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高考历史真题与模拟题类编:专题12-近现中国思想文化含答案

上传人:zengy****8888 文档编号:99118514 上传时间:2019-09-17 格式:DOC 页数:20 大小:2.30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8年高考历史真题与模拟题类编:专题12-近现中国思想文化含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2018年高考历史真题与模拟题类编:专题12-近现中国思想文化含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亲,该文档总共20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18年高考历史真题与模拟题类编:专题12-近现中国思想文化含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8年高考历史真题与模拟题类编:专题12-近现中国思想文化含答案(2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考点一:(从“师夷长技”到)维新思想01.(2018年全国卷文综历史5)5. 英国科学家赫胥黎的进化论与伦理学及其他认为不能将自然的进化论与人类社会的伦理学混为一谈。但严复将该书翻译成天演论时,“煞费苦心”地将二者联系起来,提出自然界进化规律同样适用于人类社会。严复意在A. 纠正生物进化论的错误 B. 为反清革命提供理论依据C. 传播“中体西用”思想 D. 促进国人救亡意识的觉醒【答案】D 点睛:本题考查学生对维新思想的理解。近代以来随着西方入侵的加剧,民族危机日益加深,先进中国人不断探索挽救民族危亡之路,维新派主张通过自上而下的改革,建立君主立宪,以达到挽救民族危亡的目的,解题的关键在于对

2、严复思想的特点的理解。02(2018年天津文综历史6)6. 据学者研究,晚清成册的小说至少在一千种以上,其中翻译多于创作,翻译的数量占总数的三分之二。但18401899年中国翻译的外国小说仅7部,这主要是因为当时A. 闭关锁国状态刚刚被打破B. 西方文化的传播遭到顽强抵制C. 国人更关注西学中的器物与制度D. 中国古典小说具有强大影响力【答案】C【解析】鸦片战争后,中国闭关锁国的状态开始被打破,一般来说,这时候翻译外国的小说应随着闭关锁国状态的打破而增加,但是实际情况却相反,18401899年,中国翻译的外国小说远远少于晚清时期。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主要是因为当时在民族危机不断加重的情况下,中

3、国的有知之士认为中国的落后在于科学技术与制度上不如西方国家,主张学习西方的科学技术和政治制度,故C项正确,A项排除;B项说法不符合史实;D项不是主要原因,故D项排除。【名师点晴】鸦片战争后,中国的有识之士为战争所惊醒,开始开眼看世界,地主阶级抵抗派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洋务派提出“中学为体,西学为用”,认为中国落后的根源在于中国的科学技术不如英法等国,但是甲午中日战争失败,使地主阶级的梦想破灭,之后资产阶级维新派在民族危机严重的情况下,得出应该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即君主立宪制,但最终没有能完成民主革命的任务,没有能改变中国社会的性质。而题干中的时间正好符合学习西方的器物与制度的内容。0

4、3(山西省2018届高三省际名校联考(五)历史试题)郑观应说:“外人之商业有政府以为后援,我国之政府对于我商人非惟不知保护,反多障碍,而政府的失职是因为缺乏监督政府的机关。所以为了促进商业的发展,不可不速开国会。”这思想A. 促使洋务运动突破了器物层面B. 认识到经济发展与政体的联系C. 为戊戌变法提供了理论的指导D. 实质是早期资产阶级革命思想【答案】B 04(江苏省盐城市盐城中学2018届高三全仿真模拟检测(最后一卷)历史)中国士人原本是以文野来区分华夷,自认居于世界文化的中心,而视洋人为野而不文的“夷狄”。鸦片战争后,开始降节学习“夷狄”之“长技”,后来发展到倾慕“泰西”的学问,蜂拥出洋

5、游学。这一变化说明A. 全盘西化成为近代新思潮的主流B. 中国传统文化在中西竞争中受重挫C. 中国土人面临文化落差一味逃避D. 中西文明从冲突对立转向平等对话【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可知,古代中国人以华夏自居,自认为自身文化昌盛,对于文化落后,不识礼义廉耻的民族蔑称为“夷狄”;而近代中国受到西方先进工业文明的冲击,转而“倾慕泰西的学问,蜂拥出洋游学”;表明中国文化在中西竞争中受重挫,使中国人民不得不重新审视传统文化,学习西方先进文化,B项正确。材料中仅提及近代国人“倾慕泰西的学问,蜂拥出洋游学”,并未体现全盘西化思想,A项错误。面对落后农业文明和先进工业文明的落差,中国士人选择积极学习西方先

6、进文化,而不是一味逃避,C项错误。近代中国人积极学习西方文明,中国传统文化处于下风,中外文化不是平等交流状态,D项错误。05.(2018年天津卷文综历史13)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今日中国不变法则必亡是已然则救之之道当何如?曰:痛除八股而大讲西学约而论之,西洋今日,业无论兵、农、工、商,治无论家、国、天下,蔑(无)一事焉不资于学公等从事西学之后,平心察理,然后知中国从来政教之少是而多非。即吾圣人之精意微言,亦必既通西学之后,以归求反观,而后有以窥其精微,而服其为不可易也。严复救亡决论(1895年)材料二不佞垂老,亲见七年之民国与欧罗巴四年亘古未有之血战,觉彼族三百年之进化,只做到“利己杀

7、人,寡廉鲜耻”八个字。回观孔孟之道,真量同天地,泽被寰区。严复与熊纯如书(1918年)(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严复对于中西文化的前后不同态度及其原因。(2)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二中严复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态度是否符合当时的思想潮流。材料三就世界观和基本的价值观而言,严复是一个西方文明的十足的崇拜者:这导致他对中国的传统进行无情的批判笼统地把当时全部儒家学派都视为思想的废物而不屑一顾医治中国的弊病只能利用西方的思想和价值观。(美)费正清等编剑桥中国晚清史(3)结合材料一、二,分析材料三中对严复的评价是否准确并说明理由。(4)综上,结合当今时代,你认为应该如何看待中国传统文化。【答

8、案】(1)材料一批判中国传统文化,肯定西方文化的学习价值:材料二否定西方文明,主张回归中国传统文化。维新变法时期,认为中国传统文化不足以救亡,主张向西方学习,进行变法:新文化运动时期,对社会现状不满,一战又使其对西方文明失望。(2)与当时的思想主流不符;新文化运动时期全面向西方学习成为时代潮流,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以俄为师”成为新的救亡选择,严复的态度相对保守。(3)不准确。维新变法时期,严复对中国传统文化并未全面否定;一战后,严复反思西方文明,对传统文化有更多的肯定。(4)答案示例:中国传统文化既有精华,也有糟粕,既要继承,也要反思;要增强文化自信;对于传统文化如何扬弃,既要放到具体时空

9、予以具体分析,也要在一个长时段内加以总体评判。 第(2)问,主要考查学生运用已学知识解决历史问题的能力,解题时依据“严复与熊纯如书(1918年)”可知当时处于新文化运动时期,对比当时的主要思潮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开始“以俄为师”,救亡图存等可得出严复的思想相对保守,且与当时主流思想不符。第(3)问,需要联系材料一、二的内容,然后对材料三进行分析判断,材料一没有全部否定传统文化,材料二新文化运动时期严复主张回归传统文化,据此判断出“把当时全部儒家学派都视为思想的废物而不屑一顾”的评价不符合实际。第(4)问,属于开放性设问,旨在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历史问题的能力,对学生的能力要求较高,解题时需

10、要采用一分为二的方法看待传统文化,需要批判的继承,据此回答,言之有理即可。 考点二:新文化运动01(2018年江苏卷单科历史9)9. 1920年5月,新青年发表了陈独秀在上海船务、栈房工界联合会的演讲。该演讲称:世界劳动者的觉悟计分两步。第一步觉悟是要求待遇,第二步觉悟是要求管理权,要求做工的劳力者管理政治、军事、产业。这表明,此时马克思主义A. 正在与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B. 已成为中国共产党指导思想C. 解决了中国革命的道路问题D. 完成了中国化的第一次飞跃【答案】A 02(广东省汕头市2018年高三普通高考第三次模拟考试文综历史试题)1922年,梁启超指出:“科学精神之有无,只能用来横断新

11、旧文化,不能用来纵断东西文化。若说欧美人是天生成科学的国民,中国人是天生成非科学的国民,我们可绝对的不承认。”梁启超此言A. 强调思想文化进步的重要性B. 肯定了西方文化的优越性C. 对新文化运动表示完全支持D. 否定了当时盛行的进化论【答案】A【解析】材料反映了梁启超认为中国文化也有发展科学精神的条件,意在强调中国思想文化进步的重要性,故A正确;梁启超认为中国文化与西方文化都有科学精神,并不是肯定西方文化的优越性,故B错误;新文化运动彻底否定中国传统文化,与材料主旨不符合,故C错误;材料主旨不是反映对进化论的批判,故D错误。故选A。03(名校联盟2018年高考第二次适应与模拟文科综合历史试题

12、)鲁迅曾说:“中国书虽有劝人入世的话,也多是僵尸的乐观,外国书即使是颓唐和厌世的,但却是活人的颓唐和厌世。我以为要少或者竟不看中国书,多看外国书”。对此理解正确的是A. 绝对否定传统文化顺应了时代潮流B. 为中国文化的发展指出了明确方向C. 中国的书籍承载了过多的文化糟粕D. 目的是为了反对封建思想革新社会【答案】D【解析】鲁迅认为“我以为要少或者竟不看中国书,多看外国书”,是因为鲁迅认为当时的中国书多是宣传封建思想和纲常伦理,出于反对封建思想革新社会的需要,鲁迅才提出上述并非是对中国书和外国书的区别进行客观评价的看法。故答案为D项。对传统文化应当辩证分析其优缺点,排除A项;鲁迅的看法有点片面

13、,不是中国文化发展的正确方向,排除B项;C项说法绝对,中国书籍也有许多文化精华,排除。04(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三中学2018届高三第四次模拟考试文综历史试题)陈独秀说:“袁世凯要做皇帝,也不是妄想;他实在见得多数民意相信帝制,不相信共和。就是反对帝制的人,大半是反对袁世凯做皇帝,不是真心从根本上反对帝制”。这反映出A. 帝制符合中国当时历史潮流B. 共和制度缺乏广泛社会基础C. 袁世凯复辟帝制有其必然性D. 中国人民思想意识十分落后【答案】B 05(江苏省盐城市盐城中学2018届高三全仿真模拟检测(最后一卷)历史试题)下图是1920年9月出版的新青年第八卷第一号,封面设计了一个地球图案,从东西

14、半球伸出两只手紧紧相握,代表了革命团结的力量,该寓意 A. 对东西方文化存在绝对肯定与否定B. 暗示新青年成为中共机关刊物C. 象征国共两党着手准备第一次合作D. 表达出了“以俄为师”的思想倾向【答案】D 06(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六中学2018届高三下学期考前押题卷(二)文科综合历史试题)辛亥革命前,民间家中几乎都供奉“天地君亲师”的牌位,到民国时期很多人家中却改作“天地国亲师”,甚至一直到新中国成立亦如此。这一变化反映了A. 辛亥革命影响日益广泛B. 改良社会风俗成为国民共识C. 新文化运动推动的结果D. 近代国家观念正逐步地形成【答案】D【解析】从材料的时间范围看,A、C两项均不符合;B项

15、说法过于绝对化,且材料并未体现,排除;“君”到“国”的变化,反映出近代中国社会的一系列社会变革己深深地影响到民间风气习俗的变革,说明近代国家观念己在民间悄然形成,故D项正确。点睛:注意材料中的几个时间“辛亥革命前”“民国时期”“一直到新中国成立”;结合所学可以分析出答案。 考点三: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01(北京大教育考试中心2018年文综全国卷考前冲刺演练精品卷文综历史试题)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资产阶级和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开始宣传马克思、恩格斯的名字及其学说,他们希望找到既能发展资本主义,又能医治资本主义弊病的药方。这说明当时A. 中国具备马克思主义传播的经济基础B. 马克思主义适合中国资产阶级的需要C. 中国知识分子对西方社会认识更深入D. 开启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和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随着工业革命的深入发展,资本主义的弊端逐渐暴露,尤其是一战充分暴露了资本主义国家侵略和争霸的本性,使中国的知识分子逐渐认识到资本主义的弊端,故希望找到既能发展资本主义,又能医治资本主义弊病的药方,体现了中国知识分子对西方社会认识更深入,C项正确。材料强调中国知识分子对西方社会认识更深入,与马克思主义传播的经济基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初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