妊娠期合并内外科疾病.doc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99109213 上传时间:2019-09-17 格式:DOCX 页数:30 大小:39.3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妊娠期合并内外科疾病.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0页
妊娠期合并内外科疾病.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0页
妊娠期合并内外科疾病.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0页
妊娠期合并内外科疾病.doc_第4页
第4页 / 共30页
妊娠期合并内外科疾病.doc_第5页
第5页 / 共3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妊娠期合并内外科疾病.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妊娠期合并内外科疾病.doc(3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妊娠合并心脏病诊疗常规【概述】妊娠合并心脏病是孕产妇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发病率为1%4%,随着风心病的减少,先天性心脏病成为目前最常见的妊娠期心脏病,这是由于随着诊疗技术的不断提高,风湿热得到及时治疗,而许多先天性心脏病的患者能够存活到成年,这些患者将面临妊娠期的严重考验。由于妊娠期生理变化,血容量增加及变化增加了心脏负担,尤其是妊娠3234周、分娩期及产后3天内(尤其24小时内)是心脏负担最重的三个阶段,易于发生心力衰竭。产科大夫应与内科医生密切合作,对这些妇女进行孕前评估、孕期监护和分娩期处理,以决定最佳处理方案。诊断(一)临床表现1、器质性心脏病史或严重妊娠并发症。2、心力衰竭临床表现

2、:心慌、气短、呼吸困难,夜间端坐呼吸等。3、检查:两肺底部湿罗音,心脏杂音,心率失常等。4、心脏超声波、胸部X线、心电图表现心脏增大。(二)辅助检查1、血常规:妊娠早、晚期及住院时各1次。2、胸部X线检查,妊娠期必要时摄片。3、心电图:常规检查。4、超声心动图检查。5、心脏Holter检查。(三)妊娠合并心脏病的种类1、先天性心脏病:(1)左向右分流型先天性心脏病:房缺、室缺、动脉导管未闭。房缺:缺损面积2cm2孕前应手术矫治。听诊:胸骨左缘第二肋间收缩期杂音,P2亢进。室缺:缺损面积120次/min,呼吸28次/min,用西地兰0.20.4mg+5%葡萄糖液20ml,缓慢静注。(2)第二产程

3、:缩短第二产程,防止孕妇用力屏气,可用产钳助产。(3)第三产程:预防产后出血胎盘娩出后以按摩子宫为主,如出血较多,可肌注或宫底注射缩宫素。产后立即用哌替啶50mg肌注(肺心、紫绀者禁用),或地西泮10mg肌注,产妇休息。腹部置砂袋,防止腹压突然下降、内脏血管充血而发生心衰。产房观察2小时,待病情稳定后送修养室。3、剖宫产(1)适应症心功能III级IV级。心功能II级,同时存在产科指征。(2)麻醉:选择连续硬膜外麻醉,麻醉平面不宜过高。(3)体位:为防止仰卧位低血压综合征,可采取左侧卧位30,上半身抬高30。(4)严格限制输液量500ml左右。(5)术中和术后密切监测心率、血压、呼吸。(6)防止

4、产后出血。(7)术后12天可在ICU监护,病情稳定后转出。(五)产褥期处理1、产后1周尤其在头24小时内,要严密观察呼吸、脉搏,每4h/次,心功能III级IV级者,每2h一次。严密观察心衰症状,最好采用心电监护仪。2、产后24h内绝对卧床休息。3、密切观察心率、呼吸、血压等变化。4、应用广谱抗生素,预防感染直至产后1周左右,无感染征象时停药。5、心功能III级或以上不宜者哺乳。(六)急性心衰的处理1、病人取坐位,双腿下垂,以减轻静脉回流。2、高流量氧气吸入。3、吗啡35mg,iv,3min内推完,但伴颅内出血、神志障碍、慢性肺疾病等禁用。4、快速利尿,速尿2040mg iv 2min内推完。5

5、、血管扩张剂:酚妥拉明,硝普钠。6、西地兰0.4mg+5%GS40ml iv 慢,注意:重度二尖瓣狭窄伴窦性心律者禁用。重度妊高征患者在解痉基础上使用。7、氨茶碱0.25+5%GS40ml iv 慢。8、去除病因:经过上述处理无明显减轻,在心内科医生配合下及时终止妊娠,行剖宫产可减轻心脏前后负荷从而挽救患者生命。妊娠并心律失常(一)、病态窦房结综合征:1、心电图检查:(1)持续而显著的窦性心动过缓(50次/min)。(2)窦性停搏与窦房阻滞。(3)窦房阻滞与房室传导阻滞同时并发。(4)心动过缓心动过速综合征。2、治疗(1)窦性心动过缓症状明显:可用阿托品0.51.0mg iv 46h/次。(2

6、)病窦:心动过缓症状明显时,可选择起搏治疗。应用起搏治疗后,病人仍有心动过速发作,可同时应用抗快速心律失常药物治疗。(二)妊娠合并早搏病史:1、妊娠期间有感冒、发热等。 2、器质性心脏病病史如:风心、先心、心肌炎等。临床表现:1、常无症状,部分可有心悸、胸闷、偶有短暂眩晕。2、频繁出现的早搏往往有缺脉,听诊过早搏动呈持续性或频发以及二联律等,提示病理性。3、功能性早搏,当加快心率,早搏消失或明显减少。4、器质性心脏病的早搏,运动时常常早搏增多。辅助检查:1、心电图。2、Hotler24小时监测。3、心功能检查4、彩色心脏B超检查。处理:凡功能性或无症状性者,一般无需治疗,如有早搏频繁或者症状明

7、显者可用以下药物:(1)镇静剂地西泮2.5mg tid。(2)-受体阻滞剂,哮喘者禁用。普萘洛尔(心得安):10mg tid阿替洛尔(氨酰心安):12.5mg bid(3)钙通道阻滞剂:美西律片(慢心律)50100mg tid ,肝肾功能不全、传导障碍、心动过缓者禁用。维拉帕米(异搏定):40mg tid ,传导障碍、心动过缓者禁用。(4)心力衰竭而出现心律失常时,洋地黄为首选药物,西地兰0.4mg+5%GS 20ml 缓慢 iv。若无效1h后再次注射0.20.4mg,总剂量不超过0.81、0mg.(三)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1、心电图检查:(1)心率为150250次/min。节律规律。(2)Q

8、RS波群形态与时限均正常。(3)P波逆行型(、avF导联倒置)(4)通常由一个房性早搏触发,下传的PR间期显著延长,随之引起心动过速发作。2、治疗:(1)刺激迷走神经,包括压迫颈动脉窦,Valsalva动作。(2)升压药物:通过升高血压,引起颈动脉压力感受器反射迷走神经兴奋,终止心动过速,如苯福林1mg+5%GS 10ml iv ,但器质性心脏病不用。(3)心律平70mg+5%GS 20ml iv 慢,510min推完。(4)洋地黄:西地兰0.4mg+5%GS 40ml iv 慢。对心功能不全首选。(5)对于反复发作或药物难于奏效的病例,可应用具备抗心动过速功能的起搏器治疗。(6)手术治疗,导管销蚀技术,具备安全、迅速、有效且能治愈心动过速的优点,可优先考虑应用。(四)心房颤动1、心电图检查:(1)P波消失,代之以形态与振幅均变化不定f波,频率350600次/min。(2)心室率极不规律,100160次/分。(3)QRS波群形态通常正常。2、治疗:(1)心室率很快,心功能尚好者,最初的治疗目标为减慢心室率,应用洋地黄、b阻滞剂或维拉帕米。(2)出现急性心功能代偿不全症状和体征,应首选电击复律。(五)室性心动过速1、心电图检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教学/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