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推拿穴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99081379 上传时间:2019-09-17 格式:DOC 页数:34 大小:1.69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儿推拿穴_第1页
第1页 / 共34页
小儿推拿穴_第2页
第2页 / 共34页
小儿推拿穴_第3页
第3页 / 共34页
小儿推拿穴_第4页
第4页 / 共34页
小儿推拿穴_第5页
第5页 / 共3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小儿推拿穴》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儿推拿穴(3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迎香】位置鼻翼旁五分,鼻唇沟中。操作用食、中二指揉,称揉迎香。功用鼻塞不闻香臭时,按之可以通利鼻窍,使香臭得闻,所以命名为迎香。主治鼻塞流涕。【耳后高骨】别名【高骨】。位置耳后入发际,乳突后缘下陷中。操作两拇指或中指端揉,称揉耳后高骨。功用疏风解表。主治头痛,惊风,烦躁不安【天柱骨】位置 颈后发际正中至大椎穴成一直线。操作用拇指或示中指自上向下直推,称推天柱;或用汤匙蘸水自上向下刮。功用降逆止呕,祛风散寒。主治呕恶,项强,发热,惊风,咽痛等症。【肩井】位置 在大椎与肩峰连线之中点,肩部筋肉处,属足少阳胆经。操作 用拇指与示中二指对称用力提拿肩井,称拿肩井,一般提拿5次;用指端按肩井,称按肩井

2、,一般按两分钟。功用发汗解表,补益气血。主治 感冒,昏厥,上肢活动不利等。【肾顶】位置 在小指顶端。操作 以中指或拇指端按揉,称揉肾顶功用 揉肾顶能收敛肾气,固表止汗。主治自汗或盗汗(白天或夜间汗多),解颅(指囟门应合不合)等。【掌小横纹】位置掌面小指根下,尺侧掌纹头操作用中指或食指按揉,称揉掌小横纹。次数100500次。功用清热散结、化痰止咳。主治常用于痰热喘咳、口舌生疮,顿咳,流涎等症,为治疗百日咳、肺炎的要穴,对婴儿流涎剧烈者,亦有良效。【小横纹】位置 在掌面示、中、环、小指掌指关节横纹处。操作 以拇指甲掐,称掐小横纹;拇指侧推,称推小横纹。功用开胸散郁,化痰涎。主治 气管炎,百日咳,肺

3、炎以及一切呼吸道疾患。【四横纹】(四缝)位置手掌面,食、中、无名、小指第一指间关节横纹处。操作小儿四指拼拢,从食指横纹推向小指横纹,为推四横纹。用拇指甲掐,为掐四横纹。功用退热除烦,散结行气,和气血。治疗腹胀,疳积,不思饮食等症。主治腹胀、疳积、消化不良等。【五指节】位置在手背,五指第1指间关节处。操作用拇指指甲掐,称掐五指节,掐520次;用拇、食指揉搓称揉五指节,揉100200次。功用掐或揉五指节能镇惊安神,祛风痰,通关窍,掐五指节主要用于烦躁不安。主治惊惕不安,惊风抽搐,咳嗽痰多,腹痛等。【板门】位置手掌面大鱼际平面。操作用拇指按揉板门称为揉板门,顺时针、逆时针都可以。从腕横纹推向拇指根称

4、为横纹推向板门,可以止吐。反之,称为板门推向横纹,可以止泻。功用健脾和胃,消食导滞。治疗乳食停滞,食欲不振。主治食积、腹胀、食欲不振、呕吐、腹泻、暧气等 。【手阴阳】位置掌侧腕横纹。又称大横纹。桡侧(拇指侧)为阳池,尺侧(小指侧)为阴池。操作两拇指自掌侧腕横纹中央(总筋穴)向两旁分推,称分推大横纹,又称分手阴阳、分阴阳。功用平衡阴阳,调和气血,行滞消食。主治寒热往来,腹胀、腹泻、呕吐、食积、烦躁不安。【小天心】别名鱼际交。位置 在大小鱼际交接处凹陷中。操作 用指端揉,称揉小天心;拇指甲掐,称掐小天心;以中指尖或屈曲的指间关节捣,称捣小天心功用揉能清热镇惊,利尿,明目;掐捣能安神镇惊。主治惊风,

5、抽搐,烦躁不安,夜啼,小便赤涩,目赤肿痛,痘疹欲出不透等。【老龙】位置在中指指甲根正中下一分。操作拇指甲掐,称掐老龙。功用开窍醒神,退热。主治突然昏厥,虚脱气闭,心火实热,急惊风。【端正】位置 在中指甲根两侧赤白肉处,桡侧称左端正,尺侧称右端正。操作 用拇指甲掐或拇指罗纹面揉称掐、揉端正。功用掐右端正治呕吐及鼻出血;掐左端正有升提作用,主要用于水泻,痢疾等症。主治鼻出血,惊风,呕吐,泄泻,痢疾。【内劳宫】位置在掌心中央,握拳屈指时中指、无名指所指处中间,即是劳宫穴。操作用中指揉,称揉劳宫。揉100-200次。功用左揉发汗,右揉泻心火,除烦躁。主治发热、烦渴、目疮、齿龈糜烂、虚烦内热等。【外劳宫

6、】位置 在手背中央与内劳宫相对。操作 用揉法,称揉外劳;用掐法,称掐外劳。功用 本穴性温,为温阳散寒,升阳举陷佳穴,能发汗解表。掐揉外劳宫主要用于一切寒证。主治受寒感冒,腹痛,腹胀,肠鸣,腹泻,消化不良,痢疾,脱肛,遗尿,疝气等。【一窝风】别名外一窝风。位置在手腕背侧,腕横纹中央。操作 指端揉,称揉一窝风。功用 揉一窝风能温中行气,止痹痛,利关节。主治 一切腹痛,伤风感冒,关节痹痛,急慢惊风。【总筋】别名内一窝风。位置 在掌后腕横纹之中点。操作 以指按揉称揉总筋;用拇指甲掐称掐总筋。功用镇惊,醒神。主治惊风,夜啼,潮热,呕泻等。【退六腑】位置 在前臂尺侧,自肘关节至腕横纹呈一条直线。操作用拇指

7、面或示、中指面自肘推向腕,称退六腑或推六腑。功用清热,凉血,解毒。主治 一切热证。高热,口渴,惊风,咽痛,鹅口疮(口腔舌上满布白色糜点,形如鹅口),腮腺炎,大便干燥等。【膻中】位置在胸骨上,两乳头连线之中央,属任脉操作中指端揉称揉膻中;两拇指自穴中向两旁分椎至乳头名分推膻中功用膻中为气之会穴,居胸中,推揉膻中能宽胸理气,止咳化痰。主治各种原因引起的胸闷,呕吐,气逆,咳喘,痰鸣等症。【腹阴阳】别名腹。位置 在中脘穴与两胁下之软肉处。操作沿肋弓角边缘或自中脘至脐,向两旁分推,称分推腹阴阳、分腹阴阳;掌或四指摩称摩腹。功用健脾和胃,理气消食。主治腹痛,腹胀,肠鸣等消化系统疾患。顺时针摩腹可通便,逆时

8、针摩腹可止泻。【肚角】位置 脐下2寸,(石门)穴旁开2寸大筋处。操作 用拇、示、中三指做拿法,称拿肚角;或用中指端按,称按肚角。功用 此穴为临床止痛要穴,对寒性腹痛及伤食腹痛也相当有效。主治腹痛,腹泻。【天枢】位置肚脐旁2寸(约一指)的地方,左右各一个。操作用食指和中指分别点按在两侧的天枢穴,轻轻的按揉,揉50100次。功用天枢为大肠之募穴,能疏导大肠,理气消滞。临床上常用治疗消化系统疾患。主治腹泻、腹胀、腹痛、便秘,消化功能紊乱。【脊柱】位置 自大椎至长强呈一直线。操作 自上而下作直推,称推脊;用捏法自下而上称为捏脊。捏35遍,每捏3下再将背脊皮提1下,称为捏三提一法。功用调阴阳、理气血、和

9、脏腑、通经络、培元气,具有强健身体的功能。主治发热、惊风、夜啼、疳积、腹泻、呕吐、腹痛、便秘等。【肺俞】位置 在第3胸椎棘突下缘(第3胸椎与第4胸椎间)旁开1.5寸,属足太阳膀胱经。操作用两拇指或用示、中二指揉两侧肺俞,称揉肺俞;用两拇指分别自肩胛骨内缘从上向下推动100次,称分推肺俞,或称分推肩胛骨。功用益肺理气,止咳化痰。主治发热,咳喘以及一切呼吸道疾患。【龟尾】位置 在尾骨端。操作 用拇指端或中指端揉,称揉龟尾。功用调理大肠,消炎,止泻通便。主治泄泻,便秘,脱肛,遗尿。【涌泉】位置 在足掌心前13与23交界处操作 用拇指面向足趾推称推涌泉;用指端揉,称揉涌泉。推揉50次功用 推涌泉能引火归源,退虚热,止吐泻,左揉止吐,右揉止泻主治发热,呕吐,腹泻,五心烦热(即双手心、双足心发热及心中烦闷)以及烦躁不安等症。顶管位置主要位于粉质粘土层,地下水位以下。开挖竖井过程中如出现异常地质情况,及时与设计单位联系,进行协商处理。施工前应与铁路供电段、电务段、通信段联系,首先探明铁路两侧施工范围内各种管线位置、埋深、并进行监护和防护。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教学/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