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清河概述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99120106 上传时间:2019-09-17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2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清河概述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小清河概述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小清河概述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小清河概述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小清河概述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小清河概述》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清河概述(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小清河概述济南市境内的中部,有黄河、小清河两大入海河流。黄河是我国的第二大河,也是一条闻名世界的万里巨川。济南市境内黄河的走向,自平阴县东阿镇进入济南辖区,逶迤东北,流经平阴县、长清区、槐荫区、天桥区、历城区、章丘市,于济阳县仁风镇出境,境内总长183.35公里,是一条过境的河道。小清河是一条源于济南城市中心泉群,并独流入海的河道。两条河都曾是航运繁忙的水道,若是追本溯源,这两条河都可上溯到古代四渎之一的“济水”,而小清河却成为济南以东,延续古济水水源及河道的河流。小清河之名始于南宋初年。齐乘云:“古泺水自华不注山东北入大清河”。金朝之附庸齐王刘豫“堰泺水东行入齐故道,名曰小清河。”“蜿蜒东北

2、流约五百里,至马车渎如海。”乾隆历城县志载:“惟青济(古济水)之区,有河曰大清、小清。小清之源出於历城之趵突泉中,汇淯、漯、孝妇诸泉,东北抵乐安(今广饶)高家港,达于海。”又云:“济水,自东平以下,唐人谓之清河。至宋,又有南、北清河之名。南清河即泗水,北清河即济渎。南渡后,北清河又有大小之分,盖自刘豫导泺东行始。”小清河的形成缘于清河的北移。宋熙宁十年(1077年),大河决汇梁山泊。分两派,其北派流入北清河(即济水),挟荷汶二水,至历城东北,又舍北清河渠,挟北清水走漯水故渠,中至济阳、齐东、青城、滨州以下,又舍漯渠入大河旧道入海。金明昌五年(1194年),大河北决,又循兹道。于是北清河水终由漯

3、渠,久而后去流益深广。北清河北移后,“济阳之流日盛,章丘之流日微”。南宋建炎四年至绍兴七年(1130-1137年),金朝附庸齐王刘豫在华山筑“泺汇”,将发源于济南诸泉注入北清河的泺水,向东导流引入济水故渠,因傍依北清河,为加以区别,堰北改称大清河,堰南遂命名为小清河。小清河自济南东北,经历城、章丘、齐东、邹平、高苑、博兴、广饶入海。此后,历代曾多次整治小晴和。清光绪十七、十八年(1891-1892年),山东巡抚张曜,调集民工数十万,采用“劝捐筹款,以工代赈”的方法,浚河宽10丈,开挖了新河,由寿光羊角沟入海,基本形成了现今的小清河。清光绪三十年、三十一年(1904-1905年),长清县的徐炳瑞

4、,在济南以西开新清河,并在玉符河右岸建设睦里庄闸,引玉符河水东流入小清河。至此,小清河的源头,除济水时期济南诸泉的泺水主源外,又有了一处济水时期的玉水为源。现今的小清河似一条玉带,蜿蜒穿过齐鲁大地。小清河流域位于鲁中腹地,东临弥河,西靠玉符河,南依泰沂山脉,北以黄河、支脉河为界,地理坐标为东经11650-11845,北纬3615-3720。小清河发源于济南市区四大泉群,现已上延至玉符河右岸的睦里庄闸。从济南睦里庄闸起,自西向东流经济南、淄博、滨州、东营、潍坊5市的10个县、市、区,汇集18个县、市、区的来水,于寿光的羊角沟入渤海,全长237公里,流域面积10336平方公里,约占全省总面积的1/

5、15。流域内总人口823万人,约占全省的9.5%,耕地面积669万亩,粮食总产约343万吨,工农业总值2039亿元,分别占全省的6.6%、8.4%、21%,是省内重要的工农业生产地区(2002年山东省水利志小清河资料长编)。流域内的石油、煤炭、铁、铝等矿产资源丰富,胶济铁路横亘东西,公路交错成网,全国大型机场山东济南遥墙机场位于小清河畔,下游的羊口港是山东唯一可实现河海联运、水陆联运的重要港口。历史上小清河是一条具有漕运、排水、灌溉等多功能的河道,曾一度被称为“盐河”。那时的河道,舟楫林立,商贾如云,沿河人民广得鱼盐之利,湖田之惠。流域内土地肥沃,物产丰富,是著名的鱼米之乡,一些重要的工业城市

6、和粮棉生产基地都集中在这一地区,为山东和济南的繁荣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同时流域内的山河壮丽,泉湖众多,文化古老,史迹众多,是为齐鲁大地的自豪和骄傲。济南市小清河市小清河的源头河段,境内河长70.5公里,流经槐荫、天桥、历城、章丘四区、市,流域面积2792平方公里。随着济南城市的发展扩大,小清河由开端之初发源于济南城市,变为亘贯济南北部城区,东西30公里的重要城市河道,不仅成为济南城市唯一的洪水宣泄河道,还是济南傍济水而建,承载着济南初始、繁荣以及诸多历史文化的见证。小清河的黄台码头和五柳闸等遗址仍依稀可辨。今小清河的水源,仍是古济水及小清河开端时的济南诸泉的南部山川之水。仅济南市区就分布有趵突

7、、黑虎、珍珠、五龙潭四大泉群,“家家泉水,户户垂柳”以及“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比较形象的描述了济南城市的秀丽风光景象,故济南又以“泉城”著称。泉水在天然状况下,日均涌水量4约5万立方米。泉水汇入大明湖,出湖流经东泺、西泺两条河流注入小清河,形成小清河的泉水之源。济南山川之水,通过诸多支流汇入小清河。境内主要支流有20多条,大部分分步在右侧南岸,呈不规则羽状分布。南岸的支流主要有腊山河、兴济河、工商河、东西泺河、全福河、大辛河、韩仓河、赵王河、巨野河、绣江河等。由于南高北低的自然趋势,南岸的山洪性河道,源短坡陡流急,洪水暴涨暴落,破坏性较大;左侧北岸临黄平原区的沟河,主要有南太平河、

8、曹家圈河、北太平河、华山排水沟、遥墙排水沟、大沙溜排水沟等,坡平流缓,同时还兼有排泄黄河侧渗和引黄灌溉尾水的任务。小清河流域又是旱涝频繁之地。早在远古时代,就有“兴水利,而后有农工;有农工,而后治国”之说。历代的济南人民在与旱涝抗争中繁衍生息,也不乏治水之士。建国以来,为统一规划治理小清河,广大的人民群众修建蓄水、滞洪、疏挖筑堤等多项兴水利、除洪害的工程。如在支流的中上游修建了狼猫山、大站、垛庄、杏林、杜张五座中型水库,小型水库73座,总库容1.84亿立方米,这些工程在防洪减灾、发展灌溉、水产养殖、城市供水等方面都起到了显著作用。济南地处中纬度地带,其主要的气候特征是:季风明显,四季分明,冬冷

9、夏热,雨量集中。全年60%的降雨量集中在夏季,7月份降水日数平均在15天左右,日降水量大于50毫米的暴雨日数集中在7、8两月。作为市区唯一排泄洪水河道的小清河,虽历代都有治理,但由于河道平缓,行水断面不足等,常满溢成灾。如1942年7月15日市区降暴雨,日降雨量146.9毫米,造成水灾,灾后治理了兴济河;1962年7月13日市区降暴雨,日降雨量平均250毫米,灾后改建了离明坝、修建趵突泉南路过水路面、整治圩子壕、疏浚整修护城河、东西泺河等;1987年8月26日市区暴雨,6小时平均降雨量294毫米,小清河满溢,积水面积达33平方公里,灾后对河道进行了疏浚和对阻水严重的板桥、还乡店桥、菜园桥三座桥

10、梁进行改建;1996至1997年按省内统一安排,对干流河道进行综合治理,主要进行了上自睦里闸,下到章丘边界河道的疏浚、加宽、筑堤工程,378座桥涵闸站等面上建筑物建设等。早年的小清河,是一条名副其实的清河。2米多深的水,清澈见底,水中鱼虾繁多,水草翠绿,河岸水边,绿草葱葱,生态茂盛。那由明泉注入小清河的水都冒着水汽,这种雾蒙蒙的水汽罩在河面上,几十里不散。直到1972年,从济南到博兴河段的水仍可饮用。上个世纪50年代的小学课文里有一篇写到:“小清河,长又长,山东是个好地方。青山绿水好风光,出产稻麦和高粱。”便是最好的生动写照。泺水自古就有舟楫之利。墨子尚贤下记载:“昔者,舜耕于历山,陶于河濒,

11、渔于雷泽,灰于常阳,尧得之服泽之阳,立为天子。”济南是舜的故乡,古济水对大舜所领导的各种生产有非常的重要性。大舜利用济水航行至雷泽捕鱼,到寿丘一带打造器具,到大野泽之西的黄河之滨烧制陶器,然后沿济水东下,把产品运到历山和海滨;又将海滨的食盐、半岛的丝织品和历山一带的粮食运往以渔业、陶业、制作业为主的雷泽一带邑落,开展贸易活动以通有无。他又自雷泽之西,利用水运到达逢泽(今开封一带),在逢泽之阳建立贸易集散之地,使其产品深入到中原大地等区(徐北文古代圣王大舜)。古代,山东境内两大河流济水、漯水,都是黄河分出的支流,济水分河之处在今河南荥阳县以北,经河南、山东、到马车渎入海;漯河分水于汉东武阳县(今

12、山东莘县南)。东北流入千乘之海,这两条河流都是中原沟通东西的重要河道。既是到达帝郡的贡道,也是沟通各州的交通要道。禹贡记载兖州的贡道:“浮于济、漯,达于河”,青州的贡道:“浮于汶,达于济。”各州贡道最后都达于河,后达于帝都冀州。宋代著名文学家曾巩齐州二堂记说:“趵突泉其注而北,则谓之泺水。达于清河,以入于海。舟之通于济者,皆于是乎出也”泺水不仅作为小清河的源头,而且沟通大清河,承担着繁重的海盐运输任务。明代王初桐有“泺口腥风圆月天,海鲜新到利津船,东人最重泺河鲫,贩进城来更值钱”的诗句,正是舟楫繁忙情景的写照。金代后,济水分成大清河、小清河,大小清河与运河相通,使济南成为各地物资重要集散地。元

13、朝,由于大、小清河是山东境内水运的主要河流,西向与南北大运河相通,所以,漕运、官盐的运输成了山东保障供应中央的大事。元、明、清时的都转盐运使下,还有胶莱、滨乐两个分公司,滨乐分公司驻地泺口,主管盐业运输与漕运。古代小清河沿河的港口已不可考。经1891、1892年小清河整治复航后形成黄台、魏家桥、陶唐口、岔河、坡庄、湾头、石村、羊角沟等8处港口。位于济南市区东北的黄台港,是小清河上游的主要港口,港口形成于清光绪年间,长期为海盐进出枢纽。在胶济铁路建成前,是济南市与渤海联系的唯一出口。除黄台港外,市区还陆续建有标山、成丰桥、板桥、北关铁桥、太平湾、西门等几处码头。当代文学家严薇青济南掌故西门桥下的

14、帆船一文中描述了20世纪20年代至30年代,小清河上的船可溯流而上,直达西门桥下的繁忙景象:“当时西门外护城河的水位很高,河身也宽,河中可以并列两排船,从桥下往北,前后接连不断,直到现在山东造纸厂东厂的门前一般说来,来济南的货船运的大都是木材或截成一段段的木柴和大白菜;由济南开往下游的船,大半装运煤炭、面粉等。”20世纪40年代后期,船只能到北关铁桥、太平湾,而成丰桥的货运和客运一直延续到1958年。抗日战争时期,小清河承担着运送粮食、物品和武器弹药的任务,为打败日寇做出了重要的贡献。小清河因此被誉为“炸不烂的水上钢铁运输线。”在小清河上航行的船,从济南到羊角沟往返要半个月。从黄台桥码头出发,

15、顺流而下,到羊角沟要4天4夜;从羊角沟回来,要7天7夜或8天,俗谓之“紧七慢八。” 济南工业具有悠久的历史。早在春秋战国时期,济南的手工业就比较发达。唐朝,丝绸、染织、冶铁业发展尤快。到了明代,济南已成为全国33个手工业比较发达的城市之一。济南的近代工业始于清末。1875年(光绪元年)于小清河北岸赵家庄(即今新城庄)建立山东机器局,是济南出现的第一家近代官办工业企业。随着1904年胶济铁路通车,济南开辟商埠,商业日趋活跃,促进了商业的发展。由于小清河及岸边的水、路交通便捷,工业用水方便,加之距城市有一定距离而有利于安全生产等,故于小清河西起林家桥、东至还乡店的沿河一线,支流工商河两岸,以及沿河

16、上溯到老城西护城河东流水街片区等,逐渐形成了以军工、化工、造纸、纺织、面粉、医药、电力等为主的工业区城。工商业的活跃发展,进一步推动了城市的繁荣昌盛。古济水给济南带来了名字。小清河的形成,使得济南缘运而聚商,依商而成市,随市而显貌,并成了重镇。可以说,小清河承载着济南的历史,见证着济南的发展成长。尽管当今的小清河变成了水质较差的排污河,见不到河水清澈,携带着泉水余温,水源蒸腾,潺潺东流的美好景色,但现在的小清河仍然是济南以东济水的延续,不仅延续着古济水的下游水源和流经故道,诉说着济水的历史沧桑,还记载着济水的文化精神等多的人类文明的发展史。可以说,济水没有湮灭,小清河正在延续着济水的历史。相信在不远的将来,经过小清河沿线各级政府和人名的共同努力,小清河的河水将一定会变清,并恢复其和谐的生态和优美的自然环境,更好地传承和发展济水的品德和精神。全国驴友团队、自驾俱乐部、户外俱乐部、及各旅行社、社会团体,以及户外爱好者均可报名。报名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教学/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