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做孩子的“知心人”.doc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99106102 上传时间:2019-09-17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2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如何做孩子的“知心人”.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如何做孩子的“知心人”.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如何做孩子的“知心人”.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如何做孩子的“知心人”.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如何做孩子的“知心人”.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如何做孩子的“知心人”.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如何做孩子的“知心人”.doc(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做孩子的“知心人” 数学教育学研究要解决的根本问题,就是如何做到既保证学生有一定直接的数学经验,又保持科学合理的进度,使学生能够高效率地掌握必要的数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达到教与学的高度和谐。而要达到这种和谐,就必须顺其自然,让数学教学变得自然些。那么,让数学教学变得自然些,是指教师教的过程自然些,还是指让学生学的过程自然些呢?这里,让“教”自然些,还是让“学”自然些,反映了不同的教育教学理念。“教学”常指教师“教”的行为,“学习”则是指学生“学”的行为,两者主体不同。现在数学教学中许多方面的失败,往往就是因为教师的教学有悖常理,教学的起点、进程、关键问题上的起承转合、数学结论的得出等教学过

2、程与学生的思维进程不一致。这就需要我们关注学生的思想,经常自我审视:你让数学教学自然流畅了吗? 一、教学角色的转变新课标下教学中教师只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学生才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导地位作为新课标下的新型教师应该正确把握。要想更好地倡导学生自动参与、乐于探究、自主获取知识的能力。教师的教学需细致化、具体化和实效化。由于学生所存在的个体差异给教学工作增高了门槛,带来了难度。因此,拉近学生的个体差异的距离是教学中的一个难点,也是教师较头疼的一个话题。要想较好地解决这个问题,我想教师不不仅仅要做好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还要学会扮演好倾听者的角色。了解学生的个

3、体差异,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拉近学生的个体差异。我想可以从倾听学生的心声入手,首先让学生愿意说到会说自己对解决一些数学问题的思路或对学习数学的困惑与见解。教师应学会听不同的声音,不同的理解,不同的学习诉求。切不可轻易地对任何学生的说话作出否定的评价,此时此刻你应当海纳百川,扮演好倾听者的角色。只有这样你才有可能更好地走进每个学生的心里,更好地去剖析少年儿童的内心世界。也能让他们切身体会到自己的主体地位,他们也会更加努力地表现自己,而老师要能抓住时机及时的予以肯定和表扬。“好孩子是夸出来的”,这样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自主性。自然而然他们也能体会学习的乐趣,自觉且全身心的投入到学习中去。例如

4、,我刚刚接手六(1)班的时候,一些同学的学习习惯很不好,不愿意学。因为这个班的学生的整体基础不是很好,一些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也不够,甚至个别同学有厌学的现象。针对这些现象我在教学方法上进行了改进。如: 第一,利用直观教学、形象化教学,发挥形象思维的艺术感染作用,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探索事物的求知欲和浓厚的学习兴趣。第二,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习兴趣。第三,在运用知识和联系实际中,促进学习兴趣。第四,通过课外活动进行培优辅差,激发学生求知欲和学习兴趣。第五,创造一个生机勃勃的积极向上的学习环境,激励学生不断追求新知。因此,有一部分同学的成绩有了明显的提高和进步,整体的学习情况有了明显的改变。二、教学技

5、能的转变平日的教学中,总喜欢自我感觉、让我陶醉与自我满足。觉得自己的教学能力基本过得去,不是很差。教学是一门情感艺术。我们不仅要满怀真诚地投入到教学过程中,用心体会,用情感受。并把这种真情实感通过各项教学活动传递给学生。“没有不会学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社会对老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们亦可以把它当作我们教师队伍挑战自我的形象宣言,势必给教师教学成长输送更多的动力。教师的教学成长不是一句空话,它需要教师本身具备良好的观察技能,倾听技能,阅读技能,联系技能,思维技能,讨论技能,练习技能。同时掌握板书、讲解、演示、导入、提问、反馈等基本教学技能。在教学中娴熟并合理的运用这些教学技能,才能让学生

6、在自主学习、探究与合作的过程中,由一个知识点拓展到更多的知识点,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与积极性,从而形成无形的知识面。久之,在学生的脑海里就会自然而然地组建成一个知识网络。三、教学理念的转变作为一名小学教师,应当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在当前科学技术日益突飞猛进的今天,教师的知识储备并不一定多于学生。教师也不必害怕在学生面前暴露自己的“一桶水”不满,有时甚至需要有意识地暴露自己的“无知”,与学生一起探讨问题,以使学生除去对教师的神秘感和权威感,有敢于向教师质疑和向知识挑战的勇气,主动承担起学习的责任。新课程中,教师和学生的关系应该是共同学习、相互促进教学相长的关系,教师不可能是上帝,也不可能一无所知。

7、教师在教学中的作用是为学生的学习尽可能地提供资源,营造一个积极学习的环境,让学生自己健康、和谐地发展。“教师给学生一碗水,自己要有一桶水”, 老师只有多学习,才能站在一个高的角度理解自己要讲授的知识,从而更好地传授给学生。只有把自己这个桶不断地装满新水,还需要不断地给自己以动力、营养,甚至在适当的时候我们可以做一个“挖泉人”。 “教师给学生一碗水,自己要有一桶水”这是教师知识和能力的必要储备,也是对教师职业能力提出的一个很高的要求。 “教师给学生一碗水,自己要有一桶水”这使人立刻想到“灌输”式教学的形象。教师将自己的知识灌输给学生,学生被动接受教师给的知识,缺少学生本人对知识主动求知和加工的过

8、程,它反映学生是知识接受的容器。 教师自己的“一桶水”虽说是越多越好,但如果这“一桶水”没有随着时间的迁移而更新,那么这桶水不但没有用,而且会变的腐烂发臭。这样的“一桶水”倒给学生,学生肯定不会乐意接受。与其期待教师时刻有“一桶水”往学生碗里倒,还不如把教师当成一个帮助学生挖掘泉水的人。学生就是一眼“泉”,一眼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泉”,而教师是引导挖掘“泉水”的人,使泉水喷涌而出,永不停息! 教师应该从“倒水人”变成“挖泉人”,为具有不同个性的学生的终身发展出一镐之力。 其实,教学中有两条看不见的线:一是老师心中预设的线,一是学生思维发展的线。有的教师按自己的线教,学生按自己的线去学,整节课下

9、来,师生两边都在做着向对方贴合,为猜透对方的意图而努力和尝试。结果因双方思路不通,导致学生学得苦,教师教得累。 好的教学应像绵绵春雨那样,做到“知时节”、“细无声”,在“随风”“潜入”上做文章,把学生从“野径云俱黑”的环境中,引到“花重锦官城”的境界里。 苏霍姆林斯基说:“要像对待荷叶上的露珠一样,小心翼翼地保护学生幼小的心灵。”确实,孩子的心灵是美丽可爱的,又是十分脆弱的,就像露珠一不小心滚落,就会破碎,不复存在。因此,需要我们老师用自己的心灵去观察每一个孩子,细细思考在孩子成长过程中需要怎样的引导,需要我们尽全力让孩子的心灵得到最真切的呵护。每个孩子都有故事,在教室的每一天都应该发生故事。

10、这就需要我们教师多多关注:学生是怎么想的?知道了孩子需要什么,并在最需要帮助的时候给予帮助,我们就守住了孩子的心灵,也就守住了教育的真谛。要想成为孩子们的“知音”,走进孩子的内心世界,读懂每个孩子的声音,做孩子的“知心人”,教学的道路漫漫其修远,吾将上下而求索! 有关资料源于: 老师,你知道学生是怎么想的吗 让数学教学变得自然些 夏飞(中学特级教师) 新课标下如何转变教师的与学生角色转变 教师心理的自我调适(心理国培课程一) 全国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网 一间可以长大的教室顶管位置主要位于粉质粘土层,地下水位以下。开挖竖井过程中如出现异常地质情况,及时与设计单位联系,进行协商处理。施工前应与铁路供电段、电务段、通信段联系,首先探明铁路两侧施工范围内各种管线位置、埋深、并进行监护和防护。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教学/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