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双语教育师资培训的实践与思考.doc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99111555 上传时间:2019-09-17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2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前双语教育师资培训的实践与思考.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学前双语教育师资培训的实践与思考.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学前双语教育师资培训的实践与思考.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学前双语教育师资培训的实践与思考.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学前双语教育师资培训的实践与思考.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学前双语教育师资培训的实践与思考.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前双语教育师资培训的实践与思考.doc(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学前双语教育师资培训的实践与思考苏州高等幼儿师范学校 钱峰摘要 本文主要阐述学前双语教育的定位和存在的问题,以及在当前的形势下如何通过科学有序的学前双语教育的师资培训,促进和形成学前双语教育的良性成长和发展。关键词 学前双语教育 师资培训 双语教育是当前中国课程改革中的一个热门话题,这个话题从中学、小学直至蔓延到了幼儿园。实际上,从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开始幼儿英语教育就是幼教界关注的热点问题,当然,中国学前儿童英语学习应当有一个基本原则,那就是在学好汉语普通话的前提下学习英语。随着全国各地幼儿园双语教育如火如荼地开展,教育中出现的问题也如雨后春笋般地涌现出来。这些问题集中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教

2、育观念问题。教育观念是教育发展中的前提性的、根本性的问题。列宁在他的哲学笔记里说,观念是人的认识。那么教育观念则可以理解为对教育的各种现象和各个方面的认识所形成的系统化、理论化了的观念形态,具有一定的客观性。综观当前的幼儿园双语教育,由于缺乏科学的教育观念的引导,各地、各园在教育目标的制定、教育内容的选择、教育的组织实施及评价等方面没有统一的标准、随意性过大,直接影响着幼儿园双语教育的效果,更有甚者出现了背道而驰的结果:既没能发展孩子的英语能力,又削弱了母语能力,甚至影响到了孩子的学习兴趣,真是得不偿失。2、语言环境问题。儿童言语的发生、发展离不开环境。从奥尔波特的模仿学说到斯金纳的强化学说以

3、及班杜拉的社会学习、交往学说都强调了环境和学习对语言获得的决定性影响。随着心理学研究的不断深入,我们发现儿童不是在隔离的环境中学习语言,而是在和成人的语言交流实践中学习。布鲁纳等人认为,和成人语言的交流是儿童获得语言的决定性因素,人类学者萨皮尔和沃夫还强调了文化和社会需要在语言习得中的作用。著名的儿童心理学家皮亚杰的环境与主体相互作用学说,和以巴甫洛夫条件反射学说和辩证唯物主义反映论为基础的言语发展的生理机制研究,也都强调了环境和教育在儿童言语发展中的作用;强调言语发展的社会性和主体的能动性、意识性甚至创造性。我们的孩子有很好的学习汉语普通话的文化环境和社会需要,而英语学习的环境又如何呢?不言

4、而喻,由于受社会条件的限制,幼儿园是能够营造英语教育环境的唯一地方,真可谓势单力薄。3、师资问题。教师是教育过程的主导者,社会对受教育者的要求,主要通过教师来体现。教师也是教育观念的传导者、教育环境的营造者,更是教育活动的组织者和引路者,成功的教育源自于一支优秀的教师队伍。在当前幼儿园双语教育中,幼儿园园长和教师都投注了极大的热情和勇气并展开了形式各异的教学实践和研究,这为我国学前双语的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但不容置疑的是我国幼儿园双语师资队伍还存在许多急待解决的问题:(1)教育能力水平的分化。幼儿教师英语教育专业水平弱,英语教师幼儿教育专业水平弱。(2)双语教师英语教学能力弱。主要表现在双语

5、活动过程中英语的输出量少、质量不高,提供给幼儿的语言运用的机会和类型少,语言交往的情景不足等等。(3)双语教育活动中轻文化感悟、重知识练习。(4)双语教育活动与幼儿园中文课程的整合不够。(5)双语教育活动中教材教法的研究不深入,使用的随意性过大。面对这些问题,加强科学研究,关注和规范幼儿园双语教育,使其在一个良性的轨道上发展就成了幼教工作者刻不容缓的责任和义务。鉴于此,苏州高等幼儿师范学校加入了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教育部重点课题“学前双语教育师资培训研究”,协同苏州17所具有双语教育实验能力的幼儿园开始了学前双语教育师资培训的科学研究。一、加强英语专业学习、重视实践锻炼,促进幼师生职前双语

6、教育能力的提高。幼师生是良好的学前双语教育教师资源,是学前双语教育的后备力量和生力军。在总课题组专家们的引领下,学校课题组的老师通过对幼儿园园长、幼儿园骨干教师、新上岗幼儿教师的调研、分析和论证,得到的信息是:幼儿园缺乏集合格的幼儿教师和合格的英语教师于一体的“双师型“教师。因此,在培养合格的幼儿教师的基础上提高幼师生的英语专业水平是培养幼儿园双语师资的途径之一。为配合苏州教育现代化的步伐学校调整了现有的英语课程。具体做法是:1、增加英语周课时并扩大必修课的教学内容。一三年级增加到4节,四五年级增加到六节。教学内容由原来单一的突出课文的理解和练习转入到开设听力、语音、口语、阅读和写作的多通道学

7、习,从听、说、读、写上全面提高幼师生的英语水平。2、增设选修课。选修课注重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强调学生主动地获得经验,发展兴趣和特长。主要开设的科目有:英语口语、英语文学选读、英语考级辅导班、学前双语主题活动设计与研究等。3、开设实践活动课。实践活动以兴趣小组的形式存在,主要满足一部分对英语有浓厚兴趣又有能力去深入学习的学生。内容包括英语歌曲、儿歌、游戏的学习和表演,英语教法培训,与外教的对话交流,以及利用课余时间下幼儿园进行双语教育的实践活动等等。在学校合格加特长目标的引导下,良好的专业学习和幼儿园教育实践的结合使一部分学生在幼儿园双语教育实践活动中已是“小荷才露尖尖角”,为成为具有专业化水平

8、的幼儿园双语师资打下了扎实的基础。据调查,我校2003年首届毕业的大专生如今大部分已成长为幼儿园双语教育的骨干教师。二、加强园本培训、重视教学反思,促进幼儿园在职双语教师的专业化成长。教师的专业化成长一定是在教育实践中完成的,双语教师也不例外。为保证幼儿园双语教育的质量,幼儿园双语师资培训研究的着力点应定位于在职双语教师的培训上。1、引导幼儿教师树立科学的学前双语教育观念。我国幼教专家周兢老师认为:学前阶段是母语的口头学习关键期。而人的第二语言学习并不像第一语言学习那样具有特别的发展关键期,但第二语言学习会给人的发展带来一定的促进作用。我们应该承认英语对儿童语言发展和其他方面发展的价值,但不能

9、盲目夸大英语学习的意义。另一方面,由于中国目前并没有“均衡”的双语学习或者双语教育环境,为中国儿童的充分发展着想,学前阶段儿童的母语汉语普通话的学习,应当毫无疑问地放在语言教育的第一位。任何影响儿童母语发展的第二语言教育计划都有可能导致儿童发展严重失误。因此,学前儿童的英语教育目标应当是:第一,培养幼儿英语学习的兴趣,提高运用语言进行交往的积极性。第二,帮助幼儿建立初步的英语语音感,增长他们的语言敏感性。第三,引导幼儿透过英语感悟不同文化的存在,从小获得文化多元的基本概念。研究开始阶段,由于教师们缺乏科学的教育观指导,教育活动视野狭窄。教育目标只停留在对单词、句型、儿歌或游戏等的练习上,很少考

10、虑孩子学习的兴趣、语感、交往积极性,至于隐藏在教育活动中的外来文化更是无暇顾及。经过课题组的一次次集中培训、一轮轮现场观摩、研讨和幼儿园园本教研活动的深入开展,教师们不断总结、反思,在教学内容的选择、教材教法的运用;学科结合、课程整合;多元文化关注等方面都做了积极有效的实践研究。在收录进中期成果汇编的68篇研究论文、随笔和活动案例中,有18篇是研究教材教法的,占26.47%;有8篇研究或关注到学科结合和课程整合,占11.76%;有11篇提到了外来文化,占16.17%。这足以证明幼儿园双语教师教育观念的变化。2、引导幼儿教师选择适合园本课程的英语教材并能应用合适的方法进行教学。目前市场上流通的幼

11、儿英语教材非常多。如“快乐儿童英语”、“幼儿园活动指导英语”、“洪恩英语”、“幼儿园英语主题教育活动”、“剑桥少儿英语”、“阶梯英语”、“迪斯尼神奇英语”、“马宏英语”、“浸入式英语”、“TPR英语教材”等,每一种教材似乎都有自己一定的理论支撑和与之相应的教法。在实验研究中,我们倡导教师选择与目前幼儿教育课程改革思想一致的教材,并尽可能与本园的中文课程相融合;使用高质量的语言教学辅助设备(主要指影音资料);努力营造幼儿标准、自然的英语学习环境,以提高语言输入的数量和质量。使用合适的教学方法,教学方法本身并无优劣之分,它的效果全然在于使用者的合理选择和灵活运用。实验园老师们运用较多的方法有:(1

12、)以内容形式而进行的教学方法,如游戏、歌曲、故事等。(2)以不同的学习模式而进行的教学方法,如示范、参与、练习、创造表达和扮演角色等。在教学评价上强调方法的使用应是在情景中自然习得并且是有效和有用的整体性学习。3、引导幼儿教师将教学的组织实施从学科渗透过渡到课程整合。从最初关注用什么教材、如何教;到感悟多元文化的魅力;老师们的目光变得日益敏锐。他们发现正如周兢老师所说:学前儿童英语教育在教学过程中应形成英语学习与汉语学习、生活经验及整合课程的三个连接。如何来做好这三个连接呢?在第一届年会上,课题组将英语教学的学科性问题作为一个突破口提了出来,期望老师们在实践中努力尝试将英语融入进学科中,要求活

13、动体现的是学科教学的目标而不是英语教学的目标,让英语教学的目标在学科活动的展开中自然达成。对于老师来说,这不仅要研究英语与学科如何渗透,更要关注英语学习与汉语学习及生活经验的连接。在苏州新加花园幼儿园王令老师的健康活动中、在吴江爱德双语幼儿园杨萌娟老师的科学活动中我们看到了很好的连接与渗透。随着研究和培训的推进,17所实验园中起步早、语言环境较好的一些幼儿园已开始中英文课程整合的尝试。如附属花朵幼儿园尝试将英语教学融入进游戏化、生活化课程。学前双语教育师资培训的实践研究,打造了一批幼儿园双语教师,规范和引领着幼儿园双语教育的健康发展,但我们还应看到许多尚待努力的方面:1、中英文课程整合处于起步

14、阶段,很多幼儿园原有的中文课程还需推敲。2、科学评价双语教育的机制不健全,还有待进一步研究。3、科学研究时间短,行动研究多、实验研究少,研究成果大多停留在经验上,量化的数据少。4、要不断提高双语教师的多元文化素养,提高语音的标准度;英语教师还需提高幼教专业技能以适应幼儿教育。在过去三年的研究中,课题组开展了36次双语教育活动现场交流、研讨和专家指导,6次(30天)双语教师集中培训,2届双语教育师资培训研究年会,加强幼儿园的园本教研,鼓励双语教师外出学习和取经。事实证明,在科学规范的指导下、在优秀师资的引领下,幼儿园双语教育将出现光明的前景。顶管位置主要位于粉质粘土层,地下水位以下。开挖竖井过程中如出现异常地质情况,及时与设计单位联系,进行协商处理。施工前应与铁路供电段、电务段、通信段联系,首先探明铁路两侧施工范围内各种管线位置、埋深、并进行监护和防护。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教学/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