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生物八年级上册教材分析资料

上传人:w****i 文档编号:99126247 上传时间:2019-09-17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3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苏教版生物八年级上册教材分析资料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苏教版生物八年级上册教材分析资料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苏教版生物八年级上册教材分析资料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苏教版生物八年级上册教材分析资料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苏教版生物八年级上册教材分析资料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苏教版生物八年级上册教材分析资料》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苏教版生物八年级上册教材分析资料(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八年级生物上册教材分析铁岭县莲花中学 孟 淑 云2012.8.28各位老师:大家好! 我是一校区的孟淑云,我将和大家一起分析八年级生物上册的教材。分为三个部分:一、本册教材与课程标准的关系 苏教版初中生物共分四册,综合成26章、10个单元,八年级上册教材涉及到课程标准中三个一级主题:动物的运动和行为,生物的生殖、发育与遗传,健康地生活。 本册教材紧扣课程标准提出的“全体学生通过努力都应达到的基 本要求”,既面向全体学生,着力于基本的公民素质的培养,又从各方面考虑每个学生的个性发展,力图使所有的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都能得到发展。本册共三个单元:第5单元 生物的生殖、发育与遗传,第6单元 动物的运动

2、和行为,第7单元 健康的生活。分别对应课标中的三个一级主题。教学内容的组织实现了学科内在逻辑与学生认知逻辑的统一。学科逻辑与学生的认知逻辑是不尽一致的。例如:形态结构是生理功能的基础,这是学科的内在逻辑,如果按照先结构后生理的顺序组织教学内容,学生固然能够接受,但是,不一定能够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从生理功能出发,提出有关形态结构的问题,再引导学生探究形态结构与生理功能的关系,学生的兴趣就会增加。本教科书还从学生生活实际出发,按照课程标准的要求,降低了难度,这不仅体现了义务教育的教学目标,也展示了生命世界的无穷魅力。二、教材分析 在第五单元中共分14和15两章,第14章包括“生物的无性生殖”“植

3、物的有性生殖”、“昆虫的生殖与发育”“两栖类的生殖与发育”“鸟类的生殖与发育”五节内容。“生物的无性生殖”简要概括了无性生殖的概念,介绍了出芽生殖的特点、营养生殖中的嫁接原理和方法、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及其在生产和生活上的意义;“植物的有性生殖”介绍了植物的传粉和传粉方式、植物的受精过程和发育特点、花的结构跟果实和种子的发育之间的关系、果实和种子适应传播的结构特点;“昆虫的生殖与发育”重点介绍了家蚕的生殖与发育过程、蝗虫的生殖发育过程、完全变态发育和不完全变态发育的特点;“两栖类的生殖与发育”重点介绍了蛙的生殖发育过程、蛙的变态发育特点;“鸟的生殖与发育”重点介绍了鸡卵的发育过程、鸟类的生殖与发育

4、特点、早成鸟与晚成鸟的识别。 14章是在学习人的生殖与发育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生物的生殖和发育。学好动植物的生殖与发育的基本知识,对帮助学生正确认识生物生殖发育的多样性、生物的生殖与发育等生命现象和生命活动规律有较大的作用。教科书为了让学生初步认识动物的生殖和发育,只介绍了一些典型类群动物的生殖发育过程及其主要特征。植物的有性生殖只重点介绍了传粉、受精、果实和种子的形成,以及果实和种子的传播,教师可在学生已有知识的基础上引导学生主动学习这些知识。通过本章内容的教学,使学生懂得生殖和发育是生命的基本特征,各种生物体都要通过生殖和发育来维持种族的延续,帮助学生确立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养成实事求是的

5、科学态度,培养珍爱生命热爱生物科学和科技强国的情感。本章不仅重点介绍了生物的无性生殖、出芽生殖和嫁接,植物的有性生殖昆虫、两栖类、鸟类的生殖和发育,还简要介绍了营养生殖在生产上的应用、植物组织培养技术、体外受精和体内受精、果实和种子的传播、鸟类在农林中的作用等知识。为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在本章8课时的教学内容中,学生活动就安排了9个,活动项目有观察、实习、实验、探究和讨论等。我们可选适合的活动与学生互动,这对激发学生学习生物学知识的兴趣有一定作用。 由于学生对本章内容尚不具备感性认识,对他们而言,这些基本上是陌生的知识,因此,我们不能抽象说教、空洞讲授。为此,教科书选取了具有代表性的

6、酵母菌的出芽生殖,植物的嫁接,被子植物、家蚕、蝗虫、青蛙、鸡卵的生殖与发育来说明不同生物生殖和发育的过程。讲授时运用好书中的9个活动创造可以利用的条件,让学生亲自尝试和实践,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的能力,理解和认识不同生物的生殖发育特点。探究在重结果的基础上更加重过程,多表扬、少批评。在活动中启发学生多思考多列举生活中见到的动、植物生殖与发育的实例。 15章包括“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人的性状和遗传”、“人的性别决定”、“遗传病和优生优育”、“生物的变异”5节内容。在“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中通过资料介绍了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并描述了染色体、DNA和基因三者之间的关系;“人的性状和遗传”

7、一节是在了解了DNA和基因的关系基础上,介绍一些人体常见的遗传性状,进一步说明人体性状是由基因控制的,且可以遗传的;“人的性别决定”一节主要介绍性染色体和常染色体,以及人的性别是如何决定的;“遗传病和优生优育”一节介绍了一些常见的遗传病、近亲结婚及其危害,认识优生优育的重要性,了解一些优生优育的措施;“生物的变异”一节介绍了一些生物的变异现象,在此基础上,区分可遗传的变异和不可遗传的变异,并从进化的角度阐述生物变异对生物生存和发展的意义,为进一步学习和解释生物多样性和生物进化提供理论依据。遗传和变异是生物的基本特征之一。在日常生活中,学生不乏感性的认识,但又常常会遇到一些困惑不解的问题。特别是

8、当今世界,生物科技领域飞速发展,学生通过报刊、电视、网络等多种媒体,经常接触到基因、DNA等名词术语。因此,作为中学生知道一些遗传和变异的基础知识,对于其了解生物学的动向,关注生物学的发展,激发其对生物学强烈的研究兴趣,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本节内容对于学生来说,既熟悉,又陌生。熟悉,在于遗传和变异都是生物界的普遍现象,学生在生活中经常接触感受到;陌生,在于要从理论上阐述、分析这些现象,涉及到的名词术语较多,加上学生还没有相应的化学知识,对理解染色体、DNA基因等内容有困难,教师也不容易讲清楚。因此,教学时,应更多地考虑从学生的已知入手,发动学生收集资料,经历从感性到理性的认识过程,以达到掌握

9、这部分知识的目的。第六单元包括16、17两章。第16章包括“动物运动方式的多样性”、“动物运动的能量来源”两节内容。第一节介绍了动物运动的各种方式,动物运动的意义;第二节介绍了动物的运动器官,脊椎动物运动系统的组成和动物运动的能量来源。本章的动物运动知识对学生认识动物的本质特征非常重要。动物的运动依赖于一定的结构,动物的结构和功能是统一的。本章的活动在于立足课堂的同时,注意引导学生到大自然中去观察动物的运动,既满足了学生的好奇心,又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更重要的是交给了学生探究生物世界的方法,同时增强了学生关爱生命、热爱大自然的意识。这章内容与学生的生活联系较紧密,学生对动物的运动也

10、非常感兴趣,让学生回忆以前看到的、见到的、体会到的经历,通过各种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让学生在亲身的实践中学到应有的知识,培养学生热爱生命、关注自然、保护环境、团结协作的情感。第17章包括“动物行为的主要类型”和“动物行为的生理基础”两节内容,第一节介绍了动物行为的几种类型,动物行为对动物和人类的意义;第二节介绍了动物的本能行为和学习行为,以及学习行为对动物生活的意义。动物的行为是目前生物学研究中的一个十分活跃的领域,动物行为的知识与人类的生活和生产关系密切,对于学生认识动物的本质特征非常重要。动物行为的产生是在长期的物种演变过程中形成的,是动物进化的结果。本章的活动安排注意引导学生到大自

11、然中去观察动物的行为,这样既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同时又增强了学生相互协作的精神,陶冶了学生热爱动物热爱大自然的情操。本章内容与学生的生活联系比较密切,学生对动物的行为、习性非常感兴趣;学生的学习与动物的学习行为又有一定的相似性,学生想迫切了解其中的奥秘,因此,教学时尽量结合学生以前的经验,以鲜活的例子、真实的感受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进而引导学生去热爱生命关注自然。第七单元包括18、19两章,第18章包括“传染病”、“威胁健康的主要疾病”、“免疫”3节内容。第一节简单介绍了传染病与非传染病的区别,传染病的特点、传播途径和预防措施;第二节介绍了心血管疾病的病因及预防措施,简述了癌症的

12、危害;“免疫”一节介绍了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的区别、人体的免疫功能和计划免疫的意义。本章作为“健康的生活”单元的首要章节,地位十分突出,它不仅介绍了传染病的发生及预防措施,而且列举了艾滋病、蛔虫病的传播途径,不仅要求学生关注心血管疾病、癌症的危害,而且以白血病为例对学生进行了爱心教育,最后突出了计划免疫是预防和控制传染病的最经济最有效的措施。这样的内容既让学生懂得了疾病和免疫的基本知识,又让学生了解了一定的急救常识,这为他们以后积极健康的生活,打下了良好的基础。本章内容与学生自身和其周围人的生活联系密切,因此,我们在上课时要多联系常见的病例,通过讨论、游戏探究等多种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13、,使学生在活动中获得疾病与免疫的基本知识,为他们日后珍惜健康、关爱生命、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打下良好的基础。第19章包括“远离烟酒”、“拒绝毒品”、“关爱健康”3节内容。第一节介绍了酗酒、吸烟对人体健康的危害,教育青少年要从小养成不酗酒、不吸烟的良好生活习惯;第二节介绍了毒品的种类和危害以及毒品上瘾的机理,教育青少年要珍爱生命,终身拒绝毒品;最后一节介绍了常用药物的名称和作用,安全用药的常识,人工呼吸等常用的急救方法,健康新概念及健康与环境的关系,引导学生关注自身和他人的健康。本章与人类健康的关系十分密切,有利于学生从小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乃至为一生的健康奠定基础。同时本章也是生物学与医学、社会

14、学、环境科学、法律有联系、有交叉知识的部分,对学生进一步认识学习生物学的重要性、养成自我保健的良好习惯、了解其他学科和社会生活知识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教学时紧密联系生活中的客观实际通过形式多样的活动,增强学生对酗酒、吸烟吸毒危害性的认识,使学生了解家庭用药和应急救治的常识及健康与环境之间的关系,养成关注健康、自我保健的良好习惯,培养学生珍爱生命、爱护环境、关心他人的情感。三、几点建议中学生一般介于十一岁至十六岁之间,这个年龄段正是个体由儿童期向青年期过渡的一个时期,在认知思维及心理上都有一定的发展。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在其儿童认知发展阶段论中,认为中学生的认知发展正处于形式运算阶段。这一阶段的学

15、生思维能力得到迅速发展,已经初步摆脱对具体事物的依赖,抽象逻辑思维开始占优势。具体可表现出以下几方面特征: 1.能运用假设进行思维。中学生在遇到问题时,能按照形式逻辑的法则思考问题,并能脱离具体事物的支持,按照提出问题、明确问题、提出假设、检验假设的途径,经过一系列抽象逻辑过程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2.思维具有预计性。在进行复杂活动之前,头脑中会事先呈现诸如打算、计划方案和策略等预计性因素,并在其指导下采取一定的活动方式和手段。 3.思维的自我意识和监控能力增强。中学生能够反省和自我调节思维活动的进程,记忆方面主动性在增强,可以主动确定识记目标,寻求相应的识记方法。解决问题的思路更加清晰、判断更

16、为准确。但是他们在辩证思维和批判性思维上还不够成熟,分析问题常常不够全面,且易出现极端的思维。 4.创造性思维迅速发展。能跳出思维的旧框框,追求新颖独特的因素和个性化的思维方式。课标基本理念倡导探究性学习,结合以上学生的认知特点,并根据生物学科的特点,作为教师,要注重教学方式的转变和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通过上学期到辽中立仁学校学习,有很大收获,通过摸索,我们正在试用五步导学法。课堂中注重教学形式的转变、注重动静转化、强调学生对重难点的强化次数在不同的表现呈现方式中得到实现。要做到这点,我想,教师在备课时,要做到以下几点:(1)吃透教材,整体把握。注重学生原有经验和新知识之间的联系。对照课标,仔细体会教材对课标的具体阐述,通过研读课标和教材,确立知识体系,做到既见主干,又见枝叶。心怀全局,居高临下,正确掌握各部分知识在知识体系中的作用:哪些是开宗明义的、哪些是精彩压轴的,哪些是相对独立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