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应对群体性突发事件.doc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99107139 上传时间:2019-09-17 格式:DOC 页数:55 大小:11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如何应对群体性突发事件.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5页
如何应对群体性突发事件.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5页
如何应对群体性突发事件.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5页
如何应对群体性突发事件.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5页
如何应对群体性突发事件.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如何应对群体性突发事件.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如何应对群体性突发事件.doc(5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如何应对群体性突发事件【选题背景】经过30年的改革开放,我国社会进入了国际上公认的敏感发展阶段,处于一种“黄金发展”与“矛盾凸显”的并存时期,在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有些矛盾集中显现,群体性突发事件呈现高发态势,在这样的背景下,如何应对群体性突发事件,如何提高基层干部应对群体性事件的能力,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课题。【镜头直击】镜头一:“瓮安事件”:2008年6月28日至29日凌晨,贵州省瓮安县部分群众因对一名女学生死因鉴定结果不满,引发大规模人群聚集围堵政府部门和少数不法分子打砸抢烧突发事件。镜头二:“孟连事件”:2008年7月19日,云南省孟连县发生胶农聚集和冲突事件,40余名公安民警和10

2、余名胶农在冲突中受伤,2名胶农死亡。镜头三:“石首事件”:2009年6月17日,湖北省石首市一酒店门前发现男尸,不明真相的群众设置路障,围观起哄,部分警民发生冲突,多部消防车辆和警车被砸坏,现场秩序严重混乱。这是几起典型的群体性突发事件,其他还有比如“重庆万州事件”、“安徽池州事件”、“四川汉源事件”等,这里不做一一介绍,那么,到底什么是群体性突发事件,有什么特征,引发群体性事件的原因有哪些?目前,政府在应对群体性突发事件中存在哪些薄弱环节和不足?政府又该如何应对群体性突发事件,在应对群体性事件时,基层领导干部又需要提高哪些能力和素质?一、群体性突发事件的概念、特征及引发原因所谓群体性突发事件

3、,虽然没有学者和专家从概念上给予明确,但一般是指难以预料、突然发生、关系全局安危、必须马上处理的大规模聚众事件。群体性突发事件的形式和种类很多,由于环境和原因不同,各个群体性突发事件都有各自的特殊性,但也都有其共同的特征:一是突发性。这就要求处置者必须果断而及时地作出判断和处理。二是复杂性。导致群体性事件的因素越来越多,规模趋大,参加人员增多,参与人员成分越来越复杂。三是随机性。利益不相关的群众,情绪的宣泄,加入其中。四是不确定性。事件的开端和以后的发展无法用常规性的规则来判断。可能刚开始,是很小的事件,会因为处置不当或其他原因,演变成较大规模的事件。五是反复性。从群体自身来看,以聚众的方法来

4、达到某种目的,事实上确实促使一些问题得到了解决与落实,这难免会在一定程度上强化部分群众“不闹不解决,小闹小解决,大闹大解决”的心理,从而造成群众长期缠诉闹事,处置难度加大。从我国近年来发生的群体性突发事件看,其原因、类型和特点主要表现在这么几个方面:一是社会转型期存在的矛盾引发群体性突发事件。在社会转型期,不同社会群体和阶层的利益意识会不断被唤醒和强化,利益的分化也势必发生。在各种社会资源有限的前提下,多元化的利益群体会不可避免地相互竞争和冲突。二是老百姓的各种利益冲突引发群体性突发事件。随着城市化过程的推进和经济发展的需要,老百姓的各种利益冲突日益凸显,比如土地征用补偿问题、拆迁安置问题、环

5、境污染问题、企业改制问题、非法集资等等问题。“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比如,瓮安事件,瓮安是一个矿产资源丰富的地方。近年来,经济社会得到较快发展,但在移民搬迁后期扶持、违章建筑拆除、矿权纠纷处理、国企改制中,出现了各种矛盾,沉积的有影响的重点信访案件就有20多起,各种矛盾纠纷没有得到及时化解。大量积案和积怨的存在,民声早已鼎沸,党群干群关系开始紧张。事实上,民众对当地政府已经表现出不信、不满、不服,而这种对政府的“三不”正是瓮安事件发生的必然性原因。在民众与政府关系高度紧张的背景下,任何一个偶然事件,都有可能导致民众和社会情绪的“井喷”,酿成不应有的过激行动。比如云南孟连事件中,就是因为胶农利

6、益诉求长期得不到解决,增收致富的美好愿望被一些坏人利用,导致胶农长期以来对橡胶公司的积怨逐步转化为对基层政府和干部的积怨,最终集中爆发引起冲突。目前,区里也是高度重视这个问题,把稳定作为经济发展的生命线,成立建二商场、高亿信等8个维稳专班,抽调大量领导干部,力争化解矛盾,防止出现大规模群体性事件。三是少数基层干部的不良作风引发群体性突发事件。有的以权谋私,违法乱纪;有的独断专行,以权压人;有的工作方法简单,作风粗暴。四是解决问题的工作机制不完善引发群体性突发事件。有的职能部门漠视群众疾苦,在日常工作中,不充分考虑和解决群众的合理要求,解决问题不力,导致矛盾升级;有的等到发生了群体性突发事件才想

7、办法解决存在的问题,给群众造成了错觉,导致群众对基层单位、职能部门的不信任,把上访、聚众闹事视为谋求解决问题最直接的、最有效的途径。二、基层政府应对群体性突发事件存在的薄弱环节与不足透视近年来接连发生的群体性突发事件,虽然导火线不同,表现形式也各有不同,但从那些颇具影响力的事件来看,事件的矛头几乎最终都是指向政府特别是事发地的基层政府。这实际上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有些基层政府在应对群体性突发事件存在明显的薄弱环节与不足。1、草率作出结论,引发不满。在事情发生后,草率作出结论性的判断,极易引起群众的不满,进而,引发更大规模的冲突。比如,在湖北石首事件中,接到发现一男尸的报警,赶到现场的当地警方,没有

8、对死因深入调查,就草率作出“自杀”结论,引起家属不满。调解时,公安局的领导又一口咬定是“自杀”,进一步激化了矛盾。在此期间,当现场围现人员逐渐增多时,警方没有及时有效维持秩序并进行劝退疏导,导致围观人员越来越多,场面失控。在瓮安事件中,同样存在这样的问题,6月22日,贵州省黔南州瓮安县17岁初中学生李树芬被发现死于河中,公安机关即作出“自己跳河溺水身亡”的结论,引起了群众不满,最终演变成大规模群体性事件。7月1日记者从贵州省公安厅获悉,今天19:40分,贵州省政府新闻办、省公安厅、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在贵阳举行瓮安628严重打砸抢烧突发性事件新闻发布会。现已查明:2008年6月21日20许,李

9、树芬与女友王某一起邀约出去玩,同李树芬的男朋友陈某及陈的朋友刘某等吃过晚饭后,步行到西门河边大堰桥处闲谈。李树芬在与刘某闲谈时,突然说:跳河死了算了,如果死不成就好好活下去。刘见状急忙拉住李树芬,制止其跳河行为。约十分钟后,陈某提出要先离开,当陈走后,刘见李树芬心情平静下来,便开始在桥上做俯卧撑。当刘做到第三个俯卧撑的时候,听到李树芬大声说我走了,便跳下河中。刘见状立即跳下河去救李树芬。王某急忙打电话给陈某,并大声呼叫救人。陈立即返回河边,跳下河中帮忙施救,陈见刘已体力不支,便用力先将刘拉回岸上。王某、刘某随即报警,并打电话通知了李树芬的哥哥李树勇。事实上,新闻会后,“做俯卧撑”立马成为最新的

10、网络流行语,从一篇新闻报道中不起眼的几个字,迅速成为风靡网络的流行语。有网友分析说,在介绍案情的时候,一些本应当特别注意,特别着重介绍的地方被忽略,而“俯卧撑”一词却被使用两次,第二次提到时甚至还有次数,这的确很耐人寻味。该网友的分析认为,首先一些与案件有关的特别重要的疑点没有透漏,如官方陈述里丝毫没有看见关于李树芬跳水自杀的理由。第二疑点,过分强调俯卧撑令人生疑。第三,案中的其他疑点,如陈述里最少还缺少到达河边的时间、李跳水的时间两个关键的时间点。2、信息公开不及时,谣言满天飞。从古至今,只要一出事情,多半流言也就出世了。最后传播的结果,大多都会越来越离谱。有一句很形象的话:真理还在穿鞋时,

11、谣言已行走千里。在瓮安事件中,关于一个女学生死因及死亡事件处理的各种半真半假的信息,凭借现代传播手段四处流传。群众“不明真相”是实,但他们不明真相事出有因。当当地政府失去公信力,新闻媒体声音单一乃至失声,社会又缺乏具备公信力的非政府权威信用机构时,民众必然“不明真相”。不明真相而又义愤填膺的民众,最容易被高度情绪化的传言动员起来。他们采取的行动势必过激,势必导致严重后果。所以,在指出群众不明真相的同时,必须指出导致群众不明真相的责任方是掌握“知情权”和“信息发布权”的当地政府。地方政府在这次事件中,一度四封,即封网、封城、封通信和封记者,使信息不能开放。但恰恰是这样的举措;恰恰是在一个被封闭的

12、黑盒子里,才是谣言传播的最佳土壤。 “任何不利于自己的信息首先封锁,成就逐级放大、问题逐级缩小,只报喜不报忧,一些基层政府的惯常做法,在信息社会里已经完全失灵了。但是这些陈旧的观念,某些干部仍然固守不放。”于建嵘说,出现了问题就“怕”、“包”、“捂”,小事不报告,大事先摆平再报告,可等摆不平被迫报告时,局面往往已经难以收拾,丧失了将矛盾化解在萌芽阶段的最佳时机。另外,在石首事件中,在事件发生初期没有及时通过当地电视台等有效渠道及时公布有关信息。而当网上出现种种猜测后,又没有针对性地解疑释惑,而只是短短数百字语焉不详的报道,甚至还出现了“火灾演习”的新闻,在事件发生后的近80个小时里,一方面是政

13、府的语焉不详,代表政府立场的新闻报道只有3篇,而一个网站的贴吧中就出现了500多个相关主帖,真实信息的缺失,为谣言的滋长腾出了空间,群众不明真相,甚至相信了网上说法,为事件的解决增加了难度。6月19日,石首市政府网站发布题为我市发生一起非正常死亡事件的消息,语焉不详的报道,不明真相的数千群众在该市东岳路和东方大道设置路障,阻碍交通,围观起哄,部分警民发生冲突,多部消防车辆和警车被砸坏,现场秩序出现混乱。6月20日,湖北荆楚网发表题为湖北石首多部门联合举办公交车火灾事故处置演习的报道,称,6月19日上午9时,湖北省石首市汽运公司联合消防交警、医疗等部门举办了一次公交车火灾事故处置演习。(当然,也

14、是这一报道,为大众所诟病)一旦当政府的声音不能主动在第一时间传播的时候,在传播上是有一个规律的,任何声音当第一时间占据了人的脑海,不管它是正确的还是错误的,你后面想再用新的正确的声音去覆盖它是非常难的事情,你已经变得非常被动了。3、在第一时间,相关领导没有和群众直接交流,错过了最佳处理时机,导致事态逐步升级。在石首事件中,在长达80个小时中,没有见到当地主要负责人出面,看不见他们的身影,听不见他们的声音。可以说,当地政府所拥有的主动的最佳时机被自己给错过了,一下子把自己的工作变得被动。6月23日,荆州市委书记承诺,提高办案层级,彻查石首事件,包括查明涂远高死因和永隆大酒店背景。而这些,正是17

15、日晚上事发以来,死者家属所要求的,也是当地民众和外地网民所期待的。这个表态是不是晚了点?前期石首政府和警方似乎急于尸体送殡仪馆火化。我们终于听到荆州市委书记的表态了。但是这个表态晚了点。瓮安事件女中学生溺水而亡以后,原县委县政府有所忽略,没有认识到当时整个县城已经是传说谣言很多了,没有及时地向群众说清楚女孩死亡的真实情况,以致整个县城民怨沸腾,县委书记浑然不知。事情闹出来以后,特别是省委书记石宗源书记到达瓮安以后,有针对性的开展工作,并召开新闻发布会,还通过各种渠道向群众说明事情的缘由。这就迅速地平息了各种传说和谣言,获得了群众的谅解。现场看不见主要负责人以致惹出乱子的情形过去也出现过。例如,

16、在安徽池州事件中,市委书记何闽旭(当时已经被任命为安徽省副省长)没有到场,四处寻找不见其人。事后查明他是跟情妇跑到九华山去了,在温柔乡里逍遥。再如甘肃陇南事件(涉及征地拆迁)中,当时的市委书记也退避三舍,不敢与群众见面。云南孟连事件之后,云南省委副书记李纪恒总结说,现在交通方便了,反而离群众远了;通讯发达了,反而和群众交流难了;干部文化水平提高了,群众工作的水平反而降低了。他形象地比喻:母乳喂养不仅考虑到营养,也能零距离接触培养母婴感情,干群关系同理。4、不当使用警力,使问题扩大化。当前在处理一些社会矛盾和纠纷时,一些基层政府过度依赖于采取强制手段,这不仅不利于缓解和消除矛盾,反而不断制造矛盾,加剧了政府与民众之间的紧张关系。随意动用警察,采用暴力手段平息人民内部矛盾和纠纷,虽然表面上平安了,但怨气却不断积累,矛盾不断加深,从而为引发更大的冲突埋下了隐患。在一些基层政府的各种预警制度设计上,要么是无视民情民意,要么是把民众的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教学/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