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路预制t梁技术交底书

上传人:第*** 文档编号:99127684 上传时间:2019-09-17 格式:DOC 页数:25 大小:6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铁路预制t梁技术交底书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铁路预制t梁技术交底书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铁路预制t梁技术交底书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铁路预制t梁技术交底书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铁路预制t梁技术交底书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铁路预制t梁技术交底书》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铁路预制t梁技术交底书(2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技 术 交 底 书中铁十局邯长扩能改造工程I标施工指挥部深化“我们的节日”主题活动,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为根本,广泛开展“我们的节日七夕节”主题活动。通过开展一系列丰富多彩的活动,凸显七夕节爱情忠贞、家庭幸福等文化内涵,引导人们认知传统、尊重传统、继承传统、弘扬传统,促进现代家庭观念的健康成长,在全社会形成奋发向上的精神力量和团结和睦的精神纽带。1中铁二十三局集团第八工程有限公司渝北制梁场技术交底书 23BYB/JS-ZD.042010目 录前 言 11、钢筋制作工序技术交底书12、钢筋绑扎工序技术交底书33、立拆模工序技术交底书54、混凝土配制工序技术交底书75、混凝土灌注工序技术交底

2、书86、养护工序技术交底书107、张拉工序技术交底书128、管道压浆工序技术交底书159、封端工序技术交底书1710、防水层、保护层施工工序技术交底书 1811、桥梁修补工序技术交底书21前 言本交底由中铁十局集团邯长扩能改造工程I标施工指挥部提出。本交底由中铁十局集团邯长扩能改造工程I标施工指挥部管理。本交底起草人:本交底审核人:本交底批准人:本交底于2011年11月发布。19钢筋制作工序技术交底书一、施工准备 1.检查操作人员着装情况,男士不得穿短裤背心拖鞋上机操作;女士不得穿背心超短裙高跟鞋上机操作,原则上不允许留长发,如留长发必须将头发盘起确保操作安全。2.检查钢筋调直切断机、钢筋切断

3、机、钢筋弯曲机、闪光对焊机等设备运转情况;检查电源线路等确保钢筋制作过程顺利安全。3.检查钢筋图纸标准是否齐全,严格按照图纸和规范规定进行作业。4.钢筋质量是否经试验室检验合格。5.核对钢筋的牌号、强度等级、直径是否符合施工图要求。班组根据施工图,做好钢筋下料单和加工大样图。当需要钢筋代换时,必须经过施工技术部门同意,且手续齐备。二、技术质量要求1.钢筋制作工序按23BYB/JS-ZD.032010预制后张法预应力混凝土铁路桥简支梁工序作业指导书的有关要求进行。2.钢筋下料(1)钢筋下料时应去掉外观有缺陷的地方。(2)钢筋切断长度偏差为15mm。(3)钢筋切断,根据施工图和钢筋下料单的要求,先

4、下长料后下短料,以降低损耗。(4)在切断过程中,如发现钢筋有裂纹和脆断,立即停止工作并及时向主管技术人员反映,且行技术命令。3.钢筋在加工弯制前须调直,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1)钢筋表面的油渍、漆污、用锤敲击能剥落的浮皮、铁锈等均清除干净。(2)钢筋应平直,无局部折曲。(3)加工后的钢筋,表面不应有削弱钢筋截面的伤痕。(4)钢筋调直弯曲用1m直尺靠量,允许误差4mm4.钢筋成型 (1)图纸所标注的尺寸,其它一般为钢筋中心至中心尺寸;(2)钢筋弯制过程中,如发现钢材脆断,太硬或对焊接处开裂等现象应及时向技术部门反映, 找出原因正确处理;并由技术部门出具合格的技术处理方案后实施。(3)弯制钢筋时,

5、当钢筋直径20mm,每次最多不得超过2根;钢筋直径12mm时不得超过5根。(4)钢丝束管道定位筋(网)点焊预制,尺寸误差2mm,要能保证预应力管道位置准确。(5)钢筋加工成型后,按编号分类、分批存放整齐,设置标识牌,并做防护措施。5. 通桥(2005)2101使用的圆钢规格有8 、10 、20 ;螺纹钢筋的规格有12、16 ,圆钢的代号是HPB;螺纹钢筋的代号是HRB。6.钢筋制作完毕后,必须经工班自检、互检检查合格后,并经质检人员检查合格后,方可进入下一道工序。钢筋绑扎工序技术交底书一、施工准备1.检查绑扎丝、绑扎钩、吊具、绑扎平台等工具是否具备绑扎条件。2.对照施工图纸将所需的钢筋的直径、

6、编号、尺寸、规格和数量进行复核,备足材料、保护层垫块,按照工艺细则和作业指导书的要求严格执行。3.检查钢筋网片的规格、数量及尺寸,有无影响制孔胶管的情况,如出现应及时向技术部门反映,以便及时解决。4.检查支座板是否与所生产的梁型一致,是否是经检验合格满足使用要求。5.检查制孔胶管有无破损、划痕、断裂或变形等现象,如发现应及时进行更换。6.底模是否符合要求。二、技术质量要求1.钢筋绑扎工序按23BYB/JS-ZD.032010预制后张法预应力混凝土铁路桥简支梁工序作业指导书的有关要求进行。2.钢筋骨架绑扎必须严格按照图纸位置及尺寸进行。钢筋骨架的箍筋垂直;箍筋与水平筋交点处要用绑扎丝绑扎;所有的

7、相交点均应全部绑扎。3.钢筋安装绑扎要控制位置,保证牢固,用绑扎丝按逐点改变绕丝方向交错扎结。不得有变形或松脱现象,尤其是定位筋(网)必须绑扎牢固,位置准确。4.绑扎采用混凝土垫块强度不低于混凝土设计强度(55Mpa),混凝土保护层厚度均为35mm。垫块应分散布置、相互错开,不得横贯保护层的全部截面,垫块间距不得大于1m且不少于4个/m2。5.制孔橡胶管:纵向预应力钢束孔道采用抽拔橡胶管成孔的。橡胶管直径为70-90mm,通桥(2005)2101 32m桥梁用70mm与90mm直径橡胶管成孔,注:发现管径减少3mm以上或表面脱胶分层,及时更换。6.制孔胶管安装:橡胶管安设时严格按照坐标位置控制

8、,保持良好线型,制孔胶管小心的穿入钢筋骨架的钢筋定位筋(网),避免碰坏钢筋骨架。在跨中处由2根对接构成,用波纹管将其连接并用塑料布缠紧,用铁丝绑扎牢固防止混凝土浆流入胶管内。胶管位置偏差,距跨中4米范围内4mm,其余部分5mm。 7.梁体钢筋绑扎时腹板蹬筋不垂直度偏差为15mm;箍筋间距偏差为15mm;梁面主钢筋间距偏差为15mm;钢筋保护层与图纸尺寸误差为0,5mm。8.按照施工图要求,正确地将经检验合格的桥梁配件(联结角钢、预埋T钢、支座板)等安装定位。9.拔出来的橡胶棒,经检查合格后,应理顺放好,以备下次再用。如发现表面破损、剥皮,则禁止使用。贮存的胶管,禁止在上面施压重物,以免橡胶棒局

9、部变形。从而影响预留孔道的质量。10.钢筋骨架绑扎完毕后,在保证钢筋骨架、桥梁支座、桥梁配件等位置准确,胶管定位正确且绑扎牢固后,经工班自检、互检检查合格后,并经质检人员检查合格后,报监理检查,合格后方可进入下一道工序。立拆模工序技术交底书一、施工准备1.检查钢筋绑扎成品是否满足要求。2.保证底模胶条全部外露完好、支座平整,支座安装有明显的标定限位。3.底模预设反拱、预留压缩量满足设计要求。4.检查模型表面及接缝处、底模胶皮的灰碴,对模型均匀地涂刷脱模剂。 5.检查桥梁配件等是否满足立模要求。二、技术质量要求1.立、拆模工序按23BYB/JS-ZD.032010预制后张法预应力混凝土铁路桥简支

10、梁工序作业指导书的有关要求进行。2.底模上标识有梁长控制线,端模须安装在梁长控制线位置。侧模底部上标识有高度控制线,安装侧模时将标识线对齐底模表面高度,以此来控制侧模安装高度。支座保持平整、位置准确,支座安装板安装有紧固限位装置。3.梁体钢筋验收合格后安装模型,先安装端模,然后按照大面(外侧)与小面(内侧)同时交错进行的顺序安装侧模,并由一端向另一端顺序吊装,每一节相对应的侧模安装好后要用上部拉杆临时连接后,安装侧面斜拉杆、防扒扣件、连接螺杆及铁锲块紧固件。4.相邻安装的两节模型,必须接缝密贴、表面平整无错台、连接紧固。按设计规定安装预埋T钢、联结铁、桥牌预埋螺栓等。5.桥面钢筋验收合格后安装

11、桥面外侧档碴墙模板、端边墙模板、梁端不等边角钢,安装时要顺直,并按施工图安装泄水管模型与横向预应力成孔装置等预埋件装置。6.全部模型安装完后,以端头模型中心线为基准,检查安装桥梁模型全长和调整桥面内外侧宽度。然后逐一紧固全部的连接螺栓、铁锲块及防扒扣件,调整好侧模的垂直状态(统称“抄平”)在允许范围内。7.模型安装完毕后,班组必须认真进行全面检查,确认达到标准后,由班组质量检查员认真填写模型安装质量检查记录,并由安质部专职检查人员验收合格后,方可进入下一道工序。8.当梁体混凝土强度达到大于33.5MPa时,混凝土表面温度与环境温度之差不大于15等条件都同时具备时, 才允许拆模。9.拆卸模型的顺

12、序,先拨出挡碴墙伸缩缝模型,拆除以拨出后伸缩缝成型良好,不塌陷,且能顺利拨出为准。然后按先桥面挡碴墙模型、端边墙模型及桥梁端模, 后侧模的顺序进行。拆卸模型的顺序为:先拆卸外侧模及端模的所有紧固件、斜支撑、敲移模型侧面支撑, 拆除上部拉杆, 然后拆卸端边墙模和挡碴墙模随后拆除端模。拆模时,模型吊具挂稳后方可开始拆模,防止顶松外侧模时, 模型突然倾倒,然后用两台专用千斤顶杆,同时分别顶在内外侧模的竖带上, 两台顶杆同步施力, 即可将外侧模逐扇顶松。外侧模全部顶松后, 拆卸内侧模所有联结件,然后两顶杆一端顶在挡碴墙上,另一端顶在内侧模竖带上, 两顶杆同步施力逐扇顶开内侧模。最后,按先外侧模后内侧模

13、的顺序,将侧模逐扇吊离梁体。起吊时,要平稳,由专人扶好模板,防止撞破梁体。拆下的模型缓慢平放,以免损伤钢模,同时注意施工安全。10.脱模移梁后应及时铲净底模表面和橡胶条上残存的灰渣,检查修整缺陷,均匀涂刷隔离剂,对钢模支承的园宝铁转动处即时涂润滑油。11.当桥梁移出制梁台座后,应及时除净底模表面和橡胶条上残存的灰渣,检查修整缺陷,均匀涂刷脱模剂。12. 首次投入使用的底模要对其进行沉降观测,正常使用过程中,每季度检查一次底模的各项质量指标(反拱、压缩量、全长、跨度限位装置及支座段平面等)是否符合质量标准,如有特殊情况,及时整修、检查。检查侧模面板、骨架等是否变形,焊缝是否有开裂,连接处胶条是否

14、老化损坏等,不能满足使用要求时,要及时维修、重新校正到允许范围内,方可再次投入使用。混凝土配制工序技术交底书一、施工准备1. 拌合设备是否运转正常,计量器具是否经检验合格。2.试验室按当天开具的配合比料单(施工配合比)进行配比。3. 水泥、减水剂、砂、石、粉煤灰、水等主要原材料是否经检验合格,符合使用要求,数量是否能满足生产要求。二、技术质量要求1.桥梁配制工序按23BYB/JS-ZD.032010预制后张法预应力混凝土铁路桥简支梁工序作业指导书的有关要求进行。2.梁体混凝土理论配合比为:408kg(水泥):643kg(砂):286kg(5-10mm碎石):857kg(10-20mm碎石):83kg(粉煤灰):4.91kg(减水剂):133kg(水)。3. 在配制拌合物时,水泥、水、减水剂及粉煤灰的称量偏差不大于1,粗、细骨料的称量偏差不大于2(均以质量计),混凝土的总碱含量不得超过3kg/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其它相关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