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编撰家谱.doc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99108306 上传时间:2019-09-17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3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如何编撰家谱.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如何编撰家谱.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如何编撰家谱.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如何编撰家谱.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如何编撰家谱.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如何编撰家谱.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如何编撰家谱.doc(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如何编撰家谱 博 涵国家写史,地方修志,家族编谱,这是我国史学的三大支柱。时逢盛世,史、志、谱的编修已成当今社会兴起的一股热潮,蔚然成风。家谱亦称谱牒、家牒、家传、世传、宗谱、族谱、世谱、世牒、家乘、家志、谱录等二十几种称谓,通俗称家谱。而帝王的家谱则称玉牒,这是专用称呼。下面我就编撰家谱的一些基本知识要点简述如下:家谱的由来与发展史据历史资料记载,家谱产生于三千多年前有文字记载以来的上古时期,完善于中古时期,流传至今留存的家谱有两万余种,另一说有三万余种。我国最早的家谱是三千二百年前殷商武丁(第十世二十三任商王)时期完整的甲骨文卜辞,它完整地记载了库氏家族世系:“儿先祖曰吹,吹子曰?,?子曰

2、?,?子曰雀,雀子曰壹,壹弟曰启,壹子曰丧,丧子曰养,养子曰供,供子曰御,御弟曰?,御子曰?,?子曰?”其父子关系11代人,兄弟关系2人,可以说这是华夏家谱的雏形,仅是一个世系表而已。?号表示甲骨文字剥蚀不清无法辨考。从殷商开始,至周至秦至汉,王室就开始有意识地记录自己的家族谱系。如汉司马迁在编史记的同时,还编写了五帝本纪(指黄帝、颛顼、帝喾、尧、舜五帝),夏本纪,殷本纪,周本纪,楚世家和春秋时期各诸侯国君的十二诸侯年表等帝王家谱。那时,家谱是统治阶级王室、诸侯、公卿家庭最先使用的,也是独有专用的一种记录其家庭血统渊源传承的史料,用以显示本族血统的纯洁与贵气。唐代前,政府设“谱局”专门机构编修

3、官民家谱,百姓禁涉,立档保管,徭役、征兵、抽税依此而行。家谱记载的方式,有结绳记述,如鄂伦春、锡伯族;有口头代代传述;有铜鼎金文铸述;有碑文记述和图书记述等。商、周、秦、汉时,仅帝王家族才撰谱,到魏晋南北朝时,扩展到官家、贵族、士大夫阶级撰谱,再到隋、唐、五代时,逐步传到民间百姓。于是,宋元明清几乎是全民撰谱,官谱、民谱并存,但要经官家查验。到了清代,家谱的内容、格式、体例由政府行文统一规定,至此形成了家谱的成熟形式。文字家谱除骨刻、铜铸、碑刻外,帝王的都是手写于纸上成册,官宦和有钱的大家族一般都用石刻或木刻印制成册,一般百姓都是自己或请先生书写成册,其他族人支系再行传抄。家谱在历史中的作用一

4、、家谱是统治阶级选官用人的重要依据。古代的官宦贵族多数是世袭方式传接。因此,统治阶级从官宦贵族家庭的家谱中可清楚地知其祖上的官职、政治态度、政绩、财产多寡等情况,同时也了解其子孙家庭背景、受教育程度、学识水平、政治态度、聪敏能力,从而依贵族等级赐封其子嗣袭位祖上官爵或直接任用。一般平民百姓没有祖上的官宦贵族背景,也无受教育的条件和环境,因此根本不可能被选拔进入士大夫阶层加以重用。直到隋代实行科举,才开民间选拔人才之先河,世袭制度逐步削弱,唐代沿袭并完善了这一制度。之后,历代沿用,但家庭背景仍是选官的重要因素,直至清朝末年,这一制度完才全消亡。二、为当今研究古代宗族制度提供详实资料。通过对现存的

5、各种家谱资料的研究发现,家谱真实的记述了宗族的构成、祠堂组织结构、职能、族人数量、迁徙范围、祖产规模、收入用途、族人约定、宗族家规家训、名望、各种祭祀婚丧礼仪、族权、夫权等详实信息,以规范族人的思想、道德和行为要与统治阶级的利益相一致,这对研究古代宗族制度是极其宝贵的资料。三、对社会人文科研具有重要价值。家谱提供了地方史志(如家族的分布、经济状况、人口数量、旺族名人、古迹遗址等),家庭结构(如几世同堂,分家析户、迁徙等),妇女地位(配偶入谱从夫,女儿不入谱,原配大于继室小妾等,诰命夫人,忠贞烈女等),人口优生优育(同姓不婚,夫亡不嫁,表姊妹近亲婚配,一夫多妻,病残痴傻畸形婚配等),民俗学(不同

6、地域、民族的婚丧嫁娶,祭祖祭神,社交文化活动等形式规则)等研究的可靠实料,对今天如何去其糟粕,继承前人优良传统,提高人口素质,控制人口无限增长,创立平等和谐家庭,发展和谐社会,凝聚全民同心同德建设国家具有重要价值。四、激励后人。后人通过家谱,追思先辈,了解学习先辈艰苦卓绝,自强不息,立志奋斗,辛劳创业的民族精神,辛苦养育后辈的爱心;后人就会抚今追昔,新旧对比,来激励自己仿效先辈,增强民族自信心、自豪感,树立高尚的爱国情怀,为国为民为家庭而不断进取,开拓创新,贡献自己的智慧和力量,成为我们民族坚强的精神动力。 五 强化社会细胞功能。由于各种家谱都记述了尊长老,孝父母,敬师长,友兄弟,睦邻里,崇节

7、俭,重诚信,戒奢赌等当今仍可继续传承的中华传统美德,它可极大地促进家族、家庭以其血缘亲情关系的凝聚力,成为社会强壮的细胞体。这个社会细胞的强健与否,足可影响国家的强大与繁荣,影响社会的安定、团结与和谐。家谱的内容与格式一、家谱题辞。首页一般都有题辞,放在显著位置。重要的达官、名人往往有皇帝的御笔题辞,下官有上司或名人的题辞,其他的都是请当地名人题辞,借以提高家族的名望。二、序言。如果首次撰谱则称“序”,以后续谱则称“续序”。序的内容包括撰谱或续撰谱的目的,第一代始祖及以后的祖辈的经历、迁徙过程,显著的功勋,迁徙始祖,起止地点,时间,繁衍代数,重要的事件起因、结果,编撰时间、地点、编撰人员是多少

8、代孙等。如果是续谱,则原旧谱的序应全部收录入置于续序的前面。三、恩荣。记载先祖或现家人所获国家、地方政府、权威部门的褒奖,如御旨、诏书、赐匾、赐名、赐爵、赐物、赐修牌坊、政府文件、证书、奖牌、奖状、奖金等。四、谱例。说明撰谱的基本规则、体例、结构排列、书写方式,适用范围和可入谱或不可入谱人物的标准,避讳等特殊要求。五、舆图。 族人考略前一般附有祖居地版图位置,祖屋、祖祠、祖坟位图及立面画图,便于后人祭拜和考辨。六、先祖及今人视图。先祖遗像(画像或相片)置于最前页,合族、合家视图置之后,编撰者的视图则置于最后。七、世系图表。一表以窥全族,标明历代繁衍支系脉络,反映血缘先后长幼关系。从始祖至今最幼

9、一代,形成世系金字塔,也称世系总表,置于族人考略前,这是家谱中的第一重要内容。同时,还须列制支系表,以其支系人数多少按五代或七代,常讲的五服或七服(自己、 父、祖父、曾祖父、高祖父五代,再加子、孙就是七代)列制支系表,置于总表之后或插入每支系族人考略之前。八、族人考略。成百上千年的传承,先祖子嗣成千上万乃至大族数百数千万之众,一般不可能载入同一本家谱之中。因此,多数家谱只记录较近支系的族人,以长幼次序依次记载。每人的考略记述本名、字、号、谁之第几子、生卒年月日乃至时刻地点、享年岁数、亡故原因、葬地、功名;单配偶的在生母名下注明有几子,叫甚么名,多配偶的,其子女同样注明在生母名下;某人的过继、抱

10、养、出姓、入姓、功名、才技、著述、任职、出生死亡地点等也要注其名下;没有生育的则注明“乏嗣”或“无传”。封建时代家谱一律不列血缘女性及夫婿,私生子不准入正谱,只能列入附谱。而今男女平等,男女夫婿、私生子均可列入家谱已成共识,但因属外姓而不列夫婿的子女,这也无可厚非。8岁前亡的称无服殇,8-11岁亡称下殇,12-15岁亡称中殇,16-19岁亡成长殇,中殇及以下未成年也称早夭,不入谱。长殇则可入谱,过去16岁就可结婚生子立家,视为成年人。对娼盗、杀父母弑宗亲、叛宗辱祖、投敌叛国等不肖子孙则予除名,注明“出族”“出谱”,即使有后,也永不录入原族谱,这是家族中最重的处罚,不入谱成为世代耻辱。但现代就不

11、应这样对待犯错之人。 九、编撰家谱的时间间隔。续撰家谱的时间没有特定的限制,都是依情而定或约定成俗,一般以整十年计。帝王的玉牒因财力人力齐备,且有专人司职,每年都在记载,则五年一小撰,十年一大撰 。民间一般一至二代人一撰(20-30年),有的三至五代(60-90年)一大撰。孔子的家谱就是30年一小撰,60年一大撰,到时必撰,如不撰,其子孙被视为不肖子孙。家谱上一般要注明“续撰”或“几撰”字样,有的家谱已达“20多撰”,孔子家谱已达“40几撰”。因政治、战乱、天灾等原因,普通百姓有的数十乃至上百年难撰其谱。十、家谱命名。通常家谱的面页用较大的字号竖向书写家谱全称,冠以地名、郡望、姓氏、几撰等内容

12、。如锡山过氏浒塘派迁常支谱,表明该族人由无锡迁往常州,姓过,属浒塘派的支系。但也有不按此规的,如清初华清家谱54卷取名华氏本书;一钱姓的吴越钱氏清芬志;民国袁镛撰谱取名数典不忘,其意是左传中数典忘祖之反义,表示永不忘祖。十一、家谱格式。过去的家谱都是竖式排列,横向延伸,即从上至下书写成行,从右至左,行行相间。如世系总表,最上的是始祖,为第一代,始祖之下为第二代,从右至左横向排列的是亲兄弟,长兄排右,二弟三弟依次排左;第二代之下是第三代,是几个亲兄弟之后代,从右至左横向排列几组亲兄弟,几组亲兄弟之间则相互是堂兄弟,以下四代、五代依次内推。再如族人考略,按支系自长至幼逐支系排列下去,直至最幼支系。

13、现在仍有采用这种旧谱格式的家族,如湖南1995年编撰的邵阳申氏创修通谱就完全仿效老谱的格式。改革开放后,特别是近几年来,在川渝城市、农村撰谱的,基本上是采用现代书刊的格式,自上而下,自左至右排列,前页附上家人,编撰者的照片,而且基本上都是印刷或电脑打字复印成册,没见到手抄本的出现。除上面两种格式外,目前还有表格式的家谱。表格式家谱又分两种,一种是文化用品商店销售的家谱册,每人一页,各种家谱需要表达的信息栏目早已印好,只需在空格处填入所需信息资料即可。另一种则是电子家谱,这需要购买专用软件装入电脑。同样,各种需要表达的信息栏目已设置好,然后将所需的信息资料输入空格处即可,电子家谱只能在电脑里才能

14、翻阅。十二、家训。俗称家法,文雅称作家箴。家训是家谱极重要的内容,是家庭成员的规范,是对子孙后代人品素质培养的精神珍宝。由于地域不同,家族境遇、条件不同,侧重点不同,贵贱品味几有异同,因此家训的条规有多有少,内容也不尽一致。但其大多内容都可涵盖如下::1、爱国家。古代讲爱国首要的是忠君,那是封建的、狭义的爱国。“国家有难,匹夫有责”“有国才有家”这是现代国人的信条,是广义的爱国思想。但,不管是过去还是现在的家谱都要将这种思想写进去,教育子孙舍身取义,舍家报国,这是作为国人爱国的基本底线。 2、孝父母。孝就是爱、敬、尊之意,而且孝父母的涵义要延伸到顺从父母基本的合理的意愿和要求,还要延伸到敬祖辈

15、,友兄弟,使父母开怀、怡悦、顺意,这叫孝顺父母,这是家训的核心内容。3、崇道德。道德是无声无形的,却是有约束力的约定成俗的公共规范。这种规范潜移默化地植根于人的潜意识中,是最基础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的体现,其核心是友人、利人、爱人而舍己,突出诚信、慈善、仁爱之心。因此所有的家谱都特别着重要求子孙树立良好的道德观念,从政之人要讲政德,从武之人要讲武德,从商之人要讲商德,从医之人要讲医德,从师之人要讲师德就是这个道理,这也是家训的核心内容。4、严法度。先祖要求子孙严格遵守国家法律,尊崇社会礼仪,恪守本家规矩,从小养成依法行事,善于律己,在一定的规范内活动的习惯,不能超越法律法规。5、勤职业。先祖都要求自己的子孙要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用自己的双手勤于劳作,精于职业,敬职操守,以养家庭养父母,不能不劳而获,游手好闲,浪荡不羁。6、睦邻里。几乎每部家谱的家训都有此要求,先祖希望子孙对上司、下属、同事、朋友、邻里都要搞好互敬互重、互助互友的良好关系,远亲不如近邻,良好的外部关系自然会促进紧密的内部关系,从而形成家庭、周边、社会的团结互助、和谐相处的环境,既利社会、他人,也利自己。7、尚节俭。就连达官贵人的家谱也同样有这样的要求,都深知财之入有限,而出之无穷,坐吃山空,富日子要当穷日子过的道理。节俭是一种传统美德,节俭在于杜奢侈,防危难,防败家,在于不断振兴扩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教学/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