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教育史.doc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99111695 上传时间:2019-09-17 格式:DOC 页数:18 大小:10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前教育史.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学前教育史.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学前教育史.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学前教育史.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学前教育史.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学前教育史.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前教育史.doc(1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填空1.传说中我国最早的儿童学校叫“庠”。2.受中国传统教育的影响,在儿童教育中,将道德教育放在首位。3.在中国古代儿童教材中,儿童诗歌按照内容可以划分为识字类、训诫类和知识掌故类。4.据全地五大洲女俗通考记载,传教士在中国最初办的学前教育机构是小孩察物学堂。5.按“壬子癸丑”学制的规定,学前教育机构的名称为蒙养园。6.1941年陕甘宁边区政府颁发的陕甘宁边区政府关于保育儿童的决定是继托儿所组织条例之后老区又一重要的学前教育法规文件。7.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_品德教育是老解放区学前教育最重要的内容之一。8.古代印度婆罗门教的学前教育内容主要是传诵经书吠陀。9.在西方教育史上,柏拉图最早论述

2、了_优生优育的幼儿教育思想,提出了儿童心灵与体质和谐发展的观点,指出故事、音乐、游戏在幼儿教育中的重要地位和寓教于乐、慎选教材等问题。0.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教育家伊拉斯谟斯于1529年写成了幼儿教育论,阐述其人文主义的幼儿教育思想。1.夸美纽斯的幼儿教育理论,为近代西方学前教育理论的发展奠定了一定的基础,标志着西方学前教育研究从神学化向人本化的方向转变。2.瑞士教育家裴斯泰洛齐于1798年创办的斯坦兹孤儿院收容流浪的孤儿,其教育的突出特色是实施爱的教育和实施劳动教育。3.赫尔巴特将0至8岁的婴幼儿的教育分为两个阶段,各个阶段的教育任务不同,其中, 4至8岁阶段教育的最主要任务是德育和智育。

3、4.在哈比教育法的影响下,20世纪70年代以来,法国的学前教育实际上发挥着四重作用,即教育、补偿、诊断治疗及与小学衔接。5.蒙台梭利于1907年在罗马的贫民区开办了一所招收3-6岁贫民儿童的幼儿学校,命名为“儿童之家”。21、古代负责太子、王子教育的人员称为师、保、傅。22、颜氏家训的作者是颜之推。2、在儿童家庭教育中,颜之推提出如何解决对子女严教与慈爱的关系,是一重要问题。3、中国第一个学前教育法规的名称是奏定蒙养院章程及家庭教育法章程23、按奏定蒙养院章程及家庭教育法章程,蒙养院不单独设立,而是附设在育婴堂和敬节堂内。24、蔡元培提出了军国民教育、实利主义教育、公民道德教育、世界观教育和美

4、育“五育”并举的教育方针。25、在办好幼儿园的15条主张中,陈鹤琴认为幼稚园第一要注意的是儿童的健康.26、“壬子癸丑”学制规定学前教育机构的名称为蒙养园.27、杜威的儿童中心论运用到教学方法上就是设计教学法.28、1951年幼儿园暂行规程和幼儿园暂行教学纲要所规定的幼儿园教养活动项目包括体育、语言、认识环境、图画、手工、音乐和计算.29、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逐步形成了由上而下的统一领导、分级管理的领导体制。30、史前社会幼儿教育的特征之一是幼儿教育与生产劳动和社会生活紧密结合。31、古代希伯来学前教育分为两个历史时期,即家庭教育时期和会堂教育时期。32、意大利人文主义教育家维吉乌斯的儿童教

5、育论详尽论述了人道化和个性化的幼儿教育思想。33、一般把法国牧师奥伯林于1776年创设的“编织学校”看作近代学前教育设施的萌芽。34、在西方教育史上,洛克是第一个提出并详细论述儿童体育问题的教育家。35、第二次世界大战前,日本幼教界受到西方新教育运动影响,出现自由主义保育思想2、把西方学前教育思想介绍到中国的代表人物是林乐知。2、儿童中心论是我国五四以后小学和幼儿园教育改革的指导思想,是杜威实用主义教育思想对中国儿童教育影响的核心。4、清末民初,外国人在中国所办的学前教育机构,大致可分为两种,一种是日本式的,一种是宗教式的。29、昆体良继柏拉图、亚里士多德之后深入探讨了幼儿教育问题,提出了许多

6、明智的见解,尤其是在关于反对体罚的论述中,体现出对儿童的尊重。1、壬戌学制确立了学前教育机构在我国学制系统中作为国民教育第一阶段的地位。6、昆体良是古代罗马著名的雄辩家和教育家。8、当时幼稚园教育的三大弊病:外国病、花钱病、富贵病。23、新中国首次在教育司下设幼儿教育处,第一任处长是张逸园。9、张雪门的幼稚园行为课程的基本精神就是“生活即教育”、“行为即课程”。3、瑞士教育家裴斯泰洛齐于1798年创办的斯坦兹孤儿院收容流浪的孤儿,其教育的突出特色是实施爱的教育和实施家庭教育。10、西欧中世纪的儿童观包括性恶论和预成论。1、1958年中共中央、国务院提出的党的教育工作方针是“教育为无产阶级的政治

7、服务,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3、在日本德川幕府时期,政府为平民子弟开设的初等教育机构是寺子屋。11、创办俄国第一所解决弃婴和孤儿收容问题的教养院是别茨考伊。 26、1955年,教育部决定幼儿园师资由地方教育行政部门设立幼儿师范学校负责培养,在全国范围内增设中级幼儿师范学校和初级幼儿师范学校。23、蒙养院办院的纲领,体现了“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总原则。13、1917年,克鲁普斯卡娅出版了她的教育代表作国民教育和民主主义,此书第一次用马克思主义的观点来研究教育学和教育史。31.蒙台梭利非常重视幼儿的感官训练和智力培养,这是蒙台梭利教学法的一大特点。32.在西方教育史上,第一位详细地论述如何训练

8、儿童感官的教育家是 卢梭。 33.爱伦凯的教育代表作是儿童的世纪。34.我国胎教实践与理论发展的初始阶段是西周。37.原始社会儿童教育的基本形式是家庭教育。39.在西欧中世纪,教育中体罚盛行,完全取消体育,导致这一结果的儿童观是性恶论。40.西方教育史上最早提出“儿童公有”思想的是柏拉图。14、我国古代第一个专门教育太子的教育文件是世子法,它为我国保傅教育制度奠定了基础。15、福禄倍尔认为教育的目的就是唤起和发展埋藏在人体内部的“上帝的本能”。16、1981年颁发的幼儿园教育纲要(试行草案)将幼儿园的作业改为“上课”。 17、蔡元培指出,“教育者,与其守成法,毋宁尚自然;与其求划一,毋宁展个性

9、”。中国儿童早期的知识教育:中国古代早期知识教育的内容有语言教育,婴幼儿时期事语言发展的关键时期,古代家庭十分重视培养孩子正确学习和使用语言的能力;识字教育,让孩子在入学前识得一些汉字,是一般家庭得普遍做法;计算,一般是粗浅得数字计算,多为日用的需要;自然常识,古代往往在日常生活中进行的方法,遇物而教。神童教育:中国古代,少数有良好天赋又有良好的严格的家庭教育的儿童,便被培养成“幼慧”儿童或“神童”。历代朝廷都非常重视出类拔萃的早慧儿童,采取措施,对神童加以选拔任用。1 . 陶行知所指的幼稚园“新大陆”:陶行知针对当时幼稚园只建在大城市,建在富人集中的地方等弊病,提出要发现幼稚园的新大陆。他认

10、为最需要幼稚园的、最欢迎幼稚园的是工厂和乡村;工厂和乡村就是幼稚园的新大陆。幼儿教育最应该服务的对象是工人和农民。因此他号召应该开展一个幼儿园下厂、下乡的运动。2.“五指活动”:陈鹤琴所指的儿童相互联系的、灵活的、连贯的五个方面的教育活动。他说五指是活的,可以伸缩、互相联系。他指出,依据儿童身心发展,五指活动在儿童生活中结成一个教育的网,有组织有系统地、合理地编织在儿童的生活上。五指活动的五个方面是健康活动、社会活动、科学活动、艺术活动和语言活动。3 .“整个教学法”:陈鹤琴课程理论之一方面。他认为幼儿园分科教学违反儿童的生活和心理,主张把儿童所应该学的东西整个地、有系统地去教儿童学。他认为,

11、儿童是整个的,教材也必然是整个的,互相连接不能四分五裂。他主张最好由一位老师去教,以体现整体性,而不致割裂。5 .陶行知培养儿童创造力的“六大解放”:解放儿童的头脑;解放儿童的双手;解放儿童的眼睛;解放儿童的嘴巴;解放儿童的空间;解放儿童的时间。1 .寄宿制幼儿园:寄宿制是幼儿园多种收托形式中的一种。在这种幼儿园中,幼儿昼夜在园,有幼儿园全面负责幼儿的食、医护、保教等,每周由家长接回1次或2次。这类幼儿园主要招收部队、机关、工厂、学校等职工子女。2 .乡镇中心幼儿园:按不同规格划分的三类幼儿园中的一种,一般由乡镇政府为主举办。其任务是对本乡镇各村幼儿园起示范带头、辅导促进作用。乡镇中心幼儿园是

12、农村幼儿教育发展和提高的核心,一般房舍、师资、设备等条件较好,教育质量也高于本乡镇各村的幼儿园。3 . 儿童权利公约:儿童权利公约于1989年在第44届联合国大会上获得通过,包括序言、第一部分、第二部分共56条。公约精神体现了4个基本原则,即儿童最佳利益原则、尊重儿童尊严的原则、尊重儿童观点与意见的原则、无歧视原则。根据这些精神,1990年儿童生存、保护和发展世界宣言行动计划出台。中国政府签署了上述两个文件,作出了庄严承诺。1 .古罗马“农夫军人”学前教育:家长制、小农经济和战备要求,决定了这时期罗马的育实施一种“农夫军人”的家庭教育。男孩在幼年起就跟父亲学习农时耕作和军事本领,同时还要接受精

13、神方面的教诲。儿童在家中也学习阅读、书写、计算以及骑马、游泳、作战和使用武器。真正成为一名农夫或军人为止。2 .中世纪骑士的早期教育:骑士教育是集封建思想意识的熏陶与军事体育训练于一体的一种特殊形式的家庭教育。一般要经历三个阶段:出生至7岁为第一阶段;7岁至14岁为第二阶段;14至21岁为第三阶段。第一阶段即骑士养成的幼儿教育时期,都是在自己家里度过,教师是父母。教育的目的是熏陶宗教意识,培养道德品质和身体养护。3 . 柏拉图的优生优育论:柏拉图从实现其理想国的目的考虑,在西方教育史上最先论述了优生优育问题。他认为婚姻的目的是生育优秀的后代,而且只有2555岁的健壮男子和2240岁的健壮女子才

14、能生育优秀的后代。为了保证儿童的健康成长,国家要统一设置育儿院,把认定为优良的婴孩送入该院有专人照管,用摇篮曲、儿歌对婴儿施加影响性教育;3岁后送入附设在神庙里的儿童场,对儿童进行智、德、体、美和谐发展的教育。4 .西欧中世纪的性恶论:在中世纪基督教会地位独尊,并控制了精神、思想、文化,获得了对教育的垄断权。基督教会鼓吹儿童是带着“原罪”来到人世的,故生来性恶,人人必须历尽苦磨难,不断赎罪,以净化灵魂。为了得到未来天堂的幸福,人人应当听从教会的训诫,常年敬畏上帝,实行禁欲;应当从幼年起就抑制儿童的游戏娱乐的愿望,并严厉制止这类表现。受这种性恶论影响,教育中体罚盛行,且完全取消了体育。5 .西欧

15、中世纪的预成论:一种沿袭自古代的儿童观,在中世纪与性恶论儿童观相并存,在社会中占据统治地位。这种观点认为,新生婴儿是作为一个已经制造好了的小型成年人降生到世界上来的,从幼儿开始,儿童的身体和个性已经成年化了,儿童与成人不应有重要区别。这种观点否认儿童与成人在身心(特别是后者)特点上的差异,也否认了儿童身心发展的节律性和阶段性。受这种观点的影响,教育忽视儿童的身心特点、爱好和需要,对儿童的要求整齐划一,方法简单粗暴。1 . 英国的“免费幼儿园”:诞生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标志着福禄倍尔幼儿园运动在英国的普及和发展,幼儿园开始面向贫民和工人阶级。免费幼儿园是由私人出资所创办的,服务对象是贫民区劳苦大众的36岁的幼儿。幼儿园采取免费或只收若干伙食费的办法,为这些孩子提供食品、衣服以及洗澡、休息、游戏的场所,并按照福禄倍尔幼儿园的教育方针进行初步教学,以保证幼儿的身体健康和智力发展。免费幼儿园是英国现代保育学校的前身。2 .奥伯林的编织学校:这是法国牧师奥伯林于1776年创设的保育所,在学前教育史上,被看作是近代学前教育设施的萌芽。它以3岁以上的幼儿和年幼的学童为对象,专门在农忙季节收容幼儿和学童,一周开放两次。该校有两名教师,一名指导手工技术,另一名指导文化、游戏,还挑选年龄大些的女孩作“助教”。学习都是游戏性或娱乐性的。在该校教育比保育地位更重要。奥伯林把该校作为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教学/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