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会运动负荷的自我监测.doc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99111352 上传时间:2019-09-17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2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会运动负荷的自我监测.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学会运动负荷的自我监测.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学会运动负荷的自我监测.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学会运动负荷的自我监测.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学会运动负荷的自我监测.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学会运动负荷的自我监测.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会运动负荷的自我监测.doc(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运动负荷的自我监测 1教学设计学科名称:学会运动负荷的自我检测2所在班级情况,学生特点分析:九年级(1)(2)(3)三个班体育课教学, 学会运动负荷的自我检测,主要包括脉搏、心率、心脏恢复率等概念、适宜运动心率的计算、判断方法、运动心率和运动后心脏恢复率的测定方法、简单判断运动负荷的方法等具体内容。3教学内容分析:所谓运动负荷,是指人做练习时所承受的生理负荷。运动负荷包括运动量和运动强度两个方面。在锻炼时只有运动负荷保持适宜,才能收到较好的效果,运动负荷过小过大都不行。过小,则达不到锻炼的目的;过大,又超出了人身心所能承受的限度,对人身心健康和教学任务的完成都十分不利。因此,要学会合理地安排和

2、调节运动负荷。4教学目标:学会运动负荷的自我检测是本课时教学的重点内容, 但由于内容较多,又具有一定的操作性知识学习的特点,建议教学中可在以教师重点讲解有知识点的基础上,把有关内容的深入学习与实践课的教学相结合,如在进行实践课耐久跑的教学前,可事先要求学生对有关适宜运动心率的计算、判断方法、运动心率和运动后心脏恢复率的测定方法、简单判断运动负荷的方法等具体知识点进行预习,而在耐久跑的教学中,可让学生自己测出跑后即刻的脉率指标,并与“适宜运动脉率”的公式计算出的自己的适宜运动脉率相对比,进而评价和调整自己练习时运动负荷。在持续的耐久跑练习结束后,再让学生测出自己运动结束后1分钟内的脉率,并计算自

3、己的心脏恢复率水平。最后对怎样判断引导负荷大小内容的教学,学生一般都能看懂,建议教师结合活动园地的内容,要求学生课外学习完成。5教学难点分析:简单判断运动负荷的知识,检测运动负荷的方法,学会科学地参加体育活动6教学课时:2课时7教学过程:在体育锻炼中,运动负荷太小,还达不到锻炼身体的目的;运动负荷过大,则容易引起运动性疲劳,影响健康。那怎样判断运动负荷的大小呢?我们可以通过掌握一些简单易行的方法来判断自己的运动负荷。一、检测运动负荷的简便方法测定脉搏是检测运动负荷常用的简便方法。心脏是人体中非常重要的动力器官,我们全身流动的血液全靠心脏这个“马达”来推动。心脏每分钟跳动的次数叫心率,它是心脏功

4、能的一种表现。随着心脏的跳动,在特定部位皮肤表面可以摸到的动脉搏动称为脉搏。早正常情况下,脉每分钟跳动的次数(即脉率)和心率是一致的。脉率受年龄、性别的影响。一般情况下,女性比男性快,儿童比成人快。成人安静时的正常心率为7080次每分。运动和情绪激动时可使脉搏加快。而睡眠、休息时则减缓。参加运动时,随着运动负荷的加大,脉搏跳动也随之加快。但经常参加体育运动的人,由于心脏机能提高,在承受相同运动负荷时,脉率比不经常参加锻炼的人低,而且恢复到正常水平所需时间也比不经常锻炼的人短。因此,我们可以通过测定自己的脉率变化来判断锻炼负荷是否合适。二、适宜运动脉率的判断及其测定(一)适宜运动脉率的判断人都有

5、一个最高脉率,即使你进行非常吃力的运动,达到了最高脉率后也不能在增加了,最高脉率和年龄、体能水平有关。20岁以下的青少年,最高脉率一般为200次每分;而经常锻炼、体能水平好的青少年,最高脉率可以达到220次每分。最高脉率只有在参加最为激烈的运动时才会体现出来。通常,比较适宜的运动脉率应保持在最高脉率80%50%的范围内。由于人们的体能水平存在一定差异,因此最为适宜的运动脉率也有所不同。我们可以用下列公式计算出自己最为适宜的运动脉率:适宜的运动脉率=(最高脉率 安静时脉率)65% + 安静是的脉率(二)脉率的测定方法1 准备一块马表;2 找到能摸到脉搏的部位;3 运动停下来时即刻测定6秒种的脉搏

6、跳动次数;4 测量时准确地数6秒钟脉搏跳动的次数,再乘于10,就是此时的脉率。(三)注意的问题由于刚刚停止运动后的1分钟内,心率下降特别快,因此,运动停止后,要准确测定即刻脉搏,需要事先进行必要的练习,比较熟练地掌握测定脉搏的方法,否则会延迟测定即刻脉率,造成测定结果不准。三、运动后心脏恢复率的测定持续长时间运动以后,心脏分两个阶段恢复。在最初阶段,心率急剧下降,接着维持一定的状态,然后再慢慢恢复到安静时的心率(如下曲线图表)。在运动刚刚结束后的一分钟内,有一个心脏恢复的重要时期。在这一分钟内,你的心脏恢复越快,说明你的心脏功能越好。先在运动结束后即刻测6秒钟的脉率,运动结束后1分钟再测一次6

7、秒钟脉率,利用下列公式就可以算出恢复率:心脏恢复率 =(运动心率 - 恢复心率)/ 10四、怎样判断运动负荷大小 (一)用晨起安静脉率判断运动负荷大小 在正常情况下,通过体育锻炼后心脏机能增强;安静时的心率应逐渐减少。但是如果相反,脉率反倒增多了,就是表示运动负荷大。因此,我们可以通过测定晨起时的脉率来判断运动负荷的安排是否合理。 (二)自我感觉判断法 对运动负荷安排是否合理,也可以通过自己的主观感受来判断。如果锻炼后,经过合理休息后感到全身舒服,精神愉快,体力充沛,食欲增加,睡眠好,说明运动负荷比较合理。相反,如果感到十分疲劳,四肢酸沉,至第二天仍然没有消除,出现心慌、头晕,没有食欲,睡眠不

8、好,并对再次参加锻炼感到厌恶等不良症状,则说明运动负荷过大,需要好好休息调整五.参考资料(1)超量恢复超量恢复是体育锻炼中常见的一种生理现象。人体运动时,身体要承受一定的运动负荷,体内异化作用加强,能量物质储备逐步下降。这一时期称为工作阶段。由于能量物质大量消耗等原因,运动后便会产生一定的疲劳,但经过休息调整,消耗的能量物质又逐渐恢复到接近或达到运动前的水平,疲劳也随之逐渐消失。从疲劳到疲劳消失的这一过程叫恢复过程。恢复过程不但能恢复到原来的水平,而且经过合理的休息后,在一定的时间内,机体的能量物质贮备及体能等方面还会超过原来的水平。这种现象叫做“超量恢复”。(2)运动过度疲劳综合症运动过度是

9、指运动者在锻炼过程中承受的运动负荷超过了机体所能正常承受的能力。一般表现为参加锻炼后的第二天,锻炼者感到疲劳或肌肉酸痛僵硬、精神不振,出现所谓“锻炼的延续效应”。严重者还会产生注意力涣散、容易激动等心理症状,以及睡眠不好、夜间盗汗、食欲不振等。出现运动过度的一般症状后,可以通过增加两次锻炼之间的休息时间、减小锻炼的运动负荷等方法加以缓解。但严重者,还需要采取增加营养、接受理疗和按摩等措施,尽快使机体得到恢复。否则,会导致症状进一步恶化。运动负荷过大是引起运动过度症状的主要原因,但缺乏合理的休息或饮食质量差、营养不平衡也是不可忽视的重要原因。8课堂:在教学时还应注意直观教学手段的运用,如超量恢复

10、、人体机能提高的过程、运动心率与运动强度的关系、运动后的心率恢复、心脏恢复水平等内容,讲授时最好与图示、图表等形式配合进行。如有条件,可将本课时的内容做成多媒体课件,讲授时运用必要的多媒体技术或其他电教手段,提高教学信息输出的高效性和直观性。9 作业安排:熟练掌握测定脉搏的方法10自我问答 :在课堂教学中最常用到的运动负荷测量方法除了脉搏测量外,还有询问法和观察法。据瑞典生理学家研究,当询问学生锻炼后的自我感受,学生回答“累极了、很累、有点累、还行、很轻松、非常轻松”时都有不同的心率,而这些心率和回答之间有着极明显的对应关系。这样教师就可以利用学生的回答来判断学生承受运动负荷的情况。采用观察法

11、可以直接简便地知道学生的运动负荷情况,教师可以通过观察学生的脸色、表情、喘气、出汗量、反应速度等表现来判断所承受运动负荷的大小。比如,当学生承受较小负荷时,额头微汗、脸色稍红;承受中等负荷时,脸色绯红,脸部有汗下滴;承受过大的运动负荷时,脸色发白,满头大汗,动作失控等。所以,安排运动负荷时要以学生发展为中心,重视学生的生理和心理感受。在体育课上,可以通过调整练习的次数和组数、练习的强度和时间、器械的坡度和阻力,也可以改变课的组织教法等来对运动负荷进行合理的调节。体育课必须有适宜的运动负荷,过分关注学生的生理效应而忽略心理效应是有失偏颇的,而不再关注学生的生理效应却是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体

12、育课堂教学中安排适宜的运动负荷是锻炼身体和掌握运动技能的需求,也是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需要运动负荷的自我监测 1教学设计学科名称2所在班级情况,学生特点分析3教学内容分析4教学目标5教学难点分析6教学课时7教学过程8课堂练习9作业安排10 附录(教学资料及资源)11 自我问答教材学会运动负荷的自我监测教学目标1、学生能知道脉搏和运动的关系。2、掌握简单判断运动负荷的知识。3、学会简单检测运动负荷的方法。重点简单判断运动负荷的知识难点检测运动负荷的方法,学会科学地参加体育活动。教学过程体育锻炼后的自我监测:体育锻炼后的效果评估,可通过以下项目进行自我监测并随时调整运动强度及方法。1一般感觉:参

13、加锻炼后疲劳酸胀的感觉很快消失,没有持续的乏力、心悸,精神饱满、心情愉快等,是锻炼后的良好反映。如反之有肌肉酸胀久久不恢复,感到精疲力尽,则是锻炼不当的反映。2睡眠:青年大学生正常情况下入睡快,睡眠深,醒后感到轻快。如若运动后不易入睡或嗜睡,白天学习精力不易集中等,也是锻炼的不良反映。3食欲:体育锻炼后代谢旺盛,稍休息后进餐,常食欲增进。如若活动后食欲反下降,食后腹胀嗳气等,表明锻炼不当。4排汗量:参加体育锻炼后排汗是正常现象,一般说出汗与活动的强度和运动量呈正比。正常情况下,出汗是随运动量加大而增多,出汗后感到热及轻松;如刚活动或运动强度很低时就大汗淋漓,或突然大汗,或汗后感到寒意,都表明机

14、体处于不良状态。5脉搏:脉搏是监测体育锻炼情况的最常用的方法。在一定程度上反应心脏的机能。通过体育锻炼后,在同样负荷下脉率的增加应比未锻炼前低。还可通过锻炼后脉率恢复到安静时所需时间,来反映锻炼对心脏机能的影响。一般说小负荷锻炼后5分钟10分钟时,比锻炼前仅快12次分30次分。当锻炼后不能恢复到这一水平表示机体对锻炼的负荷尚难以承受。若锻炼已有一定时间,可作为评价前阶段锻炼效果的指标之一。6体重:大学生体重已基本稳定。在体育锻炼中通过对体重的变化,观察运动量和营养的补充,一般锻炼后能量消耗及出汗、体重可下降1kg2.5kg,在24小时左右即可恢复。如若锻炼后体重进行性下降,常反映锻炼负荷过大,营养补充不够。如若体育锻炼中,体重持续增加应排除是否营养补充特别是糖的补充过量所致。以上这些参考标准,除称体重外,均不需仪器,个人可以进行。做好记录,经一定阶段后就可看出其趋势,有利于体育锻炼的强度、密度、方法、项目的调整。教后小结顶管位置主要位于粉质粘土层,地下水位以下。开挖竖井过程中如出现异常地质情况,及时与设计单位联系,进行协商处理。施工前应与铁路供电段、电务段、通信段联系,首先探明铁路两侧施工范围内各种管线位置、埋深、并进行监护和防护。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教学/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