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草作文之小草的联想作文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99122208 上传时间:2019-09-17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26.8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草作文之小草的联想作文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小草作文之小草的联想作文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小草作文之小草的联想作文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小草作文之小草的联想作文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小草作文之小草的联想作文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小草作文之小草的联想作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草作文之小草的联想作文(2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小草的联想作文【篇一:秋的联想作文讲评】 秋的联想作文评讲教学设计 北流市明瑞高中梁焕娟 一、教材分析 走进秋天,阳光温馨恬静,微风和煦轻柔,蓝天白云飘逸,田野遍地金黄,沉浸在这美景中,确有一番别样的味道。秋天的美是成熟的它不像春那么羞涩,夏那么袒露,冬那么内向。看秋果金黄,听秋蝉鸣叫,赏枫叶斑斓,观菊花妖娆,让人遐想连篇。 在秋的季节里,你能联想到相关的哲理及人和事吗?请以“秋的联想”为题,写一篇文章,畅谈你的理解和感悟。 要求:自选文体,诗歌除外;让你的文章至少有一处闪光点;不少于800字。 “秋的联想”虽是个命题作文,但可写的内容丰富多彩。秋是美丽的季节,也是收获的季节,亦是思念、怀旧的

2、季节。同时,秋能给人的感悟也颇多。如秋叶飘落,让人想到落叶归根及生命的轮回;秋收,让人联想到农民阶层的勤劳及粮食的珍贵,等等。与秋相关的人和事也很多。由此可见,这个题目能让学生充分展开联想和想象,开拓思维。 二、设计思想 作文教学不能只注重写作技巧,更应该重视“讲评”,且每次评价都应该有针对性。因此批改时应做好记录,根据学生的特点及写作水平,立足于学生普遍存在的问题,结合本次写作的要求展开评讲。 作文评讲不应只是教师的一家之言,应充分发挥学生的集体智慧。在习作评讲过程中,我特别注重培养学生自我发现问题和自评的良好习惯。因此,我此次的设计的材料全部来源于学生的作文:一是让学生自己发现写作中存在的

3、问题;二是从班中选两篇佳作,树立典型榜样,让学生逐一轮读且点评,小组讨论,共同分析,从而领悟文章该怎么写,不该怎么写,评后对自己的文章进行修改。 三、教学目标 1.指导“联想型”作文的写作技巧 2.分析本次作文由其“秋”的分类联想到其内涵和外延,培养学生发散思维的能力 3.欣赏学生佳作 四、教学重点 1.指导“联想型”作文的写作技巧 2.欣赏学生佳作 五、教学难点 分析本次作文由其“秋”的分类联想到其内涵和外延,培养学生发散思维的能力六、教学准备 1.认真修改学生的作文,摘录相关资料,整理归纳。 2.编印好学生的优秀作文,给每个学生发一份。 七、教学过程 (一)表扬学生做得好的方面,并指出存在

4、的不足 1.此次作文写得好的方面有: (1)结构比较完整,能做到首尾呼应。 (2)大部分同学能对秋的景物进行细腻生动的描写。 (3)感情较真实,都表达了对秋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2.学生归纳本次作文存在的不足,教师小结 (1)本次写作是命题作文,但有部分学生换成以下题目:家乡的秋、秋的味道、秋的愁、秋、秋叶的静美、秋的遐想、枫叶又红了。 (2)“秋的联想”,中心词在“联想”,部分学生只写了“秋”的特点及对秋景抒发感情,但没有写由此联想其内涵和外延。 (3)有的学生写了“联想”,如由秋想到中秋节,或在秋季与同学好友分别,或在这个季节踏上了高中生涯等,联想的内容不够深刻。 (二)指导“联想型”作文的

5、写作技巧 1.联想的定义 联想是由一事物想到另一事物的心理活动,也是一种重要的构思方式。其特点:一是事物之间有一定的联系;二是必须是两个事物,不能是同一事物。 2.联想的类别 (1)相关联想。如由“绿”想到小草、树木;军人,环保。 (2)因果联想。如由“绿”想到水,大地,春天。 (3)相似联想。如由“绿”想到希望、朝气、青春、活力,甚至生命及和平。 (4)相反联想。如由“绿”想到金黄,由此延伸到收获。 著名教授许国泰说:“思维就是找联系”,这话十分精辟。创造性的思维,其实就是四通八达的联系,就是打开思路,让思维的触角于无限丰富的其他事物产生碰撞,产生新的思想火花。 但是,联想本身不是目的,而仅

6、仅是一种手段,我们用它为作文的构思服务,首要目的是立意新颖。换句话说,联想的成果首先要体现在立意上。再拿“绿”的联想来说,应该把从事物”过渡到“事理”,得出以下立意:“祖国永远是春天”“保持蓬勃向上的朝气”“创造良好的生活环境”“开辟生命的绿洲”等等。3.捉住不同的联想点 一个事物的特点是多方面的,因而一个事物可以有很多个联想点,抓不同的联想点,可以得出不同的立意。 (1)从不同角度认识事物,认识事物的不同侧面。 (2)联系社会的不同方面,产生不同的联想点。 (三)分析本次作文由其“秋”的分类联想到其内涵和外延,培养学生发散思维的能力 作文评讲,我希望它不仅仅是一次提升作文水平的评讲,更希望它

7、能丰富学生的知识,激活学生的思维,让他们从中得到更多的乐趣,真切地感受到写作的成就感。正如古人言:“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 所以,我让学生根据“联想型作文”的指导,共同讨论、分析由“秋”的分类联想到其内涵和外延。与秋有关的事物有14种:秋叶、秋水、秋雨、秋月、秋声、秋色、秋菊、秋蝉、秋果、秋思、秋事、秋落、秋喜、秋风等。下面主要讨论其中的四种: 第一小组展示由“秋月”联想到的内涵和外延: (1)由“月”联想到“嫦娥奔月”的神话传说,到人类实现登上月球的梦想:美国阿姆斯特朗俄罗斯中国之杨利伟和刘洋。再由“秋月”联想到“中秋节”,这个节日是家人团聚,游子归家的时节;与此相反的联想是:留守儿童、

8、空巢老人。还可延伸到香港回归了,可台湾仍未回归,由此希望同学们要时刻关注时事、关心国家,培养崇高的爱国情怀。 (2)与“秋月”相关的诗句:张九龄望月怀远:“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杜甫月夜回舍弟:“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王建十五夜望月:“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张若虚春江花月夜:“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第二小组展示由“秋叶”联想到的内涵和外延: (1)由“秋叶”的特点“凋零飘落”延伸到生命陨落。一是生命的自然伦回。正如贺子珍的诗句所言:“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这种生命的消亡,其实是生命的延续,更体现出其乐观和无私奉献的精神。从而延伸到人类的无私奉献的精

9、神,如父母亲人、清洁工人、军人、一心为大山里的孩子服务的教师们等等。二是人为的生命消亡。现代生活各种不协调的因素,导致了一部分人生活压力过大,心理素质过低,以致产生了轻生的念头和行为。如一些大学生因为感情问题而轻生;富士康工人跳楼事件;一些人因家庭矛盾导致的惨剧等等。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每逢佳节倍思亲”千百年来,成为游子思念的名言,打动多少游子离人之心。 第三小组展示由“秋色”联想到的内涵和外延: (1)“秋色”的主色调之一是金黄色,是稻谷收获的季节。稻谷是农民伯伯辛勤劳作的结果,正如李绅悯农所言:“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念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由此可以引申出的观点有:一是

10、付出就有收获;二是浪费可耻,珍惜光荣;三是金子总会发光。 (2)“秋色”的主色调之二是红色(枫叶)。可以联想到以下三方面内容:第一,喜事。中国人办喜事都喜欢用红颜色,如结婚、新房进住、国庆节、春节、添丁等;第二,鲜血。它除了可以维持我们的生命外,还有象征意义革命,那就是为国家和民族“抛头颅,啥热血”的千百万革命烈士、先贤先辈。第三,国旗。国旗是国家的主权意识不断增强后必然的产物。中国国旗的第一次飘扬,是毛泽东主席建立新中国的激动时刻;中国国旗的第二次飘扬,是邓小平同志改革开放的兴奋时刻;中国国旗的第三次飘扬,是周恩来同志的外交政策给中国人带来自豪的时刻;中国国旗的第四次飘扬,是奥运会上中国国旗

11、的冉冉升起的振奋人心时刻,摘掉了“东亚病夫”的代称。中国国旗的第五次飘杨,由杨利伟把它带到月球上,实现了中国人的飞天梦。 第四小组展示由“秋菊”联想到的内涵和外延: (1)从“菊花”的用途联想到清明节。清明节是我国传统节日,也是最重要的祭祀节日,是祭祀和扫墓的日子。随着人们观念的更新,环保和文明的祭祀方式渐渐得到人们的青睐,由送束菊花代替原来的焚烧纸钱、燃放鞭炮,来表达对逝去亲人的怀念。 (2)“菊花”是中国的传统名花,它隽美多姿,以素雅坚贞取胜,人们爱它的清秀神韵,更爱它凌霜盛开,西风不落的一身傲骨,中国赋予它高尚坚强的情操。一直为诗人所偏爱,古人尤爱以菊名志,以此比拟自己的高洁情操,坚贞不

12、屈。陶渊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是他脱离官场的尔虞我诈的平淡心境。元稹菊花:“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赞颂菊花高洁的操守、坚强的品格。 (四)学生佳作欣赏。师生齐朗读、共分析。 【佳作示例】 秋的联想 秋之华实,它是硕果累累的金色季节;秋色无限,它是披来了梦幻的金色世界;秋之气质,它用沉淀的宁静拂走大地的浮躁。秋所能带给我的是无边的心境与想象。 我游走于林间小道,林间的尽头是黄昏的落日。秋天里的落日特别大,特别美,热烈与朝气。秋顿时使我想到了梵高的向日葵,满林的红叶撑起了整个秋天,使得红叶与落日相映生辉。这种独有的光泽与金色让我沉醉于向日葵与秋天的朦胧界线中,令我感动,这种感

13、动竟令我微微颤抖起来。梵高一生的杰作向日葵,热情而富有活力的金色铺满整幅画布,奔放明亮的色调赋予了荷兰式的热情。金黄色的笔触给予我温暖与舒适的触觉。这向日葵就与秋天融合一体,在冷若冰霜的冬女王临近时,秋信使秉承她温情的风姿,赋予了秋日如同太阳般强烈四射的秋天,我特别欢喜。 秋风里的菊花朴素绽放,一束束象征自由与向上的丰碑,它们使我看到了当年革命先烈红四军的英勇战绩,看到了毛泽东作吟的“战地黄花分外香”秋令在金,壮志雄雄,一炮即发,这是何等的豪迈气概。金秋转战,一切战胜敌人的信念,冲出围城,冲锋陷阵,战场销烟,忽地,战外菊花别样盛开,别样热烈。我回首,仿佛从迷蒙的浓烟里望见红军吹起喇叭声声响,连

14、是唤醒了沉寂的大地。江天辽阔,汀江岸上的丛丛秋菊开得如此活泼,装点了喜悦的天地,秋光无限,菊花就是沧海桑田的瞬息万变的不变风光。 秋风携着枫叶和和转转地跳舞,叶就无息飘落,安然平稳躺在肥实的土地上。我俯身拾起它,摩梭着枫叶上每一条细致的纹理。回想起了拜伦的生命赞歌,一道道细幼的纹理是枫叶度岁月之痕迹,它汲取的每一滴水,每一份营养,汲取日月精华。啊!生命的求生渴望。它不甘飘零于广阔天地,而是纷纷落至同根生的大树下,“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落叶的无私奉给了大地,生命万物若有情,别样秋光生色。谁说树木与花草到了秋天,就枯枝败叶,安然失色,它们不是害怕孤独与悲伤。生命的可贵在于给予,它们把

15、落叶深埋于树根,奉给新生的大地,保留秋色,不让寒冬把生命万物掩埋于吞噬。等到寒天雪地结束,秋就把景色留给春天,一切万物又重新绽放生命之光,红叶又有着新一轮的岁月。 秋就是热烈的、解放自由,无私的季节。 【点评】 这篇文章用秋之华实、秋色之无限、秋之气质起兴做了一个排比,引人入胜。正文写了秋日、秋菊、秋叶,看似不相关,其实是按照从上到下的空间线索来行文,逻辑性强。且行文较切合题意,从内涵和外延展开来联想:由秋日想到梵高的向日葵的浪漫与温情;由秋菊想到革命烈士的英勇战迹;又由秋叶想到落叶的无私奉献和生命的伦回。感情细腻,语言优美,字体娟秀,给人一种美的享受。美中不足的是文中有错别字,且结尾略显仓促简单。 八、教学反思和回顾 这次作文讲评,让我颇有感触的是:作文写作,应该让学生说自己的话,抒自己的情。“秋的联想”虽是命题作文,但选材、立意、文体都自由,学生可以从多个角度立意,选自己擅长的文体来写作。这种自由式的写作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同时也激活了他们的思维,尤其是对于无米下锅的学生来说,无疑使一种很大的鼓励和启发。【篇二:作文教案 发挥联想和想象】 张庄中学“自主互助,当堂巩固”七年级语文课案 课题: 第六单元写作发挥联想和想象 班第_小组学生姓名_ 学习目标: 1、引导学生了解联想与想象,表达功能。 2、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领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教学/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