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教育政策法规解读.doc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99111735 上传时间:2019-09-17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7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前教育政策法规解读.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学前教育政策法规解读.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学前教育政策法规解读.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学前教育政策法规解读.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学前教育政策法规解读.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学前教育政策法规解读.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前教育政策法规解读.doc(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学前教育政策法规解读第一部分 基础教育相关政策教育方针: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教育法第5条)时间:95年9月1日实施1.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这是我国教育工作的总方向.2.教育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整个教育事业要与国民经济发展的要求相适应.并在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内容和方法上有不断的新的发展.这是教育方针中的一项不可忽视的重要内容.3.在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这是教育培养目标的重要标准.德不仅仅是品德.还同时包括政治素质和思想素质,智也不仅仅是掌握科学文化知识和技能.发展智力.还包

2、括养成科学态度和探索精神,体同样不仅仅讲体格.体能和体质.还包括掌握体育知识和技能.娱乐身心.培养高尚情操等.德.智.体全面发展将促进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相结合.实现人的全面发展.4.培养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这是我国社会主义教育的总的培养目标. 教育方针是国家或政党在一定历史阶段提出的有关教育工作的总的方向和总指针,是教育基本政策的总概括。它是确定教育事业发展方向,指导整个教育事业发展的战略原则和行动纲领国家教委关于当前积极推进中小学实施素质教育的若干意见中作了明确解释:“素质教育是以提高民族素质为宗旨的教育。它是依据教育法规定的国家教育方针,着眼于受教育者及社会长远发展的要求,以面向

3、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宗旨,以注重培养受教育者的态度、能力,促进他们在德智体等方面生动、活泼、主动地发展为基本特征的教育是向每个人提供并为一切人所共有的最低限度的知识、观点、社会准则和经验的教育。“它的目的是使每一个人能够发挥自己的潜力、创造性和批判精神,以实现自己的抱负和获得幸福,并成为一个有益的公民和生产者,对所属的社会发展贡献力量”(1977,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基础教育的范围动态的概念目前我国基础教育包括了:学前教育、义务教育、普通高中阶段教育(特殊教育,扫盲教育以及直接关联的课程、信息技术等)。二、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农

4、村教育工作的决定教育部关于进一步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若干意见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一)、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2001年5月29日,国发200121号.确立基础教育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 通过完善管理体制,保障经费投入来推进农村义务教育持续健康发展 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扎实推进素质教育 深化人事制度改革,加强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 推进办学体制改革,促进社会力量办学健康发展、基础教育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 基础教育是科教兴国的奠基工程,对提高中华民族素质、培养各级各类人才, 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具有全局性、基础性和先导性作用。保持教育适度超前 发展,必须把基础教育摆在优先地位并作

5、为基础设施建设和教育事业发展的重点领域,切实予以保障 “十五”期间,地方各级人民政府要坚持将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和扫除青壮年文盲作为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占全国人口50左右、已实现“两基”的农村地区,重点抓好“两基”巩固提高工作,义务教育学校办学条件明显改善,教育质量和办学效益进一步提高,高中阶段教育有较大发展,积极发展学前三年教育。大力发展高中阶段教育,促进高中阶段教育协调发展。有步骤地在大中城市和经济发达地区普及高中阶段教育。鼓励有条件的地区实行完全中学的高、初中分离,扩大高中规模。保持普通高中与中等职业学校的合理比例,促进协调发展。重视和发展学前教育。大力发展以社区为依托,公办与民办相结合

6、的多种形式的学前教育和儿童早期教育服务。加强乡(镇)中心幼儿园建设并发挥其对村办幼儿园(班)的指导作用。 通过完善管理体制,保障经费投入来推进农村义务教育持续健康发展 以县为主管理体制的确立。县级人民政府对本地农村义务教育负有主要责任。确保农村中小学教师工资发放是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的责任,从2001年起农村教师工资管理上收到县 将残疾少年儿童的义务教育作为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巩固提高工作的重要任务。要重视解决流动人口子女接受义务教育问题 从2001年开始对对贫困地区家庭经济困难的中小学生进行免费提供教科书制度的试点,采取减免杂费、书本费、寄宿费等办法减轻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负担3、实施素质教育 认真落

7、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发19999号) 实施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切实增强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和主动性构建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新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 贯彻“健康第一”的思想,切实提高学生体质和健康水平 中小学要按照国家规定开设艺术课程,提高艺术教育教学质量。继续减轻中小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改革考试评价和招生选拔制度。大力普及信息技术教育,以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推普、写规范字5、促进社会力量办学健康发展 基础教育以政府办学为主,积极鼓励社会力量办学。义务教育坚持以政府办学为主,社会力量办学为补充;学前教育以政府办园为骨干,积极鼓励社会力量举办幼儿

8、园;普通高中教育在继续发展公办学校的同时,积极鼓励社会力量办学。民办教育促进法2002 第七章 扶持与奖励 第四十四条 县级以上各级人民政府可以设立专项资金,用于资助民办学校的发展,奖励和表彰有突出贡献的集体和个人。 第四十五条 县级以上各级人民政府可以采取经费资助,出租、转让闲置的国有资产等措施对民办学校予以扶持。 第四十六条 民办学校享受国家规定的税收优惠政策。 第四十七条 民办学校依照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可以接受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捐赠。国家对向民办学校捐赠财产的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按照有关规定给予税收优惠,并予以表彰。 第四十八条 国家鼓励金融机构运用信贷手段,支持民办教育事业的

9、发展。 第四十九条 人民政府委托民办学校承担义务教育任务,应当按照委托协议拨付相应的教育经费。 第五十条 新建、扩建民办学校,人民政府应当按照公益事业用地及建设的有关规定给予优惠。教育用地不得用于其他用途。 第五十一条 民办学校在扣除办学成本、预留发展基金以及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提取其他的必需的费用后,出资人可以从办学结余中取得合理回报。取得合理回报的具体办法由国务院规定。 第五十二条 国家采取措施,支持和鼓励社会组织和个人到少数民族地区、边远贫困地区举办民办学校,发展教育事业。教育部关于进一步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若干意见2005年9月1、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充分认识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在构建社会

10、主义和谐社会中的重要作用,把这项工作作为实现“两基”之后义务教育发展的一项重要任务。2、采取积极措施,逐步缩小学校办学条件的差距。3、统筹教师资源,加强农村学校和城镇薄弱学校师资队伍建设 。要严格按照有关规定,保质保量地为所有中小学配齐合格教师。核定教师编制时要向农村学校倾斜,新增教师要优先满足农村学校、城镇薄弱学校的需求。要采取各种有效措施,建立区域内骨干教师巡回授课、紧缺专业教师流动教学、城镇教师到农村学校任教服务期等项制度,积极引导超编学校的富余教师向农村缺编学校流动,切实解决农村学校教师不足及整体水平不高的问题。逐步提高农村中小学教师在高级专业职务聘任和表彰奖励中的比例,努力改善在农村

11、地区工作的教师待遇4、建立有效机制,努力提高每一所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 。要组织教研人员和优秀教师对一些教育教学质量较低的学校进行业务指导,必要时可选派有经验的教育行政干部、校长到这些学校工作,尽快改变其落后面貌5、落实各项政策,切实保障弱势群体学生接受义务教育 。贫困生、残疾学生、随迁子女6、建立监测评估体系,切实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县级教育行政部门要建立和完善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监测制度,定期对辖区内义务教育学校间的差距进行监测和分析,并以适当方式予以公布,接受社会监督。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2001.71、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具体目标: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

12、度改变课程结构过于强调学科本位、科目过多和缺乏整合的现状,整体设置九年一贯的课程门类和课时比例,并设置综合课程改变课程内容“难、繁、偏、旧”和过于注重书本知识的现状,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和科技发展的联系,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精选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和技能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改变课程评价过分强调甄别与选拔的功能,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和改进教学实践的功能改变课程管理过于集中的状况,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

13、程管理,增强课程对地方、学校及学生的适应性2、教学过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要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人格,关注个体差异,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育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的态度和能力,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普遍应用,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

14、,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3、课程评价建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评价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而且要发现和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潜能,了解学生发展中的需求,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发挥评价的教育功能,促进学生在原有水平上的发展。 建立促进教师不断提高的评价体系。强调教师对自己教学行为的分析与反思,建立以教师自评为主,校长、教师、学生、家长共同参与的评价制度,使教师从多种渠道获得信息,不断提高教学水平。4、继续改革和完善考试制度在已经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的地区,实行小学毕业生免试就近升学的办法。鼓励各地中小学自行组织毕业考试。完善初中升高中的考试管理制度,考试内容

15、应加强与社会实际和学生生活经验的联系,重视考查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部分学科可实行开卷考试。高中毕业会考改革方案由省级教育行政部门制定,继续实行会考的地方应突出水平考试的性质,减轻学生考试的负担。教师应对每位学生的考试情况做出具体的分析指导,不得公布学生考试成绩并按考试成绩排列名次三、德育工作中共中央办公厅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适应新形势进一步加强和改进中小学德育工作的意见(2000年(1)、进一步增强搞好中小学德育工作的紧迫感和责任感。(学生、教师、社会)中小学德育工作还很不适应,突出表现在:重智育轻德育;德育工作针对性和实效性不强;重课堂教学轻社会实践,重校内教育轻校外教育的倾向比较严重;全社会关心和支持教育的风气尚未全面形成;一些教师的思想道德素质与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的要求存在较大差距,教师职业道德建设亟待加强;德育工作的保障措施不够有力,体制、机制、队伍建设和经费投入等政策措施不到位。德育目标:必须坚持把学校德育工作摆在素质教育的首要位置,树立育人为本的思想,将“思想政治素质是最重要的素质”的要求落实到教育工作中的各个环节。2)、切实提高中小学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教学/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