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人民政府关于下达山西省2008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的通%e7%9f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99129966 上传时间:2019-09-17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21.3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山西省人民政府关于下达山西省2008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的通%e7%9f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山西省人民政府关于下达山西省2008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的通%e7%9f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山西省人民政府关于下达山西省2008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的通%e7%9f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山西省人民政府关于下达山西省2008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的通%e7%9f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山西省人民政府关于下达山西省2008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的通%e7%9f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山西省人民政府关于下达山西省2008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的通%e7%9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山西省人民政府关于下达山西省2008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的通%e7%9f(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发布单位】山西省【发布文号】晋政发200812号【发布日期】2008-04-12【生效日期】2008-04-12【失效日期】【所属类别】政策参考【文件来源】山西省 山西省人民政府关于下达山西省2008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的通知(晋政发200812号) 各市人民政府,省人民政府各委、厅,各直属机构: 我省2008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已经省十一届人大一次会议批准,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将根据工作进度分别下达,请各有关单位按此部署工作。 按照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全省经济工作会议、全省“精神,综合考虑各种因素,确定2008年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 经济增长质量进一步提高。单位GDP能耗

2、下降5.6%,二氧化硫排放削减4.5%,化学需氧量排放削减3.6%;高新技术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达到6.6%,研发投入占全省GDP比例达到1%以上。 发展的协调性进一步增强。全省地区生产总值增长10%,其中,工业增加值增长16%,服务业增加值增幅高于地区生产总值增幅;财政总收入增长17%,其中,一般预算收入增长19%。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4%,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5%,进出口总额增长10%,实际利用外资增长20%。 人民生活继续改善。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2%以上,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8%以上;城镇新增就业岗位45万个,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30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5%以内

3、;农村再解决20万人的温饱问题;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实现全覆盖并提高财政补助水平;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6以内。 价格涨幅得到合理控制。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增幅力争控制在4.7%以内。 为实现2008年经济和社会发展宏观调控预期目标,全省要认真贯彻党的十七大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按照省委九届三次全会及全省经济工作会议的各项部署,坚持走出“四条路子、实现“三个跨越,加快推进新兴工业化、特色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更加注重发展循环经济,更加注重节能减排和生态环境保护,更加注重发展新兴产业和服务业,更加注重自主创新,更加注重经济和社会协调发展,切实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推动发展由资源依赖型向创新驱动型转变,实现

4、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一、以“两防为首要任务,继续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 防止经济增长由偏快转为过热、防止价格由结构性上涨演变为明显通货膨胀,这是2008年宏观调控的首要任务,是落实“好字优先的必然要求。 在优化结构的基础上加大投资力度。继续坚持区别对待、有保有压的方针,加大对经济社会发展薄弱环节、重点领域的资金支持,进一步优化投资结构。在坚决控制高耗能、高排放及产能过剩行业盲目投资的同时,围绕新兴产业加快建设一批重大项目,着力培育新的增长点。发挥政府投资的导向作用,政府资金要重点用于新农村、新兴产业和服务业、循环经济、节能减排、生态环保、自主创新、社会事业、重大基础设施等领域。继续提高技术改造

5、投资比重,加快传统产业新型化的步伐。 努力扩大消费需求。推动建立职工工资正常增长和支付保障机制,确保农民工工资按时足额发放,不断提高消费能力。继续支持农产品批发市场、农资流通网络、现代物流等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改善消费环境;引导住房、汽车等合理消费,扩大通信、旅游、休闲、文化、健身等热点消费。 抑制价格过快上涨。保障粮食、食用油、肉类等重点消费品供给,加强对基本生活必需品的价格监测,做好市场供应和价格应急预案。强化市场监管,抓好教育收费、医疗价格、通讯资费、农资价格及涉农收费等监督检查。完善对低收入群体的补助办法,审慎出台调价项目,重视舆论引导,稳定消费者心理预期。 优化煤电油运供给结构。强化电

6、力需求侧管理,提高终端用电效率。探索中国太原煤炭交易中心运作的新模式,推动煤炭订货机制改革。充分发挥行业协会等非政府组织的作用,努力协调焦炭、钢铁等主要产品市场供需关系。 引导好各地新上项目的积极性。筛选、储备一批大项目、好项目、新项目,建立并完善关系全省发展的重大项目库。充分发挥企业的市场主体作用,加强对新上项目的规划引导,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强和规范新开工项目管理的要求,严格执行“八个必要的开工条件。严格执行省人民政府批准的固定资产投资项目管理流程图等相关规定。 二、加强政策引导,大力发展服务业 加强服务业的政策引导。营造各级人民政府抓服务业、全社会促服务业的舆论和政策氛围。加强规划、项目

7、、资金等方面的统筹协调工作。进一步清理和取消束缚服务业发展的各种不合理规定,放宽市场准入条件,鼓励、支持各类资本进入服务业领域。各地要把第三产业增加值作为区域经济发展的关键指标,进一步完善服务业发展的统计制度和目标责任制度,制定和完善推进第三产业发展的总体规划和政策措施。在服务业领域扶持建设一批重点项目。 加快发展三类服务业。服务业发展要结合省情、发挥优势、突出重点、整体推进。大力发展交通运输业、现代金融业、科技服务业、信息产业、对外服务贸易、会展业、中介服务业等面向生产的服务业,促进现代制造业与服务业有机融合、互动发展。积极发展商贸流通业、餐饮业、酒店住宿业、房地产业、体育健身产业、社区服务

8、业、市政与公共服务业等面向民生的服务业,满足城乡居民消费结构升级的需求。加快发展面向农业生产的生产销售服务、科技服务、信息服务、金融服务以及农村生活服务业,为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服务。 重点发展文化旅游和现代服务业。实施文化产业振兴工程,加快文化体制改革,扶持培育一批有活力、有实力的文化企业,不断增强我省文化产业的综合竞争力。推进五台山和平遥古城整治工程,确保五台山“申遗成功。抓住奥运机遇,促进“赛在北京,游在山西”活动取得成效。加快实施现代物流发展规划,特别要重视发展农村新型物流业。 三、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加快工业优化升级 大力推进新型能源和工业基地建设。抓住太原等4个城市享受东北等老工业

9、基地政策的机遇,加快制订我省老工业基地振兴规划,进一步明确振兴目标、思路和政策措施,重点支持大同、阳泉等资源型城市转型工作尽快启动。煤炭工业继续实施旨在整合资源、提高产业集中度的“三大战役,严厉打击私挖滥采行为,进一步加强煤矿建设项目管理,坚决制止产能无序扩张,加大安全技术改造投入,全力推进煤层气产业的发展。冶金工业继续重点推进不锈钢、特种钢、铝镁合金等生产和深加工,引导企业联合重组,鼓励企业采用先进技术和装备,支持企业兼并重组做大做强,促进产业升级。电力工业调整、优化电源结构和布局,加快国家已批准的大型坑口电站、热电联产、煤矸石综合利用电站建设,积极推进瓦斯发电、水电、风电等项目建设。焦化产

10、业突出产能控制、化产回收和污染治理三大重点,积极推进焦炉煤气和化产回收攻坚工程。鼓励100万吨以上焦化企业推广干熄焦技术和联合重组,提高产业集中度和清洁生产水平。煤化工产业重点发展甲醇及衍生物、乙炔化工、粗苯及煤焦油深加工、煤制油等项目;推动煤化工基地和重点工业园区建设,积极引进大型煤化工跨国企业。装备制造业重点发展整机产品、成套产品和系列产品,加快资源整合,着力推进重卡和煤机成套项目及相关配套产品体系建设,打造山西装备制造优势品牌。材料工业鼓励发展以煤矸石、粉煤灰、工业废渣为原料的新型水泥和墙体材料,大力发展钕铁硼材料、特种耐火材料等优势产品。 坚决关小上大、淘汰落后产能。把淘汰落后产能作为

11、工业经济的重点,明确各行业的目标任务、落后企业名单、淘汰时间表和具体措施,组织专项行动,坚决完成小火电、小冶炼、小钢铁、小焦化、小水泥等落后产能淘汰计划。继续实行差别电价政策,所有高耗能生产企业一律纳入差别电价范围。进一步完善落后产能退出机制。同时,努力推进太钢500万吨特种钢、兴县国家级综合工业基地、南方重车基地等后续产业项目。 四、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加快“两区开发步伐 大力发展现代农业。继续抓好优势农产品基地和现代农业示范工程,转变农业增长方式。着力推进2000万亩耕地综合生产能力建设,改善农业生产条件。扶持草食畜、小杂粮、干鲜果、蔬菜等特色农业产业化项目和农业高新技术项目,扶持一批上亿

12、元的农产品深加工企业。加快良种繁育、农业标准化体系、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动植物疫病防治、农业机械化等农业服务支撑体系建设,加快农业科技研发和成果转化。扩展开发利用空中水资源工程,提高农业防灾减灾能力。 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按照“分类指导、分层推进、示范带动、重点突破的思路,加快推进新农村试点村、重点村建设。抓好“一村一品为重点的农村产业发展和“四化四改为重点的村容村貌整治。继续实施农村饮水安全工程,重点解决严重缺水地区和高砷水、高氟水、苦咸水及水源污染地区的饮水安全问题。大力推进农村沼气工程建设。继续加大农村教育、医疗、文化、道路等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加大农村生态环境综合治理力度。 进一步完善

13、惠农政策。严格落实并制定出台含金量高的惠农政策,加快探索实施以工补农、以煤补农、以城带乡的体制机制。继续深化农村综合配套改革,推进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探索新形势下的农村集体经济发展模式。继续实施劳动力转移工程,进一步加大农村劳动力培训力度,不断加快城镇化步伐。 加大扶贫和“两区开发力度。继续实施整村推进、劳动力培训转移、产业扶贫和移民搬迁等四大工程,大力实施以工代赈工程,努力提高各项扶贫资金效益。加快建设产业开发项目和农村公路、小型水利、基本农田、流域治理、农村电网等基础设施项目,统筹推进教育、卫生、文化等社会事业的发展。进一步完善“两区项目的考核评价机制,全面落实扶持资金和支持政策,拓展融资渠

14、道,落实开工条件,力争多数“两区项目能够开工建设或建成投产。 五、狠抓节能减排,建设生态文明新山西 全面推进节能工作。强化对六大工业行业和200个高耗能企业的节能监管,推广绿色照明、能量梯级利用、流程工业能源综合利用、重大机电产品节能降耗等先进技术,支持一批节能、节水、节地、节材、清洁生产和资源综合利用的示范项目,重点实施燃煤工业锅炉改造、区域热电联产、余热余压利用等十大节能工程。严格执行新上项目用能评估制度,落实节能降耗目标责任考核制度。大力发展生物质能、太阳能、风能等清洁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加强社会领域节能工作,推进企业、行业、园区、社区等层次的资源循环利用示范工作。力争完成万元GDP综合能

15、耗下降5.6%的目标。 加大减排工作力度。继续推进蓝天碧水工程,重点抓好燃煤电厂脱硫改造、污水处理厂、热电联产集中供热和800家工业污染源自动监控系统建设,重点治理11个中心城市、高速公路、十大景区、汾河干流沿线的大气和水污染。启动城市重污染企业搬迁改造工作。继续推进CDM(清洁发展机制)工作。 大力发展循环经济。以山西列入国家第二批循环经济试点省为契机,抓紧编制出台全省循环经济总体规划。重点支持6个国家级循环经济试点单位、30个省级企业、11个社区、10个园区、11个县和2个市的循环经济试点的各项工作。大力推进工业产值排序前100位企业和100户污染较重的非工业企业发展循环经济。完善并推广综合挖潜、纵向拓展、厂际合作、企业聚集、链条延长等实用的循环经济发展模式。在电力、煤炭、冶金、焦化、建材、煤层气、农业、建筑业和服务业等领域,筛选、储备并加快建设一批具有山西特色、接近或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的循环经济项目。尽快研究制定山西省循环经济发展促进条例,使循环经济发展早日步入法制化轨道。 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在继续抓好退耕还林、天然林保护、京津风沙源治理等国家重点生态工程的同时,加快实施“身边增绿等六大造林绿化工程,重点推进交通沿线荒山绿化工程建设。加快建设林业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教学/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