奶牛乳房炎及综合防治措施.doc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99105367 上传时间:2019-09-17 格式:DOC 页数:17 大小:4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奶牛乳房炎及综合防治措施.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奶牛乳房炎及综合防治措施.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奶牛乳房炎及综合防治措施.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奶牛乳房炎及综合防治措施.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奶牛乳房炎及综合防治措施.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奶牛乳房炎及综合防治措施.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奶牛乳房炎及综合防治措施.doc(1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黑龙江农垦科技职业学院毕业论文 学号:题目:奶牛乳房炎及综合防治措施学生姓名: 所学专业: 畜牧兽医 指导教师: 研究方向: 产科疾病 黑龙江农垦科技职业学院2012年6月10日黑龙江农垦科技职业学院毕业论文(设计)申请表学生姓名学号所学专业畜牧兽医所在系部动物科学系毕业论文(设计)选择题目编号:题目:奶牛乳房炎及综合防治措施系部审批:年月日黑龙江农垦科技职业学院 毕业论文(设计)任务书论文题目奶牛乳房炎及综合防治措施 毕业论文(设计)的要求:1、在论文(设计)撰写过程中,应体现勤于思考,善于探索,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要运用所学的理论知识去解释、解决社会现实生活或生产活动中,或个人工作中的实际

2、问题。2、毕业设计应有设计图纸的要求,需要进行试验的,要有试验内容的设计方案,试验数据的采集、整理、分析。3、不可将毕业论文(设计)写成“调查报告”、“工作总结”或主要反映实际现状与问题,缺乏理论深度,与所学专业知识缺乏有机联系的文章形式。4、文字表述。5、除要求签字的地方和论文评语用手写体外,论文其他部分都必须用电子稿件。主要参考资料:1万克军、张宝玲、乌云期格等,奶牛乳房炎的防治.吉林畜牧兽医,2010(7):31,33.2农艳芳、奶牛乳房炎的综合防治.畜牧兽医.2010(6):56-57.3形玫、王振雄等.规模化奶牛场牛乳房炎感染情况调查报告.新疆畜牧业,2007(3);4刘萌武.奶牛乳

3、房炎的研究概况.云南农业大学学报.1991.(3)5张升华、徐作仁、赵英杰.无乳链球菌性乳房炎的诊治与探讨.黑龙江畜牧兽医.2005. 6杨龙骥、彭义.奶牛乳房炎综合防治技术.当代畜牧,2007(2);22-25.7王应安、张才俊.奶牛隐性乳房炎快速诊断方法的研制及临床试验.中国兽医科技,1988,383-426. 学 生 (签名) 年 月 日指导教师 (签名) 年 月 日摘 要 乳房炎是奶牛经常发生的疾病,是造成奶牛生产经济损失的重要原因之一,奶牛乳房炎是奶牛乳腺组织的炎症,它的发生与病原微生物、奶牛自身因素、环境因素、管理因素及遗传因素等密切相关,是奶牛最常见也是造成经济损失最严重的疾病之

4、一。同时,治疗乳房炎时使用抗生素,可能诱导产生抗药菌株并带来抗生素残留问题。有效控制乳房炎对于提高奶牛生产效益、减少经济损失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奶牛 乳房炎 经济 疾病 防治 目录1前言62关于奶牛乳房炎6 2.1定义63发病机理64流行病学特点75发病原因75.1饲养管理7 5.2病原微生物7 5.3其他因素86诊断8 6.1临床诊断8 6.11记性乳房炎8 6.12亚急性乳房炎8 6.13慢性乳房炎8 6.14亚临床性乳房炎96.2实验室诊断97临床症状97.1临床性乳房炎97.2隐性乳房炎98治疗措施10 8.1抗生素治疗法108.2中药治疗法118.3蜂胶制剂118.4基因工程药

5、物129乳房炎预防措施129.1勤观察129.2搞好环境卫生129.3注意挤奶卫生139.4提倡机械挤奶尽量少用人工挤奶139.5定期检测13 9.6干奶期加强对隐形乳房炎的防治13 9.7产前准备和产后护理14 9.8接种乳房炎疫苗14 9.9微量元素预防奶牛乳房炎及其他方法临床症状学14参考文献15致谢161前言乳房炎,是奶牛养殖当中常见的一种多发性疾病,平均发生率在10%以上,高的地区达到30%,甚至更高。根据地区喝养殖条件的不同,其发生的概率高低也不一样,大部分情况是由于卫生问题和不适当得挤奶方式造成的。乳房炎是非常顽固性的疾病,很难治愈。治愈后也容易复发,一旦得病,将终身影响奶牛的产

6、奶量,必须引起重视,以预防为主。我国奶牛乳房炎发病率高,预防工作难度较大,涉及面广,经济损失大。调查发现,在黑龙江地区648头奶牛中隐性乳房炎感染率为53.7%;临床乳房炎发病率为23%;因乳房炎感染造成的经济损失达63.2万元,我国每年因乳房炎造成的经济损失超过3.16亿元。做好奶牛乳房炎预防工作,发展绿色奶牛养殖业迫在眉睫2关于牛乳房炎2.1定义乳房炎是奶牛常见的一种多发性疾病。其发病原因主要是由于病原菌的入侵。以及造成感染的各种诱因,如外伤、挤奶技术不佳。环境卫生不良、饲料管理失宜,激素失调、乳房缺陷和其他疾病诱发等。3发病机理发病受季节、环境、管理、挤奶方式、饲料、泌乳量、泌乳阶段、胎

7、次、乳头形态等多种因素的影响,还与机体的防卫能力有关。乳房炎症的发展,要经过侵袭、感染或炎症三个阶段。病原微生物从乳头外侵入乳头管内,在其中定居,大量繁殖,并向乳腺组织扩散,引起感染。然后局部出现炎症反应,如乳汁中白细胞数量大大增加、氯化物增多、电导率升高,以及有关临床症状。一种病原微生物可引起多种类型的乳房炎,同一类型的乳房炎也可由多种微生物所引起。这些均决定于病原微生物的数量、毒力以及机体抵抗力的高低。4流行病学特点奶牛乳房炎的发生受多种因素的影响,饲养管理中饲养环境状况、挤奶卫生条件、程序及护理措施的规范程度都与乳房炎的发生密切相关。乳房炎的发生与牛只自身因素如胎次、泌乳阶段有相关性,2

8、3胎后,随着产犊胎次的增加,患病机会增加;随着泌乳时间的延长,患病机会增加;分娩期的感染率较其它时期高数倍。本病的发生与气候和季节变化也有一定关系,多发于雨季、酷暑及寒冬。5发病原因诱发乳房炎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5.1饲养管理环境卫生状况较差、饲养管理水平低下、挤奶设备使用不正确、挤奶程序不规范、不注意挤奶卫生等是诱发乳房炎的重要原因。5.2病原微生物引起乳房炎的病原微生物主要包括细菌、真菌、病毒、支原体。根据病原的来源和传播方式可分为接触传染性病原体和环境性病原体两类。前者主要包括无乳链球菌、停乳链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支原体等;后者主要包括大肠杆菌、沙门氏菌、肺炎克雷伯菌等。临床病例

9、中,链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大肠杆菌最为常见。5.3其它因素季节、气候、遗传因素以及其它疾病等都对乳房炎的发生有一定影响。总之,引起乳房炎的因素在很多情况下都是多重性的,在诊断时应全面考虑。6诊断6.1临床诊断乳房炎按临床表现可分为临床型和亚临床型(通常称为隐性乳房炎),临床型又可分为急性型、亚急性型和慢性型。6.1.1急性乳房炎突然发病,乳房发红、肿胀、变硬、疼痛,乳汁显著异常和减少,出现全身症状。病牛体温升高,食欲减退,反刍减少,脉搏增速,脱水,全身衰弱、沉郁。当病情发展很快且症状严重时为最急性乳房炎,此时可危及患牛生命。6.1.2亚急性乳房炎病牛一般没有全身症状,最明显的异常是乳汁中有絮

10、片、凝块,并呈水样。乳房有轻微发热、肿胀和疼痛。6.1.3慢性乳房炎慢性乳房炎多由长时间持续感染引起,或由于急性乳房炎未及时进行有效治疗而转来。长期保持亚临床型乳房炎,或亚临床型和临床型交替出现,临床症状长期存在。最终可导致乳腺组织纤维化,乳房萎缩、出现硬结。这类乳房炎治疗价值不大,而且是牛群中的感染源,应及早淘汰。6.1.4亚临床型乳房炎患牛的乳房和乳汁肉眼观察无异常,但乳汁理化性质发生变化,乳汁体细胞数增加。隐性乳房炎患牛是病原携带者,可以感染其它健康牛。由于临床症状不明显,易被忽视而造成奶量损失和健康牛感染的危险。6.2实验室诊断7临床症状特征性变化是一个乳叶(乳区),有时是2-3个乳叶

11、肿胀、增温、坚硬、疼痛,乳房上淋巴结增大。产乳量下降,乳汁稀薄,含有絮状物、乳凝块、脓汁或血液,有的乳汁消失。患牛有时出现精神沉郁,食欲减退,反刍减少,体温升高等症状。7.1临床型乳房炎临床性乳房炎严重者,乳区表现红、肿、热、痛;泌乳量减少或消失;乳汁稀薄,乳汁内含有不同的絮状物;乳上淋巴结肿大,乳腺出现硬结,整个乳房坚实;严重时,挤出血红色液体或比较透明的黄色液体。同时出现体温升高、脉搏加快、抑郁、衰弱、食欲丧失等全身症状。 临床症状轻病者,触诊乳房不觉异常,或有轻度发热、疼痛或肿胀,乳汁中有絮状物或凝块,有的乳变稀。重度的,皮肤发红,触诊乳房发热、有硬块、疼痛、常拒绝检查。产奶量减少,乳汁呈黄白色或血清样,内有凝乳块。全身症状不明显,体温正常或略高,精神、食欲正常。7.2隐性乳房炎无临床症状,乳房和乳汁通常无肉眼可见变化。乳汁的pH值、电导率、乳汁中的体细胞数等都较正常值偏高。 乳房炎对奶牛的影响非常大,轻则降低产奶量,重则造成乳房及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教学/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