、 低耦合的特征。 降低耦合行提高内聚性有利于提高 模块的独立性。软件设计的工具是程序流程图、系统结构图、PAD 图。最常用的是程序流程 图, 在程序流程图中用标有名字的箭头表示控制流, 在数据流图中用标有名字的箭头表示数 据流。 程序流程图一般有 begin 和 end,若一个图有这两个字母就选程序流程图。 4.软件测试的方法 白盒测试与黑盒测试,测试用例设计,软件测试的实施,单元测试、集成测试和系统测试。 软件测试的目的是发现错误,并不涉及改正错误。黑盒测试方法(不能打开的测试)中,设 计测试用例的主要根据程序外部功能,主要方法是边界值分析,属于外部测试方法(等价类 划分法、边

10、界值分析法、错误推测法、因果图法、判定表驱动法、正交实验法、功能图法、 场景法) 。白盒测试方法:语句覆盖、逻辑覆盖、路径覆盖、条件覆盖、判断覆盖。 5.程序的调试 主要有静态调试与动态调试。程序调试的任务是诊断和改正程序中的错误。 第四章:数据库设计基础(2 分) 1.数据库的基本概念 1.1 数据管理 数据管理发展至今经历三个阶段: 人工管理阶段、 文件系统阶段和数据库系统 阶段。最后一个阶段结构简单,使用方便逻辑性强物理性少,占据数据库领域的主导地位。 1.2 数据库系统 数据库应用系统中的核心问题是数据库的设计, 数据库目前有三种类型: 层 次型、网状型和关系型数据库,三种数据库的划分

11、原则是数据之间的联系方式。 数据库系统的内部结构体系:三级模式,分为:外模式、模式和内模式。 概念模式,是数据库中对全体数据的逻辑结构和特性的描述,外模式(用户模式)是指数据 库用户所看到的数据结构, 内模式 (存储模式) 指数据在数据库系统内的存储介质上的标示。 一个数据库可以有多个外模式,但只有一个模式和内模式。 1.3 数据语言 数据定义语言:负责数据的模式定义与数据的物理存取构建;数据操纵语言: 负责数据的操纵,包括查询及增、删、改等操作;数据控制语言:负责数据完整性、安全性 的定义与检查以及并发控制、故障恢复等功能。 2.数据模型 E-R 模型、RDBMS(关系数据库管理系统) ,将

12、 E-R 图转换成指定 RDBMS,实体和联系都可 以表示为关系, 这一过程主要是在逻辑设计阶段完成。 实体之间的关系模型实体间的联系采 用二维表来表示,简称表。关系:一对一、一对多、多对一、多对多。 3.关系代数运算 传统的集合运算:并、交、差、广义笛卡尔积;专门的关系运算:选择、投影、链接、除。 A 并运算并运算:关系 T 中包含了关系 R 与 S 中的所有元素。 B 交运算交运算:取 R 与 S 中相同的元素组成 T C 差运算差运算:关系 T 中的元素是 R 关系中有而 S 关系中没有的元素的集合 D 笛卡尔积笛卡尔积:如果结果包含元素比 R 和 S 的和还多一般是笛卡尔积。 E 投影

13、运算投影运算:投影运算一般是从一个得到另一个关系,题目一般只有两个关系(有两个表一 般都选投影) 4.数据库设计与管理 数据设计的根本目的是数据共享,基本步骤是:需求分析、概念结构分析、逻辑结构分析、需求分析、概念结构分析、逻辑结构分析、 物理结构分析、数据库运行维护物理结构分析、数据库运行维护。在需求分析阶段会建立数据字典。在逻辑结构分析阶段 会将 E-R 图转换成关系数据模型。 第二部分:计算机基础知识(4 分) 第一章概述(1 分) 1.世界上第一台电脑, ENIAC 发明于 1946 年美国宾西法尼亚大学, 计算机最早的应用领域是 军事,数值计算(计算弹道)计算弹道) 。 2.电子计算

14、机的发展经历了四代: 电子管计算机、 晶体管计算机、 中小规模集成电路计算机、电子管计算机、 晶体管计算机、 中小规模集成电路计算机、 大规模集成电路计算机大规模集成电路计算机。 3.计算机应用的几个领域:人工智能、科学计算机、数据处理、辅助技术和过程控制人工智能、科学计算机、数据处理、辅助技术和过程控制等。比 如天气预报属于科学计算机,办公自动化就是数据处理。 4.在计算机辅助技术中,计算机辅助设计(CAD)就是利用计算机的图形能力来进行设计工 作;计算机辅助制造(CAM) ,利用计算机进行生产设备的管理、控制和操作过程;计算机 辅助教学(CAI)是随着多媒体技术的发展而发展的领域,利用多媒

15、体计算机的图、文、声 功能实施教学,是未来教学的发展趋势。 第二章信息的标示与存储(1 分) 1.计算机内部均采用二进制来表示各种信息,在计算机中,任何数据都是以二进制来存储。 2.计算机中最小的数据单位是位, 存储容量的基本单位是字节, 8 个二进制位称为 1 个字节, 1024=210 3.计算机中的数据都是采用二进制编码表示,用以表示字符的二进制编码称为字符编码,计 算机中最常见的是 ASCII 码,在编码表中数字码800,E2-(E2-800)*0.05),E2))。 93.ZAI EXECL2010 中,E3:E39 保存了单位所有员工的工资信息,现在需要对所有员工的工 资增加 50

16、 元, 最优操作是 (在工作表数据区域之外的任一单元格中输入 50, 复制该单元格, 然后选中 E3:E39 单元格区域,单击右键,使用“选择性粘贴-加“即可) 。 94.在使用 powerpoint2010 制作的演示文稿中,多数页面中都添加了备注信息,现在需要将 这些诶住信息删除掉,最优操作是(单击文件选项卡下的信息选项下的检查问题按钮,从下 拉列表中选择检查文档按钮,弹出文档检查器对话框,勾选演示文稿备注复选框,然后单击 检查按钮,检查完成后单击演示文稿备注右侧的全部删除按钮) 。 95.一份演示文稿文件共包含 10 页幻灯片,现在需要设置每页幻灯片的放映时间为 10 秒, 且播放时不包含最后一张致谢幻灯片,最优操作是(在切换选项卡下的计时功能组中,勾选 设置自动换片时间复选框,并设置时间为 10 秒,然后单击开始放映幻灯片选项卡下的开始 放映幻灯片功能组中的自定义幻灯片放映按钮, 设置包含幻灯片 1 到 9 的放映方案, 最后播 放该方案) 。 96.某 word 文档中有一个 5 行 4 列的表格, 若要将另外一个文本文件中的 5 行文字拷贝到该 表格中, 并且使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