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谈fm与bim

上传人:第*** 文档编号:99116350 上传时间:2019-09-17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8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漫谈fm与bim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漫谈fm与bim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漫谈fm与bim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漫谈fm与bim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漫谈fm与bim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漫谈fm与bim》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漫谈fm与bim(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漫谈FM与BIM:作为系统的整合BIM与FM的出现并不是因为创造了多么崭新的突破性技术,而是由于其系统的整合了若干既有因素,为客户带来了创新性的价值。这种系统性,是我们从行业级(规模等级定义中的L3级,关于BIM应用规模尺度的分级探讨)的角度去观察FM与BIM的非常重要的角度,也是从宏观切入到微观、并且能够再回到宏观视野的分析利器。在过去的几年里面,我们为了讨论BIM和FM,使用了很多比喻,最多的就是系统与部件,比如:森林与树木,音乐与音符,项链与珍珠,电网与灯泡,网络与电脑,自行车与零件,云朵与迷雾,等等。系统的魅力就在于其整体性,其有机的整合了若干既有元素、从而得到新的功能或价值。 我们观

2、察一棵树,但是看不到森林;我们看到灯泡,并不一定知道其后庞大的电网系统;我们将自行车拆散成零件,自行车就消失了,零件并没有发生本质的变化;一首音乐的存在是使用音符的方式记录的,但是音符之总和却不等于音乐;我们进入到云朵里面,看到的却只是迷雾,云朵消失了。我们迷失在BIM与FM的迷雾之中,直到我们跳出迷雾,到外面来重新审视一番,原来是美丽的云彩。当我们决定跳开细节,尤其是抛开自己所从事的某个专业的角度,毅然放眼全局,就很有可能看到整个建筑世界的不可言喻的壮美。作为国民经济的第一大组成部分,整个不动产、建筑和设施管理行业,都存在着大片的尚未被充分开发的整合的新世界,这就是BIM与FM可以充分发挥创

3、新价值的广阔天地。在BIM领域的很多关于如何划分分类的讨论中,比如出版物的章节划分、QQ群落定位的划分、讨论板块的专业划分等等,多数是按照阶段、专业或参与方进行划分,比如设计讨论群、建筑专业讨论群、施工的BIM应用、某一款软件的使用技巧讨论区等等,但是极少有跨越不同阶段、专业或参与方的划分方式。而跨越式的划分方法是系统性的,是更加符合BIM和FM的整合本性的。按照跨越式的划分方法,我们略加整理如下,在后续的文章中再挑重点加以阐述:1,阶段整合设计与施工的整合(DC),设计与运营的整合(DO),施工与运营的整合(CO)。建设与运营整合(FM),持有型地产的全生命周期整合(LC,DCO)。2,参与

4、方整合甲乙方整合,乙方之间整合,项目团队一体化整合。建设和运营的甲方整合。3,专业整合作为总体设计的建筑设计(A),各工程专业设计(E),施工项目管理及其下的若干专业(C),外部供应链上的各专业(作业现场之外的专业多数并不属于建筑业范畴),运维的各专业(FM)。以及众多由于整合技术的发展而产生的新兴专业,它们注定都是天然的整合专业,如:全生命周期成本分析(LCC),运营前置的建筑空间整合设计(pre-design,programming),运营前置的系统化竣工调试(commissioning),工业化建筑(模块化配置管理),基于GIS的不动产和租赁管理,基于构件的建筑概算(element-ba

5、sed estimating),基于衡量基准数据库的建筑状态评估(用于建筑估值和建筑改造决策),基于网上交易系统的施工分包和采购,等等。软件呢?软件已经消失/融入在上述的所有整合过程中了,软件之间的整合问题实质上就是上述实体运作过程之整合。漫谈BIM:建筑与系统论【系统论】系统论,又称系统科学,是一门最近几十年兴起的思想体系。系统论的核心思想,是系统的整体观念。贝塔朗菲(1932年创立了系统论思想)强调,任何系统都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它不是各个部分的机械组合或简单相加,系统的整体功能是各要素在孤立状态下所没有的新质。他用亚里斯多德的“整体大于部分之和”的名言来说明系统的整体性,反对那种认为要素性

6、能好,整体性能一定好,以局部说明整体的机械论的观点。系统论是整个计算机产业的基础,也在计算机产业中应用的最为彻底,因此我们现在看到各种忽悠的软件厂商出品的全都是系统,几乎就没有不是系统的产品。系统论的思想已经逐渐普及到各个产业中了,连医学都在把人体作为系统研究。中医在千年前就有朴素的系统思想,但是,现代系统科学不是模糊的没有逻辑推理的直觉体验,而是各个组成要素具有科学实证基础的思想体系。【建筑系统】那么,建筑是不是一个系统呢?是,她将会在整体上产生单个构件所不具备的性能,是什么性能呢?最简单的一个性能就是能够给人遮风挡雨的建筑空间,人类历史上最初的建筑大概就是一个斜搭在岩石上的草棚,也就是一个

7、坡屋顶,至于柱子、墙、门窗的功能都在里面了,这是最早的“单构件建筑系统”,人类建筑文明的第一个作品。不是,她只是那么多构件组合而成的积木。一座废弃的破败的建筑物,毫无生气,它还能是一个系统吗?地震震坏了的建筑物,危房,无法继续使用了,要拆除,它还能是一个系统吗?系统论可以谈的话题太多,我们把视线转移到BIM上来。【BIM的系统论思想】我相信70年代发明BIM思想的教授们,是做了一次知识借鉴,将系统论的思想借鉴到建筑科学里,将建筑物看作是一个系统,而不只是构件的简单叠加。当时的时代背景的确也是结构、机电、通信等建筑子系统大发展的时期。这个新的建筑系统论,虽然在名词上是引自PIM(产品信息模型,是

8、制造业领域的概念),但是,无疑,这是第一次在学术上,将建筑物作为系统加以阐述,并且以BIM作为这个思想体系的头衔。这时候还没有什么软件可言。用铅笔在白纸上做图,仍然是建筑师的主流方法(出施工图working drawing,则是用针管笔画在硫酸纸上)。在设计之初,建筑师脑袋里面的建筑物,一定是一个从模糊到具象的系统,一个物理和空间一体化的建筑系统。BIM就是在模拟这个很难描述的系统,在若干年后才有软件工具将之呈现在电脑屏幕上。(参考)建筑师的作为系统对象的建筑物整体构思好之后,就是各个专业工程师进行专业分析:结构、机电、声光热等等。专业工程师所面对的都是子系统,但是在每个专业发展的最初,都是从

9、构件开始的。我们大部分的建筑业专业教学之中,都是在处理单个构件(设备),而系统角度的阐述(不是简单的系统参数计算)较少。(茅洪斌大力批判国内的结构设计思维仍然是构件级而非系统级的:论结构设计)我是学结构专业的,但是在毕业后,才接触到林同棪的著作,他把建筑和结构作为一体化的系统来指导设计,第一次领悟到作为系统的建筑设计和结构设计,和作为构件之组合的设计有多么大的不同。相信机电、弱电诸专业也一样,尤其是为了施工图而做的设计,系统计算不过是按照规范套一套,绝大部分的设计时间是在绘制施工图上,遑论系统选型。大学教育在讲到系统选型、方案优选的时候差不多就停止了,可能是因为没有多少人能讲这种基于系统论的建

10、筑设计。没有意识到BIM的这种系统论思想,是根本不可能理解BIM之协同工作是怎么回事的。【BIM实务中的建筑系统对象】(参考)在BIM实务中,除了传统上被当作系统的几个大块块:结构系统、建筑系统、机电系统,这些都是有形的物理系统,相当于电脑的硬件,还有未被广泛意识到的空间系统,以及工艺流程、交通系统、能源、成本等子系统,这些都是无形的软系统,相当于电脑的软件。并且这些子系统的功能都是因为物理系统搭建起来之后,整个建筑物系统出现的“功能突现”。目前的建筑设计对于硬件的重视,和对软件的忽视,导致了BIM之很难产生价值。在这个分类框架中,我还专门加入了“家具系统”。如果没有系统的现代设施管理、空间管

11、理的背景知识,是很难理解家具怎么还有系统,是不是炒作?不是。这里的家具系统,不是像整体橱柜、整体卫浴那种集装修、家具、电器于一身的一体化产品,虽然这些产品时常也称为系统,也的确是一个小系统。家具系统是在这种情况下产生的:当一个企业(这里我们必须上升到企业管理系统里面,才能够看清楚设施管理是如何作为企业有机体的一部分而发挥作用的)需要1000个工作人员,设施经理就想办法租到一定的面积,为了确定面积,首先得有企业面积标准(企业定额),每人什么级别什么职位什么职业类型需要多少占用面积,占用成本预算几何,可以使用什么样的家具(家具标准)等等,这些东西确定了之后,就向长期合作的家具供应商提出要求,为这些

12、空间和人员配备所有必须的家具设备,或买或租,但是这个供应商是管全生命周期的,就像买了一套空调系统一样(长期的维保服务单独算钱,不仅仅是1年2年的保修),这个时候,供应商就必须核算好所有数据,为这个特定的空间和使用者们定制整套的东西,包括家具规划、库存数量种类设计、家具搬动、维修保养,他们管这个叫家具系统。同样的,你就比较容易理解装饰系统、幕墙系统。参考【设计院的系统论】设计管理本身就是一个管理系统,并且本来就需要系统论的思维方式,去研究作为系统的建筑物,尤其需要用系统论的眼光去看BIM的到来。然而事实上却没有。在设计环节内,由于对BIM之系统思想的不理解,导致了每个专业(甚至于建筑师也把自己作

13、为专业之一)各自独立作战,而实际上,系统思维要的就是各专业的协同作战,即便是在BIM软件工具诞生之前,只是拿铅笔画图的时代,也是一样的。为什么建筑师总是领衔作为管理者?背后就是这种系统化的思想。(参考)BIM软件工具只是将这种系统论思想中的协同性发挥到了极致,可以说是BIM的系统论思想催生了BIM软件工具,只有协同作战成为主流方式,才有协同使用BIM软件进行设计的可能,才有可能将软件工具的价值发挥出来。其价值在设计院内部就会产生,这是美国很多设计院采用BIM软件的驱动力之一。没有系统论思维方式,连协同作战还不会,那就跟甲午海战守着远东最大战舰而战败一样,是无法把BIM这艘战舰利用起来的。而以目

14、前的设计院内部的设计管理体制,还看不见希望。设计院连自己画的图纸都还没有好好管理起来呢。这与BIM其实还很远呢,真的很像清朝北洋陆海军时代,协同作战还不会,就买了巨舰。当然,也有人会这样认为,买了好武器,会促使设计院协作能力提高,这是天真。当年ERP普及之前,很多企业是“不上ERP等死,上ERP找死”。殊不知,在没有学会协同作战的情况下就被忽悠着买了巨舰,是在给英法德国创造GDP(大部分军舰产自他们,日本也是买他们的),打败了连镇远都被生俘过去,北京照样被八国联军攻入赔款。我们将来一定会看到有设计院破产清算时,把BIM软件再销售的案子。很多设计院不愿意把BIM真正搞起来,只是买个软件了事,而同

15、时请客吃饭花的钱可能都比BIM软件多N倍,不恰当的可以比喻成,慈禧在甲午海战前做寿花钱把海军经费都挪去了,据说可以建立十个北洋水师!(参考)【全生命周期管理的系统论】将设计-施工看作一个管理系统,只是将思维方式转变一下,就会产生更大的价值(这是管理的价值所在),这是BIM的用武之地。而将设计-施工-运营看作一个全生命周期系统,才真正能将BIM的价值发挥到极致,看看案例:。只有这种全生命周期的系统思维方式,才有可能将后期运营的需求带入到设计之前,由甲方代表(FM)向设计院、施工单位、造价咨询、项目管理单位提出要求,按照要求的标准将运营所需信息放进BIM中,否则,没有哪一方会主动的生产超出自己责任

16、范围的信息(BIM)。这是管理的系统论,也是管理的价值所在。只有在FM的实践指导下,才会有设计从建筑空间系统开始,而非一个建筑构件物理系统,BIM模型产生的时间提前了一小段,但这一小段所产生的价值相当大,方案选型优化大部分都在这里,方案ABC可能相差数十倍,无论是成本还是性能。一个建筑物,结构寿命75年,塑料管路寿命25年,在建筑物的生命期内需要至少更换2次。在这个命题下,设计将会怎么做(管路系统与结构系统分离),施工将会如何采购产品,造价如何进行融资成本分析,都会和原先专业割裂的结果完全不同。现在80年代的房子已经到了第一次更换管路的时间了(90年代的房子,才十年,有很多已经出现主管爆裂抢修的事故了),大家会考虑到下一次更换的成本吗?【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其它相关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