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比较教育-笔记整理-自学考试.doc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99111791 上传时间:2019-09-17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5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前比较教育-笔记整理-自学考试.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学前比较教育-笔记整理-自学考试.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学前比较教育-笔记整理-自学考试.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学前比较教育-笔记整理-自学考试.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学前比较教育-笔记整理-自学考试.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学前比较教育-笔记整理-自学考试.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前比较教育-笔记整理-自学考试.doc(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英国1816欧文在新拉纳克创办幼儿学校1913麦克米伦姐妹在英国创立保育学校1918英国会通过费舍法案将保育学校纳入国民教育1933颁布哈多报告推动英幼儿教育理论和实践发展1967普洛登报告书重幼小衔接,关注5岁以下儿童教育,肯定家长在教育中的作用,对发展幼儿教育提出具体建议。1972撒切尔教育白皮书扩大学前幼儿教育肯定普的建议,并制定了实施计划,10年内实现幼儿教育全部免费,扩大5岁以下幼儿教育1995谢泼德幼儿凭证计划家长参与的最广泛形式学前游戏小组运动。国家儿童局第一任局长普林格尔。英学前教育机构的主要类型由社会福利部门举办的,如日托中心、托儿所和社区中心婴儿室等。由教育部门举办的,如托

2、儿所、幼儿学校、幼儿班和小学附设托儿所等。由卫生保健部门举办的,如日托中心和游戏小组等。由私人或团体举办的,如托儿所、幼儿学校、教会托儿所、游戏小组、亲子小组和儿童保育中心等。英学前教育课程早年课程分类作为教育实践指导。课程看做家庭教育的补充。学习以有目的的、自由的和有组织的游戏为基础。课程以自有著称。以小组教育和个别教育为主。制定日、月周、学期计划。特殊需要儿童个别辅导。英学前教育特点:双轨制 不进行正规的课堂教学,以日常活动教育。师资培养重视理论联系实际(与印度)注重学校经济效益。 家长参与存在问题。英学前教育发展趋势:入学年龄更早修改了海伊斯科普方案、蒙台梭利教育,为儿童发展提供更好帮助

3、和教育。师资水平良莠不齐。对私立看护所要求增加。5岁以下儿童的服务更为综合保教结合(同日本)“临时保姆”越来越重要,保姆服务不断增长。学前游戏小组成为重要形式。家长可在“家长和学步儿童小组”交往,但具体情况差距大。法定教育受极大关注。英教育法给英国教育带来深刻影响,突出表现在国家课程的推进及其有关方案的研究,所提出的要达到的目标及其评估,还有政府对学校管理的加强等方面。费舍法案 1918年,由国会通过,正式将保育学校纳入国民教育体系,规定除伙食费和医疗费以外,对保育学校实行免费入学,并对13所政府承认的保育学校实行国库补助。幼儿凭证计划 1955年,由谢泼德公布,规定发给家长1100英镑的凭证

4、,以支付幼儿教育的费用,使全国每个愿进学前教育机构的、4岁以上的儿童都能接受3个月、高质量的学前教育。哈多报告 1933年,政府颁布,是推动英国幼儿教育理论和实践发展的极为重要的文献。提倡麦克米伦式保育学校,成立以7岁以下幼儿为对象的独立的幼儿学校。临时保姆 英国古老的看护形式之一,是指为了报酬而将与自己没有亲戚关系的孩子带回家在日间照看2个小时或更长时间的人。法国1770奥柏林编制学校1826柯夏创立法国第一所日间看护中心招收26岁太小不能上学的孩子1836布雷性质转变 由面向贫民的慈善救济事业全体国民教育1845德瑞第一次提出对工作人员进行适当要求19世纪80年代新型的学前教育机构“母育学

5、校”的先驱,凯果玛领到了改革,促使政府将日间看护中心改造为母育学校,并将其纳入国民教育体系。1881政府将各种教育机构统称为母育学校1884马尔波设立第一所婴儿日间看护中心对象:出生15天3岁19世纪中叶通过德国福禄倍尔领导人别劳夫人以及政府的努力,将福氏传入19441958郎之万-瓦隆方案首次提出教育民主化第一个被称“以儿童为中心”的教育改革编制学校 1770年法国奥柏林创办的,照顾和教育47岁的学前儿童,教师用以下课程训练儿童:编制、缝纫、阅读、书法、唱歌、背诵、算术、辨色、自然史和圣经等。法国母育学校1881年,法国政府将各学前教育机构名称统一为“母育学校”,以实施“母性养护及早期教育”

6、为宗旨,对全体儿童进行体、德、智全面发展教育,招收26岁儿童,并根据年龄发展阶段编班,教学方法强调直观和利用实物。意义:将母育学校纳入公共教育体系 法国近代学前教育的基本确立。法国母育学校的课程与方法目标:使儿童接受学校教育 使儿童社会化 使儿童进行学习和练习课程:体育活动、交流、口头表达与书面表达活动、艺术与审美、科学技术法国幼小衔接的经验与做法将学前和小学师资统称为初级教师,由省立师范学校培养。政府在19911992年首先在33个示范省实施“学习阶段”尝试,把学前教育和小学教育合为一体。合并母育学校和小学的视导监督工作,有利进一步衔接。 增加男教师。法国学前教育特点历来重视 建立行之有效的

7、教育行政和管理制度重视个别差异 重视幼小衔接法国幼儿教育存在的问题教育行政部门发布文件过多,教育管理体制官僚化,效率不高。不够重视研究,改革存在较强的随机性或政治性。供不应求法国幼儿教育的对策及未来趋势多元化的发展方向课程方面强调社会相互作用在儿童交际的发展及认知能力发展中的作用。进一步研究计算机教学加强对家庭教育的研究支持家庭每日的需要改进残疾儿童教育及其他状况战后法国学前教育改革和发展第四共和时期,郎之万-瓦隆教育改革计划首次提出“教育民主化”的思想,被称为第一个真正“以儿童为中心”的改革计划1969年,三段分期教育法:基础学科、启蒙知识科和体育70年代重视公立学前教育的发展,将其列为第七

8、个五年计划的重要任务之一1975年以前,力图建立单轨学制20世纪80年代以来,改革全方位展开。89年教育方针法明确规定了学前教育目标,强调了学前教育四重作用:启蒙教育作用、社会化作用、诊断和治疗作用、与小学衔接的作用。该报告对20世纪末的法国学前教育起了重要指导作用。20世纪90年代,打破传统的年级概念,建立新的教学组织形式“学习阶段”,将学前教育和小学教育合为一体。211岁分为三个学习阶段:初步学习阶段(2-5)、基础学习阶段(5-8)、深入学习阶段(8-11)。意义:重视个别差异和幼小衔接,以学生中心来组织教学。德国1799巴乌利美保育所保护健康,卫生条件、饮食好,提倡户外活动1819瓦德

9、切克设立柏林最早的常设托儿所城市劳动阶级的子女(9月-2岁)弗利托娜幼儿学校运动贫民工人子女以游戏方式来教授宗教、读、写、算等方面的知识,养成礼貌节制、勤劳讲卫生等好习惯。1837福禄倍尔在德国创办第一所学前教育机构,1840年改名为“幼儿园”以教育为主中上层家庭的儿童呈双轨制1924政府青少年福利法1970教育结构计划德国学前教育发展三阶段19世纪的最初20年,保护幼儿安全和健康的设施建立,巴乌利美开始的保育所最负盛名。20年代中期以后40年代末,弗利托娜幼儿学校运动19世纪下半期,福禄倍尔幼儿园运动发展德国学前教育机构主要类型及管理特点类型:传统幼儿园;幼儿俱乐部或游戏所、儿童店;根据不同

10、教育家名字命名的幼儿园特点:私利数量超过公立;不属义务教育;幼儿园实行双向管理德国学前教育的特点开办者决定学前教育大纲和方法:(利)灵活,发挥各自优势 (弊)发展不平衡,质量整体不高学前教育是家长教育的助手大部分幼儿园半日制不提倡读、写、算等知识教学,重视游戏和其他活动培养孩子各方面能力德国学前教育存在问题及发展趋势东德、西德不同教育观念和体系统一两种模式,西德数量上向东德靠拢,教育观念影响东德。师资培训有明显的层次性和等级性改进培训制度,至少在大专上教育机构空位供不应求且不平衡加快发展5岁儿童属幼儿园还是小学自由选择幼儿园过渡到小学,不强求一致幼儿教育内容不存在“禁止”问题掌握外语,愉快且不

11、应太系统。德国学前教育课程理论功能论:目的在于运用所编制的程序或练习材料,是儿童获得一定的技能和技巧,促进学前儿童的智力发展。学科论:宗旨在以学科本身固有的结构为基础,来确定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情境论:特点是以儿童生活情境为中心,社会学习与知识学习结合,建立混合组以取代传统的同龄组,家长和其他成人共同参与,灵活的教学安排,幼儿园成为儿童的生活环境,教学活动也可在幼儿园外的社区团体、教育机构中进行。德国学前儿童家庭教育援助项目家庭社会教育援助项目 家庭互助项目 临时保姆项目 家长和孩子共同活动项目德国青少年福利法 1924年,由政府制定,规定了儿童受教育的权利以及家庭教育在学前教育中的优先地位;把

12、学前儿童的教育视为青少年福利事业,归青少年福利部门管辖;建立“白天的幼儿之家”;训练修女担任看护工作,要求加强幼儿教师的培训。美国19世纪初裴斯泰洛齐式学校出现重视用直观教具以家庭的爱影响儿童1825欧文在美国印第安纳州创办“新和谐村”,设立幼儿学校。19世纪50年代德国移民将福禄倍尔式幼儿园传入美国1855玛格丽特舒尔兹创办美国最早幼儿园德育教学,招收德国移民孩子1860伊丽莎白皮博迪在波士顿,美国第一所英语幼儿园,还创立了美国第一所幼儿园教师培训所1868波士顿出现了美国第一所幼儿师范学校1877美国第一所慈善幼儿园促进福禄倍尔幼儿园教育方法的传播1873密苏里州美国第一所公立幼儿园191

13、5美国第一所保育学校1965全国范围实施先行计划先行计划1965年秋,美国实行先行计划,是实现学前教育机会均等的目标的一项重要计划。对象:90%以上生活在贫困线以下的35岁的儿童内容:联邦政府拨款,免费收容幼儿到公立特设的学前班,进行为期一年的保育。意义:各界关注,研究者精力投入更多,肯定早期教育的作用,发掘家长的作用。美国学前教育课程模式海伊斯科普认知取向:皮亚杰 发展的结果是科学的思维,尽早以适合儿童年龄的方式,通过工作以形成儿童良好的心智。重视智力,忽视社会的和情感的目标。银行街模式:杜威进步主义、精神分析心理学以及皮亚杰理论的影响。复杂性,缺乏条理性,难以简明扼要地概述出。直接指导模式

14、:源于行为主义心理学 由伯赖特创立 可操作性的技巧化训练,有助于应试教育。发展(适宜)性课程:注重年龄特点和个体差异,反映了课程发展的综合化。批评了直接指导等模式,过于书面化和学习化。显性课程:民主的形式合作学习方式及全语方式。零点计划课程:加德纳和费尔德曼的多元智力理论,试图建立三个桥梁:在儿童的好奇心和幼儿园课程之间;在儿童的能力和幼儿园的智力活动之间;在教室中的学习和外部世界之间。美国幼儿教师培训高度专业化 知识广博性,终身学习幼儿园和小学低年级两次实习,以利于幼小衔接。美国学前教育特点:政府与国会重视,加强立法,不断投入政府和社会各界重视、关心和支持 多渠道办托幼机构的格局美国学前儿童教育存在的问题以及发展趋势幼儿园和学前教育机构的问题:小学化,课程集中,学术性和标准性增强。对格赛尔入学筛选测试法的质疑。儿童看护危机:孩子单独在家中或找不规范日间看护所的家庭呈上升趋势。发展适宜性实践:怀疑其对特殊儿童群体服务的有效性。幼儿教育标准化运动的发展及其存在的问题1989年,美国2000年教育目标。1994年美国2000年教育目标法提出幼儿教育标准应该包括内容标准和执行标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教学/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