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安全等级保护2.0-通用要求-表格版资料

上传人:w****i 文档编号:99114502 上传时间:2019-09-17 格式:PDF 页数:18 大小:280.5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网络安全等级保护2.0-通用要求-表格版资料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网络安全等级保护2.0-通用要求-表格版资料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网络安全等级保护2.0-通用要求-表格版资料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网络安全等级保护2.0-通用要求-表格版资料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网络安全等级保护2.0-通用要求-表格版资料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网络安全等级保护2.0-通用要求-表格版资料》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网络安全等级保护2.0-通用要求-表格版资料(1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网络安全等级保护基本要求第 1 部分:安全通用要求 一、技术要求: 基本要求第一级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 物理 和环 境安 全 物理位置的选择/ a) 机房场地应选择在具有防 震、防风和防雨等能力的建筑 内; b) 机房场地应避免设在建筑 物的顶层或地下室,否则应加 强防水和防潮措施 a) ; b) ; a) ; b) ; 物理访问控制 a) 机房出入口应安排专人值 守或配置电子门禁系统,控制、 鉴别和记录进入的人员 a) a) 机房出入口 应配置电子门禁 系统 ,控制、鉴别和记录进入 的人员 a) ; b) 重要区域应配置第二道电 子门禁系统,控制、鉴别和记 录进入的人员 防盗窃和防破坏 a)

2、应将机房设备或主要部件 进行固定,并设置明显的不易 除去的标记 a) ; b) 应将通信线缆铺设在隐蔽 处,可铺设在地下或管道中。 a) ; b) ; c) 应设置机房防盗报警系统 或设置有专人值守的视频监控 系统 a) ; b) ; c) ; 防雷击 a) 应将各类机柜、设施和设 备等通过接地系统安全接地 a) a) ; b) 应采取措施防止感应雷, 例如设置防雷保安器或过压保 护装置等 a) ; b) ; 防火 a) 机房应设置灭火设备a) 机房应设置火灾自动消防 系统,能够自动检测火情、自 动报警,并自动灭火; b) 机房及相关的工作房间和 辅助房应采用具有耐火等级的 建筑材料 a) ;

3、 b) ; c) 应对机房划分区域进行管 理,区域和区域之间设置隔离 防火措施。 a) ; b) ; c) ; 防水和防潮 a) 应采取措施防止雨水通过 机房窗户、屋顶和墙壁渗透 a) ; b) 应采取措施防止机房内水 蒸气结露和地下积水的转移与 渗透 a) ; b) ; c) 应安装对水敏感的检测仪 表或元件,对机房进行防水检 测和报警。 a) ; b) ; c) ; 防静电/ a)应安装防静电地板并采用 必要的接地防静电措施 a) ; b) 应采用措施防止静电的产 生,例如采用静电消除器、佩 戴防静电手环等。 a) ; b) ; 温湿度控制 a) 机房应设置必要的温、湿 度控制设施,使机房

4、温、湿度 的变化在设备运行所允许的范 围之内 a) 机房应设置 温湿度自动调节 设施 ,使机房温湿度的变化在 设备运行所允许的范围之内 a) ; a) ; 电力供应 a) 应在机房供电线路上配置 稳压器和过电压防护设备 a) ; b) 应提供短期的备用电力供 应,至少满足设备在断电情况 下的正常运行要求 a) ; b) ; c) 应设置冗余或并行的电力 电缆线路为计算机系统供电。 a) ; b) ; c) ; d) 应提供应急供电设施。 电磁防护/ a)电源线和通信线缆应隔离 铺设,避免互相干扰 a) ; b) 应对关键设备实施电磁屏 蔽。 a) ; b) 应对关键设备或关键区域 实施电磁屏蔽

5、。 网络 和通 信安 全 网络架构 a) 应保证网络设备的业务处 理能力满足基本业务需要; b) 应保证接入网络和核心网 络的带宽满足基本业务需要。 a) 应保证网络设备的业务处 理能力 满足业务高峰期需要; b) 应保证接入网络和核心网 络 的 带 宽 满 足 业 务 高 峰 期 需 要; c) 应划分不同的网络区域, 并按照方便管理和控制的原则 为各网络区域分配地址; d) 应避免将重要网络区域部 署在网络边界处且没有边界防 护措施 。 a) ; b) 应保证 网络各个部分的带 宽满足业务高峰期需要; c) ; d) ; e) 应提供通信线路、关键网 络设备的硬件冗余,保证系统 的可用性。

6、 a) ; c) ; d) ; e) ; f) 应可按照业务服务的重要 程度分配带宽,优先保障重要 业务。 通信传输a) 应采用校验码技术保证通信a) a) 应采用校验码技术或加解a) ; 过程中数据的完整性密技术 保证通信过程中数据的 完整性; b) 应采用加解密技术保证通 信过程中敏感信息字段或整个 报文的保密性。 b) ; c) 应在通信前基于密码技术 对 通 信 的 双 方 进 行 验 证或 认 证; d) 应基于硬件设备对重要通 信过程进行加解密运算和密钥 管理。 边界防护 a) 应保证跨越边界的访问和数 据流通过边界防护设备提供的 受控接口进行通信 a) a) ; b) 应能够对非

7、授权设备私自 联到内部网络的行为进行限制 或检查; c) 应能够对内部用户非授权 联到外部网络的行为进行限制 或检查; d) 应限制无线网络的使用, 确保无线网络通过受控的边界 防护设备接入内部网络。 a) ; b) 应能够对非授权设备私自联 到内部网络的行为进行限制或 检查, 并对其进行有效阻断; c) 应能够对内部用户非授权联 到外部网络的行为进行限制或 检查, 并对其进行有效阻断; d) ; e) 应能够对连接到内部网络的 设备进行可信验证,确保接入 网络的设备真实可信。 访问控制 a) 应在网络边界根据访问控 制策略设置访问控制规则,默 认情况下除允许通信外受控接 口拒绝所有通信; b

8、) 应删除多余或无效的访问 控制规则,优化访问控制列表, 并保证访问控制规则数量最小 化; c) 应对源地址、目的地址、 源端口、目的端口和协议等进 行检查,以允许/拒绝数据包进 出 a) 应在 网络边界或区域之间 根据访问控制策略设置访问控 制规则,默认情况下除允许通 信外受控接口拒绝所有通信; b) ; c) ; d) 应能根据会话状态信息为 数据流提供明确的允许/拒绝访 问的能力,控制粒度为端口级 a) ; b) ; c) ; d) ; e) 应在关键网络节点处对进 出网络的信息内容进行过滤, 实现对内容的访问控制。 a) ; b) ; c) 应不允许数据带通用协议 通过。 入侵防范/

9、a)应在关键网络节点处监视 网络攻击行为 a) 应 在 关 键 网 络 节 点 处 检 测、防止或限制从外部发起的 a) ; b) ; c) ; 网络攻击行为; b) 应在关键网络节点处检测 和限制从内部发起的网络攻击 行为; c) 应采取技术措施对网络行 为进行分析,实现对网络攻击 特别是未知的新型网络攻击的 检测和分析; d) 当检测到攻击行为时,记 录攻击源IP、攻击类型、攻击 目的、攻击时间,在发生严重 入侵事件时应提供报警 d) ; 恶意代码防范/ a) 应在关键网络节点处对恶 意代码进行检测和清除,并维 护恶意代码防护机制的升级和 更新; b) 应在关键网络节点处对垃 圾邮件进行检

10、测和防护,并维 护垃圾邮件防护机制的升级和 更新 a) ; b) ; 安全审计/ a) 应在网络边界、重要网络 节点进行安全审计,审计覆盖 到每个用户,对重要的用户行 为和重要安全事件进行审计; b) 审计记录应包括事件的日 期和时间、用户、事件类型、 事件是否成功及其他与审计相 关的信息; c) 应对审计记录进行保护, 定期备份,避免受到未预期的 删除、修改或覆盖等。 a) ; b) ; c) ; d) 审计记录产生时的时间应 由系统范围内唯一确定的时钟 产生,以确保审计分析的正确 性; e) 应能对远程访问的用户行 为、访问互联网的用户行为等 单独进行行为审计和数据分析 a) ; b) ;

11、 c) ; d) ; 集中管控/ a) 应 划 分 出 特 定 的 管 理 区 a) ; b) ; 域,对分布在网络中的安全设 备或安全组件进行管控; b) 应能够建立一条安全的信 息传输路径,对网络中的安全 设备或安全组件进行管理; c) 应对网络链路、安全设备、 网络设备和服务器等的运行状 况进行集中监测; d) 应对分散在各个设备上的 审计数据进行收集汇总和集中 分析; e) 应对安全策略、恶意代码、 补丁升级等安全相关事项进行 集中管理; f) 应能对网络中发生的各类 安全事件进行识别、报警和分 析。 c) ; d) ; e) ; f) ; 设备 和计 算安 全 身份鉴别 a) 应对登

12、录的用户进行身份 标识和鉴别,身份标识具有唯 一性,身份鉴别信息具有复杂 度要求并定期更换; b) 应具有登录失败处理功 能,应配置并启用结束会话、 限制非法登录次数和当登录连 接超时自动退出等相关措施 a) ; b) ; c) 当进行远程管理时,应采 取必要措施,防止鉴别信息在 网络传输过程中被窃听。 a) ; b) ; c) ; d) 应采用两种或两种以上组 合的鉴别技术对用户进行身份 鉴别。 a) ; b) ; c) ; d) ; 访问控制 a) 应对登录的用户分配账号 和权限; b) 应重命名默认账号或修改 默认口令; c) 应及时删除或停用多余 的、过期的账号,避免共享账 号的存在

13、a) ; b) ; c) ; d) 应授予管理用户所需的最 小权限,实现管理用户的权限 分离 a) ; b) ; c) ; d) ; e) 应由授权主体配置访问控 制策略,访问控制策略规定主 体对客体的访问规则; a) ; b) ; c) ; d) ; e) ; f) ; g) 应对所有主体、客体设置 f) 访问控制的粒度应达到主 体为用户级或进程级,客体为 文件、数据库表级; g) 应对敏感信息资源设置安 全标记,并控制主体对有安全 标记信息资源的访问。 安全标记,并依据安全标记和 强制访问控制规则确定主体对 客体的访问 。 安全审计/ a) 应启用安全审计功能,审 计覆盖到每个用户,对重要

14、的 用户行为和重要安全事件进行 审计; b) 审计记录应包括事件的日 期和时间、用户、事件类型、 事件是否成功及其他与审计相 关的信息; c) 应对审计记录进行保护, 定期备份,避免受到未预期的 删除、修改或覆盖等。 a) ; b) ; c) ; d) 应对审计进程进行保护, 防止未经授权的中断; e) 审计记录产生时的时间应 由系统范围内唯一确定的时钟 产生,以确保审计分析的正确 性 a) ; b) 审计记录应包括事件的日 期、时间、类型、主体标识、 客体标识 和结果等; c) ; d) ; e) 。 入侵防范 a) 系统应遵循最小安装的原 则,仅安装需要的组件和应用 程序; b) 应关闭不

15、需要的系统服 务、默认共享和高危端口 a) ; b) ; c) 应通过设定终端接入方式 或网络地址范围对通过网络进 行管理的管理终端进行限制; d) 应 能 发 现 可 能 存 在 的 漏 洞,并在经过充分测试评估后, 及时修补漏洞 a) 。 b) ; c) ; d) ; e) 应能够检测到对重要节点 进行入侵的行为,并在发生严 重入侵事件时提供报警。 a) ; b) ; c) ; d) ; e) ; 恶意代码防范 a) 应安装防恶意代码软件或 配置具有相应功能的软件,并 定期进行升级和更新防恶意代 码库 a) ; a) 应采用免受恶意代码攻击的 技术措施或采用可信计算技术 建立从系统到应用的

16、信任链, 实现系统运行过程中重要程序 或文件完整性检测,并在检测 到破坏后进行恢复。 a) ; 资源控制/ a)应限制单个用户或进程对a) ; a) ; b) ; 系统资源的最大使用限度b) 应提供重要节点设备的硬 件冗余,保证系统的可用性; c) 应对重要节点进行监视, 包括监视CPU 、硬盘、内存等 资源的使用情况; d) 应能够对重要节点的服务 水平降低到预先规定的最小值 进行检测和报警。 c) ; d) ; 应用 和数 据安 全 身份鉴别 a) 应对登录的用户进行身份 标识和鉴别,身份标识具有唯 一性,鉴别信息具有复杂度要 求并定期更换; b) 应提供并启用登录失败处 理功能,多次登录失败后应采 取必要的保护措施 a) ; b) ; c) 应强制用户首次登录时修 改初始口令; d) 用户身份鉴别信息丢失或 失效时,应采用鉴别信息重置 或其他技术措施保证系统安全 a) ; b) ; c) ; d) ; e) 应对同一用户采用两种或 两种以上组合的鉴别技术实现 用户身份鉴别。 a) ; b) ; c) ; d) ; e) ; f) 登录用户执行重要操作时 应再次进行身份鉴别。 访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