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根廷的国有企业私有化

上传人:第*** 文档编号:99102871 上传时间:2019-09-17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2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阿根廷的国有企业私有化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阿根廷的国有企业私有化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阿根廷的国有企业私有化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阿根廷的国有企业私有化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阿根廷的国有企业私有化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阿根廷的国有企业私有化》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阿根廷的国有企业私有化(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阿根廷的国有企业私有化方旭飞阿根廷国有企业私有化改革是西半球范围最广、速度最快的私有化改革之一。这一改革不但使阿根廷成功地实现了从国家干预向自由市场经济的转变,而且对稳定宏观经济、改善国家财政状况、减少债务起到了积极作用。但在国有企业私有化过程中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这些问题对经济的发展造成了一些不良影响。一 国有企业私有化的主要原因(一)国有企业逐渐成为经济发展的障碍。私有化前,阿根廷国有化程度之高,在西方国家是罕见的。国有企业基本上垄断了钢铁、能源、矿业、交通运输、电信等部门,工业产值约占整个工业总产值的40。同时,国家还对国民经济实行严格的管理和监督。 国有企业在维护经济主权、发展民

2、族经济方面发挥过重要作用。然而,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国内外形势的变化,国有企业的弊端也暴露得越来越明显。由于国家过多干预企业的发展,多数国有企业经济效益差,亏损严重。1989年阿根廷最大的13家国有企业(不包括国防工业中的国有企业)亏损38亿美元。1990年上半年这13家企业的亏损额增加了35,其中国家石油矿藏管理局(YPF)、国有铁路公司、国家电信公司(ENTeL)和天然气公司这4家国有企业的亏损就达26亿美元。1988年年底,国有企业的外债高达110亿美元。 国有企业的严重亏损迫使国家投入巨额资金,造成公共部门的支出和赤字日益增加。与此同时,由于国家对私人部门缺乏鼓励措施,私人部门的投资率很低

3、,而国有企业的不良管理则使企业提供的产品和服务的数量和质量都在下降。国有企业逐渐失去了影响经济增长的能力,最后成为经济发展的障碍。80年代末,阿根廷经济状况严重恶化,国有企业不断成为众矢之的。因此,对国有企业进行改革势在必行。(二)私有化有助于实现宏观经济稳定。1989年阿根廷面临前所未有的恶性通货膨胀,并引起阿根廷政治、经济和社会形势不断恶化。为了巩固政治地位,梅内姆政府意识到当务之急是集中精力稳定宏观经济。国家财政赤字恶化和巨额外债负担是当时的两大焦点。为了削减财政赤字,政府被迫对税收、政府开支等政策进行了改革。但是,进行这些改革并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而且改革的效果也不明显。此外,在当时条

4、件下进一步缩减政府开支也是不可能的事情。而实行国有企业私有化则是有利可图的。因为私有化不但可以增加国家税收,还可以减少国家债务负担,最终改善宏观经济状况。(三)外部压力迫使阿根廷进行私有化。1988年阿根廷宣布延期偿债后,外部资金流入剧减。这就迫切要求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等国际金融机构以及发达国家提供贷款,重新安排债务,减轻阿根廷的债务负担。但是,它们在与梅内姆政府进行债务谈判的过程中,提出了许多苛刻的条件,其中之一就是要求对阿根廷的国有企业进行改革,将大部分国有企业私有化。满足这一条件是阿根廷与国际金融机构达成债务协定、暂时解决债务问题的惟一出路。因此,阿根廷必须对国有企业进行私有化。

5、(四)私有化符合经济发展模式的转换和经济运转机制调整的要求。国有企业状况的恶化,使国家进行再分配的措施失去余地。经济危机的解决不能再依靠民众主义和再分配的方法,而是要通过市场结构来建立自由市场经济。而经济结构改革从根本上讲就是要放?quot;不加选择的国家干预,建立一个更具竞争性的局面,使资源配置不再由政府官员控制,即要建立一个新的经济体制。在这个过程中,要对国家在经济中的作用进行深刻改革,把它限制在自由市场无法起作用的那些专门职责上。而弊端重重、长期得到保护的国有企业显然是不能适应市场机制的,国有企业私有化必然成为改革经济体制的突破口,是改革的第一步。可以说,梅内姆政府是从国有企业私有化入手

6、,进而全方位推进整个经济体制改革的。二 国有企业私有化的过程和方法(一)国有企业私有化的过程。 为了推动私有化进程,梅内姆上台后的第46天颁布了国家改革法(即第23.696号法令)和经济紧急状态法(即第26.697号法令)这两部进行私有化的指导性法律。国家改革法是梅内姆政府上台后向议会递交的首项计划,它使政府有权对所有公共机构(大学除外)实行私有化,用分离、合并、撤销和改造的方法来创建新的企业,对公共企业进行私有化,出让全部或部分国有企业。因此,这一法律又被称作私有化法。它还授权梅内姆政府削减国营企业和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国家改革法旨在重建公共部门,以便减少财政赤字和提高这些部门的效率,把资金用

7、于国家所面临的严重的社会和经济危机。国家改革法的推行意味着庇隆主义关于维护国家在经济发展过程中的作用的传统立场有了一个根本转变。这项法律没有明确规定国家应该干预的战略性部门,这使政府在推进私有化方面有了充分的活动空间,因而消除了许多进行私有化的法律障碍。梅内姆政府还颁布了经济紧急状态法以推动私有化进程。该法规定政府有权把两家电视台、ENTeL、航空公司、YPF等生产领域的公司、商船队、天然气公司、布宜诺斯艾利斯供水系统和电力公司等企业进行私有化。随后,政府又颁布了把几乎联邦政府所有的企业和其他对私人投资者有吸引力的公用设施进行私有化的法律和法规。最后进行私有化的名单包括公路,电力设施,碳氢化合

8、物的生产、提炼和销售企业,铁路货物运输部门,城市铁路和地铁,港口,粮食加工企业,地方供水系统,邮政服务,货币印刷,运输船只,储蓄和保险公司,宾馆,赛马场,石油化工厂,钢铁制造厂,飞机组装及其他军事硬件设施和各种与国防有关的工业。土地和建筑物也计划出售。将被出售的国有企业和资产的市场价值估计将达220亿美元(不包括办公建筑、土地、银行和保险公司)。 阿根廷国有企业私有化首先在大型公用设施部门进行,然后逐步发展到对工业企业的私有化。而公用设施的私有化在整个私有化进程中占有重要地位。由于私有化与阿根廷宏观经济状况的变化有着紧密联系,因此根据在宏观经济变化中私有化所起的不同作用,可以把阿根廷私有化的进

9、程分为三个阶段。1第一阶段为1989年至1991年4月。从开始执政到1991年2月,梅内姆政府采取了一些削减政府开支、平衡预算的措施,但是情况并没有大的好转,经济连年出现负增长。在这种特殊的宏观经济形势下,政府对私有化寄予了更高的期望,希望藉此最大限度地增加收入,稳定经济形势。因此,私有化的规模很大,实施的速度也很快。这一时期,私有化主要集中在公共服务业,包括电视频道、ENTeL、国家航空公司、石化行业,部分公路和长达5000多公里的铁路网,以及油田的勘探等。为了确保买主能获得高额利润,政府在价格上实行了优惠。典型的例子是最大的国有企业ENTeL的私有化。1990年,为了尽快出售ENTEL,阿

10、根廷政府把ENTeL按照地理位置分割为北、南两部分进行拍卖,并采取了只要出售的政策,意即只要能卖出ENTeL,国家可以实行最大程度的优惠。结果,政府如愿以偿出售了ENTEL,但是价格大大低于原定的出售价格。这一阶段,梅内姆政府是在宏观经济恶化的形势下进行私有化的,所以政治和经济上的考虑较多。因为如果解决不了经济危机,梅内姆政府的地位和信誉将受到影响,还会失去企业界的支持。2第二阶段为1991年4月至1994年。1991年4月兑换计划实施后,阿根廷迅速实现了宏观经济的稳定。这一阶段私有化改革达到了高潮,速度明显加快,范围进一步扩大。1992年出售了天然气和电力服务业(包括生产、输送和销售)、供水

11、和污水处理系统、部分铁路线、布宜诺斯艾利斯地铁等。1993年出售了占国有企业总产值将近25的YPF(阿根廷最大的国有企业之一)40的股份,获得25亿美元的收入。这一年还出售阿根廷的钢铁企业。1994年,又出售了更多的铁路线、国家保险公司、港口和冶金企业。这一阶段私有化的特点是政治目的退居其次,政府比较重视提高生产率和经济效率。为了促进竞争,政府完善了对天然气和电力等部门进行私有化的规章制度,还采取了一些措施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率,包括在证券市场上发行股票,认真组织投标等。这一切实现了宏观经济的稳定,国家债务有所减少,政府预算实现了平衡,梅内姆政府也逐渐恢复了信誉。3. 第三阶段为1995年至今。

12、1994年底墨西哥爆发的金融危机沉重打击了阿根廷经济,银行部门发生严重挤兑,资金外流的现象非常严重。出于财政方面的考虑,阿根廷政府决定尽快出售前一阶段已私有化企业的剩余股份和现存的国有企业,用私有化所得收入来弥补财政上的不足。这一时期,私有化主要集中在地方公共银行、发电和配电、供水和水处理系统等部门。到梅内姆第二任期结束时,阿根廷政府的大部分国有企业和资产基本上实现了私有化,余下的只有核电站、与巴拉圭合资的亚西雷塔水电站等几个大型企业、一些地方国有银行和地方的国有企业。 (二)私有化的方法。阿根廷私有化主要采取拍卖、廉价出售和租赁等方式,但在每个阶段采取的方法有所不同。在私有化的初期阶段,由于

13、国内金融市场发育不全,政府主要通过公开竞标的方法,拍卖大型国有企业的股份。通常情况下,政府把国有企业卖给出价最高的投标人,但有时也会考虑投资和技术等方面的因素。在只有一个投标人的前提下,政府和投标人直接进行面对面的谈判。兑换计划实施后,阿根廷金融市场逐步稳定,私有化的主要方法变为在股票市场上直接出售公司股份,首先出售的是ENTel和YPF等已经私有化企业的剩余股份。这种方法局限于小部分大型公共企业。1998年中期以后,受世界金融危机的影响,这种直接出售的方法的应用次数大大减少。在公路、铁路、邮政、运输等公用设施部门和自然资源的勘探和开采上,阿根廷政府经常采用租赁的方法实现对这些部门的私有化。同

14、一个企业在私有化的不同阶段往往会采取不同的私有化方式。阿根廷政府对国有企业私有化的程序做出了比较严格的规定。具体步骤是:议会通过成立一个私有化委员会准备和通过对该私有化案例进行管理的立法和法令确定技术、法规和财政顾问进行劳工重组和实行劳工自愿退休制度组织管理机构准备招标文件和转让合同投标人的资格审查估价和设定竞标价格决标公司和资产的转移分配小股权组织和实施职工股票所有权计划。国家改革法和经济紧急状态法给予行政部门充分的权力来使国有企业实现私有化,规定对每一个私有化案例都要建立一个委员会来管理。只有那些通过合资方式组成的公司不要求有这样的委员会来管理。经济紧急状态法规定建立一个两院委员会来管理和

15、监督私有化的整个过程,该委员会由来自参众两院的议员和不同政党的代表组成,有权批准对特定的国有企业实行私有化,以及投标文件和合同的条款。在刚开始进行的一些私有化案例中,这个委员会参与了整个过程。但在第二轮私有化中,两院委员会的权力大打折扣。国会通过的法律规定,如果这个委员会在30天之内不能对某一私有化案例达成共识,行政部门将介入这一过程。 三 国有企业私有化的积极作用(一)私有化使阿根廷经济发展模式发生转变。庇隆政府以来,阿根廷奉行民众主义,国家对经济生活的干预较多。国有企业私有化打破了这种旧的发展模式,使阿根廷走上了市场经济的发展道路。通过私有化,阿根廷政府向人们传递了一个信息:即经济发展的总

16、体方向是减少国家介入,经济活动主要通过市场来调节。梅内姆政府把私有化作为经济结构改革的基石和突破口,同时在贸易、金融、财政和社会保障等方面实行了改革。梅内姆政府的政策作为拉美发展模式的新样板获得了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称赞。 (二)私有化改善了企业状况,提高了企业效率。 国有企业在私有化过程中,采取了大量精简机构、裁减冗员、节约开支、增加投资、更新设备、改进技术、加强管理等措施,这些措施大大降低了生产成本,提高了产品质量,改进了服务水平。如安装新电话线路的成本减少了2/3,电话的数字化程度从11提高到76,每100户居民的电话拥有量从6部增加到19部;水价降低了27,电价降低了5,电话费降低了2。通过私有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其它相关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