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市国资系统信息化十二五规划范文

上传人:第*** 文档编号:99127597 上传时间:2019-09-17 格式:DOC 页数:17 大小:2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天津市国资系统信息化十二五规划范文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天津市国资系统信息化十二五规划范文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天津市国资系统信息化十二五规划范文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天津市国资系统信息化十二五规划范文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天津市国资系统信息化十二五规划范文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天津市国资系统信息化十二五规划范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天津市国资系统信息化十二五规划范文(1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附件:天津市国资系统信息化“十二五”规划“十二五”时期是天津全面落实国家战略定位要求、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关键时期,是新一代信息技术创新应用、推动经济社会实现更大发展的重要时期。国资系统(包括国资两委机关、市管企业、区县国资监管机构)将围绕“智慧天津”建设的战略目标和推进国企改革、国有经济发展的总体要求,进一步发挥信息化对提高国资监管效率和水平、提升国有企业核心竞争力和发展活力的促进作用,依据天津市国有经济调整和发展“十二五”规划纲要,制定本规划。一、“十一五”回顾“十一五”期间,国资系统各级领导对信息化工作高度重视,信息化水平上了一个新台阶,基础网络和基础平台建设取得重大进展,工业控制、商

2、贸物流、电子商务、协同办公等方面都得到了长足发展,信息化对提高监管力度、规范管理流程、提升决策水平等各方面都起到了重要作用,成为了国有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支撑和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一)网络和硬件支撑平台稳步推进“十一五”期间国资系统初步完成了基础网络和硬件支撑环境的建设。基本建立了高速、安全的互联网访问平台,70%实现了与市委市政府政务专网的连接;50%建设了独立机房,为关键硬件设施提供了高效、可靠的运行环境;软硬件防护措施的实施为信息系统安全运行提供了技术保障。(二)应用系统建设扎实开展“十一五”期间相继建成财务报表系统、产权管理系统、企业领导人员业绩考核系统、门户网站以及协同

3、办公(OA)等一系列管理系统。财务报表系统实现了各种财务软件之间数据的高效传输,产权管理系统使国有产权的基础管理更加快捷顺畅,门户网站建设为宣传国资监管政策措施、展示国企改革崭新风貌提供了重要舞台。(三)集团综合管控信息化初见成效以财务集中管控为突破口,逐步向应用系统全面集成过渡,有效降低了企业运营成本,提升了集团管控能力。部分集团公司建立了集团财务管理系统,实现了集团公司的统一集中管理;部分集团公司搭建了统一的管理系统应用平台,形成了信息高速公路,实现了整个集团的信息资源共享,使集团的营运管理水平迈上了新的台阶。(四)主营业务信息化建设成效显著主营业务信息化水平进一步提高,为企业做强做大主业

4、提供了有力支撑。以ERP(企业资源计划)为代表的制造业信息化建设全面提升了企业管理水平,工程项目管理系统对建筑施工业的主业发展起到了重要支撑作用,交通、港口以及公用事业个性化运营系统的普遍使用让窗口行业逐步走向智能化服务; 以电子商务为代表的商业信息化增强了企业对市场的快速反应能力,销售管理系统实现了销售发货、渠道流向、终端管理的全流程管理,“易商通”电子商务平台建设为多个领域提供了交易平台,外贸行业的进出口业务管理系统实现了从询价到报关的全过程管理。(五)信息化工作体制逐步建立“十一五”期间,国资系统80设立了信息化工作专门机构,职责明确,人员到位。60制定了信息化工作规划,规范有序地推进信

5、息化发展。70内部实现了光纤主干网络全覆盖、集团与子公司专线互联,网络安全设施较为完善。80设立了门户网站,建立了协同办公(OA)系统,开展了基础信息化应用。信息化投资呈上升态势,为信息化建设提供了保障。总体上看,“十一五”期间,国资系统信息化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但还处于起步阶段,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主要体现在:一是基础网络设施有待进一步完善,互联互通不畅;二是业务系统信息化建设还不够广泛,企业之间应用水平差距较大;三是信息资源综合利用与协同共享水平低,孤岛较为严重;四是标准和制度建设相对滞后,信息化建设环境有待进一步优化。二、信息化建设的必要性信息化水平已经成为企业现代化的重要标志。党的十七

6、大提出“大力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十七届五中全会全面阐述了“推动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让我们意识到信息化对以工业为代表的社会各行各业的促进作用日趋显著。随着新一代信息技术的不断创新应用,信息化在提升国资监管效率和水平、增强国有企业核心竞争力、做强做优国有企业,确保国有资产保值增值中将发挥重要作用。(一)信息化是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制高点“十二五”时期,是我市落实国家战略要求,实现天津城市定位的重要时期。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信息资源日益成为与能源、原材料同等重要的战略资源和生产要素。信息技术创新不断催生新理念、新应用和新产业,以物联网 物联网 “物物相连的互联网”,通过RFID(无线射

7、频识别)、红外线感应器、全球定位系统、激光扫射等传感设备,任何物品都能与互联网连接起来,实现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监控和管理的一种网络。、云计算 云计算 狭义的云计算,指厂商通过分布式计算和虚拟化技术搭建数据中心或超级计算机,以免费或按需租用方式提供数据存储、分析以及科学计算等服务。广义的云计算,则指厂商通过建立网络服务器集群,向各种不同类型客户提供在线软件服务、硬件租借、数据存储、计算分析等不同类型的服务。、下一代互联网技术为代表的新一轮信息技术革命,为信息技术与其他产业技术高度融合提供了重要的技术基础。充分发挥信息技术作为发展方式“转换器”和产业升级“助推器”的作用,以信息化全面支撑和服

8、务国资系统整体发展,不断提升国有经济的综合实力。(二)信息化是提升国资监管水平的迫切需要随着我市国资监管体制的不断完善,国资监管涉及领域越来越宽,业务类型越来越多,专业要求越来越高,信息量越来越大、内容越来越深,在完善国资监管制度的同时,积极探索监管方式创新尤为重要。充分运用信息化、网络化、智能化等手段,挖掘信息资源,实现信息共享;突破管理极限,优化管理模式;量化决策指标,提升决策能力;推进国资监管工作的程序化,打造公开透明、阳光操作的工作机制,不断提高监管的效率和水平。(三)信息化是深化国资系统改革的基础环节推进国资系统信息化,提高对国有资产的动态监控能力,提高企业的内控能力和市场竞争力,有

9、利于国有资本的科学调配,优化企业资源配置,促进管理理念的创新、落实和发展。可以为优化国有资产布局、做强做优国有企业提供决策依据和技术路线;可以为转变国有经济发展方式提供机制和手段,从而为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夯实基础。有助于提高国有经济的整体素质,增强国有经济的控制力、影响力和带动力,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四)信息化是实施企业发展战略的客观要求企业信息化是围绕企业发展战略而展开的,加快以企业为主体的信息化建设,发挥信息技术在企业发展规划、主营业务、产业经济领域的带动和保障作用,是促进企业落实发展战略的客观要求。有利于树立以集团公司和骨干企业为典型示范的信息化标杆,有利于带动产业链上下游中小企业的信息

10、化建设,有利于形成以信息化为支撑的产业集群发展模式。实施国资系统信息化建设可以进一步强化企业基础管理、优化业务流程,促进产品创新、技术创新、管理创新、制度创新,整合各种资源,是提升企业持续发展能力的动力和源泉,是推进企业创新驱动和转型发展的重要抓手。三、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总体目标(一)指导思想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围绕建设“智慧天津”的战略目标,适应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对国资系统工作的要求,立足于创新驱动和转型发展,着眼国资系统改革发展全局,紧紧围绕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做强做优国有企业及提高监管效率的中心任务,以推动产品智能化、研发数字化、生产自动化、管理规范化、流通网络化为着力点,将信息化

11、融入企业生产经营和国资监管的全过程,充分发挥信息化在提升国资监管效率和水平、增强国有企业核心竞争力、做强做优国有企业、促进国有资产保值增值中的作用。(二)基本原则坚持“立足当前,前瞻设计;整体规划、急用先上;应用主导、务求实效;资源整合,协同应用”的规划原则,坚持“先进实用、可靠安全、开放可控”的系统建设原则。一是立足当前,前瞻设计。坚持用科学发展观指导实践,立足当前实际情况,合理引入新观念、新技术,力求在更大范围、更高层次上规划长远发展,确保国资系统信息化建设能够在“十二五”乃至今后较长一段时间内能满足需要。二是整体规划、急用先上。结合客观实际需求进行总体规划,有计划地逐步推行,建设过程中以

12、集团为主体,“统一领导、统一规划、统一标准、统一投资、统一建设、统一管理”;实施中采用急用先上的原则,优先建设目前最需要的应用系统,满足实际工作的需要,最大限度地体现信息化建设成果。三是应用主导、务求实效。紧密结合国资系统改革发展的实际要求,把提高国资运营水平和实现管理创新作为信息化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立足于工作实际需求,持续完善、改进和优化系统应用效果,积极推进管理创新、制度创新和方式创新,形成“集团监管、风险预警、管理决策、工作协同”的全方位信息化支撑。四是资源整合,协同应用。充分利用“三网融合”、“移动互联”、“电子政务网”等良好的网络基础条件,以国资两委为中心,逐步建立起国资系统信息

13、互通、资源共享的网络平台,实现集聚资源、集成应用、集中门户,提升信息化工作的水平和效能。(三)总体目标建成国资系统信息网络,搭建统一、集成、安全的国资系统平台,实现国资两委对内对外、对上对下信息传递的无缝连接,推进国资监管工作的程序化、透明化,提高监管的效率和水平。指导和推进市管企业信息化建设,基本建成集团层面统一、高效、集约、共享的一体化平台,提升主营业务自动化、智能化、网络化和自主创新水平;广泛应用综合管理信息系统、电子商务系统,普及办公自动化系统,初步实现集团公司及重点子企业业务流、信息流、资金流的全程、实时、智能和网络化管控,使信息化管控能力和支撑能力显著增强。初步构建基于云构架的国资

14、系统“云计算中心”,以云存储、云安全、云服务为重点,发展基础设施服务(IaaS)、平台服务(PaaS)、软件服务(SaaS),为国资系统提供高效、安全、环保的“云服务”。未来国资系统信息化建设架构由五个层面和两个体系组成,即门户层、决策层、应用层、数据层、支撑层和安全体系、标准体系。具体框架图如:门户层。是系统面向用户应用的入口,将各类应用系统集中到统一门户进行管理及展示。按照不同的用途,门户层分为外部门户网站群、协同办公(OA)系统及国资监管系统三个门户。决策层。是各级领导进行决策的支撑,通过对各业务系统的数据进行综合加工处理,形成决策所需要的各种指标和信息,采用直观的方式展现给各级领导。应

15、用层。是信息化建设的关键内容,根据不同阶段不同要求,灵活构建新系统,新应用,在统一的标准规范体系和完善的安全管理体系下,逐步实现信息化在国资监管国企改革发展中的全覆盖。数据层。是国资系统的数据仓库,是实现应用系统功能的重要支撑,通过对资产、财务等信息资源的采集、整合、开发利用,建立各种类型的数据库,为业务应用系统、信息资源共享提供支撑。支撑层。是信息化建设的物质平台,包括网络支撑平台、硬件支撑平台、软件支撑平台、信息交换平台等基础设施,按照标准统一、功能完善、安全可靠的原则进行建设和管理,发挥系统运行的支撑作用。安全体系。是信息化建设的重要保障,结合基础设施建设,配置安全设施,制定安全规章和策

16、略,健全安全管理机制,逐步形成较为完备的信息安全体系。标准体系。是信息化建设的基础工作,制定信息采集、存储、处理、交换等一系列标准与规范,建立完善的信息化标准规范体系,为应用层、数据层、支撑层的规划、设计、实施和运营提供依据。四、主要任务围绕国资系统信息化建设的总体目标,大力推进应用系统建设,推广新技术应用,完善信息安全保障体系,确保基础信息网络畅通和重要信息系统安全。通过信息化应用系统建设及基础建设,创新国资监管方式,强化综合监管,规范监管流程,不断提升监管效率和决策水平;提高企业管理水平和集中管控能力,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促进企业持续、健康、快速发展;同时加强与市委市政府、国务院国资委及兄弟省市国资委的信息交流,强化对区县国资监管机构的业务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其它相关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