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中国古代地理学发展简介资料

上传人:w****i 文档编号:99101288 上传时间:2019-09-17 格式:PPT 页数:37 大小:17.8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1章中国古代地理学发展简介资料_第1页
第1页 / 共37页
第1章中国古代地理学发展简介资料_第2页
第2页 / 共37页
第1章中国古代地理学发展简介资料_第3页
第3页 / 共37页
第1章中国古代地理学发展简介资料_第4页
第4页 / 共37页
第1章中国古代地理学发展简介资料_第5页
第5页 / 共3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1章中国古代地理学发展简介资料》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1章中国古代地理学发展简介资料(3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1章 中国古代地理学发展简介,(1840年),针对PRED(即人口Population、资源Resource、环境Environment、发展Development)的区域差异和关联问题,采用空间分析方法和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地理学是关于“地理知识”的学科,内容介绍 1.中国古代地理学思想的基本线索 2.关于地理学思想特征的基本评价 3.主要古代地理学家及地理思想,山海经山经、海经和大荒经,穆天子传,又名周穆王游行记,是西周的历史神话典籍之一。,夏小正,最早的天文历书、物候记载,周穆王出游,张骞奉汉武帝之命二次出使西域。,汉书地理志奠定了正史中地理记载的基本体例,法显佛国记,水经大约成书于三

2、国时代,是一部专门记述水道的著作。,禹贡,成书于战国前后。,汉书地理志,法显西行取经,马王堆三号汉墓出土的“地形图”、“驻军图” 。,我国传统制图理论的奠基人西晋的裴秀(223271 年),提出“制图六体”,玄奘大唐西域记,耶律楚材(1218 年)、长春真人(1221 年)出使西域各地。,北魏的郦道元(466527 年)为水经作注水经注 ,他补充增加到1252 条河流。,唐代贾耽(公元729-805 年)按照(11500000)的比例尺绘制了海内华夷图。,玄奘西行取经,元和郡县志系唐末宰相李吉甫(758814 年)所撰,是除正史地理志以外流传至今最古老的一部地理志。,太平广寰志为宋初乐史(93

3、01007 年)所撰,共200 卷,以宋初疆域为范围,始于东京终于四夷,以州郡为纲以县为目.,沈括(10311095 年)是北宋一位博学的科学家。他写了综合科学著作梦溪笔谈,其中有很多对自然地理的论述。,明末徐霞客(15861641 年),徐霞客游记,制图方法也从传统的“计里画方”改为投影制图.清康熙年间制作的皇舆全览图是我国第一次采用地图投影方法在实测基础上绘制的地图。到乾隆年间又制作了乾隆内府舆图,其所绘面积比皇舆全览图大一倍,内容也更加详细,其海陆轮廓、地物位置与现在地图极为接近。,郑和下西洋,大量引进、翻译西洋地里著作,马欢的瀛涯胜览记载了19国,费信的 星槎胜览记载了40国,总体评价

4、: 至少在清初以前,中国古代地理学在世界上是居于领先地位的。但是,中国古代地理学也有不足的一面,那就是受中国儒教文化“天人合一”哲学思想的支配,认为人是自然的一部分,是融于自然之中的,不存在一个事先制定法则创造世界的神,对脱离人的自然界和地球整体的法则很少考虑,所以过分重视人生事物、自然事物的地理观察和记载,并多为“皇家”服务;另外,受封建文化的影响,一般把自然科学研究认为是“雕虫小技”,是没有出息的表现,读儒家经典谋取仕途才是“正道”,极大地影响了地理学的学术发展和传播。 1、关于地理研究的社会环境总体宽松,地理著作中具有许多科学的“解释地理”成分,但还需要进一步挖掘。科学的中国自身的地理学

5、体系中国地理景观及演化研究还需要进一步强化研究。(中国的发展模式、文化传承、社会制度就是中国本身的,世界都应当按照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和中国来划分) 2、地理典籍丰富,具有一定的连贯性,记述地理具有极高的水平。但是往往局限在“中国南蛮、北戎、东夷、西狄 ”框架下,为总结研究各朝代的统治经验,服务于朝廷的有效统治。 3、地理研究思想注意到“天人合一”,“阴阳、五行”影响,季风气候、农业生产和水利建设需要,物候学、水文研究、贸易地理内容积累较多。 4、古代地图绘制和地理位置描述体系建立在“地平学说”基础上,地图绘制采用“计里画方”,即“方里格”方式。间或采用山脉为基本地理坐标,或以水为地理坐标,但

6、仍不同于基于“地圆学说”的经纬度体系。 5、宗教特别是佛教在地理学发展过程中有重要影响。佛教徒的西行取经、佛教传播、道场布局等都有一定的地理分析。,伏羲八卦,乾三连,坤六断; 震仰盂,艮覆碗; 离中虚,坎中满; 兑上缺,巽下断。,【潘玉君, 王兴中, 刘盛佳等.试论人文地理学思想史的范式-中国20世纪人文地理学思想史研究与表达的基本构架.人文地理,2006, 21(3):68-71】当前的人文地理学思想史研究中,涉及到地理学家群体”和“社会公众群体”二个方面。只有他们的人文地理学思想的整合统一,才能构成完整的人文地理学思想,才能够完整地认识人文地理学思想史。 但是,社会公众群体地理学,仍然停留

7、在知识性阶段。关于地理要素的关联、作用机理、区域关系度量等研究仍然不足。对于区位选址、旅游路线、区域适应性、地理标志产品、地理信息系统(定位系统)等地理知识应用有一定基础。社会上对于经济地理学的社会认可度比较高,至于人文地理学、自然地理学能够做什么,至今社会还莫衷一是。 本人仍然以地理学家的地理学思想史为主题,探讨地理学思想史的主线。,【范今朝,刘姿吟.从混沌到秩序中国上古地理思想史述论(唐晓峰,2011,中国书局)评述,地理学报,2011,66(4)】 尽管今天来看,中国古代的地理学思想仍存在各种各样的不足和缺陷,但我们不能不承认,其构成了一个能够自洽的逻辑体系,也在实践中发挥了其重要作用(

8、中国的地理学是世界上最实用的地理学!);今天中国大地上的无数城镇和村落,各种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累积”的成果构成的独特的“文化景观”,均是这种地理思想的产物(当然,也是我们今天认识中国地理思想价值的一把钥匙)。而反观当代,由于过分引进西方的地理学思想体系,我国地理学核心概念、信仰和价值体系的欠缺,今天的中国地理学、尤其是人文地理学,呈现出自身理论贫乏,社会影响力渐趋势微的状念。所以欲形成和发展中国当代的地理学思想,必须对中国古代的地理学思想作出更深入的研究。 中国的地理学缺乏一条科学的学术思想主线,没有“脊梁”!,夏小正为中国现存最早的科学文献之一,也是中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农事历书。因原稿散

9、佚与成形之问题,成稿年代争论很大,但一般认为最迟成书在春秋时期。 农业生产与季节、天象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我国古代的天文历法知识,就是在农业生产的实践中不断积累起来、又直接为农业生产服务的。在尧舜时期,就有关于羲和、羲仲在河洛地区观察日月星辰以定四时的传说,说明我国很早就有了熟悉天文、制定历法的专职人员,天文学和历法早就很发达。 夏代的历法是我国最早的历法。 夏小正按夏代十二个月的顺序,分别记述每个月的星象、气象、物象以及所应从事的农事和政事。由于长期流传的缘故,这一文献本身可能有残缺和其它的错误,也可能混杂有后人或其它的附会成分,但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夏代农业生产的发展水平,保存了我国最古老的

10、比较珍贵的天文历法知识。,穆天子传是记述周穆王事迹而带有虚构成分的传记作品。又名周王传、周王游行记。作者不详。为晋咸宁五年(279年)汲县民盗掘魏襄王墓所得竹书之一。共6卷。前5卷记周穆王驾八骏马西征之事后1卷记穆王美人盛姬卒于途中而返葬事别名盛姬录。后虽有人疑为伪书但一般认为它是周穆王至魏襄王间的传闻记录。 穆天子传被认为是我国最早的游记。记述穆天子自西安北上,抵包头,过贺兰山,穿鄂尔多斯沙漠,经凉州至天山东麓的巴里坤湖,又走天山南路,到新疆和田河、叶尔羌河一带。又北行1000余公里,到“飞鸟之所解羽”的“西北大旷原”,即中亚地区。回国时走天山北路。这是我国东西陆路交通史上的大事,是我国旅游

11、的开拓者。,山海经是我国最早出现的地理著述。山海经是由山经、海经和大荒经组成。山经是山海经一书中写作时间最早和地理价值最大的部分,海经和大荒经是后人增补的。山经可能在战国前后,山海经可能是汉朝形成的。 全书2.1 万多字,承袭了自古以来所积累的地理知识。它记述了400 多座山,先按南、西、北、东、中五区,每区分若干山系,每个山系又连接许多山岳。 山海经主要体现以山脉、山系作为地理坐标,标识地理事物的位置。 山海经内部多奇幻色彩,充满稀奇古怪的想象!,禹贡成书于战国前后,虽全书只有1189 字左右,但它做为一部地理著作来看,其学术价值在山经之上。禹贡是尚书夏书(尚书又称书、书经,为一部多体裁文献

12、汇编,是中国现存最早的史书。分为虞书、夏书、商书、周书。)中的一篇,简称禹贡,叙述上古时期洪水横流,不辨区域,大禹治水以后则划分为冀、兖、青、徐、扬、荆、豫、梁、雍九州,并扼要地描述了各州的地理概况。全书由“九州”、“导山”、“导水”、“水功”、“五服”五部分组成。“九州”假托大禹治水时划分的疆界,实际上是以河流、山脉、海洋等自然分界区划的,带有自然区划的萌芽。九州至今还是中国的代称之一,其中的州名在现今的地名中有的仍在沿用。“导山”部分记述山岳,“导水”部分专写河流,“水功”记述大禹治水的功绩,“五服”部分以都城为中心由近及远分为甸、候、绥、要、荒五服,从整体区域角度记述政治和社会生活。,四

13、书指的是论语孟子大学和中庸;而五经指的是诗经尚书礼记周易和春秋,张骞出使西域:公元前138 年以后,张骞奉汉武帝之命二次出使西域。第一次从陇西(今甘肃临洮)经河西走廊、大宛(今费尔干纳盆地)、康居(今锡尔河流域)、大月氏、大夏(阿姆河以南,兴都库什山以北)取道昆仑山北麓回长安。中间两次被匈奴捉获,历尽千难万险,耗时13 年之久。这次出使获得了丰富的地理知识。除亲身经历外,还间接了解到乌孙(伊犁河、巴尔喀什湖一带)、奄蔡(咸海、里海以北)、安息(伊朗高原)、条支(幼发拉底河、底格里斯河两河流域)等地的情况。 公元前119 年张骞第二次出使西域,到乌孙后,分遣副使数十人分赴大宛、康居、大月氏、大夏

14、、安息、身毒(印度)、于阗(今和田)、扦罕(即扦弥,今于田克里雅城)等地,公元前115 年回长安。 张骞之行丰富了中国人民和当时西域各国人民的地理知识,扩大了中国人民的地理视野,直至罗马的东徼、印度的北部。同时也促进了中国与西域的经济文化交流。从此以后双方使者商人往来不绝,开辟了著名的“丝绸之路”,所以张骞西域之行的意义不局限于其本身,而且对地理学的发展、对人类文明的发展影响是极为深远的。,晋代高僧法显(约337422 年),65 岁时从长安出发经玉门至印度又南下锡兰、苏门答腊绕行南海回国,历经12 年之久。回国后撰写佛国记一书,记述了西域、印度和南洋诸国的自然、社会经济情况。他笔下的沙漠是:

15、“上无飞鸟、下无走兽、遍望极目,欲求度处,则莫知所拟”;帕米尔地区的风光是“草木果实皆异,唯竹及安石榴、甘蔗三物与汉地同耳”;斯里兰卡岛是“无冬夏之异、草木常茂,田种随人,无有时节”;海上航行“弥漫无边,不识东西,唯望日月星宿而进。若阴雨时,为风逐去,亦无准,当夜暗时,但见大浪相搏,晃然火色,鼋鳖、水性怪异三属。”其生动、壮观的地理风光跃然纸上,不愧为绝唱般的记述地理佳作!,唐代名僧玄奘(公元602664 年)于公元627 年西行求法,从瓜州(安西)出玉门关,越莫贺延沙漠取道伊吾(哈密)到高昌(吐鲁番),沿天山南麓,越过葱岭北隅的凌山经大清池(伊塞克湖)北岸而西,然后到素叶(即碎叶,今托克马克

16、附近)、千泉(麦尔吉)、赭时国(塔什干)、飒秣建(撒马尔罕),出铁门关(今杰尔宾特西约13 公里处)过大雪山到印度。在印度玄奘游遍五天竺、恒河及印度河流域。归途越葱岭后改为南路,经佉沙(喀什)、瞿萨旦那(和田)、敦煌、瓜州而回长安。用了18 年的时间,经历了110 多个国家,行程5 万余里。回国后按其口述编成大唐西域记,全面介绍了所经诸邦和国家的面积、都城、气候、地形、水利、物产、交通以及风俗习惯等,可谓“推表山川,考采境壤,详国俗之刚柔,系水土之风气”.,郑和下西洋早于西方“地理大发现”半个世纪,明代三宝太监郑和(13711434 年)七下西洋,访问了南洋诸岛、印度、阿拉伯、东非等几十个国家。 郑和领导的由200 余艘船组成的船队其中有大船6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